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经济环境下零基预算在民营企业的运用探讨
2023-12-13邢江花
邢江花
(江苏集萃安泰创明先进能源材料研究院有限公司,江苏 常州 213002)
随着我国民营企业的日益发展和壮大,当民营企业发展达到一定规模和阶段后,企业的各项成本支出越来越多,企业经营面临新的收支平衡问题,严重影响企业发展战略定位以及相应发展规划实施。如何实现降本增效,逐渐成为民营企业发展道路上的关键课题,企业预算编制和实施面临全新的挑战,此时,民营企业需要进行科学的规划与变革,而零基预算成为当前新经济环境下民营企业的首选工具。本文就新经济环境下民营企业全面开展实施零基预算的优缺点以及实施过程中难点和解决问题对策建议进行了详细的论述,并就民营企业科学实施零基预算的关键点进行了探讨。以期为新经济环境下民营企业预算编制实施提供新的解决方案,为民营企业后续开展零基预算活动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一、零基预算的优缺点
零基预算,即从零开始编制预算,指在编制预算时不考虑过往的所有支出,均以零为基础,从根本上重新研究每项预算是否有支出的必要及其支出金额的多少,并按照优先级排序先后重新分配财务资源。
现阶段,零基预算工具在商业组织中非常流行,以促进不断增加的不确定性业务,以及科学地应对所面临的经济危机和经济衰退。这种预算的主要特点表现为,一方面,提高员工的参与度,并通过决策剔除低效的活动。另一方面,由于灵活性较低、成本较高、耗时较长和缺乏专业知识,在零基础预算技术实施过程中同样存在一定的缺点。
(一)零基预算的优势
1.预算编制在企业管理中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过程,而零基预算通过要求管理人员自下而上地计划成本,零基预算具有“管理资源”的作用,可以有效地实现资源分配,而这也是预算管理的一个主要目的。其编制应该包含企业的所有主要特征,如战略、数据信息、各种项目等,从而使民营企业管理者意识到和检查他们所要做什么和他们能做什么。
2.零基预算增加了员工在各个层面的参与度。它可以帮助各级员工的组织文化变革与组织目标保持一致。
3.零基预算可以识别决策业务活动中的低效活动,并从未来的预算中删除。因此,它鼓励决策管理者创建SMART活动,并且因而很容易得到最高管理层的批准。
4.由于零基预算是一项全新的预算,它没有重复过去几年的糟糕的预算决策,不受原有预算的限制,能促使管理者审查所有业务情况而不仅仅是例外情况,总体上有助于创建一个精简、高效的组织,同时可以帮助管理者有效地降低资源的浪费。
(二)零基预算的劣势
1.零基预算管理方式可能会使整个企业运营变得比较死板,导致在遇到新的商业机会和威胁等方面不确定的情况下,可能会面临预算外审批的困扰而无法做出迅速反应。
2.零基预算的编制需要各个决策部门从头梳理自己的需求,所以耗费人力、物力较多。
3.部分企业管理要求比较高,要求全程管控预算与实际的支出情况,引入人力管理财务绩效管理软件,软件的购买及管理成本可能会很高,这就导致一些中小企业无法负担。
4.在零基预算的重要性排序过程中,由于高层管理者更加关注定量活动,而忽略定性活动,但实际上有些业务活动是可以从定性上去衡量的,并且可以为企业提供更多的效益,所以,零基预算可能会降低各个决策部门经理的积极性。
5.零基预算会使管理者担心下一个周期被分配较少的资源,会倾向于在当期用光全部的资源或者是给了管理者实施预算松弛的机会。
二、零基预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改善对策建议
(一)自下而上的参与式预算,会降低效率
在民营企业发展初期,由于其发展特性决定了其更偏向于使用权威式预算。权威式预算的标准是由企业的管理高层设定的,确保其标准对于战略目标的支持,提高企业决策过程的效率。但随着民营企业的发展壮大,由于权威式预算只是让员工被动地接受标准,而这种接受并不代表员工对于标准的认可。与传统的自上而下的权威式预算相比,参与式预算克服了这种弊端,它将员工的因素纳入管理标准,是自下而上的参与式预算,可以对员工起到明显的激励作用,所以,参与式预算的标准更能被标准的执行者所接受,只是全员参与会使效率低于权威式标准。
改善对策建议:可以将权威式预算与参与式预算相结合,以达到最佳的管理效果,例如,企业管理层可以结合中低层的需求制定大的战略方针,而中层制定具体的部门战略,对于如何结合需求,需要根据企业的具体情况进行探究。
(二)在编制过程中植入大量的预算松弛
预算松驰是指通过低估预算收入或者高估预算成本使目标更容易达到。企业应该尽可能地减少预算松弛,对此,可以采取如下措施:
1.管理者可以把预算仅仅限于计划目的,并使用多重指标来考核预算执行者的业绩。
2.管理者还可以通过深入了解预算执行者的实际情况来降低预算松弛的植入。
(三)缺乏完善的预算管理体系
企业由于缺乏完善的预算管理体系,使预算的执行流于形式。此外,未建立预算考评机制,这大大降低了员工参与的积极性,增加了预算在执行过程中的难度。改善建议如下:
