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世间难有“后悔药”

2023-12-13策划本刊编辑部

健康博览 2023年12期
关键词:后悔药性行为病毒感染

□文/策划/本刊编辑部

采写/赵玉遂

受访专家:柴程良 主任医师 浙江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2023 年7 月,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发布的《2023 年全球艾滋病报告——通往终结艾滋之路》指出,截至2022 年,全球仍有存活的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3900 万人,其中2980 万人正在接受抗逆转录病毒治疗。2022 年,有130 万人成为新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有63万人死于艾滋病相关疾病。因此,艾滋病仍然是威胁人类健康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之一。2023 年12月1 日是第36 个“世界艾滋病日”,今年“世界艾滋病日”宣传主题为“凝聚社会力量,合力共抗艾滋”,旨在强调艾滋病是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全社会要共同参与,动员社会各方力量,凝心聚力,目标一致,共同抗击艾滋病,维护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当下,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与各类交友软件的兴起,“一夜情”现象变得越来越普遍,甚至成为有些人排解寂寞、释放压力的重要方式,但是,对于这种短暂释放“性压力”的方式,很多人都没有考虑其带来的不良后果,包括健康和安全问题,比如感染艾滋病和性传播疾病等。等反应过来后,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自己可能会因为这种不理智的行为而感染上艾滋病病毒,从而毁掉自己的一生。幸运的是,随着艾滋病防治领域的科技进展,以抗病毒药物为核心的艾滋病生物医学干预措施得到发展和完善。在高危性行为后,如果发生了艾滋病病毒暴露可以使用抗病毒药物进行阻断治疗,很多人形象地称这些药物为艾滋病的“后悔药”,意思是事前未采取防范措施,事后进行弥补,防止自己感染艾滋病病毒。那么,这些“后悔药”究竟是什么?真的能让你事后不后悔吗?对此,本刊记者专门采访了浙江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艾滋病与性病预防控制所柴程良所长,看看专家怎么说。

“大家所说的吃‘后悔药’,其实专业名称应该叫艾滋病病毒暴露后预防,是指尚未感染艾滋病病毒的人员,在暴露于高感染风险后,譬如,与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或感染状态不明者发生体液交换行为,及早(不超过72 小时)服用特定的抗病毒药物,降低艾滋病病毒感染风险的方法。”柴所长这样解释。暴露后预防可有效降低HIV 感染风险。越早服药,阻断的成功率就越高。

“科学研究显示,暴露后预防能降低80%以上的艾滋病病毒感染风险。首次服药时间距离暴露的时间间隔越长,则阻断的成功率越低,最好在2 小时内服药,最晚不能超过72 小时,如果超过72 小时则不建议使用暴露后预防。需要注意的是,每天规律服药者会比出现漏服者获得更好的阻断效果。但是,使用阻断药后仍可能发生艾滋病病毒阳转,其中主要原因是未能坚持服用阻断药,或者在服药期间持续发生高危行为。”柴所长特别强调。

艾滋病三种传播途径

艾滋病病毒主要存在于感染者的血液、精液、阴道分泌物、脑脊液和乳汁中,所以,凡是有这些体液交换、容易导致艾滋病病毒感染的行为统称为艾滋病高危行为。艾滋病的传播途径有三种。

性接触传播

同性及异性之间无保护的性接触均有可能会导致艾滋病病毒感染,包括肛交、阴道交、口交。

血液传播

包括输入污染了HIV 的血液或血液制品,静脉药瘾者共用受艾滋病病毒污染的、未消毒的针头及注射器,共用其他医疗器械或生活用具,如与感染者共用牙刷、剃刀等,也可能经破损处传染,但此种情况较为罕见。

母婴传播

也称围产期传播,即感染了艾滋病病毒的母亲在产前、分娩过程中及产后不久将艾滋病病毒传染给了胎儿或婴儿。主要是通过胎盘,或分娩时通过产道传染,也可通过哺乳传染。

目前,我国最主要的传播途径就是性接触传播,尤其是男性与男性之间发生的无保护的性行为,感染的风险更高。而日常生活礼仪接触如握手拥抱、礼节性亲吻以及同吃同睡等则不会传播艾滋病病毒。所以,在日常生活中,不要对艾滋病感染者有歧视,也不要抵触艾滋病感染者,以免他们出现严重的自卑心理。

