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成功发射新一代海洋水色观测卫星
2023-12-12
2023年11月16日11时55分,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二号丙基础级和远征一号S上面级组成的运载火箭成功发射新一代海洋水色观测卫星海洋三号01星。该卫星指标达到国际水色遥感卫星先进水平,可满足我国海洋环境监测的主体业务需求,并能够服务于生态文明建设、智慧海洋工程建设、“一带一路”倡议等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此次任务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第497次发射。
新研究赋予机器人“触觉”
我国科研人员开发了一个类似人类手指的高分辨人工传感系统,能让系统在触摸或传感器滑过物体表面时识别表面质地的微小特征。通过结合机器学习,他们将该传感器整合到一个人类手部义肢上,发现该传感器能识别20种不同材质的材料。研究人员认为,该研究有助于提升机器人的感知能力,促进佩戴人工义肢的患者的感知恢复,并应用于基于触觉的虚拟现实和消费电子产品。
亚洲最深井在塔里木盆地获得油气突破
11月15日,中国石化部署在塔里木盆地的“深地工程·顺北油气田基地”(誉为“深地一号”)跃进3-3XC井测试获得高产油气流,日产原油200吨、天然气5万立方米,完钻井深达9 432米,刷新亚洲陆上最深井纪录。该井的成功钻探再次证明中国深地系列技术已跨入世界前列,为进军万米超深层提供重要技术和装备储备,保障国家能源安全。
我国研制出首个全模拟光电智能计算芯片
清华大学研究团队突破传统芯片的物理瓶颈,创造性提出光电融合的全新计算框架,并研制出国际首个全模拟光电智能计算芯片。该芯片在智能视觉目标识别任务方面的算力可达目前高性能商用芯片的3 000余倍,为超高性能芯片的研发开辟全新路径。目前研制出的是特定计算功能的光电融合原理样片,未来进一步研发,有望在工业检测、人工智能大模型等方面实现应用。
漂浮太阳能装置可同时产生清洁水和氢
英国剑桥大学团队开发了一种漂浮的太阳能装置,可在世界任何地方将受污染的水转化为清洁的氢燃料和纯净水,该装置可在资源有限或离网环境中发挥作用。团队模仿了植物叶子的蒸腾过程,通过这一方式可更好地利用光获得蒸汽来生产氢气。新装置对污染物的耐受性非常好,而且浮动设计允许基材在非常浑浊或泥泞的水中工作。
新型柔性X 射线探测器面世
英国科学家开发出一种有机半导体材料,并利用其研制出一款新型柔性X 射线探测器。这种探测器不仅“身段”更柔软,可贴合需要扫描物体的形状,从而提高患者筛查的准确性,降低肿瘤成像和放射性治疗的风险,而且成本更低,有望在癌症治疗、机场扫描等领域大显身手,为放射治疗、乳腺X光检查和放射照相术带来更安全的新方法。
3D 打印可一次性打印工作肌腱的机械手
瑞士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和美国研究人员使用最新激光扫描技术,首次成功打印出一只机械手,其中包含由不同聚合物制成的骨骼、韧带和肌腱。这项新技术使一次性3D打印具有弹性的特种塑料成为可能,为柔性机器人结构的生产开辟了全新路径。研究人员使用的新技术可利用其柔软弹性的特点与刚性材料完美结合,并根据需要用它来创建精致的结构和带有空腔的零件。
废木材里长出海鲜
船虫是世界上生长最快的双壳类动物,它们通过挖掘废弃木材并将其转化为高营养的蛋白质,在6个月内就可长到30厘米。英国研究人员开发了一种可完全控制的全封闭水产养殖系统,能将船虫培育成营养丰富的海鲜,并将其命名为裸蛤。研发团队目前正在其系统中试验不同类型的废木材和藻类饲料,以优化裸蛤的生长、口味和营养成分,并与商业企业合作扩大规模以实现商业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