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勇于创新的科技“领路人”

2023-12-12本刊编辑部

工会博览 2023年33期
关键词:领路人科技

□本刊编辑部

他们,长期奋战在科研一线,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在前沿领域和基础研究上深耕细作;他们,勇攀科技高峰,为科技强国建设贡献智慧和力量;他们,是国家科技工作者的代表……本期,我们采访不同行业的六位科技领域劳动模范,让您感受他们带来的科技创新力量。

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北京握奇数据股份有限公司企业技术中心主任 郭天光

做智能卡技术的领跑者

郭天光是国内智能卡领域的顶级专家,在业界有很高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他对科研技术精益求精,用责任、毅力与担当书写着一个又一个创新奉献的故事。2023 年10 月,他作为大会代表,光荣地参加了中国工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郭天光表示:“国之利器在科技,科技源泉在创新。2022 年,我们的智能卡产品以技术评测第一名的成绩销售到欧洲。这不仅仅是我个人和团队十多年厚积薄发的成果,更是代表了中国每条战线的科技工作者,在自主创新的道路上,不畏艰险、敢为人先、认真求证、勇于探索的精神风貌。”

2008 年,全球最专业的智能卡展会在法国巴黎举办。作为中国智能卡技术的代表,郭天光在展会上感受到了强烈的震撼。“我当时就暗暗发誓,一定要把产品销售到欧洲,甚至销售到智能卡发源地——法国。要让国际同行看看中国科技的发展力量,见识中国创新不可阻挡的步伐。”

在郭天光的带领下,握奇公司加大了科技人才引进、培养的力度,努力培养了一批技术背景深、创新能力强的复合型尖端人才。在他的推动下,握奇公司成立了博士后工作站,这也是当时北京首个民营企业博士后工作站。“当时,在北京望京地区,只有摩托罗拉和爱立信等几家国外企业有博士后工作站,握奇公司是第一家在望京地区成立博士后工作站的中国企业。”该工作站对于促进公司的技术创新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工作站的技术人员研发出了智能卡产品SIMpass,该产品凭借较高的安全性成为当时移动支付领域的佼佼者。

在储备了技术创新的人才后,握奇公司的产品不断推陈出新。如今,郭天光与团队已取得22 项国家发明专利,主持或参与了4 项国际标准、4 项国家标准、6项行业标准、2 项地方标准的制订,专利技术应用在社保、金融、通信、交通、教育、医疗健康等多个智能卡领域,发明专利得到规模化的转化与应用,专利成果转化产值高达83 亿元,产品销售到全球的60 多个国家。

“我加入公司的时候,正是智能卡快速发展时期,我既见证了公司技术创新的不断迭代,同时也经历了公司在开展知识产权维权时,角色由被告向原告逐步转变的过程。”入职十余年间,郭天光见证和参与了握奇公司知识产权维权的全过程,这不仅使得握奇公司扫清了进军海外市场的障碍,还帮助公司维护了自己在国内市场的合法权益,真正成为了握奇公司创新成果的守护者。

在郭天光的带领下,握奇公司企业技术中心已经形成显著规模,下设1 个研究院、1 个知识产权中心、1 个博士后工作站、1 个RF 射频技术中心、3 个开发中心,拥有研发人员120 多名。凭借过硬的技术实力和优质服务,郭天光研发团队的智能卡已经成为欧洲主流交通卡产品的主要供应商。

“个人奋斗拼搏,能成就更好的自己;大家共同奋斗,才能铸就时代的辉煌。于我而言,更美的风景永远在前方,科技追梦者的脚步不会停歇。”郭天光说,“我愿意继续为中国科技的自立自强多作奉献,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中国航天科工三院八三五八所十一室主任 宋利权

领军精导技术前沿

专业又认真,是同事们对宋利权的印象。作为中国航天科工三院学术技术带头人、高级工程专家,任职于三院八三五八所十一室主任的宋利权,从业34 年来,始终走在我国飞航技术研究最前线,主持承担了10 余项国家级重点科研项目,带领团队突破了众多技术难题,填补了多项国内飞航技术空白。

20 世纪90 年代,我军装备水平还比较落后,“我们当兵,守家卫国义不容辞,冲锋陷阵我们不怕。可我们真希望手里有好用的武器装备啊!”当年一位驱逐舰长的话,让初入职场的宋利权铭记在心。每当遇到技术难题或试验受挫时,他都不敢怠慢,想方设法攻克难关。

