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绿地土壤的特点要求及改良措施
2023-12-13方娟
方 娟
(石家庄市城市水系园林中心,河北 石家庄 050000)
城市绿地土壤是指在城市建设中,由自然或人工形成的具有一定功能、一定规模,在土地利用和景观建设中起到生态、文化等作用的土壤,是城市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提升城市形象、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开展城市绿地土壤研究和改良对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和提升城市形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 绿地土壤的特点
城市绿地土壤是在城市中自然形成的,与其他土壤相比有其自身的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城市绿地土壤中的养分、水分、空气等成分受园林植物的影响。(2)城市绿地土壤多为园林植物生长所需,这就要求土壤要具有一定的保水性,在绿化过程中对园林植物进行合理配置。(3)城市绿地土壤中含有较多的建筑垃圾,这些垃圾在长期使用过程中会对土壤的质量和园林植物的生长造成影响。(4)城市绿地土壤含有大量的病菌、有害生物以及重金属元素,但这些物质会对园林植物产生危害。
2 影响绿地土壤质量的因素
2.1 人为因素
城市绿地中的土壤受到城市建设的影响,主要是城市建设中的拆迁建筑会对土壤造成一定的破坏,若建设单位不对拆迁建筑进行合理规划和管理,会造成大量的裸露地面,这些裸露地面没有进行有效处理,就会对土壤造成一定的破坏[1]。
2.2 管理因素
城市绿地中因植物生长需要而出现大量的垃圾和泥土,这些垃圾和泥土在长期使用过程中会对土壤造成一定的破坏,同时对植物生长也会造成一定的影响。因此,在城市绿地建设中要先制定科学合理的规划方案,再进行植物种植,以有效提高绿地土壤质量。
2.3 环境因素
城市绿地周围环境也是影响土壤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若城市绿地周围存在大量的建筑垃圾和泥土且未得到有效处理就会对土壤质量造成一定破坏。
3 城市绿地土壤的改良措施
3.1 建立健全的监管制度,加大监管力度
城市绿地的土壤环境质量关系到城市绿化的整体质量,加强城市绿地土壤的管理工作,不仅要做好对土壤的检测和监管工作,还要从土壤的源头上控制,建立健全的监管制度有利于保证城市绿地土壤环境的质量。加强对施工单位绿地管理人员及绿化施工人员在相关知识以及法律法规方面的培训,确保其掌握土壤改良相关知识,提高其对土壤环境质量及植物生长情况的重视程度;制定完善的监督机制,对土壤改良的施工单位进行严格监督,定期抽检土壤,确保质量达标;加强绿地施工过程中相关规章制度的建立和执行情况监督,确保严格按照相关规定和要求施工[2]。另外,政府相关部门还应对在绿地施工过程中造成土壤污染的单位或个人进行处罚,一旦发现绿地存在污染问题,及时整改处理。
3.2 加强城市绿化土壤改良技术研究
3.2.1 生物改良技术
我国城市绿化土壤改良中生物改良技术研究起步较晚,目前主要集中在微生物肥料、绿肥、植物生长调节剂和生物杀虫剂等方面。其中,微生物肥料以成本低、肥效好、污染小等优点受到广泛重视,但由于产品不明确,导致生物改良技术难以大面积推广。绿肥在改善土壤结构方面具有良好的效果,但由于来源和品种不同,肥效存在一定差异,阻碍其推广应用。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应用对土壤中化学成分有一定影响,但也有研究表明,这一影响与施入土壤的剂量有关。生物杀虫剂对害虫具有明显的控制作用,但生物杀虫剂的施用会破坏土壤中微生物活性和土壤团粒结构,不适用于城市绿化中。
3.2.2 化学改良技术
化学改良技术主要有:石灰改良和化学农药改良。石灰改良是以石灰作为主要改良剂调节和改善土壤的理化性质,在我国南方和北方不同生态条件下的土壤 pH具有较大差异,北方偏碱性,南方偏酸性,通过对南北方酸性和碱性土壤的对比研究发现,在北方碱性及酸性土壤中宜使用生石灰进行改良[3]。化学农药改良目前常用的有除草剂、杀菌剂、杀虫剂及杀螨剂等。除草剂与植物生长调节剂配施能发挥协同增效作用,提高植物对除草剂的抗性,降低除草剂残留及污染问题;杀菌剂与杀虫剂配施可杀灭害虫,抑制杂草生长;杀虫剂与杀螨剂配施则可防治害虫及降低植物病虫害。
3.2.3 物理改良技术
