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职思政课程教学中情感教育的应用

2023-12-11林广婷

广西教育·B版 2023年10期
关键词:思政课程教育模式情感教育

【摘要】本文针对当前中职学校思政课教学中情感教育存在的问题,认为教师应重新审视情感教育的价值,从创新情感教学模式、提升情感教育能力、营造情感教育氛围等多个维度,探索中职学校思政课程教学中情感教育的实施路径,构建“学生本位”的情感教育模式,提高教师情感教育的理论水平与实践能力。

【关键词】情感教育 思政课程 教育模式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3)29-0037-04

没有情感的教育是空洞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情感教育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贯穿于整个教育的过程,直接影响教师教与学生学的质量。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思政课程教学想要真正地抵达学生的心灵,必须诉诸情感,情感教育是中职学校进行思政教育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在中职学校思政课教学中开展情感教育不仅能够有效提升思政课程的亲和力,而且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但是,目前中职学校思政课主要以理论讲授为主,对情感教育的重视不足,情感教育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缺乏情感教育的技能。针对这些问题,中职学校和教师应重新审视情感教育的价值,从创新情感教学模式、提升情感教育能力、营造情感教育氛围等多个维度,探索思政课教学中情感教育的实施路径,以期强化情感教育的引导作用,提高思政教育的效果,真正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一、观念指引:认识情感教育的价值意义

在互联网技术发展和媒体变革推动下,中职生的需求及价值取向呈现多元化的发展趋势。中职生正处于青春期,他们在情感上往往难以自控,加上社会上一些不良风气的影响,在中职校园,不良行为、矛盾冲突、价值扭曲事件甚至违法事件时有发生。思政课承担着培养社会主义新人的重任,将情感教育引入思政课堂,有其时代的必然性。然而,在中职思政课教学中,部分教师忽视了情感教育的重要价值,导致教育教学难以达到以情感人、以情育人的效果。为此,中职学校应高度重视情感教育,不断增强教师情感教育的认知水平,提高教师情感教育的理论水平,从而发挥情感教育的价值。

(一)学校从制度上支持

全面、系统的情感教育评价体系,可以促进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运用情感教育的正向引导,从而在思政教育中创新情感教学方法,潜心育人。中职学校应从制度上给予支持,以提高教师对情感教育的重视程度。一是在教师工作中融入情感教育内容。比如,在班主任手册中融入情感教育的相关内容,引导教师认识情感教育的特殊性,提高对情感教育的价值认知。二是从制度上支持情感教育的实施。中职学校应将情感教育的实施作为教师的考核评价、评优评奖、选拔培训的重要依据,将思政课教学中情感教育的改革成效纳入考核评价中,確保情感教育稳步推进,取得成效。三是从科研上帮助情感教育的落地。中职学校应设立专项经费,对思政课中情感教育的相关课题研究提供资助,提高教师的情感教育理论水平。

(二)教师从观念上更新

中职教师应积极面对当前思政教育的新形势,认识到情感教育在整个育人工程中的作用,主动从观念上进行更新,将情感教育纳入课程教学,将理性教育与情感教育有机结合。首先,从教师自身观念上更新。教师要涵养自身的道德情操,为情感教育的开展做好铺垫。思政教师一定要注重自己的言行举止,发挥自身的人格魅力,把情与理结合、真善美结合、受爱与施爱结合,用人格魅力感染学生、用真心感化学生、用真情唤醒学生。其次,从学科教育观念上更新。教师要在思政教育和各学科教育中融入情感教育,挖掘情感教学要素,设置适当的课堂情境,引发学生的共鸣。例如,在课堂中构建生活情境,借助视频、音频、实物等再现生活场景,唤醒学生的生活经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帮助学生提高认知,推动知识内化。最后,从课程教学观念上更新。教师要创新情感教育的教学手段,采取多样化的方式进行教学。例如,在思政课教学中利用互联网+信息化、团辅活动、角色扮演、专题教学、案例教学等渗透情感教育,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利用角色扮演或者案例分析,自由表达自己的观点,抒发自己的情感。这样一来,教师利用情感的两极特性及情感的感染性特征,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师生情感交流,在晓之以理的同时动之以情,带动学生的学习情绪,打造有魅力的思政课堂。

二、方法夯基:构建“学生本位”的情感教育模式

学生是整个教育教学活动的主体,学校所有的活动都是围绕“育人”这一主题展开的。课堂是学校教书育人的主阵地,思政课则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中职思政课程具有严肃性、崇高性,而中职生的需求、情感、价值观呈多元化的状态,如果教师只是一味地注重知识的讲授,忽略学生的主体感受,就很难真正做到立德树人。为此,中职思政课必须构建“学生本位”的情感教育模式,以提高思政课教学质量。