进入新世纪,根据国际形势的发展,中央发出了加快现代化武器装备研制的号令,祖国的飞航事业也迎来了新的历史发展机遇。宋利权着眼长远,积极开展技术领域及应用市场的拓展,接连取得了重要突破,为精确制导技术的创新应用贡献了力量。“在迈向创新型国家行列的征途上,我们航天人一直在努力。我有幸见证了我国飞航技术从无到有、从弱到强,从跟跑、并跑到现在部分领跑的全过程。”宋利权说道。

在某装备的研制过程中,面临严酷的环境条件和严格的空间体积约束,必须采用一个全新的技术方案。由于该方案在国内没有先例,外部专家和项目内部都曾提出了质疑。宋利权在经过充分论证、细化分析每一个环节后,坚信难关可以解决,最终说服各方,确定了技术方案。在一次试验中,产品出现了偶发故障,团队承受着巨大压力。为了使问题复现,大家绞尽脑汁,用尽了各种办法,常常聚在一起讨论到深夜,甚至几度绝望。此时宋利权作为项目带头人,在团队中发挥了定海神针的作用,他带领大家咬紧牙关,分析最有可能出现的原因。经过几个月的攻关,终于找到了问题,制定出了解决方案。该型号按时研制成功并交装,填补了国内技术空白,为武器装备建设作出了突出贡献。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实现建军一百年奋斗目标,开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新局面。实施国防科技和武器装备重大工程,加速科技向战斗力转化。2020 年初,国内新冠疫情最严重的阶段,宋利权带领团队参与多个重点型号项目的竞标,技术难度大,研制要求高,引起了行业内多家单位的高度重视。大年三十晚上,宋利权从老家出发,抵达单位,他一边隔离,一边统筹安排工作。50 岁的他,常常和大家通宵讨论技术方案,逐字逐句修改汇报稿。最终,宋利权带领团队以两个第一的成绩拿下新一代国防装备研制任务,展现出团队在光电技术应用领域的雄厚实力,也确立了八三五八所在国内精导领域的领先地位。

“虽然我在航天业干了30 多年,但想到国家的国防事业还有很多技术需要我们去突破,我就停不下来。我有责任去激励、带领新一代的航天人为加快建成世界一流飞航技术研究院,支撑世界一流军队建设和航天强国建设作出贡献。我要用实际行动弘扬航天精神和飞航精神,为祖国的国防事业拼搏奉献!”宋利权说。每当在国家重大阅兵式上,看到自己参与研制的国防装备接受党和人民检阅时,他心中都是满满的自豪感。

(梁朕铭、陈熙供稿)

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龙盈智达(北京)科技有限公司首席数据科学家 王彦博

科技兴国 打造更智能、更便利的金融环境

他是英国利物浦大学培养的首批数据挖掘专业博士;他是国内首批数据保护官;他长期从事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量子科技和金融科技相关工作,是兼备业务落地实践能力、前沿学科研究能力和学术人才培养能力的杰出专家;他曾带领团队在国内外顶级科技赛事上获奖20 余项……他就是龙盈智达(北京)科技有限公司首席数据科学家王彦博。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大数据智能应用及隐私与数据保护能力已逐渐成为各国金融创新发展的核心竞争力。留学归国后,王彦博积极投身于我国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量子科技和金融科技相关技术在金融行业的应用实践,助力商业银行提升数据应用能力,进一步增强了国内金融行业在金融科技时代的全球竞争力。他带领团队深耕数据资产管理、AI 大数据建模、区块链与数字货币、量子金融科技等前沿技术领域,开展了一系列前沿科技在金融、医疗、资产管理等行业的自主知识产权研发工作,构建了“DPO 数据保护官”隐私与数据保护体系在商业银行的应用框架,为商业银行的各业务条线提供了丰富的AI 大数据及其量子化改进的综合解决方案。

