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室仪器设备的管理与维护探讨
2023-12-12徐丹丹
徐丹丹
(福建省中医药科学院,福建 福州 350003)
对科研院所来说,实验室的仪器设备是其重要的固定资产,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担负着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社会等重任。这些设备的好坏直接影响着科研进度以及实验结果的科学性、准确性,因此,要做好实验室仪器设备的维护和日常管理工作。高效的设备管理体系的建立可以保证科研的顺利进行,实现仪器设备的共享,提高利用率,同时确保实验室的安全,提高实验室的综合管理水平。
1 实验室仪器设备管理存在的问题
1.1 前期论证不充分
仪器设备采购前的论证工作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但是,在实际工作中往往存在对前期的论证工作不够重视的问题。有的经费负责人对自身的需求没有清晰明确的认识,看到其他单位购买了某仪器设备就产生了购买的想法,或者在购置仪器设备时,仅凭代理商的推荐,没有经过充分、仔细的考量,没有对市场进行调研,没有对同类型的不同品牌、不同型号的仪器设备进行充分的对比,就开始申请采购,从而导致仪器设备在采购回来后使用效果不理想,比如,耗材太贵、后期的维护维修成本太高等,不能使其充分发挥作用。
1.2 共享度不高
科研院所的实验室,一般是按照不同的研究方向来设置和管理的,缺乏整体的、系统的、统一的规划,这就容易导致一些问题的发生。在采购仪器设备的时候,大多是基于本部门或者本课题组的需求而采购的。采购之后,平时也大多是本部门或者本课题组在使用,对外开放共享的意识不强。当本部门或者本课题组的课题结束时,很多为了课题而配置的专用仪器可能就会被闲置。同时由于对外宣传和交流的机会不多,又缺乏实验室仪器设备共享和资源整合的平台,对外开放的程度不高,从而降低了大型仪器设备的共享度。
1.3 信息化建设滞后
目前是信息化时代,虽然很多科研院所在实验室仪器设备管理方面有专门的资产管理平台,但是这个平台的功能比较单一。就拿本单位来说,目前,本单位的实验室管理信息化还不够完善,功能比较薄弱,而且各模块没有统一在同一个平台上。这个资产管理的平台仅仅是对资产的入库、调拨、报废等进行简单的登记,缺乏整体的设计思路,特别是缺少仪器设备的采购期、使用期、处置期等模块,还未开发出涵盖管理全过程的操作平台。仪器设备的管理信息化程度不高,缺乏信息的共享,形成了信息孤岛,容易出现重复购置的情况,也降低了管理效率。
1.4 缺乏专业的管理人员
这些年,科研院所实验室仪器设备的投入是不断加大的,也出现了越来越多更高端、更先进的仪器设备,但是管理这些仪器设备的专业人员,无论从数量上还是质量上都出现了滞后的现象。就拿本单位来说,目前缺乏专业的仪器设备管理人员,这些仪器设备管理人员有些是由科研人员甚至由研究生来兼职管理的,他们平时课题多、学业任务重,主要精力都放在科研和学业上,在仪器设备管理上投入的精力比较少。除此以外,这些管理人员缺乏专业的仪器设备培训和进修的机会,相关的知识和技能无法及时得到更新。这些都是导致管理人员数量少、水平不高的主要原因。
1.5 维护、维修不到位
目前,在实验室仪器设备的管理中,存在“重采购、轻管理”“重数据、轻维护”的现象,对仪器设备的日常管理认识不深,维修、维护不到位。比如,对“六防”即防尘、防潮、防热、防震、防晒、防腐蚀工作不重视,一些仪器设备在使用过程中的消耗和零部件的磨损,没有及时发现等。这些都会使仪器设备的故障率提高,影响实验结果的精准性,影响科研工作的顺利进行。此外,有的单位缺少专门的维修经费,当仪器设备发生故障时,因承担不起高昂的维修费用而被闲置。
1.6 日常管理不规范
仪器设备的日常管理也是至关重要的,它是实验能否顺利进行的重要保障。但是,目前一些实验室在日常管理方面存在一些问题,比如,没有严格落实实验室管理规章制度,没有严格按照使用说明来操作仪器设备,仪器设备的使用记录不完整,没有及时报废已经淘汰的设备,消防安全容易被忽视等。这不仅会降低设备的利用率,严重的还会带来安全隐患。近年来,实验室的安全事故还是时有发生,造成了生命和财产的重大损失。因此,要特别注意实验室日常管理的规范性。
2 提高实验室仪器设备管理水平的措施
2.1 采购前要充分论证
