APP下载

把盐碱地变成良田,为国家增加可耕地
——访中民丰达盐碱地改良(山东)有限公司负责人张福明

2023-12-13陆志丰许建国

上海商业 2023年11期
关键词:原土咸水滨州

陆志丰 许建国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要做好盐碱地特色农业这篇大文章”重要指示精神,加快推进科技创新引领支撑盐碱地特色农业产业发展,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上,凸显“强国先强农”的责任担当。近年来,各地不断加强科技创新,以科学的手段持续改造治理盐碱地,选育耐盐碱作物适应盐碱地,大力发展盐碱地特色农业。近日,记者来到位于黄、渤海之滨的山东省。据了解,山东省现有盐碱地近900万亩,其中黄河三角洲地区就有近700万亩。向盐碱地要粮大有可为,通过不懈努力,昔日的“不毛之地”正在变身“新粮仓”。

本刊记者在山东东营,实地采访了中民丰达盐碱地改良(山东)有限公司的负责人张福明。让祖国的“不毛之地”变身“新粮仓”是他的终身情结,平实而富有情怀的张总介绍了改良盐碱地实践经验。他说,盐碱地一度被称为土地的“绝症”,盐碱地改良是公认的世界性难题,由于耗时长、成本高、效果差且易反复,要高质量综合开发利用这片盐碱地,必须得来一剂“良药”“猛药”!去年开始,中民丰达盐碱地改良(山东)有限公司与山东滨州国家农业科技园合作,开展了盐碱地改良探索实验。以王红刚为核心的丰达研发团队,在对当地盐碱地理化、生物性状及周边水源进行深度调研后,因地制宜制订了盐碱土壤与水体环境治理整体解决方案,总结探索出盐碱地“原土+原水”改良新模式。通过一系列的科学探索,使曾经寸草不生、白花花的盐碱地上,种出了庄稼,玉米亩产约达620公斤、高粱亩产约达400公斤。

张总的科普简明扼要。“‘原土’即不用客土、就地种植,‘原水’就是在没有充足的淡水资源的情况下,就地用沟、渠、井等咸水进行浇灌,并在水中加入生化修复制剂共同进入土壤,通过离子吸附、酸碱中和、盐类转化、微生物分解等,既能降盐除碱,又防止盐碱回返,还能提高肥料的利用率,修复作物根系周围土壤微环境,为作物创造一个健康生长的良好条件。”去年,种植藜麦成功收获;今年,种植玉米、高粱相继丰收。前不久,种下的小麦正在积蓄能量、破土而出。通过新技术新方法改良的这片盐碱地上,新的希望正在孕育!

“在鲁北靠近海边的这些地方,地下水位浅,浅表及地下水资源丰裕,但矿化度普遍在15‰以上,如果不用生化修复剂来处理,高矿化度的咸水是没法直接用来浇地的。苦于淡水资源紧缺,现在采用‘原土+原水’盐碱地改良和咸水种植创新技术,可以充分地利用地表、地下咸水来实现小麦、玉米、高粱、水稻以及蔬菜等的及时灌溉。”张福明介绍说,要在采集数据、梳理标准、固化流程的基础上,加快形成成熟的技术,在环渤海地区、乃至全国,大力推广盐碱地治理改良的成功做法。

在黄河三角洲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盐碱土壤面积达43.97万亩,占总面积的80%以上,盐碱度从1‰到10‰梯次分布,覆盖了轻度、中度和重度3种盐碱地类型,是滨海盐碱地的典型代表。

近年来,山东多地立足盐碱地实际,加强种质资源、耕地保护和利用等基础性研究,转变育种观念,由治理盐碱地适应作物向选育耐盐碱植物适应盐碱地转变。黄河三角洲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建成耐盐碱作物种质资源库,搜集保存耐盐碱粮食、油料、牧草、药用植物等种质资源3.5万余份。同时,应用国际领先的分子育种技术,将种子当作工业产品精准设计,用耐盐碱作物育种加速器进行迭代培育,育种速度是常规育种的2—4倍。建成国家农作物品种展示评价基地,筛选培育耐盐碱作物新品种(系)55个,大豆、田菁、水稻、毛叶苕子等18个品系进入国家、省区域试验。