“我们真实的业务一线上面所采集获得的数据,在真实的这个世界里可能存在着各种各样的缺陷,比如积累的数据量比较小、样本量少,这种情况下运用量子计算的这个方案就可以解决下一步学习的问题,能够带来了一个更加广泛应用的价值,我们也共同来促进整个金融业务的发展环境,能够有一个更智能、更便利的金融环境。”王彦博带领团队创造了一个接一个的创新成果,展现了他的工匠精神和领导力。他领导和参与了多项重点项目及课题研究,获省部级科技奖励14 项,获国家专利1 项、软件著作权30 余项;参与研制金融行业标准、编写专业书刊和培训教材。近几年,王彦博将研究方向瞄准金融量子计算,提出了“量子金融科技”这样一个新的方向,为大数据与人工智能在金融领域的场景应用提供了丰富的量子化改进方案,对数字经济时代全社会广泛应用量子科技起到了良好示范性效用。

同事评价王彦博时说:“王首席不仅仅对我们来说是一个特别顶尖的业界专家,更重要的是对我们团队来说他像一个非常耐心的教练,一直陪伴在我们整个团队中,给我们细心的指导。一次,我们在做一个关键的技术攻关,王首席因为太累了,就得了耳石症,整个人眩晕在椅子上。但就是那种情况下,他还一直陪伴在我们身边。他的这种极其敬业和专业的精神,对我们整个团队都是一个很好的激励和鼓励的作用,我们非常敬佩这样一位首席数据科学家。”

此外,王彦博带队参加了20 余项国内外AI 大数据及相关科技领域顶级赛事并取得瞩目成绩。王彦博还将参加比赛与工作实践相结合,通过参赛,及时掌握当前最尖端的人工智能与大数据技术,在准备比赛的过程中,还会创造新的算法并应用到金融科技领域的具体问题中。“我们就是把一些在比赛之中所创新的这些方法运用到商业银行、金融科技的具体问题之中,来解决这些问题,得到了很好的效果”。

北京市劳动模范、中冶赛迪电气技术有限公司研发部部长郝亚川

做新时代科技强国建设之路上的“钢铁侠”

北京亦庄,从三十多年前的3.83 平方公里到如今的225 平方公里,已培育形成“中国芯”“未来车”“创新药”“智能造”4 个主导产业集群,汇聚来自全球40 多个国家和地区的8 万余家市场主体。截至11 月初,100家世界500 强企业投资项目155 个,有超过1000 项科技创新成果在此实现落地转化,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中冶赛迪电气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冶赛迪”)便坐落在这里,而郝亚川正是千万个高新技术产业技能人员的一员。

冶金行业由来已久,在国家发展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然而在重要的技术问题上面临着诸多难题。郝亚川所在的中冶赛迪乘着科技的力量,率先在华南地区设计了钢铁行业的第一个智慧集控中心。在这巨大的轰鸣声响彻在充满粉尘的厂房里,机器人正在火红的电炉旁进行操作;监控员身着工作服,目光紧盯着荧幕组上的数据。通过智能化改造,原来1000 人才能完成的工作量现在只需436 人,原本分布4 平方公里的办公区,现在只有半个足球场大小,智慧集控中心的建立使咱们国家的钢铁冶金技术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

2017 年,国内一家民营企业中标某芯片厂供电项目时,但没有能够满足供电质量要求的高端供电装备。面对外商得意洋洋地说:“关键部分你们还是不行,不早晚还得来求我们么!”民营企业代表听闻后特别气愤,发誓要自力更生,研发国人自己的装备。但却因为技术难度大、风险高,跑遍全国也迟迟找不到合作伙伴,项目一时难以推进。此时中冶赛迪勇敢地承接了这项任务,势在解决这项被外国人“卡脖子”多年的难题,包括设计工程师郝亚川在内的研发团队开始了一场技术攻坚战。

起初项目进行非常顺利,团队成员也很是兴奋,直到一项关键技术指标的达成上遇到了困难。芯片厂要求电网发生故障后切换到备用电源的时间小于10ms,当时国内技术水平只能做到30ms。郝亚川团队利用后发技术优势,比较顺利地将这个指标实现到12ms,但从12ms向10ms 的突破遇到了极大的困难。熬了几个通宵、经历了上百次失败,切换时间还是不达标,大家的心理也都逐渐开始破防。关键时刻,团队中的几名党员顶住压力,大胆推翻了原有技术路线并创造性地提出新方案。大家重新振作起精神,立即在实验室顶着40 多度的高温开展验证工作,终于把时间控制在9.7ms!就这样,郝亚川团队持续工作几个月,经过反复尝试,最终攻破了十余项技术壁垒,打破了国外垄断,填补了国内技术空白。

研发创造需要全身心地投入。郝亚川常对儿女说:“爸爸去当 ‘钢铁侠’,去设计世界上最牛的钢厂、去开发世界上最牛的设备了!”小朋友瞪大眼睛自豪地说:“哇,原来爸爸是钢铁侠,就像奥特曼一样。爸爸真是太棒了!”

