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层低渗气藏“甜点”预测
——以东海陆架盆地西湖凹陷Z气田花港组为例
2023-12-12何贤科娄敏涂齐催李炳颖蔡华
何贤科,娄敏*,涂齐催,李炳颖,蔡华
(1.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上海 200335;2.中海石油(中国)研究总院有限责任公司,北京 100028)
0 引言
东海深层低渗气藏主要分布在3500 m 以下[1],资源量巨大[2]。为了实现深层低渗气藏的高效开发,准确预测“甜点”具有重要的意义。
目前对“甜点”的预测主要集中在非常规储层方面,如页岩气[3]、页岩油[4]、煤层气[5]、致密油[6]、致密气[7-12]等。对于致密气的“甜点”预测,应用的地球物理方法主要包括:①地震资料优化处理,如保真、保幅宽频、高分辨率地震资料叠前成像等;②储层反演,如叠前AVO 反演、岩相约束的孔隙度(Φ)反演、密度反演等;③地震沉积学技术,如利用地层切片对岩相开展“甜点”垂向分布规律分析。总体上,不同地区“甜点”的地震响应特征不同,地球物理预测方法虽有差异,但研究思路相似。具体而言,“甜点”类型的划分是“甜点”预测的基础,岩石物理敏感参数的识别是“甜点”预测的关键,储层反演是“甜点”预测的核心。因此,在地质特征定性分析、划分“甜点”类型的基础上,寻找不同“甜点”的岩石物理敏感参数,应用合适的反演技术,可以预测“甜点”的空间展布特征。
西湖凹陷Z 气田是近期东海陆架盆地发现的大型低渗气田之一,储层非均质性强,“甜点”的空间展布规律直接影响开发井位的设计方案。前人研究主要集中在“甜点”的地质特征[13-16]、储层分类[17]、地质成因[18]、测井评价[19]等方面。在利用地球物理技术预测“甜点”方面[20-21],尚未进一步开展不同类型“甜点”的精细预测。
为此,本文在划分“甜点”类型的基础上,分析不同类型“甜点”的岩石物理特征及变化规律;然后建立合适的地质—地球物理模型,模拟储层的地震反射特征;通过叠前弹性反演,实现厚储层内部“甜点”的精细表征,为大型低渗气田的有效开发提供地球物理技术支持。
1 甜点储层特征
Z 气田位于西湖凹陷中央反转构造带中北部,主要开发层系为H3(花港组三段),发育河流—三角洲相沉积[22-23]。砂体储层厚度约为200 m,非均质性强,埋深大于3500 m,一般具有低孔、低渗特征。H3 进一步可以细分为H3a、H3b、H3c 三个小层[24]。其中,H3a 储层为特低孔、特低渗,H3b、H3c 储层均以中低孔、中低渗为主,但是在局部发育物性相对较好的“甜点”。
1.1 “甜点”分类及地质特征
在前人研究成果[25-30]的基础上,综合考虑产能、物性、孔隙结构等因素,同时将控制上述参数的沉积相和成岩相及相关参数纳入“甜点”评价标准。据此,研究区“甜点”可进一步划分为三类(表1),即Ⅰ类、Ⅱ类和Ⅲ 类。Ⅰ类和Ⅱ类“甜点”为高产层段,具有自然产能;Ⅲ 类需要进行储层压裂改造。
表1 Z 气田H3b“甜点”分类评价参数及特征表
由表1 可见,Ⅰ类和Ⅱ类“甜点”差异较大。Ⅰ类“甜点”孔隙度(Φ)大于11%,渗透率大于10 mD,孔隙结构以大孔喉道型为主;Ⅱ类“甜点”孔隙度为9%~11%,渗透率为3~10 mD,孔隙结构以中孔喉道型为主。
1.2 “甜点”敏感地球物理参数分析
通过岩石孔隙度Φ与岩石物理实验实测纵波模量(M)交会分析(图1a)、测井数据计算的纵波模量与杨氏模量(E)交会分析(图1b),可以发现:相对于非“甜点”储层,“甜点”储层具有低M、低E的特征;Ⅰ类“甜点”的M低于45GPa,区分度较高,但是M较难用于区分Ⅱ类“甜点”。
图1 “甜点”岩石物理分析
