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常见疫病及防控措施
2023-12-13付兆金荀绍雄
付兆金,荀绍雄
(1.富源县动物卫生监督所,云南 富源 655500;2.富源县大河镇农业农村综合服务中心,云南 富源 655505)
在畜牧养殖中,动物疫病防控是一项至关重要的工作。随着牛养殖业规模不断扩大,牛疫病防控工作也面临各种挑战。牛感染疫病后出现的明显症状是体重减轻、采食量下降、饲料转化率降低,严重的则会导致死亡。引起牛疫病的主要因素是日常饲养管理中消毒不彻底、粗放管理、饲料原料搭配不当等,这将导致牛的体质和免疫力降低,增加感染病原体的风险。因此,养殖管理人员需要了解每一种疫病的发病特征和治疗方法,并采取针对性措施进行科学有效的管控。只有不断加强牛疫病的科学管理、规范养殖以及有效的防治,才能保障牛的健康和持续稳定的经济效益,促进牛养殖业的发展,保障人们的肉制品安全。
1 牛常见的疫病
1.1 口蹄疫
口蹄疫(foot and mouth disease,FMD)是一种高度传染性的病毒性疾病,具有传播快、发病率高的特点,主要感染偶蹄类动物。口蹄疫主要由病原体口蹄疫病毒引起,口蹄疫病毒属于小核糖核酸病毒科,可以通过动物运动(直接接触)和被污染的设备和车辆等病原体(间接接触)在养殖场之间传播,其传播途径还包括局部传播和空气传播[1]。动物感染该病毒后会随着粪便、尿液等排泄物排出体外,污染养殖环境,进而造成动物反复感染。牛感染口蹄疫后主要表现出发热(高达40℃),口腔、蹄部等部位长水泡,严重时会出现化脓溃烂、蹄壳脱落、反刍停止等症状,甚至增加死亡风险。由于幼畜免疫力比较弱,因此,幼畜患病率比成年家畜患病率更高。为了控制这种病毒引起的疫情,一般采取的措施则是扑杀大量受感染的动物,给养殖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因此,需要进一步优化现有的处理手段,力争做到绿色防控。
1.2 布氏杆菌病
布氏杆菌病是由布鲁氏菌引起的一种高度传染性的人畜共患疾病,给畜牧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研究发现,布鲁氏菌在土壤中可以存活20~120 d,在水中可以存活70~150 d,在牛奶和肉类等食物中可以存活60 d。然而,布鲁氏菌可以在几个小时内被阳光直射或在几分钟内被高温杀死,一旦感染布鲁氏菌病,在动物体内会经历14~180 d的潜伏期后才会出现症状[2]。布氏杆菌病对人类健康也构成巨大威胁,人们可能会接触受感染的动物和乳制品而感染。该病可通过布鲁氏菌携带者直接接触传播,也可通过动物摄入受污染的饲料或含有大量细菌的排泄物(通常是受感染动物排出的)间接接触传播,通过呼吸道、口腔或受损的皮肤或黏膜侵入宿主(动物和人类),破坏机体免疫及其他功能,甚至影响动物的生殖繁育功能,严重的病畜可能会终身难以繁殖[3]。
1.3 牛焦虫病
牛焦虫病又称巴贝斯虫病,该病是由蜱虫传播的一种人畜共患疾病。蜱虫会利用宿主进行大量繁殖,且大部分不受控制,寄生在牛红细胞内,导致宿主红细胞被严重破坏,红细胞比容也急剧下降,从而引起牛贫血。受感染的牛组织和呼吸器官中的氧气含量都会降低,导致呼吸窘迫或者暂停,并且体温也会升高,直肠温度持续几天超过39℃。牛感染该病后会出现反刍功能减弱、食欲不振、消瘦、腹泻等症状,严重可导致死亡。焦虫病具有较强的季节性,6—9月份最常见,并以夏季和秋季发病为主,抵抗力弱的牛和犊牛发病率较高,但症状轻微;成年牛发病率低,但症状较重,出现明显的贫血症状,严重时可导致死亡;妊娠母牛若发生焦虫病会直接导致流产。本地牛对该病具有一定抗性,引进的良种牛和外来牛易感性大,发病后症状严重,死亡率高[4]。
1.4 牛肺疫
