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冲市农机化推广工作调研报告
2023-12-13葛光武许元香尹桂林
葛光武,肖 夏*,许元香,尹桂林
(1.腾冲市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站,云南 腾冲 679100;2.腾冲市蒲川乡农业综合服务中心,云南 腾冲 679114)
1 腾冲市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站的历史沿革
1.1 机构发展历程
腾冲市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站(现)成立于1972年1月(原为农机试验组)。随着农业机械化技术的推广应用,1973年成立腾冲县农业机械管理局,12月将原农机试验组更名为腾冲县农业机械研究所、农机培训组更名为腾冲县农业机械培训站、农机监理组更名为腾冲县农业机械监理站,属全额拨款的事业单位,隶属腾冲县农业机械管理局。各乡镇成立农机站(负责农资运输、农机维修、农机配件和油料供应、农具生产及零配件加工等),并专设农机管理员(大的乡镇设2名,小的乡镇设1名)。1984年1月,腾冲县农业机械管理局撤并工业交通局(更名为腾冲县农业机械管理办公室,简称农机办,下设农机研究所、农机培训站和农机监理站),农机研究所为腾冲工业交通局主管。之后历经几次改革及2次搬迁,现搬迁至腾越街道满邑社区华园三小区35号(市农机学校)办公。
2002年,全县各乡镇机构改革(农科、农经、畜牧、农机四站合并),各乡镇成立农业综合服务中心,原农机管理员并到农业综合服务中心。各乡镇农机站人员通过相关培训考试或政策分流,部分通过考试转为农业综合服务中心工人;农机站原有资产为各乡镇人民政府所有,为加快经济发展,农机站原有资产在几年时间被拍卖。如今,广大农机手不能就地就近维护保养机具,有的机具购买使用不到三五年,就报废或当废铁卖掉;或没有机库机棚存放,风吹日晒雨淋机具性能恶化,不能正常使用等等。在推进农业生产全程全面机械化过程中,农机化专业人员匮乏、农机维护保养场地和专用机具设备匮乏,农业机械化发展面临诸多困难。
1.2 推广机构职责定位
根据腾机编办〔2020〕55号主要职责:负责制定全市农机技术推广、培训规划及组织实施工作;农业机械新机具、新技术的引进、试验示范、推广、培训及信息化建设工作;农业机械化服务体系及项目建设技术指导;农业机械产品质量投诉受理工作;开展农业机械驾驶、操作、维护人员的技术培训;提供农机化技术咨询服务。
另外,还承担着农机购置补贴、补贴农机产品质量跟踪调查,以及完成农业农村局交办的其他事项和上级部门下达的各项工作任务等。
1.3 机构设置、编制经费、人员数量及结构等情况
2015年以前,农机推广站编制8人、农机培训学校编制10人、农机监理编制8人(后参公管理),为财政全额拨款事业单位,随着老同志退休,逐年在缩编。腾机编办〔2020〕55号审定腾冲市农机推广站为公益一类、财政全额拨款事业单位、人员编制17名,农机监理站为公益一类(参公管理)、财政全额拨款、人员编制7名。又据腾机编办〔2022〕92号审定腾冲市农机推广站为公益一类、财政全额拨款事业单位、人员编制16名,农机监理站为公益一类、财政全额拨款事业单位、人员编制3名。
腾冲市农机推广站现有人员16名。其中副高级5人、中级9人、初级2人,男性11人、女性5人,本科文化10人、大专文化6人,35岁及以下1人、36岁及以上至49岁10人、50岁及以上5人,农业机械化专业学校毕业7人,占总人数的43.75%,抽调工作队2人,农业农村局及有关单位抽借4人。农机监理站现暂无事业编制人员,由原参公人员负责具体农机监理工作。
各乡镇(街道)农业综合服务中心现未专设农机管理人员(农机化专业),由中心主任和1名工作人员代理农机方面的工作。全市19个乡镇(街道)农业综合服务中心有2名农机化专业学校毕业人员从事农机方面的工作,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专业人才匮乏,制约着农村“工业化”发展。
1.4 农机推广具有的有利条件
一是农机推广与农机培训两家单位合并,人员队伍扩大,利于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与普及。二是各乡镇(街道)农业中心主任直接参与农机化推广工作,利于农机化技术在农村推广应用。三是能够集中有限的经费,针对农业生产各“短板弱项”环节进行补“短板”强“弱项”,推进区域农业生产全过程的全面机械化发展。
1.5 制约因素
一是人员队伍扩大后,上级部门经常抽调借用单位人员,形成了新的“人员不稳定”,不利于推进农机化技术。二是人员数增多,但专业技术人员少,不利于农机化事业传承创新发展。三是乡镇(街道)农业中心农机专业人员严重不足,制约着农业机械化新技术新机具引进、试验、示范、宣传、推广及普及应用,不利于农机服务产业化发展。四是乡镇农技中心无公务用车,未能正常下村开展农技指导。五是乡镇农技中心无配套农技推广经费,业务办公未能正常开展。
1.6 存在问题