记者采访期间,盐碱地咸水种植产业创新研讨会暨盐碱地改良技术“原土+原水”现场观摩会在滨州、东营召开。研讨会由中民丰达盐碱地改良(山东)有限公司联合青岛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滨州市科技创新发展研究院、滨州市丰达盐碱地改良农业研究所、山东种业集团海洲红种业公司等10余家单位共同举办。

山东滨州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管理服务中心党组成员、副主任,滨州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产业现代技术研究院院长刘健、青岛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党委书记薛冰及来自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中国科学院上海高等研究院、中国农业大学、广东海洋大学、南京农业大学、中京国兴科技控股集团等现代农业及环境资源领域100多位专家及企业负责人出席研讨活动,并先后到东营、滨州盐碱地咸水种植试验示范基地实地考察、观摩。

来自青岛大学前沿交叉学科研究院牛玉生教授,向与会嘉宾推介盐碱地咸水种植创新技术;特聘专家张亮博士介绍了盐碱地改良“原土+原水”技术成果及试验推广情况。同时,来自中国科学院上海高等研究院、中国农业大学、广东海洋大学以及南京农业大学等专家,和与会者分享了盐碱地综合利用方面的政策,并对盐碱地咸水种植创新技术推广前景及市场潜力进行论证分析。

参会的中国科学院上海高等研究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陈晓东激动地说,“原土+原水”改良新模式,让这里的“盐碱地”,当年改良见成效,测产用咸水种出的玉米和高梁亩产达到良田平均水平!

与会者还来到东营市丰达盐碱地改良咸水种植实验示范基地现场参观。张福明向参观人员详细介绍情况:实验基地位于山东省黄河三角洲国家农业高新技术示范区腹地,具有典型的滨海盐碱地特点,土壤含盐量4.5‰至9.5‰之间,属于中、重度盐碱地;地下水位较浅,周边淡水资源较为缺乏;北边紧靠武家大沟,沟中基本长年不断流,水质矿化度大约在5‰—20‰。通过运用“克碱王红刚”技术以及“原土+原水”改良模式,用北边沟渠咸水直接浇灌,实验种植碱麦、燕麦、黑麦、食叶草、萝卜、白菜、甘蓝等作物,各种作物长势良好,在现场,与会专家进行了咸水矿化度测量,电导率20mS/cm,并品尝了地里生长的萝卜。经测重,咸水萝卜单株达到1500克重以上。随后,再参观了位于山东滨州国家农业科技园内的丰达盐碱地改良咸水粮食作物种植试验示范基地。

通过各种测试与交流,与会的国内盐碱地改良行业专家、企业家一致认为:丰达盐碱地改良团队本着“藏粮于技、藏粮于地、藏粮于水、藏水于技”的情怀,探讨研发的盐碱地改良“原土+原水”模式及咸水种植技术,有效攻克了盐碱地综合利用难题,实现了不依赖淡水的新路径,技术相对成熟,经历过多种类型不同程度盐碱地试验验证。一致认为,该改良技术应用领域广,适用于不同程度的盐碱地改良,包括中低产田改造、土壤污染治理、水生态修复、盐碱地园林绿化等领域。投入少,见效快,不用换土,就地取水浇灌,当年改良,当年见效;推广价值大,改良盐碱地,修复土壤污染,使用咸水浇灌,可以节约淡水资源、有效扩大土地供给,保障粮食安全、食品安全、水安全。与会专家表示,该技术的研发推广,为综合开发利用盐碱地,赋能盐碱地产业,推动实现盐碱地地区生态发展、绿色发展、安全发展,提供了新思路,探索出了新途径。

猜你喜欢

原土咸水滨州
山东滨州沃华生物工程有限公司
飞阅滨州
滨海盐碱地西瓜原土育苗技术
滨海盐碱地原土绿化盐生植物引进与筛选
温度对黑色石灰土原土及不同粒径土壤颗粒有机碳矿化的影响
聊城市地下咸水地质特征与综合开发利用分析
惊险!大胆蜗牛鳄口脱险
因户制宜 一户一策 滨州结对帮扶注重“造血”
微咸水滴灌能提高红枣果实品质
滨州浅海海域浮游植物丰度及其多样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