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手艺人“守”艺

2023-12-11张红

龙门阵 2023年11期
关键词:桐油油纸伞家训

张红

规规矩矩做伞,踏踏实实做人。

作为泸州市江阳区毕家油纸伞第六代传人、中国唯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油纸伞制作技艺国家级传承人,毕六福用一生的执着与坚守,将油纸伞制作技艺代代相传。2016年,毕六福以纯手工制作的16.2米油纸伞成功挑战世界吉尼斯最大油纸伞纪录,被誉为“中国伞王”;他注册的“毕六福”油纸伞品牌,改变了油纸伞无品牌的历史;他将油纸伞非遗技艺带出国门,向世界展示了中国民间伞艺的“活化石”。

家风家训,铮铮伞骨精神

油纸伞工艺的使用和传承可以追溯到清朝康熙年间,制作历史有400余年,在这400余年的制伞历史长河中,毕家油纸伞的身影已存在了300余年。历经五代传人,传统制作工艺一脉相传,毕六福是第六代传人、中国唯一的手工油纸伞代表性传人。六代人传承的不仅仅是油纸伞的制作工艺,还有毕家严格的家风家训。

在泸州市江阳区分水岭镇老街油纸伞厂门楣正上方,挂着毕家家训——“规规矩矩做伞,踏踏实实做人”。牌匾在阳光的照耀下闪闪发光。从小,父亲就教导毕六福做人要以诚信为本,只有踏踏实实、信守承诺才会有所成就。做伞是同样的道理,只有严把每一道工序的质量关,才能做出好伞。这是毕家的传家宝,什么时候都不能忘!一直以来,毕六福都把这十二个字的家训深深地铭刻在心上。

坚守工艺,传承不忘创新

手工生产油纸伞,从开料到制作完毕,一把伞要经历下料、制伞骨、切纸、制版、石印、网边、裱伞、上油、穿线、装订等100多道工序,使用上百种工具,单是各种零件就达80多种。所有工序中,目前只有钻孔等几个工序可以采用电动工具,算是脱离了手工,其他的工序依然需要人工完成,制作一把伞大约需要半个月。

油纸伞制作工序繁多,制作成本相对高,很多制作油纸伞的师傅纷纷改行,导致油纸伞一度没落,技艺濒临失传境地,到20世纪90年代末,泸州仅剩下毕六福带领下的分水岭油纸伞厂等极少数师傅还咬牙坚持。制作油纸伞的桐油大幅度涨价,分水岭油纸伞厂试着用化学油做伞,但时间长了伞面就粘住了,伞纸变得又脆又硬。要保住传统,必须用桐油!原本油纸伞的利润就薄,这样一来,利润更薄。毕六福却毅然选择了保持传统,远走贵州桐油产地,直接用油纸伞换桐油。毕六福说:“那个时候想的就是不能让这门几百年的老手艺砸在我手里。”

一根根线,细如丝;一根根竹,密如篾;一张张彩绘油纸,细细地刷上桐油,粘在撑起的龙骨架上……制作油纸伞的100多道工序,毕六福全部了然于胸。他坚持用传统的方法制作油纸伞,严把每一道工序,精选桐油、楠竹、岩桐木、皮纸等原材料,从不偷工减料,用一把把精美的油纸伞践行着“规规矩矩做伞,踏踏实实做人”的家风家训。

毕六福深深地意识到,纯手工制作油纸伞技艺的传承,除了重续油纸伞制作工艺外,创新是必不可少的,做出符合现代人审美和偏好的东西才能更好地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于是,毕六福携儿子毕原绅悉心研究,对油纸伞进行大胆的创新和改进,先后开发了加纱工艺油纸伞、石印油纸伞、无桐油味和芳香防雨型油纸伞等,为上千年的古韵油纸伞文化翻开了新的篇章。

为了让更多的现代人爱上古风油纸伞,让油纸伞技艺和文化得以更好地传承和发扬,在国风和国潮文化影响下,毕六福还积极开展跨界融合,让儿子和儿媳利用互联网对油纸伞进行展示和推广,将油纸伞很好地融入到各行各业中,让国外友人也逐渐关注到油纸伞,让更多的人体验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

这样的坚持和坚守,赢得了良好口碑。2008年分水油纸伞成功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毕六福成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油纸伞制作技艺国家级唯一法定传承人,油纸伞也通过互联网打入海外市场,远销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20多个国家。在成都大运会上,直径3.5米的分水油纸伞成为各国友人争相打卡的“许愿伞”……目前,分水油纸伞每年销售10余万把、销售额1000余万元,带动就业500余人。

践行使命,传技艺更传精神

毕六福的父亲临终时嘱咐他:“一定要把分水油纸伞搞下去,把这门手艺传下去,把伞文化发扬光大。”多年来,他一直牢记父亲嘱托、信守承诺。

20世纪70年代,油纸伞市场渐受冲击。1994年,分水岭油纸伞厂在几近倒闭的情况下,交给了毕六福承包。此后的4年,厂里退休工人的工资发放,全靠毕六福妻子开的蜂窝煤厂的收入支撑。

2005年市场有了好转,为了提高油纸伞质量,毕六福长期奔走在湖南、江西、上海等地的伞厂参观交流,深入云南、贵州、广西的民族地区学习研究。他的执着得到同行们的尊重和认同,他和同行们建立起了深厚的友谊,合作互惠近20年。

分水油紙伞申遗成功后,毕六福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让在成都当白领的儿子和儿媳辞职回家,跟着自己学习做伞。“油纸伞的手艺是一辈辈人传下来的,不能丢!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我有义务传承文化,弘扬传统,这是责任,也是使命。”毕六福说,现在他年幼的孙女和孙子也喜欢上了油纸伞,像模像样地开始跟着学习做伞,他琢磨着把儿子、孙女、孙子培养成分水油纸伞技艺的第七代和第八代传承人。

毕六福除了教儿孙辈学做伞,还免费向更多人传授这门手艺,累计开展义务讲解、义务培训等非遗传承实践活动1000余场,受益人数10余万人。他还在江阳区分水岭中学“乡村学校少年宫”里当起了义务教师,指导师生学习油纸伞制作技艺。近年来,他频频被中央美术学院、四川大学等高校邀请前往讲授制伞技艺,展示传统文化的魅力。他说:“传承是我的使命和心愿,也是信守父亲临终前的嘱托,既要传技艺,更要传精神,让更多人了解伞文化,让更多人喜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猜你喜欢

桐油油纸伞家训
盛开在烟雨江南中的花——油纸伞
泸州油纸伞
“80后”理工男与油纸伞的不解之缘
基于响应面法优化桐油脱色精制工艺的研究
家训伴我成长
油纸伞下的四月
溶剂挥发法制备聚砜包覆桐油自修复微胶囊
《朱子家训》(四)
《朱子家训》(二)
《朱子家训》(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