一是农机化(人、财、物)队伍不稳定。二是近年县(市)级财政困难,无配套农机化技术推广经费,农机化新技术推广滞后,未能引进新机具开展试验、示范、推广。三是省级下拨农业生产专项经费未能及时拨付,未能正常下乡开展农机化技术指导(如2022年,公务用车没有油钱)和举办农业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样板(如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四是乡镇农技中心人员被当地人民政府抽调,有的乡镇农技中心只有1~2人从事本职工作。五是乡镇农技中心人员不固定,农机化推广工作业务不熟悉。
2 对策措施
农业强国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根基。农业是基础,无论社会现代化程度有多高,14亿多人口的粮食和重大农产品稳定供给始终是头等大事。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离不开农业发展。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新冠疫情反复延宕,来自外部的打压遏制不断升级,各种不确定难预测因素明显增多。一旦农业生产出现问题,饭碗被别人控制,还谈什么现代化建设?只有农业强起来,粮食安全有完全保障,稳大局、应变局、开新局才有充分底气和战略主动。
适应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新形势新要求,结合区域实际,在完善体系、强化服务、提升能力、发挥合力等方面砥砺深耕、笃行致远。
2.1 农技推广体系建设
积极申请参与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2022年,单位专门选择参与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工作3人,开展玉米产业技术指导,参加培训,向种植业专家学习农艺知识,指导示范户结合当地气候、土壤等特点,推进农机、农艺、农田、农人(户)融合,进一步提高各种农机具在玉米生产各环节的应用,实现“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推进玉米生产全程机械化发展。
随着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的深入开展,将不断遴选更多农机技术人员参与产业体系建设,结合不同区域优势、不同产业、不同作物、不同生产环节等农艺要求,指导示范户加大农机、农艺、农田融合,提升农技能力,推进区域主要、特色、优势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发展,实现农业增产增效、农民节本增收。
2.2 多部门协同推动农业机械化发展
农闲时节,联合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植保站、种子管理站、农机监理站等部门,深入各个农机合作社开展技术培训,不断提升农户的科技素养,推进区域农业科技发展。
结合农时,组织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植保站、种子管理站等部门和各乡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主要负责人、技术骨干参加各类现场培训会。如2021年在猴桥镇举办全市青贮玉米生产全程机械化培训现场会,2022年在马站乡举办全市水稻旱直播培训现场会,2022年在马站乡举办全市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生产全程机械化培训现场会等。全市主要农作物生产耕、种、防、收环节实现“有机可用”。
2.3 部门联动推进农机具应用
一是按农机化司、云南省农机处、保山市和腾冲市各级主管部门和有关单位要求,及时组织农机技术人员开展主要粮食作物产地烘干、蔬菜、茶叶中药材、林果加工、农产品加工、油料等生产全程机械化调研,如实向上级汇报区域农业生产农机化“短板弱项”环节。并向广大农民群众、涉农组织宣传农机购置补贴政策,以及农机购置补贴系统中现有机具大类、小类、品目等。
二是按农业产业生产全程机械化需求,分别联合市畜牧、茶叶股、中药材、烤烟等部门,深入全市畜禽养殖场、茶叶加工企业(茶所)、中药材种植(加工)合作社、烟农等组织或农户开展补贴机具质量跟踪调查和技术指导服务。截至2022年底,全市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率达55.4%,主要农产品初加工“有机可用”。
3 示范推广和项目实施等典型案例
3.1 水稻
常年种植水稻2.96万hm2,近年结合全市南中北区位优势等特点,针对水稻机械化育插秧“弱项”环节,分别在12个乡镇(街道)举办水稻机械化育插秧样板,辐射带动农户开展水稻机械化育插秧,占乡镇的63.16%。目前,荷花、中和、猴桥3个乡镇实现水稻生产耕、育、种(移栽)、植保、收获、秸秆粉碎还田、烘干、加工环节实现全程机械化。
3.2 玉米
