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刘中华:国产航天表点油工艺第一人

2023-12-12《工人日报》,新华社

工会博览 2023年33期
关键词:机芯钟表刘老师

工匠档案

刘中华,飞亚达精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高级钟表维修技师。曾获2016 年度“深圳百优工匠”、深圳市劳动模范、深圳市(地方级领军)人才,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发明专利1 项、实用新型专利3 项。

匠心匠语

对钟表行业来说,我们必须做到一“丝”不苟,比功力就看谁能够“丝丝入扣”,把钟表调试到最佳状态、最确精度。

穿上防尘防静电的白色工作服,头戴放大镜,飞亚达精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飞亚达”)高级钟表维修技师刘中华每天上午8 点半起就坐到工作台前,一头钻进钟表机芯的世界里头,一手拿住手表机芯,一手举着镊子稳稳夹住一个个细小零件,放入机芯里。一抬头,吃午饭的时间到了;再抬头,夜幕降临了。“时间过得很快,问题还没解决,就要下班了。”刘中华常有这样的“抱怨”,他在帮忙解决“时间”的问题,时间却走得很快。入行32年,刘中华情定“钟”生,“痴心”不改。“这一条路走到黑的‘痴心’,在我看来就是工匠精神里需要的‘执着专注’。”

从流水线小工到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的技能大师,刘中华几十年如一日,埋首毫厘之间,探索分寸表盘中的大千世界。引以为傲的是,从“神五”到“神十五”,刘中华一直参与航天表的研发与制作,成为国产航天表点油工艺第一人,默默守护我国航天事业每一个伟大的瞬间。

练就“丝丝入扣”调试绝技

1990 年,刘中华高中毕业不久,即到深圳谋生,入职飞亚达做钟表装配工。“以前干农活,抡起锄头就上;现在装手表,属于精细活,得用巧劲,刚开始夹零件的手都在抖。”

刘中华入职半年的时候,飞亚达成立了一个高档表小组,他有幸加入。“还记得当时飞亚达在国内首创拱形玻璃表,被称为永不磨损的手表,一经推出供不应求,很受消费者喜欢,公司上下因此深受鼓舞、非常自豪,我也更有动力勤学苦练、钻研本领。”

据刘中华回忆,飞亚达公司十分注重人才培养,经常在公司内部举办技术竞赛,理论的、实操的都有。1995 年,他在公司举办的一个技能比赛中拿到第一名,这让他特别高兴。

“我学习成绩不咋地,没考过第一。这是我人生中的第一个‘第一’,那张奖状现在还保存着。”后来的从业经历中,他捧回了一个又一个“第一”,但仍忘不了第一次拿“第一”的那份心情。

刘中华装配手表

随着经验的积累,刘中华功力渐长,装配过的手表种类越来越多、速度越来越快、精度越来越高。2002 年,刘中华参加深圳市第四届职工技术运动会手表装配工比赛,比的是拆装机芯。他仅用3 分钟就完成了两块石英机芯的拆装,拿下了第一名。“要说秘诀,就是反复练习,没有捷径。”刘中华说,这种徒手操作的经验也为他日后成为国产航天表点油工艺独一人奠定了基础。

刘中华对石英表、机械表、航天表、智能表等手表特点,对铜、合金、不锈钢、稀有金属、新材料等材料特质,异常精通。他说,“不同手表、不同材料,无论怎么变化,最核心的仍是匠人的心,要有耐心去慢慢打磨。”

“遇到再急再重的任务,刘大师都能平静应对。有一次周五接到一个紧急的钟表装配任务,周一早上就要送去检验,而厂区周日会关闭中央空调,会影响到环境的温度湿度。在仅剩周六一天的情况下,刘大师带领我们的团队装配到凌晨,平稳地把控着各个环节,做出来的产品百分百合格。”来自飞亚达研发部的张云说,“刘大师平稳的心态都是基于过硬的本领和高超的技术。”

参与神舟系列航天表研制

从业多年,刘中华最引以为傲的还属组装神舟系列载人宇宙飞船的航天表。2003 年,飞亚达承接研制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航天服用表任务,刘中华承担航天表的机芯改造、装配和调校等关键工作。

航天表到底有什么非比寻常之处?刘中华介绍道,“航天表是提供给航天员用作计时的,要能适应航天员起飞、着陆、飞行、出舱行走等多种使用场景。”

“目前,我们是世界上唯一一个既能载人航天,又能自主研发航天表的国家。”刘中华不无自豪地说,“神舟五号航天员杨利伟佩戴的舱内航天表,正是出自我们的手。当时要把零零散散的上千个零件组装成一块完整的表,又没有相关经验,来来回回测验调试了很多次。”

刘中华指导徒弟进行手表拆卸和清洗

2005 年,刘中华又接到了一项挑战:制作神舟七号任务的航天表。“相较于神五、神六,这次的航天表需要完全裸露在太空环境下,要扛得住零下80 摄氏度的超低温和强磁场的严苛环境。”刘中华告诉记者。

耐受零下80 摄氏度的超低温成为技术攻关的首要难点。刘中华说:“在这种温度下,钟表内部零件之间的润滑油很快就凝固了。整块钟表就‘冻’住了,动不了了。”当时,钟表行业通用的瑞士超低温润滑油只能耐受零下60 摄氏度,而且在零下50 摄氏度时就有凝固迹象。