郝亚川只是中冶赛迪科研工作者队伍中的一个缩影。作为冶金建设国家队的领跑者,中冶赛迪一直在引领行业进步、推动核心装备国产化的道路上不断前行。中冶赛迪又是千千万万家科研企业的缩影,在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下,一代又一代“钢铁侠”共同努力、不断付出,我国冶金工业已经走上智能化,成为最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优势产业之一。未来,北京亦庄,将继续强化科技创新策源功能,激发高质量发展的澎湃动力。

北京市劳动模范,北京市政路桥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总工程师 崔丽

与科研相伴 热爱可抵岁月长

今年是崔丽从事科研工作的第20 个年头,她已从一个科研新人成长为北京市政路桥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的副总经理、总工程师。在20 年繁忙的科研生涯中,“热爱可抵岁月漫长”这句话始终激励着她、鼓舞着她。凭借着一腔热爱,她把别人眼里辛苦、艰难、枯燥的科研工作,演绎成了一个个振奋人心的动人故事。

2003 年,硕士研究生毕业的崔丽心情激动地站在北京市市政工程研究院的大门前。这家成立于1959 年的市属重点科研院所,在首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从那一刻起,她就下定决心要传承前辈们的薪火,开始自己的漫漫求索路。

刚刚入职不久就担任项目负责人,崔丽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和困难。她不仅要带领项目组制定研究方案,还要解决材料配比、路用性能、结构设计等一系列问题。虽然项目组中有已经退休的老工程师作为顾问,但在实际问题面前,崔丽还是得自己啃硬骨头。七八月份的北京酷暑难耐,崔丽和她的团队坚持在沥青试验室里接受高温的“烤”验。滚滚热浪混合着沥青刺鼻的气味,汗水从他们脸上一滴滴滑落,但灵感却不断地从大家脑中奔涌而出。在经历了数十个日夜的摸索、思考、试验和计算后,最终,崔丽和她的团队成功设计出材料性能综合指标达到良好以上的沥青混合料。

2006 年7 月,历时三年试验室的研究,崔丽主持研发的沥青混合料终于迎来工程实践的考验。这条试验路是北京市朝阳区金蝉南路的一个路段,全长900 米。随着摊铺机缓缓地向前行驶,一条黑色的沥青路面出现在崔丽眼前。她在感到喜悦的同时,更多的是对于实践效果的忐忑和期待。交通噪声降低5 分贝,下雨天能够有效排除路表积水,减少水雾、水滑漂移等现象,行车的安全与舒适性大大提高……试验结果显示,这条道路完全符合使用要求,远超预期目标!这时,崔丽那颗悬着的心终于落到了地上——她圆满完成了职业生涯的第一个作品。

故事讲到这里并没有结束。对于一个热爱科研的人来说,在道路建设领域寻找绿色发展最适合的路径,她把答案交给了时间。一般来说,道路领域的科研成果在应用后要跟踪观测3 年,而崔丽对这条道路的观测整整持续了8 年。每年汛期的第一场雨,她都会开车去亲身体验,更会站在天桥上俯瞰,记录这条路的变化。一侧是普通路面,聚水成膜,点点水花;另一侧是试验路面,路面微润,轮胎干爽。每到这时,她便觉得这样的雨中道路特别美,一如降低噪声的路面,车过之处,雨声、车声交织而成的白噪音也那般舒缓而动听。崔丽说,科研人最大的幸福感就在此刻,当自己的理想变为一条实实在在的路,造福许许多多行驶在路上的人,那什么样的付出都是值得的。有了第一次的成功尝试,崔丽愈发感受到了科研的魅力,也更加坚定了走好科研路的信心和决心。此后,崔丽的事业迎来了一个又一个高峰。

当年那个因热爱而站在研究院门口的青涩女孩,如今已成为科技发展公司的科研中坚力量。她正全力推进全寿命、低排放道路研究,继续以科研为笔,书写奉献社会、造福民生的动人篇章。她将继续把党的二十大精神转化为最生动的实践,为新时代首都城市高质量发展贡献青春和力量。因为她坚信,唯有热爱可抵岁月漫长。