物理改良技术主要是利用各种物理手段对土壤进行改良,是一种古老而有效的方法,通过人工翻耕、客土、施肥等方式对城市绿化中存在的不良土壤进行改良,如将未经充分腐熟的有机肥施入绿化场地中可有效地改善土壤结构;通过对植物深根修剪等手段可使部分不良土壤得到改良,提高城市绿地质量;通过铺沙压土等方式可改善不良土壤中的水分状况及透气性等。物理改良技术可以说是综合效果最好、成本最低的改良方法,但在实际应用中受人为因素和自然因素的影响较大,因此要因地制宜、综合考虑,合理选择物理改良技术。
3.3 合理选择树种
城市绿地中的树种选择,应根据当地自然条件,按照“适地适树”的原则选择乡土树种,同时引进一些适合当地生长的优良外来树种。乡土树种是指生长在本地、历史悠久、具有地方特色、观赏价值和经济价值的树木。外来树种是指近几年从外地引进的苗木,一般是在外地经过多年改良和栽培后形成的具有一定观赏价值和经济价值的植物。在实际工作中,根据园林绿化工程的具体要求,对各种树种进行科学分析、比较,选择适宜本地生长的乡土树种进行栽植。合理选择绿化树种,不仅可以充分利用本地的树木资源,减少绿化成本,还能有效改善城市生态环境[4]。实践证明,不同植物间存在着明显的生态位差异,根据生态位理论,同一树种在不同环境中具有不同的功能特征,有的树木在较低环境中可发挥主要功能作用,有的树木在较高环境中也能发挥主要功能作用。因此,绿化工程在选择绿化植物时须充分考虑这种差异性。
3.3.1 优先选择抗性强、适应范围广的乡土树种
乡土树种具有生长迅速、适应性强、景观效果好、管理粗放的优点,栽培范围大,具有广泛的适应性和较强的抗逆性。从城市园林绿化的角度来看,乡土树种比外来树种更能适应当地气候条件,例如樟树,又名九里香、樟树、万年松、五方木;栎树,又名黄桧、山栎,属栎树科、栎属,此树种生于海拔1000 m以下的山地及平原丘陵地带;黄杨属植物,有“绿化美化之王”之称。乡土树种抗逆性强,在干旱贫瘠、强风较大的地区也能生长良好,在城市绿化中可适当地配置一些乡土树种,如樟树、乌桕、枫香、桂花、朴树等。除上述树种外,还有许多抗性强的乡土树种,如:山茶属植物中的含笑,耐盐碱,抗干旱;红枫属植物中的枫树,抗风;栾树属植物中的鸡爪槭,耐寒;杜英属植物中的杜英,抗盐渍;毛白杨属植物中的白杨,抗盐碱等。
3.3.2 引进优良的外来树种
外来树种在城市绿化中的应用相对广泛,如法国香柏、美国加州桐、加拿大红叶石楠、日本落羽杉等,这些树种具有适应性强、抗污染能力强、观赏价值高、抗病虫能力强等特点,在城市绿化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然而,由于外来树种引种后不能适应当地的土壤和气候条件,须采取一定的栽培技术措施才能使其正常生长[5]。有些外来树种在引进后还可能产生新的问题,如不及时妥善处理,可能造成严重损失。例如美国加州桐(又称红叶石楠),是一种观赏价值较高的落叶乔木,与北美其他落叶乔木相比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由于该树种的叶片带有大量的绒毛,在寒冷、干燥、多风的季节极易发生冻害,须采取相应的栽培技术措施使其正常生长。
3.3.3 根据地形地貌选择不同的绿化方式
地形地貌是指构成地面的物质形态及其组合方式,包括地形的高差、坡度和坡向等,对不同的地形地貌应采取不同的绿化方式,如道路、广场等设施宜采用乔木为主、灌木为辅的形式;大面积的绿地宜采用片植、列植,形成片林,或以乔木为主、地被为辅的绿化形式;地形起伏较大、地势陡峻的地段应采用乔、灌结合,形成阶梯式的绿化形式;有河流和沟渠流过的地段宜采用以乔、灌为主,以地被为辅的绿化方式;低洼易涝地带可采用乔木为主、灌木为辅的绿化方式;在地形起伏不大的地段可根据需要进行不同类型的绿化,(1)对有建筑物或构筑物遮挡处进行绿化时,应以乔灌草结合为主,适当配置灌木和地被植物。(2)对地形较为平缓地区进行绿化时,可在乔木和灌木间配置一些低矮花灌木及地被植物。此外,在对地形地貌有特殊要求的地段进行绿化时,应采取特殊措施,例如在陡坡地段植树种草时,要注意坡度较陡地段以乔灌草结合为主;而在有水流冲刷地段则应以灌木和地被植物为主,否则容易导致水土流失和环境污染。
4 结语
城市绿地土壤在城市生态系统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城市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需对其进行合理的管理和养护。目前在一些城市中还存在着大量的裸露地面,若未采取合理有效的处理措施,会对环境和人们的身体健康造成一定影响,科学的土壤改良措施可以提升城市绿地土壤质量,更好地发挥城市绿地土壤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