1.成立预算管理委员会,对预算的制定、审核、定稿、执行、执行结果对比分析进行全程跟踪与管理。
2.建立健全预算管理制度,构建完善的考评体系。将预算的执行结果与各部门的绩效考核挂钩,积极推进企业的预算绩效管理,调动起员工的积极性,充分发挥预算绩效管理的主观能动性。
(四)年度审查流程耗费大量时间和成本
零基预算无论从零编制,还是对执行过程中的监督分析都会耗费企业巨大的人力物力成本。为了提高管理效率,可以采取以下对策建议:
1.引入信息管理化建设。随着计算机人工智能的发展,将管理信息化建设与预算相结合,高速、高质量的信息处理技术可以使繁琐的预算处理变得简单易懂。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海量数据分析与处理需要借助复杂的算法进行计算,利用专业计算机软件程序从数据中挖掘有价值的信息,进而提升管理的工作效率,还能处理现阶段会计核算、预算编制相关软件中无法兼容,以及业务针对性不强的问题[1]。因此,民营企业的管理者必须重视在财务管理工作进行的信息化投入,建立一套属于自身的、完整的、科学的数据处理系统。初期可以是预算管理数据库,在奖金充足的情况下,还可以依托企业现有ERP,完善其功能,添加预算管理模块。
2.提升财务人员的编制水平,设置科学的模板,减少重复的手动工作量。
(五)繁杂的编制导致缺乏创新
零基预算频繁的编制,使企业一些管理者限制在审核预算通过的标准中,在此基础上尽量扩大本部门的预算。
改善建议:在预算审查时,需要证明每项支出的合理性,有逻辑严密的算法与推导作为支撑。另外,可以像外资企业那样成立成本降低项目组,将每年的成本降低作为各个部门的绩效考核目标。
(六)对零基预算管理缺乏认识和重视
很多民营企业其他部门认为预算是财务部门的事情,与自身部门无关,超出预算是件无所谓的事情,在执行过程认为是财务部门给自己部门设限,并从根本上对预算产生偏见,认为预算是一件很麻烦的事情。改善建议如下:
1.建议科学设置企业预算的组织和管理团队。
2.需要企业上下积极参与培训,从而提高全体员工对预算管理的重视程度。
3.对于执行配合度,应建立相应的奖惩机制。如果有部门不配合执行预算编制,则按比例扣罚部门绩效,进而细化到个人的绩效。这样,才能有效促进各个部门和员工参与预算管理的积极性,同时基于对预算的正确认识切实站在企业立场严控成本,实现企业效益的最大化[2]。
4.定期召开预算执行会议,加强部门间协作沟通。当出现问题时,主辅部门会主动组织讨论,共同研究如何解决,而不是互相推诿,有效提高部门间的协作能力[3]。
三、企业科学实施零基预算的关键点
(一)以企业战略为基本出发点,保证零基预算与战略相匹配
1.企业战略为预算管理者提供了方向。企业的战略管理为企业确定战略目标,而零基预算管理则是通过整合企业管理层的战略规划、企业经营的业务计划、财务部门的相关财务预算及人力资源部门的业务评估四个方面,建立企业核心管理模式[4]。科学的预算管理应与企业的战略相匹配,并以战略为基本出发点,将零基预算有效应用到企业战略管理工作中。
2.零基预算使企业战略目标可度量化与程序化。通过零基预算,将企业的战略融入其中,将相对抽象的战略管理分解为销售预算、生产预算、筹资投资预算等可操作和可考核的具体的预算管理模块。
(二)通过事前对未来业务活动的合理预测和分析,使收益与其成本相匹配
零基预算可以将资源优化和分配到资源需求的业务部分。它使各部门管理者仔细研究各部门的每一项业务活动,以获得充足的资源。
1.各部门管理者需要根据未来业务活动的重要程度,思考并确定应该发生哪些业务支出。例如,业务支出的必要性;如果取消这项业务支出会如何;目前的产能是否可以满足市场需求;是否需要扩产等。
2.公司管理层将按照对组织效益递减的顺序对所有业务支出活动进行排序。这样可以帮助管理层明确花费多少,花在哪里。
3.根据优先顺序分配资源,直至达到预算上限。最终的目的是使收益与成本相匹配。
(三)保证企业管理层高度重视,获得预算执行者的认同
1.企业管理层对预算的重视程度高度影响着企业准备管理资源投入情况。在预算编制过程中,管理层也在此发挥着协调者的作用,在必要时可以协调并解决部门间的矛盾。
2.预算是执行者的预算,如果缺乏执行力,预算将无法发挥其价值。因此,只有得到预算执行者的认同,才能保证预算管理的效用。
(四)建立健全预算管理激励机制,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好的预算应该可以发挥其激励作用,且可以激励员工“跳一跳”就能达到目标。根据“洛克定律”,制定略高于现有条件和能力所及的目标,使员工“跳一跳,够得着”,它的激励作用更能有效发挥[5]。
四、结语
在民营企业中,尽管零基预算越来越受到企业的广泛应用,但不可否认其在应用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零基预算作为民营企业一个有利于增强成本管理的有效工具,在当前新经济环境下,可以帮助民营企业理顺其内部成本管理所存在的问题,降低或消除不必要的成本浪费行为,最终实现企业高效成本管理策略。因此,企业应科学运用这项管理工作,以实现管理水平的不断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