Ⅱ类“甜点”主要为中粗砂岩,自然伽马(GR)较低(图1c),对Ⅱ类“甜点”有一定区分度。当GR≤60 API 时,大部分为含砾砂岩和粗砂岩;当GR>60 API 时,各粒度砂岩叠置,无法区分。为了实现Ⅱ类“甜点”可预测的目的,采用GR 划分储层类型,即当GR≤60 API时,为Ⅱ类“甜点”砂岩;当 60 API<GR≤75 API 时,为各粒度叠置混合砂岩;当75 API<GR≤100 API 时,为细砂岩;当GR>100 API 时,为泥岩。因此,Ⅱ类“甜点”预测时只考虑 GR≤60 API的储层。
1.3 “甜点”地震响应特征
由图2 可见,对储层地震反射特征影响较大的两个因素分别是孔隙类型和孔隙度。随着泥质含量的增加,砂岩底面的地震反射AVO 曲线的截距为正且增加,但是梯度逐渐减小,曲线趋于平缓(图2a)。随着含气饱和度的增加,砂岩底面的地震反射AVO 曲线的截距为正且增加,但是当含气饱和度超过50%后,AVO 曲线无明显变化(图2b)。随着原生孔隙占比降低、砂岩孔隙连通性的变好,砂岩底面的地震反射AVO 曲线的截距逐渐减小,由正变负,但是梯度逐渐增大(图2c)。随着孔隙度的增加,砂岩底面的地震反射AVO 曲线的截距增加,由负变正,但是梯度逐渐减小,由正变负(图2d)。
为了对比“甜点”与非“甜点”的AVO 响应特征,分别将研究区Z1 井Ⅰ类和Ⅱ类“甜点”的速度、密度设置与围岩一致,实现非“甜点”储层替换,具体参数见表2。
表2 Z1 井简化地层模型的弹性参数
从图3 可以看出,Ⅰ 类“甜点”是引起AVO 异常的主要原因,Ⅰ类“甜点”替换为非“甜点”后反射振幅明显减弱。Ⅱ类“甜点”与非“甜点”的物性差异不大,所以替换前、后的AVO 响应没有明显的变化。由此可见,Ⅰ 类“甜点”在叠后地震资上表现为强振幅特征,而Ⅱ类“甜点”振幅无明显异常。
图3 Ⅰ类(a)和Ⅱ类(b)“甜点”替换前(左)、后(右)地震响应特征对比
影响“甜点”识别精度的因素主要为孔隙度和厚度。通过AVO 正演模拟不同孔隙度和不同厚度甜点的AVO 响应特征(图4)可以看到,Ⅰ类“甜点”在叠前地震正演中得到的纵波模量为异常低值,同时随着孔隙度的增大,纵波模量变小。
图4 不同孔隙度(a)和不同厚度(b)“甜点”储层特征
随着孔隙度的变化,地震反演方法对甜点的预测精度规律如下(图4a):当孔隙度<9%时,无法准确预测“甜点”的位置和厚度;当孔隙度>15%时,“甜点”预测厚度要大于真实厚度;当孔隙度在10%~15%时,“甜点”预测厚度与真实厚度基本一致。
随着厚度的变化,地震反演对甜点的预测精度规律如下(图4b):当厚度<12 m 时,反演结果无法同时准确地确定“甜点”的位置和厚度;当厚度范围在12~35 m 时,“甜点”预测厚度与真实厚度基本吻合;当厚度>35 m 时,可以确定“甜点”的位置但预测厚度存在一定偏差。因此,对于孔隙度>10%、厚度>12 m 的“甜点”,反演预测结果的可靠性较高,即采用叠前反演方法可较好地表征厚度>12 m 的Ⅰ类“甜点”。
2 “甜点”地震预测方法
2.1 技术流程
图5 甜点预测的关键技术与流程
2.2 关键技术
2.2.1 Ⅰ类“甜点”纵波模量直接反演技术
由图6a 可见,随着泥质含量的增加,ν(纵横波模量比)增大,二者之间相关性较高,这表明ν可作为储层预测的敏感参数。
图6 泥质含量变化引起弹性参数的变化(左)及砂泥岩ν 直方图(右)
由图6b 可见,砂岩与泥岩ν范围存在一定的差异,砂岩ν≤1.4,泥岩ν>1.4。
由图7a 可见,砂岩ν值低,泥岩ν值高,这表明利用ν可较好地区分砂岩与泥岩。由图7b 可见,砂岩区域Ⅰ类“甜点”存在低纵波模量值的特征,这更进一步验证了纵波模量用于区分Ⅰ类“甜点”的可行性。
图7 Gr、ν 对岩性(a)和孔隙度、纵波模量对甜点(b)的区分