“学生本位”的情感教育模式强调以学生为中心,突出情感认同的积极作用,通过课堂教学中师生的真情实感交流和学生本身内心情感微观变化,达到以情感人、以情激励人,正向引导学生积极健康发展。中职思政课形成以学生为主体的情感教育思路,构建“线上引领+线下实践”情感育人模式,是提高育人质量的关键。

(一)形成以学生为主体的情感教育思路

第一,以“备学生”为基础,诊断学生的情感发展脉络。中职思政教师要主动深入学生群体中,与学生交谈,借助QQ、微信、问卷星、钉钉等各种信息手段调查学生当前的情感状态及其成因,了解学生的心理活动和情绪信息,准确诊断学生的情感发展脉络;另外,思政教师要结合思政教学内容挖掘情感要素,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设计个性化的教学方案,让整个教学过程与学生的情感紧密结合,以使教学活动呈现出一种知情交融的状态,从而转变学生的思想观念。例如,在《心理健康与职业生涯》之“直面困难,战胜挫折”“健康心理,驱散烦恼”等内容教学中,笔者采用座谈和问卷星调研的方式,了解学生当前遇到的困难,包括学习困难、生活困难和心理困扰。针对学生抗挫折能力缺失、生命认知情感缺失等问题,笔者在教学设计中融入长征精神、奥运精神、女排精神、抗疫精神等不畏艰险、顽强拼搏、舍生忘死的情感元素,让学生感悟正视挫折、坚定信念、珍爱生命和热爱生活的积极情感;针对学生情绪失控等问题,笔者在团辅教学活动中始终融入轻松、温和、积极和快乐的情感元素,让学生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从而形成积极乐观、自信自强的良好心理素质。

第二,以“导学生”为要义,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动真情才有真效果,中职思政教师在情感教育中除了理论上有深度,还要做好情感的“导”,利用情感教育理论培养学生积极健康的情感态度及良好品质。在课程教学中,思政教师可以从发生在学生身上或身边的事件、榜样典型人物、时事新闻、热点话题出发,引导学生进行思考,由点及面、层层深入引导学生正确分析现实、勇敢面对现实,培养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例如,教师可以在思政课教學中通过讲述先进人物事迹、让学生聆听或观看抗疫先进事迹等,增强课程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引导学生亲身体验、反思并总结,最终得出独立的价值判断,真正实现从认知向行为的内化,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责任担当意识。

第三,以“爱学生”为核心,激发学生的情感内驱力。中职思政教育的目标之一是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潜能,激活学生心理内在的驱动力,引导他们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并将正确价值观在学习和生活中践行。思政教师可以利用情感的鼓励性特征和感染性特征,构建积极而浓郁的情感教育场景,营造突出的高峰体验(高峰体验是指人们在追求自我实现的过程中,基本需要获得满足后,达到自我实现时所感受到的短暂的、豁达的、极乐的体验,是一种趋于顶峰、超越时空、超越自我的满足与完美体验)。教师可以通过课堂教学与学生进行情感互动,充分调动情感因素,传递给学生饱满的精神状态和真情实感,用游戏体验激活学生的积极情感,内化学生的思想认知。例如,笔者利用思政课心理团辅专题“心宽以和,善结人缘”“有效沟通,和谐人际”“做自己的情绪管理教练”等教学实践活动,以游戏为载体,让学生全程参与,放松身心,快乐体验,引导学生对自己当前的人际关系、人际沟通现状等进行反思和总结,探索有效的人际沟通方式和技巧,增强人际沟通能力。同时,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掌握心理调适的方法,学会自主调控情绪,正确管理压力,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通过团体内人际交互、情感互动,让学生在实践中获得情感体验,促使学生在交往互动中观察、学习、体验,认识自我、探索自我,调整自己的心情心境以及与他人的关系,学习新的处事态度与行为方式,有效减缓学生的人际交往压力和心理焦虑,最终让学生“活起来”。

(二)构建“线上引领+线下实践”情感育人模式

法国哲学家、心理学家梅劳·庞蒂认为互动是“绕结交叉”,即两个知识、经验、价值观、情感不同的个体通过纵向和横向的交叉而形成的统一的综合体,这一综合体能够将两者相互融合。中职思政教师通过构建“线上引领+线下实践”情感育人模式,利用教师与学生双向互动催生情感,实现情感交融,帮助学生将所学知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促进学生知情意行的统一。