大型仪器设备采购是设备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科学合理分配资源和提高设备利用率的前提,不能仅凭代理商的推荐和宣传就轻易作出决定。在购买仪器设备之前,一定要多结合拟开展的实验项目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多与同行之间交流,要经过充分的市场调研,对同类型的不同厂家、不同型号的设备进行充分的对比,甚至亲自到使用该仪器设备的单位去调研,然后再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和经费,本着适用、先进、合理的原则,确定要购买的仪器设备的规格型号、所需配件及耗材,必要时,还要组织相关专家进行充分的论证。
2.2 鼓励共享,提高仪器设备的共享率
按照单位内控的要求,原则上不能申请重复购置的设备,要多鼓励大型仪器设备的共享,以减少不必要的重复购置,降低资金的浪费,所有的设备要统一管理。为了鼓励共享,提高使用率,本单位还制定了大型仪器设备绩效评价考核办法,其中很重要的一项考核指标就是大型仪器设备的共享率。不仅要在本单位内部各个部门共享,还要对外提供服务实现共享。对于那些共享程度高的,给予奖励。同时,积极加入省大仪办大型仪器设备共享平台以及国家大型仪器设备共享平台。近年来,本单位的大型仪器设备共享工作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多次受到省大仪办的表彰。
2.3 加强信息化建设
实验仪器设备管理和使用的信息化,是实验室管理的核心。目前,针对实验室管理信息化不够完善、功能薄弱、各自为政的情况,未来希望能开发一个小程序或者APP,方便随时随地用手机进行操作。这个小程序或者APP 将各个模块比如财务系统、资产系统、实验室管理系统等统一在一起,同时完善各个系统的功能,根据工作需要赋予不同身份的人不同的权限。比如,财务系统包括预算申报、审批、折旧等。资产系统包括设备基本信息(品牌、型号、购买日期、状态、管理人员、使用记录、保养记录)、维修记录、处置信息(调拨、共享、报废)等。实验室管理系统包括实验设备预约等功能。希望通过以上的信息化,可以方便地查到一台设备从“出生”到“死亡”的全过程。
2.4 打造专业的管理队伍
专业的实验室设备管理人员对大型仪器设备的管理至关重要。目前,针对实验室仪器设备专业人员缺乏等情况,要打造一支专门的实验室仪器设备管理队伍。招聘相关专业的人员补充到实验室仪器设备管理队伍中,提高他们的待遇;完善考评体系,比如,根据仪器设备服务的时间、样品数量、横向课题、发表论文等进行综合评分,并纳入绩效管理;激发设备管理人员的创新意识,充分挖掘仪器设备的潜能;完善职称评定;定期对这些人员进行专业技能培训和继续教育,特别是新设备新技术的培训;加强行业交流等。通过各种办法提高管理人员的积极性,提高他们的专业技术水平。
2.5 加强仪器设备的维护、维修
做好大型仪器设备的维护、维修工作,是设备正常运行的重要保障。仪器设备管理人员要提高对“六防”的认识,做好防尘、防潮、防热、防震、防晒、防腐蚀等工作,让仪器设备保持适当的运行环境。要对仪器的使用人员进行专业的培训,经培训合格后方可进行仪器设备的操作。仪器设备的使用人员要掌握正确的使用方※法,要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严格规范操作。在操作过程中如果出现问题,要及时告知管理人员。管理人员要有高度的责任心,定期对仪器设备进行维护、校准,并做好详细记录。既要发现设备在运行中的隐患,防患于未然,又要在仪器设备出现问题时能够及时维修,保证实验的顺利进行。此外,单位要根据实际情况,要有专门的维修经费来保障实验室仪器设备的正常运行。
2.6 规范实验室的日常管理
实验室的日常管理工作是不容忽视的,要规范实验室的日常管理。要严格落实实验室规章制度,严格按照仪器设备的使用说明进行操作。要落实责任主体,做到专人专岗专责,要完整地记录好仪器设备的使用情况。对于那些年代久远,各项技术指标已经达不到目前的使用要求,又或者维修费用昂贵,市场上出现了技术更先进、更经济实惠的新型设备,要及时报废,以免占用实验室的有限空间,造成浪费。要做好实验室的消防安全工作,拍一些安全宣传片,提高大家的安全意识。同时,对学生和相关人员进行安全培训、演练,以便在问题发生时,能够沉着冷静,迅速采取应对措施,避免酿成大的悲剧。
3 结语
实验室的管理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未来一定是朝着更加信息化、智能化的方向发展的。我们在工作中,也要多结合实际情况,动态调整管理的模式、方法,从而让实验室的仪器设备能更好地发挥其作用,更好地为教学和科研工作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