常年种植玉米2.58万hm2。2013年引进推广玉米收获机,未能对行收获,试收效果不理想。2021年分别在明光、固东、猴桥和芒棒4个乡镇举办千亩青贮玉米生产全程机械化样板。引进玉米播种机和玉米播种覆膜机播种时,田间地头留空多,需要人工补种、人工中耕培土开沟排涝,区域适用性不好,种植合作社和农民群众不喜欢。
腾冲市农机推广站农机人员及时研发生产旋耕垄墒机、旋耕垄墒施肥机、旋耕垄墒施肥播种喷药机,使用手推滚轮式播种机进行垄上播种,解决了区域玉米播种环节机械化问题。2022年广泛用于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并研发生产了垄墒施肥播种机,因当地未进行土壤犁耕,田间土层薄,垄墒效果不理想,且无试验推广经费,未能广泛开展试验及进一步改良机具性能,使用范围受限。引进2台履带自走式青贮玉米收割机,离地间隙小,区域适应性差,引进6台背负式青贮玉米收割机,使用效果好,受群众欢迎。
全市玉米生产耕、种(播)、植保、中耕培土除草、收获(青贮)环节实现全程或分段式机械化。下一步将引进玉米对行收获机,解决玉米对行收获问题;引进大豆挠性割台,解决大豆机械化收获问题。
3.3 马铃薯
常年种植5466.67 hm2。2015~2019年分别在猴桥、中和、明光乡镇分别举办多场次马铃薯播种、收获现场会,分别引进推广多型号马铃薯播种、收获机,区域可实现马铃薯生产全程机械化。
3.4 油菜
常年种植2.13万hm2,2022年扩种1626.67 hm2。2017—2018年在界头、明光、和顺乡镇举办百亩核心区,千亩示范区样板,辐射带动万亩油菜生产全程机械化,平均单产178.31 kg。2022年分别在明光、中和、界头乡镇示范油菜割晒机,割晒理条效果差,群众难接受。2022年在腾越街道使用旋耕垄墒施肥机垄墒后移栽油菜6.67 hm2,平均单产190.7 kg。通过示范推广,油菜耕、播、植保、分段收获实现机械化。
3.5 大麦
常年种植1.4万hm2,结合大麦种植农艺要求,采取板墒人工撒播,培土机开沟盖种。近年农机合作社、种植大户引进稻麦播种机,在已耕耙的田间进行大麦播种。大麦生产耕、种、植保、收获、烘干、加工环节实现全程机械化。
3.6 茶叶
全市栽种茶叶1万多hm2。加大农机购置补贴宣传及茶叶生产机械化调研,近年茶叶生产企业不断投档,大量茶叶机械进入农机购置补贴系统,广大茶叶加工企业“有机可用”“有好机可用”。茶叶生产中耕除草、茶树修剪、采摘、杀青、揉捻、烘干、清选、色选、理条、输送等环节实现机械化。
3.7 其他
结合丘陵山区地理条件,有序在全市各乡镇(街道)开展灭茬机、秸秆粉碎还田机、秸秆收集打捆机、秸秆粉碎抛撒机、旋耕起垄机、步进式插秧机、小型稻麦联合收割机、深松机、中药材收获现场培训会30余场次。秸秆(秸茬)粉碎还田增加土壤有机质、深松减小径流减少杂草蓄水保墒效果得到群众认可。为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机械支撑。
4 经验总结
在推进主要粮油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过程中,先后承担了部级、省级和市级油菜、水稻、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样板。
4.1 工作模式
联合部级、省级和市级农技专家、县级有关单位科技人员、乡镇(街道)农业中心、农机专业合作社、涉农组织、村(社区)农民群众共同开展农技推广,建立新型推广模式,并进一步完善和优化其运行机制,从政策上加以保障、管理上加以监督、培训上加以强化、资金上加以扶持。
4.2 工作机制
一是建立健全技术方案机制。针对不同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农艺要求,撰写技术实施方案报经部级、省级和市级审定通过后,县级按审定通过后的实施方案组织落实。二是建立健全培训机制。针对不同作物生产阶段性特点,有针对性地在教室或田间地头组织涉农组织、农机手、农民群众等开展农机农艺融合的技术指导培训。三是建立健全激励约束机制。实行目标管理责任制,量化任务、细化目标,层层考评,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通过技物结合、补贴物资等方式,激发群众科技增粮(油)、机播(插)节种(苗)、机防减药、机收减损、秸秆(茬)粉碎还田肥田,实现农业生产绿色高产高质高效、“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的目的。四是建立健全月报机制。根据农作物生产的不同阶段,以月报的方式及时向上级汇报农事开展情况。五是建立健全合作推广机制。将示范区农技推广作为全市农业生产绿色高产高质高效的重点项目来抓,逐步形成部门协作、合力推进的工作机制,以及行政推动、行政+技术结合、示范户辐射带动引导的推广机制。
县级农机化部门重点搞好农作物生产全程全面机械化试验、示范和推广工作,加强农作物生产“短板弱项”环节机具引进、试验、示范、推广及研发配套,促进农机农艺农田农户结合。积极拓宽资金渠道,逐步形成国家支持、地方政府重视、部门引导、农民配合、社会广泛参与的农机化技术推广机制。
5 展望