首先,创新线上引领育人模式。现代多媒体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为教育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契机,教师应积极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创新情感育人模式。例如,教师可以构建“云课堂”,用鲜活的事例强化对学生的价值引领。如利用短视频、微课、抖音等形式丰富线上教学资源,以先进人物、优秀事例开展情感教育,引发学生共鸣,从而让学生获得思想升华。

其次,夯实线下实践育人体系。线下实践育人体系由“课堂实践+校内实践+校外实践”三个相互联系的单元共同构成,师生在实践活动交互中实现情感交流,有利于发挥情感教育的正强化功能。在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开展头脑风暴活动,通过活动激发学生思考,吸引学生注意力,让学生在自由愉快的气氛中敞开心扉、畅所欲言,相互激发、思维互补,提高学习积极性,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在校内,可以以学校社团为纽带,丰富情感教育的第二课堂。如社团创办“诚信小店”,采取无人售卖的形式,让学生通过微信、支付宝等支付形式完成供需转换,培养学生诚实守信的良好品质,引导学生知情意行高度统一。在校外,教师可以利用红色教育基地发挥实践活动的情感教育功能。如每学期开展“打卡红色基地,传承红色精神”实践活动2—3次,通过实地走、亲耳听、亲眼看,让学生更加深刻地体会老一辈革命家不畏艰难的革命精神,深刻感受中国革命的艰辛历程,促使学生坚定理想信念、涵养爱国情怀。

三、能力提效:提高教师情感教育的理论水平与实践能力

知名学者朱小曼认为,没有教师情感素养作为保障,就谈不上真正的素质教育和教育质量。在中职学校,铸魂育人是思政课教师的使命和任务。作为思政课教师,要最大化地发挥情感教育的作用,就必须提高情感教育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因此,思政教师尤其是青年思政教师除了应积累包括政治素养、理论素养、文化素养在内的综合素养,还应具备一定的情感教育教学能力。为进一步强化教师的教学能力,中职学校可以构建“课赛训三融合”一体化教学能力提升模式,促使思政教师系统地接受培训学习、实践训练、专业指导,使思政教师队伍既能从理论上把握情感教育的意义、内涵、方法,又能从实践上丰富情感教育的手段。

(一)以培训学习的方式提升认知

学校可以通过培训学习、课题研究的形式,提升教师情感育人的能力。一是开展思政教师队伍教学能力提升培训。线上,中职思政教师可以通过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教学平台,在网络上与其他院校的优秀教师共同研讨教学问题,在思想交流和碰撞中获得知识,提升情感教育能力。线下,中职思政教师可以经常参加有关情感教育知识的培训,通过专家讲解、教师切磋教学技巧等方式,逐步提升情感教育能力。此外,中职思政教师还应积极参加集体研讨、集体备课,通过定期或不定期的集中学习,弥补单兵作战的不足,实现整体能力的提升。二是通过课题研究、论文撰写促进中职思政教师系统研究情感教育的方式方法,鼓励教师积极参加国家级、自治区级、市级等不同级别的课题研究,激励教师在课题研究中不断提升对情感教育的认知和能力。

(二)以教学大赛的形式提升育人能力

学校可以借助思政教育大赛的形式,提升思政教师专业育人能力,将情感教育推向新高度。为进一步加强中职学校思政教师队伍建设,提升教师情感教育的能力,中职学校可以借助“以赛促教、赛教融合”的模式,丰富情感教育的形式,提升教师实施情感教育的能力。赛前,中职学校应完善政策制度,将思政课情感教育竞赛成果列入教师职位晋升考核中,并设置“卓越教师”“新星教师”等不同奖项,以提高教师参赛的积极性。赛中,中职学校应以思政教学情感教育比赛要求为导向,从“互联网+思政教学”“智能+思政教学”等新样态着手,激发教师情感育人的活力。同时采用集体评价、教师评价、参赛教师互评、在线评价等不同的评价方式,对教师赛课情况进行评价,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赛后,中职学校应以大赛为指导,带动情感教育思政课程群建设,教师通过交叉组队和参赛,积累大量的情感教育教学资料和丰富的课程设计经验,为教学顺利开展奠定基础。