牛肺疫也称牛传染性胸膜肺炎(Contagious Bovine Pleuropneumonia,CBPP),是由丝状支原体引起的严重的呼吸系统疾病,具有高死亡率和发病率,其特点是在急性至亚急性阶段出现严重的纤维性支气管肺炎和胸腔积液,慢性牛肺疫会出现肺部后遗症。牛是该病原体的易感生物,超急性CBPP罕见,牛可因大量胸膜和心包积液突然死亡,除发热外无明显临床体征。急性CBPP通常发生在感染初期,以高热(高达42~43℃)和严重呼吸困难为特征,并伴随食欲不振、消化系统紊乱、腹泻等症状,若运动会进一步恶化,部分病牛及时治疗后会逐渐康复,大部分病牛会因呼吸衰竭而死亡。感染后期,牛会出现呼吸急促、胸痛伴咕噜声、咳嗽、皮下水肿、卡他性流脓性鼻分泌物和脓疱症等症状[5]。亚急性CBPP症状明显比急性轻一些,病程会更长,及时治疗可康复。慢性CBPP通常由急性和亚急性转化而来,症状较轻,康复率较高,但康复后牛仍然携带病原体,会造成小范围的感染。带病动物都可以成为该病的传染源,其活动的土壤、空气、水源、饲草等都会携带病原体,并经过口鼻进入健康牛的呼吸道就会造成感染。
1.5 牛结核病
牛结核病(Bovine Tuberculosis,BTB)是由牛分枝杆菌、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引起的传染性人畜共患疾病,是一种慢性肉芽肿性干酪样坏死性炎症过程,主要影响肺部及其引流淋巴结。bTB的病程长,潜伏期一般在25~50 d,牛感染后表现出精神萎靡不振,采食量下降,体重减轻,泌乳期奶牛泌乳量降低等症状,严重可导致死亡[6]。最常见的感染途径是呼吸道和消化道感染,也可通过性交配传播,病畜的排泄物、乳汁和各器官分泌物(痰液、黏液、鼻腔分泌物等)都含有大量结核杆菌,会对牛以及养殖场的环境造成感染。在大规模、集约化的养殖场中,牛饲养密度大,空气流通性差,病原菌主要通过呼吸道感染牛。人类感染此病主要是由于食用未消毒处理的牛奶和牛肉制品,养殖人员主要是和病畜接触经呼吸道感染。
1.6 牛结节病
牛结节病又称牛结节疹(Lumpy skin disease,LSD),是由牛结节性皮肤病病毒感染引起的传染性皮肤疾病,潜伏期较长(1个月以上),具有感染性高、传染性强、病死率低的特点。牛结节病一年四季都会发生,没有明显的季节性,夏季潮湿的地区蚊虫较多,发病率相对较高。感染该病后牛主要出现食欲不振、高烧(40~41.5℃)、腹泻、鼻炎、结膜炎、眼部及口鼻有大量分泌物、皮肤上有疙瘩等症状,并诱发角膜炎、淋巴结肿大、腿水肿、蹄部肿胀等疾病,严重时牛皮肤结节会出现溃烂、坏死等症状。牛结节病传播速度快且范围广,可以通过多种途径进行传播,如蚊子、苍蝇等吸血昆虫叮咬表皮、接触或者相互舔舐、牛摄入被污染饲粮和饮水等都会传播。
2 预防措施
2.1 口蹄疫
口蹄疫的防控工作仍然以预防为主,目前最有效的方法是接种疫苗,刚出生的犊牛应该立即接种口蹄疫疫苗,严格按照相关程序接种疫苗。口蹄疫发生后,应立即报告疫情,并对病牛进行集中隔离,防止其作为传染源传播疾病[7]。牛感染后口腔和蹄部需要用高锰酸钾溶液清洗,并涂抹碘化甘油,用绷带包住蹄部,避免与外界接触,出现病变的部位,根据具体情况及时进行针对性治疗。此外,在日常饲养中应注重合理搭配饲料原料,提高动物机体的免疫力。饲料中可添加一定量的维生素和黄芪多糖,帮助病畜迅速恢复[8]。口蹄疫病死的动物尸体不能随意丢弃或者掩埋,应进行无公害处理,被污染的饲料、垫草、工具等都要严格就地处理。另外,引进的动物要进行隔离观察,确保健康后才能混养,严禁从发生口蹄疫或者曾经发生过口蹄疫的国家或地区引进动物。
2.2 牛布氏杆菌病
布氏杆菌存活时间较长,日常养殖中需要对环境进行全方位消毒杀菌,并且增加消毒频率,保持环境卫生干净,尽量降低布氏杆菌感染的风险。同时,要定期接种疫苗,增强机体抵抗力,这是目前防控牛布氏杆菌病的最佳手段。布氏杆菌病属于人兽共患病,在进入生产区之前,养殖人员必须严格消毒,以避免人和家畜发生交叉感染。此外,要定期开展检疫工作,及时发现患病牛,并将患病牛进行捕杀,起到进化种群的作用。日常饲养中要科学饲养、均衡日粮,严禁饲喂发生霉变的饲料。另外,政府应举办牛布氏杆菌病防控讲座,增强人们的保护意识,降低布病的流行率,加强布鲁氏菌病监测,确保在牲畜市场和屠宰场检测到受感染的动物可以追溯到原产养殖场。
2.3 牛焦虫病