“我们检索了所有资料,对全世界航空航天使用的润滑油料都进行了实验和尝试,综合比较分子量、表面张力、粘稠度、挥发时间等指标,才挑选出最终使用的油料。”负责此项技术研发、飞亚达时任副总经理李北回忆道。“这种特殊油料,点油也需要特别的工艺。航天表机芯有的轴尖只有0.15 毫米,相当于两根发丝的粗细。”李北说,“难度很高,大家都不约而同想到了曾在钟表赛事上夺冠的刘中华。”

2007 年9 月25 日,正值中秋节,一块从上海刚刚运抵深圳的钟表机芯被马不停蹄地送到飞亚达科技大厦。等候在此的刘中华刚跟家人通过电话,吃完手中的月饼,从当晚8 时到次日6 时不间断地尝试润滑油点油,跟团队一块熬了个通宵,终于做好一只表。随即,该表马上被送到北京特有的实验室进行实验论证,实验结果令人失望。“每次点油调校完成都要送到北京实验论证,这种往返成了常态。”

“航天表机芯在使用这种特殊油料时,点油需要特别的工艺。”刘中华说,最大的挑战,是控制好点油的量。航天表里轮轴最细的是摆轮,直径只有7 丝,比一根头发丝还要细,其擒纵轮和擒纵叉的轴径也只有8 丝,点油难度极高。点油的量必须恰到好处,少了不能起到润滑的作用,多了会溢出来,一旦溢出来,所有的零件都要拆下来清洗重装……就这样,一次次拆洗,一次次调试,直至完全合格。

“机械表走得灵不灵,关键看师傅的调试功力。”刘中华说,钟表精确度的计量单位不是毫米,而是“丝”。1 丝,约头发直径的八分之一。多年的磨练,刘中华只要捏着镊子,凭手感就能判断手中机械表的零部件移动了1 丝还是2 丝。

2008 年1 月,飞亚达交付神七任务的航天表。8个月后,航天员翟志刚、刘伯明完成了世界瞩目的太空行走,手上戴着的正是由刘中华点油的航天表。

神舟七号航天表的研制,让刘中华迎来了职业生涯新起点。20 年来,他对航天表机心的零件精心研发装配、精准调试,确保走时精度,成功参与交付航天表共18 批次,部分技术指标达到国际领先水平,不仅满足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要求,也填补了国内空白。

精益求精引领匠心传承

为了提升自主研发能力,飞亚达积极推进国产机芯技术创新和应用,刘中华也参与其中。近年来,他陆续完成多款复杂机芯的调试、装配及维修,并成功应用于高端手表。

“带动更多人在技能方面发展”是刘中华念念不忘的事情。2016 年,“深圳市刘中华精密计时制造技能大师工作室”成立,他将自己的经验和技巧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喜欢钟表的年轻人。

“刘老师的讲解很详细,人也很随和,亦师亦友。”80 后唐友爵在刘中华大师工作室已有六七年,在不少人眼里,从事钟表行业枯燥无味,但在他看来,钻研钟表是场奇妙之旅,尤其在刘中华的带领下,小手表里有大世界,成就感满满。

“手表为什么走得慢?手表为什么停滞不前……”当碰到难题,思考多日却无法解开,经刘中华点拨,唐友爵会恍然大悟。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刘中华和工作室的成员,经常就一个细节问题讨论到废寝忘食。“我现在也向刘老师学习做航天表,学习他执着专注、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唐友爵说。

“年轻人需要静心沉淀,从小事做起,才能更好地掌握技能。”近年来,刘中华为飞亚达和行业培养了3 名高级维修员、10 名中级维修员和14 名初级维修员。在他的带动和帮助下,这些年轻人的技艺不断精进,其中不少人在全国机械手表维修工职业技能竞赛、深圳技能大赛·手表装配工技能竞赛等比赛中获得好成绩。

潘思雄是刘中华带出来的技术能手之一。入行十几年,在潘思雄的印象中,刘老师的专业知识扎实、技能水平高超,大家有不理解不明白的问题,都能从刘老师那里找到答案。“我最佩服的就是刘老师丝丝入扣的调试功力,在他的认真教导下,我解决问题的能力不断提高。他的执着专注、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将一直激励着我向着更高的目标前行。”潘思雄说。

对刘中华来说,每一块手表都是有生命的,每一块手表机芯也是有生命的。“当机芯被激活,发出嘀嗒声响,就像人的心脏跳动起来,我仿佛也被赋予了能量,很有满足感和成就感。”现在,刘中华有两个愿望:中国计划在2030 年前实现首次登陆月球,他希望自己能参与登陆月球航天表的制作;希望更多年轻人加入钟表行业,注入新活力,让技术在传承中创新发展。

刘中华(右)在手表装配线上对工人进行技术指导

猜你喜欢

机芯钟表刘老师
扫秒式和跳秒式石英钟机芯声发射时频信号分析
“咕咚”因何加引号?
借助连环画讲故事
膜式燃气表机芯密封性检测装置及方法
石英表机芯支架注射模设计与制造
刘老师想开小车
幽默的刘老师
丽娜认钟表
钟表的认识
亨利慕时 万年历经典HERITAGE限量版腕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