Ⅰ类“甜点”的敏感弹性参数为M,而储层敏感参数为ν。为消除间接反演所导致的累计误差,需要构建M、ν的平面波反射特征方程。
Zeoppritz方程的近似公式为
将式(2)、式(3)代入式(1),可得到基于M、ν、ρ的平面波反射特征方程,具体形式为
相比于叠前AVO 反演及叠后反演,叠前弹性阻抗反演利用了叠前部分叠加道集资料,综合利用了叠后反演与叠前反演的优点,不仅可以反演对储层较为敏感的弹性参数和物性参数,而且具有较强的抗噪能力。因此,本文在Connolly 弹性阻抗方程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M、ν及ρ的弹性阻抗公式
由式(5)可知,为了获得纵波模量、ν及密度,必须从反演中得到至少三个不同角度的弹性阻抗体,即EI(θ1)、EI(θ2)、EI(θ3)。
为了简化计算,可将式(5)模型进行线性变换,方程两边取对数,可以得到模型
方程组(7)表达成矩阵的形式为
式(8)是一个线性方程组,只需知道三个相互独立的弹性阻抗数据体,用常规的求解方法便可以求得M、ν和ρ。与基于纵波速度、横波速度及密度弹性阻抗方程反演的间接计算相比,该方法误差更小。
图8 为纵波模量直接提取与间接提取的反演结果对比,可以发现直接提取的反演结果误差更小、更加准确。
图8 不同参数直接提取(a)与间接提取(b)反演结果对比
2.2.2 Ⅱ类“甜点”拟纵横波速度比反演技术
式中:G为反演参数的样点数;f为地震正演算子;d为实际地震记录。因此,反演参数的后验概率分布为
式中Gk是当前甜点的反演参数样点数。反演的目标函数为
在反演过程中,针对反演参数值,可利用以下概率公式进行反演值的优选,即
式中:π为平稳后验概率分布;m*为更新解;m´为原有解。
将式(11)代入式(14)并简化常数项,即可得到接受概率表达式
式中:T2是指Ⅱ类“甜点”;T1是指 Ⅰ 类“甜点”。利用式(17)即可计算得到 Ⅱ类“甜点”的概率体。
在 Ⅰ 类“甜点”和 Ⅱ类“甜点”分布特征预测的基础上,采用 FFP 技术,定义各类“甜点”的概率密度函数(PDFs);然后对反演结果的每一样本点应用贝叶斯模糊判别分析(Bayesian Inference)计算各种“甜点”类型的空间分布概率(图9b、图9c),最后叠加就可以形成各类“甜点”的概率体(图9d)。
图9 过开发井剖面
3 应用效果
应用本文方法预测H3b“甜点”分布特征(图9),发现Ⅰ 类“甜点”主要分布在中下部(H3b3、H3b4 小层),Ⅱ类“甜点”主要分布中部(H3b2小层)。
钻井资料揭示:“甜点”垂向分布主要受控于沉积环境,H3b 早期以高能辫状水道沉积为主,在单期水道中部的中—粗砂岩发育Ⅰ类“甜点”;H3b 中晚期以中低能水道沉积为主,Ⅱ类“甜点”主要发育在单期水道下部的中粗砂岩,少量发育在水道中部的中细砂岩 。
由图10 可见,Ⅰ 类“甜点”主要分布在研究区中南部和西南部,多发育在高能辫状水道中;Ⅱ类“甜点”主要从东北方向沿着南部方向广泛分布,主要发育在中低能辫状水道中。据此,设计、部署井位11口,目前已完钻4 口(A1~A4 井)。新钻井结果表明本文研究预测的“甜点”是可靠的,Ⅰ类“甜点”厚度吻合率高达80%以上,Ⅱ类达70%以上(表3)。该成果指导了气田井位的部署,实现了高效开发。
图10 研究区I 类(a)和II 类(b)“甜点”平面展布特征
表3 预测 “甜点”厚度吻合率
4 结论
(1)针对东海厚层低渗气藏不同类型“甜点”,采用不同地球物理预测方法,即:Ⅰ 类“甜点”采用纵波模量直接反演;Ⅱ类“甜点”采用拟纵横波速度比反演。
(2)本文方法“甜点”预测厚度结果准确率高,Ⅰ类“甜点”吻合率达80%以上,Ⅱ类“甜点”吻合率70%以上。该方法可对其他类似低渗气藏的勘探具有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