农机化技术推广是将农业机械化新机具、新技术转化普及运用到农业生产前、产中和产后全过程中,实现“藏粮于地,藏粮于技”“虫口夺粮”战略、农业增产增效、农民节本增收、农业(人类)可持续性发展的目的。农机化技术推广是农业机械化科技成果转化的主要途径,是将农业机械化新技术、新机具和新设备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桥梁和纽带。
5.1 工作思路
5.1.1 依法依规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机械化促进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技术推广法》《云南省农业机械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做好新时期农机化新技术推广工作。
5.1.2 因地制宜
结合丘陵山区地理条件、耕地坡度、梯田大小、机耕道路和区域南中北土壤差别等状况,有选择地推广先进适用的大中小微型农业机械。围绕区域农业产前、产中和产后农机化“短板弱项”环节,加大产学研推用联合攻关和部门联动发展,实现“有机可用”“有好机可用”。并严格按照引进-试验-示范-推广-普及的程序开展好农机化技术推广工作,逐步实现农村“工业化”,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发展。
5.1.3 加强建设,营造环境
一是农机化技术推广离不开各级政府部门的支持,应多向各级党委、政府及相关部门领导宣传和汇报项目推广进展情况,在新技术新机具试验示范过程中要不断地请他们参观,汇报取得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以引起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争取项目、资金、政策等方面的大力支持,特别是用于新项目的科技推广专项经费能得到保证和增加。对于一些成熟的、适应生产需要的项目辅以行政推动的手段往往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二是遴选农机技术人员,每年参加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建设,向种养殖业专家学习农艺农牧知识,提升农机、农艺、农田、农人(户)融合技能,进一步提高自身综合素养、实践指导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三是建议上级政府重视农机化部门(人、财、物)建设,建立健全农机化技术推广工作“强体系、提能力、优服务”体制机制,为“农村工业化”发展提供农机化动能支撑。四是与时俱进,多形式开展农机技术社会化服务,以农机服务产业化衔接小农户、小规模农户发展现代农业,避免家家户户购买农机造成资源浪费,推进区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5.2 重点举措
5.2.1 丘陵山区“宜机化”改造和设施农用地建设
一是积极争取国家高标准农田建设资金和省市县配套资金,用于丘陵山区“宜机化”改造,切实解决丘陵山区中小微型农机下田难作业难问题,让广大农民群众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二是建议上级政府部门根据各乡镇(街道)区位优势、资源优势,合理规划和简化设施农用地审批手续,发展设施农业和农产品初加工业,促进各乡镇(街道)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和区域经济健康发展。
5.2.2 强“弱项”补“短板”
农业机械使用季节性强、使用时间短,在农业生产的关键时节(春争日、夏争时),需要大量的农业机械。农业生产是露天“工厂”,若错过关键时节(如小麦的适收期只有4~5天),遇到连续几天降雨,将导致颗粒无收,农民得买粮或饿肚子。建议省市(州)县(市)级政府对主要粮食作物生产“弱项”环节机具享受国家农机购置补贴后,进行追加(累加)补贴,提升广大农民群众购置农业机械的积极性,促进区域农业机械化又好又快发展。
农业生产“短板”环节,农机化技术人员应结合专业知识及农艺要求,有机结合机、光、电、液、气系统理论,借鉴有关科技成果,通过产学研推动联合攻关和部门联动解决好区域农业生产“短板”。同时,建议上级部门给予研发经费支持,助力科技人才“科技报国”。
5.2.3 农产品深加工精加工
初级农产品生产除去人工、种子、化肥、农机作业等成本后,亩经济效益极低或根本没有效益。加大区域农产品深加工精加工提高初级农产品的附加值,将初级农产品的附加值“分红”给社员,提高农民种粮(油)的积极性,把饭碗牢牢地端在自己手里。
5.2.4 优势农作物特色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
以区域自然禀赋条件发展优势农作物和特色农作物,以全程机械化生产赋能优势农作物特色农作物产业链,促进乡村产业振兴,实现“一业兴、百兴旺”的乡村振兴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