“后悔药”是如何阻断艾滋病病毒传播的

艾滋病病毒是一种能特异性攻击人体免疫系统的病毒,它把人体免疫系统中的CD4+T 淋巴细胞作为主要攻击目标,在宿主细胞中大量复制破坏该细胞,最终使人丧失了几乎全部的免疫功能。以性传播途径为例,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与未感染者发生性行为后,艾滋病病毒会侵犯被感染者的黏膜部位,穿过其黏膜屏障,与CD4+T 淋巴细胞表面的特异性蛋白结合,从而侵入T 细胞内部,经过一系列活动,在细胞内组装成新的病毒,最后再释放到侵入的T 细胞外面,导致宿主细胞被破坏,而释放的病毒又去侵犯新的淋巴细胞。

当发生高危行为以后,艾滋病病毒从侵入人体内到在CD4+T 细胞中大量复制的整个过程大约需要72 个小时。在这个时间内,病毒还没来得及从初始感染的CD4+T淋巴细胞中扩散到其他的细胞内。此时,及时服用抗病毒药物可以防止病毒的复制与扩散。服药过程中,被艾滋病病毒感染的第一批CD4+T 细胞会死亡,艾滋病病毒就会及时从体内清除,从而不会被感染。

艾滋病病毒暴露后预防药物主要用于暴露于高危性行为之后进行阻断。如果你之前没有被确诊过感染艾滋病病毒,并且在过去72小时之内发生了艾滋病病毒感染高危行为时,如性交时没有使用安全套或中途出现了安全套破损或脱落,共用针具吸毒,或遭受了性侵犯等情况,就需要及时服用特定的抗艾滋病病毒药物进行预防。

哪些人群需要服用暴露后预防药物

所有与暴露源发生了可能导致艾滋病病毒感染行为的人均推荐尽早服用特定的抗艾滋病病毒药物进行预防。暴露源包括明确的或潜在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暴露后预防适用人群包括:男男性行为者、跨性别发生性行为的女性、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阴性性伴、静脉注射吸毒者、其他有高感染风险的异性性行为者以及性侵受害者等。

同时还需要注意,要满足以下条件方可服用暴露后预防药物:

①年龄18 周岁及以上,不足18 周岁者需监护人同意。

②艾滋病病毒抗体检测阴性。

③暴露时间不超过72 小时。

④暴露源及行为评估分析提示求询者艾滋病病毒感染风险较高。

⑤同意按时服药、保证依从性、按时参加随访检测。

暴露后预防药物包括哪些

18 周岁及以上(不足18 周岁需监护人同意)且肾脏功能正常的人群,可推荐使用暴露后预防药物,暴露后预防用药采用三种抗病毒药物联合使用。原则上,世界卫生组织等国际相关机构发布的指南中推荐的可用于暴露后预防的药物均可使用。

目前常用的暴露后预防药物为以下三联药物:

替诺福韦(TDF)300 毫克(每日1 片)+恩曲他滨(FTC)200 毫克(每日1 片)或者拉米夫定(3TC)300 毫克(每日1 片)+拉替拉韦钾(RAL)400 毫克(每次1 片,每日2次)或者多替拉韦钠片(DTG)50 毫克(每日1 片)。替诺福韦和恩曲他滨(或者拉米夫定)也可以用恩曲他滨替诺福韦片或者拉米夫定替诺福韦片二合一片剂代替,连续服药28 天。

需要注意的是,若对暴露后预防药物组合中的任意一种药物过敏或存在使用禁忌,则需要咨询专业医生,根据医生意见和当地药物可及性等情况,决定是否继续使用暴露后预防推荐方案,或更换其他药物组合。

如何获得艾滋病病毒暴露后预防服务

目前,我国正在全面开展暴露后预防工作,可以咨询当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或艾滋病抗病毒治疗机构获取暴露后预防服务。发生高危性行为后,可就近前往当地的暴露后预防门诊,目前浙江省各市均已开设暴露后预防门诊,提供暴露后预防服务。