全国五一巾帼标兵,北京沃德辰龙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科技带头人刘爱巧

匠心铸造家禽行业“中国芯”

鸡,最为最常见的家禽之一,为人类提供了肉和蛋,成为人类最主要的蛋白质来源之一。中国是全球鸡蛋消费第一大国,每年至少吃掉4000 亿枚鸡蛋。然而在20 世纪90 年代,中国老百姓还面临着吃鸡蛋难的局面。为摆脱依赖进口的现状,刘爱巧毅然扛起重担,立志要让蛋鸡培育技术早日握在中国人自己手中。

为打破国外对蛋种鸡的垄断,刘爱巧推动成立家禽研究院,构建了由“政府引导、企业主导、院校支持”的“金三角”科技创新机制,有效整合产学研优势资源,围绕产业链“卡脖子”技术难题开展攻关。

2009 年,刘爱巧率领科研团队成功培育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蛋鸡新品种“京红1 号”“京粉1 号”,这两个品种的蛋鸡年产蛋量赶超国际水平,打破了国外育种公司的长期垄断,彻底扭转了中国蛋种鸡业“洋鸡”一统江山的局面。随后,他们乘胜追击,“京粉2 号”“京白1 号”“京粉6 号”3 个高产蛋鸡配套系陆续问世。5 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京系列蛋鸡品种,国内市场占有率达到52.8%,确保了种业源头安全,实现蛋鸡产业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成功转型,让“中国人的蛋筐子牢牢端在了自己手上”。从此,中国蛋鸡旗帜在世界舞台高高飘扬。

在刘爱巧看来,让中国养殖者享受本土育种的红利,是对行业作出的最大贡献。他们创新精准化选育技术,联合中国农业大学自主研发我国首款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蛋鸡DNA 芯片“凤芯壹号”,实现了国产蛋鸡专用芯片设计零的突破。与国外相比,“凤芯壹号”在产蛋持续性、抗病力、饲料转化率等方面的选择准确率提高了15%,而成本仅为国外芯片的1/6。因此,“凤芯壹号”被誉为家禽行业的最强“中国芯”。

“如今,虽然中国蛋鸡行业养殖规模、鸡蛋产量及鸡蛋消费均列世界第一,但存在 ‘大而不强’ 的问题,一方面市场行情波动大,另一方面从业人员存在缺技术、缺资金、买难卖难等痛点和难点。”刘爱巧直言,如何实现科学养殖,实现产业链互联互通,提升行业养殖效率和效益,已经成为她与团队面临的时代考题。

2014 年,刘爱巧率先在家禽行业开展“互联网+”的探索应用,构建智慧农业信息技术集成应用解决方案,打造“智慧蛋鸡”综合服务平台,实现行业转型升级。平台以雏鸡为互联网门户,集聚产业链资源,建立线上线下一体化养殖、交易、金融等综合服务,打造家禽产业数字经济新业态,实现家禽产业链多方共赢。“智慧蛋鸡作为家禽领域发展数字经济的代表,9 年来,我们立足 ‘鸡’ 的全产业链,从1.0 走向2.0跨进3.0 开启4.0,逐步打通业务端、超市端、养殖端和消费端,实现‘财务业务一体化、公司农场一体化、产供销运一体化’,未来做到‘产消感知一体化’。”对智慧蛋鸡平台的未来发展,刘爱巧充满信心。

作为家禽行业的资深从业者,刘爱巧将企业自身优势和政府资源紧密融合,实现数据共享,让家禽产业数字化这棵生命之树扎根生长,真正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在这场数字化变革中,“智慧蛋鸡”向“数”而兴,她带领着团队坚守打开、开放、融合的信念,带领家禽产业数字化转型驶入快车道。

猜你喜欢

领路人科技
熊立群:中国斫琴师领路人,奏响穿越时空的声音
致富领路人
笔中“黑科技”
中国功率半导体器件领路人——陈星弼
陈春芳 山村脱贫领路人
科技助我来看云
科技在线
科技在线
山洼洼里的“女书记”脱贫致富的领路人——记河北省涉县辽城乡党委书记霍丽云
做群众的贴心人和领路人——记省人大代表、黄骅市黄骅镇后街村党支部书记王广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