(三)以课程实践的方式优化育人成效

教师要通过课程更新,打造思政课情感教育“金课”,在实践中不断强化自身的教学能力。教师可以通过培训、赛课等方式,不断积累知识、丰富经验和提升能力,并将其运用到教学实践中,通过课堂的检验,找出情感教育的不足之处,再进行调整、优化,不断提高情感教育的实效性。此外,中职学校还可以采取“青蓝结对、专兼结对”的方式,不断优化中职学校思政教师队伍建设。长期以来,中职学校思政教师短缺。有一部分教师是从不同岗位转岗担任思政教师的,这些教师虽然有丰富的社会阅历和实践经验,但是思政教育理论基础不扎实;而思政专业青年教师虽然有着较强的理论水平,但是缺乏较丰富的社会阅历和教学经验。因此,采用青蓝结对的方式能够有效促进教师之间取长补短、互相提升;同时,专兼结对也可以促进教师相互学习、共同成长。

四、环境育心:搭建情感教育的校园人文环境

审美化、情感化的校园环境有助于情感教育的实施,其中环境不仅包括物化环境,而且包括人文环境。良好的校园人文环境是培育学生积极情感态度的阵地,中职学校应根据本校的特点,营造良好的情感教育氛围,建设积极向上、健康和谐、文明生态、富有人性、富于情感气息的校园文化,让每个角落都能培养学生的情感。

(一)建设优美的校园物质环境

人可以创造环境,同时环境也可以育人。校园物质环境建设既是学校构成的“硬条件”,同时也是对学生进行思政教育的“软环境”。校园一草一木、一花一树、一砖一石都向学生传递着学校的办学理念和育人观念。为此,中职学校应重视校园物质环境建设,通过整体规划和精心设计细节,打造校园红色文化墙、红色橱窗、红色读书角,加强红色精神的校园传播,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爱国之情。此外,中职学校还应注重饭堂、体育馆、教学长廊、绿色草坪等公共区域的环境打造。完善人性化的设施、工作人员富有人情味的用语、置放便于学生应急用的物品等,这些都是学校情感教育的重要方式。例如,在学校门口设置失物招领区,让失主自由领取,这里体现出的是爱与诚信。

(二)打造温馨的校园人文环境

校园精神文化是校园环境建设的核心部分,校园精神文化由学校的办学精神、教风、校训、校风等因素组成。学校可以通过打造温馨的人文环境,浸润学生的心灵,充分发挥情感育人的作用。在校园人文环境建设过程中,中职学校可以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是建立开放民主的制度环境,打破传统中职教育的刚性管理模式,提倡柔性管理,通过鼓励、制订契约的方式,增强学生的自觉性、自律性。例如,学校可将教学楼内“楼道内不准大声喧哗”的命令式提示标语换成“为了您的安静学习,我会做到脚步轻轻”等鼓励式标语。二是举行各种各样的文化活动,提升校园文化品位,使学生在活动中接受情感教育。例如,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庆祝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时,我校开展了“唱支山歌给党听”“青春心向党”主题活动,通过活动使学生从心灵深处增强对党和国家的感激之情、感恩之心和社会责任感,激发青年学生坚定理想信念,从而更加自信、自觉地听党话、跟党走。

(三)建设开放的校园网络环境

信息技术的飞跃发展和网络技术的迭代更新,使互联网成为思政教育的前沿阵地。中職学校应准确把握网络思政教育的发展态势,积极搭建开放的网络环境。一方面采用“学校组织、班级搭台、学生唱戏”的工作模式,建立“青年面对面”等网络育人阵地,用贴近中职生的网络术语传播思政声音,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呈现青春故事,用积极、富有正能量的网络文化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另一方面通过校园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平台,加强师生交流、生生交流,促进思政教育和情感教育的顺利开展。

总之,情感教育能够充分激活学生内在的潜能,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情感教育是提高中职思政课程教育教学质量的可行之路,是塑造学生健康人格的必经途径,符合新时代思政教育发展的新要求。

参考文献

[1]陈永兵.教师发展迈向“情感素养”提升新阶段:以江苏省南通田家炳中学为例[J].人民教育,2018(Z2).

[2]朱小蔓.情感德育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3]贾妍春.情感教育法在政治学科教学中的应用[J].职业教育研究,2007(3).

作者简介:林广婷(1984— ),广西陆川人,高级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

(责编 林 剑)

猜你喜欢

思政课程教育模式情感教育
对高校思政课程创新的探索
传统节日德育资源在思想政治课程中的应用
基于MOOC的大学英语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
浅论古代斯巴达的教育模式
西部高校信息学科的成人高等教育模式研究
中职音乐欣赏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浅谈情感教育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渗透
留守高中生情感教育的对策探讨
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渗透研究
浅谈语文课堂的情感教育渗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