暴露后预防服务主要包括艾滋病病毒暴露时间评估、暴露风险评估、实验室检测、适用性评估、启动暴露后预防以及服药后的随访等流程。

艾滋病病毒暴露时间评估

医务人员会详细了解求询者艾滋病病毒暴露发生的时间,判断是否超过72 小时。若时间未超过72小时,则符合暴露后预防的基本要求。若时间超过72 小时,则不推荐采取暴露后预防服药。

艾滋病病毒暴露风险评估

暴露风险评估主要从暴露源分析(即性伴或共用针具吸毒伙伴的感染状况)和行为风险度评估两方面进行综合判断。性伴或共用针具吸毒伙伴的感染状况是启动暴露后预防的关键条件之一。暴露源分析是指对求询者的伙伴(同性、异性性伙伴或共用针具吸毒伙伴)进行暴露与感染风险分析。发生性接触、共用针具吸毒等暴露时,出现任何有感染风险的体液(血液、精液、阴道分泌物、直肠分泌物)通过直肠、阴道、口腔等部位黏膜、破损皮肤或静脉等方式进入体内的情况,都需要进行行为风险评估。

实验室检测

完成评估后,医生为求询者开出临床实验室检查单,检查的主要项目包括艾滋病病毒抗体检测、梅毒检测、乙肝(HBV)血清学检测、丙肝(HCV)抗体检测、尿常规、血清肌酐。同时需要排除HIV 急性期感染。

适用性评估

医生对求询者个案咨询、暴露时间、暴露风险评估以及实验室检测等结果进行适用性分析,根据评估结果决定求询者是否适合暴露后预防。

启动暴露后预防

一旦求询者符合纳入暴露后预防的标准,医生会让求询者尽快服药。暴露后2 小时内服药效果最佳,最长不应超过72 小时。

服药后的随访

暴露后预防需不间断服药28天。在开始暴露后预防服药的第2周,进行药物副作用随访,嘱咐服药者要及时将服药后的反应报告给医生。医生会在求询者暴露后30天和90 天,分别对服药者进行艾滋病病毒抗体检测随访。

针对不同的检测结果医生的处理方式也会不一样:

药物副作用反应严重者,要更换药物方案。

艾滋病病毒抗体检测结果为阳性,经过确证试验,确诊感染后及时转介到抗病毒治疗机构。

艾滋病病毒抗体检测结果为阴性,并服药完成了第二次随访后,仍建议以后的每3~6 个月定期检测。

一年内达到两次暴露后预防的使用者,或持续存在艾滋病病毒暴露的求询者推荐使用暴露前预防(PrEP)。

求询者如果已经服用暴露前预防药物1 周以上且暴露后能继续服用暴露前预防至少1 周,则不需要在单次艾滋病暴露后服用暴露后预防药物。

对于性活跃的高危行为人群,存在乙型肝炎病毒和丙型肝炎病毒高感染风险。因此必须进行乙型肝炎病毒和丙型肝炎病毒相关检测。

影响暴露后预防效果的因素有哪些

阻断时机

如果发生了高危性行为,应尽早进行暴露后预防来降低艾滋病感染的风险。越早开展暴露后干预,效果就会越理想。有研究显示,在2 小时以内开展暴露后预防,成功率可以达到99%。

服药依从性

国内外暴露后预防的相关研究表明,确保暴露后预防用药后服药依从性是最大限度取得预防效果和防止耐药性产生的关键。

反复暴露

一些阻断失败的案例是因为在阻断期间,仍然进行了高危的性行为,导致交叉感染。

医生强调,“后悔药”虽然能够极大地降低艾滋病病毒感染的风险,但成功率并不是100%,与其说它是“后悔药”,倒不如说它只是高危性行为暴露后的一种无奈选择。真正能让你不后悔的是做到洁身自爱,不要因一时之快随便与陌生人发生高危性行为。一旦发生性行为时,应全程、正确使用安全套。

猜你喜欢

后悔药性行为病毒感染
预防诺如病毒感染
昆明市不同性角色MSM的性行为特征分析
后悔药,当然有
猪细小病毒感染的防治
冻卵——女性的后悔药
猪瘟病毒感染的诊治
我国15省大学生首次性行为发生年龄及影响因素
后悔药 当然有
后悔药
梁方程解的爆破及渐近性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