防控牛焦虫病的关键在于清除蜱虫,养殖人员每天都应对养殖场内外都进行严格消毒,运输牛尽量选择在无蜱虫的季节,定期清理养殖场周围的草木,以破坏蜱虫的生存环境。可以通过使用杀螨剂清除寄生虫的媒介来控制疾病传播,在疾病高发期可以配制1%的敌百虫水溶液喷在牛的体表,防止蜱虫侵入机体,根据蜱虫活动频率,每隔1周处理1次,连续使用2~3次[9]。接种疫苗可以增强牛的免疫力,有效阻止该病传播。养殖场新引进的牛要先采集血液检测寄生虫病,确保健康才能进场,并且要随时检查饲粮是否被污染,保证牛的饮水和饮食健康。病死牛要及时进行无害化处理,对病牛生活环境彻底消毒,避免引发感染。
2.4 牛肺疫
针对牛肺疫主要以预防为主,做好卫生消毒管理,降低感染风险。养殖人员要强化饲养管理,合理控制牛群的饲养密度。由于牛肺疫病原体很容易被最常见的消毒剂、强酸、强碱和热灭活,在环境中存活时间短(长达2周),因此,动物处于密集空间更容易感染,如密集饲养或用卡车输送过程中会促进支原体感染,在饲养过程中应注意动物饲养密度,运输前也要对卡车进行充分的消毒处理。提高饲料营养水平,合理搭配饲料原料,并且保障饮用水及饲草干净卫生。在没有发生疫病的地区禁止从疫区进口牛,进口的牛也要有相应的检疫措施,及早发现疫情。若出现疫情,应立即封锁养殖场,将病牛隔离治疗,同时上报疫情情况,对没有治疗价值的牛群进行严格扑杀和无害化处理,每天都应有效清理牛舍并进行消毒处理,加强针对性管理,避免患病牛和健康牛接触。加强免疫管理,应定期对健康牛接种质量较好的疫苗,增强牛群抵抗力,减少疾病的发生。
2.5 牛结核病
牛结核病的防控,主要以防止病原体侵入、加强检疫、净化牛群为原则进行综合防控。养殖场应加强消毒管理工作,养殖人员出入圈舍要及时更换衣物或佩戴专用鞋帽;养殖场的粪污要做到无害化处理,避免粪污中携带的病原菌在养殖场传播。新牛进场之前要经过检疫,进场后要单独隔离并观察一段时间,确认健康后才能混养。养殖场应高度重视牛养殖病害监测,积极配合防疫部门开展全面的牛结核病检疫工作,对确诊的患病牛及病死牛,应严格按照国家标准进行扑杀和无害化处理。奶牛场要强制对牛奶进行巴氏消毒,食用经过巴氏消毒的牛奶和煮熟的肉类等食品能减少动物对人类的传播。定期对屠宰场的牛进行宰前和宰后卫生检查,以便及时清理可能被污染的动物产品,并追溯到可能被感染的畜群,以实施控制措施。另外,应根据畜群的规模提供更宽敞和通风的畜舍,以避免动物之间的传染。
2.6 牛结节病
牛结节病发生会影响牛肉产量以及产奶质量,为了降低该病带来的影响,应以预防为主,避免该病大面积流行。夏天蚊虫较多,应定期采取一定措施杀灭蚊虫,避免牛结节病毒通过蚊虫进行传播,进而感染牛群。接种疫苗是预防该病的重要手段,遵循科学、合理性接种原则,根据养殖场的发病情况,制定科学的接种时间,通过接种疫苗的方式,达到预防牛结节病的目的。加强牛群的饲养管理,制定科学的喂养方法,饲喂干净无污染的饲料,通过加强饲养管理的方式提高牛群的身体素质和抵抗力。牛结节病毒存在周围的环境中,因此要做好卫生消毒工作,每天都要及时清理圈舍里的粪便和尿液,检查饲料和饮水卫生,并对周围环境进行消毒灭菌,保证牛群生活的环境健康,尽量避免感染病毒,减少此病发生。若牛群发现感染此病,要及时进行针对性治疗,对症状较轻的牛进行隔离并治疗,每天对环境和患病牛消毒;症状较重的牛治愈的可能性小的要及时进行扑杀和无害化处理,避免病毒传播扩散。
3 结语
在牛养殖过程中,牛群一旦感染疫病,牛肉产量和产奶品质都会受到严重影响,因此,对牛疫病进行科学防治是关键,这就要求养殖管理人员对牛进行科学饲养管理,高度重视疾病的防控,掌握牛常见疫病的发病特点,制定常见疫病的预防制度并落实到位,及时采取常见牛疫病的综合防治措施,确保养殖场的疫病尽早得到控制和扑灭,保证养牛的经济效益。保证牛养殖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既可以促进整体经济发展,同时也可以为人民群众提供更为安全、健康、优质的牛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