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感官,绘景传情
2023-12-11王明
王明
朱自清先生是著名的语言大师,他的散文笔触清新、言辞优美,充满诗情画意,可谓字字珠玑,句句经典,读来余音绕梁,让人回味悠长。其中,写景抒情散文《春》是他的代表作之一,也是我们学习写作的典范之一。
在朱自清先生笔下,春天成了一幅立体的画卷,这幅画中,有争妍斗艳的花朵,有清脆悦耳的声音,有清新芳香的气息,有柔和温暖的春风……作者巧用感官,把春天写得有声有色,有形有味,有情有感,抒发了作者对春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那么,在平时的写作中,我们该如何运用多种感官,描绘景物,传递情感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跟随朱自清先生,看他是如何巧用感官,绘景传情的。
善用视觉,绘其形
视觉描写是我们写景时常用到的。用好视觉,眼睛就成了一部摄像机,可以對我们看到的美景,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描绘,让景物的特征完整地呈现在读者眼前,使读者如见其状,如睹其形。
如《春》中,作者在描写春天百花争春、百花争艳时,这样写道:“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在这里,作者善用视觉,不仅描绘出桃花、杏花、梨花竞相开放、争奇斗艳的形态,而且从色彩的角度,将桃花、杏花、梨花描绘得多姿多彩、鲜艳夺目,使读者仿佛置身于万物复苏、争妍斗艳的春天之中。
活用听觉,摹其声
景物不是平面的绘画,它是鲜活的,丰富多彩的。要全面地展现景物的特点,还要灵活地运用听觉描写,描摹出各种各样的声响,带给读者真切的情感体验,让读者如临其境,如闻其声。
如《春》中,作者在描写春风中悦耳的声响时,这样写道:“鸟儿将窠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与轻风流水应和着。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在嘹亮地响。”这里,作者灵活运用听觉,形象地再现了春风中特有的声音:清脆的鸟鸣声、轻风流水声和牧童的短笛声,读来使人感到耳畔似乎响起了一支充满青春活力的迎春交响曲。
巧用嗅觉,闻其味
除了视觉、听觉描写,我们还可以巧妙运用嗅觉描写,把读者带入具体的情境中,唤醒读者内心深处的记忆,让景物拥有了生命,令人读后仿佛真的闻到了来自大自然的气息。
如《春》中,作者在描写春风时,这样写道:“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在这里,作者巧妙地运用嗅觉,写出了春风中特有的气息:泥土的芬芳、青草味儿及各种花的香,使读者仿佛置身于初春的田野,如闻其味,心旷神怡。
妙用触觉,传其情
有些景物,无声无色,无形无味,看不见摸不着,不能给人以真切的感觉,这时我们还可以运用触觉描写,化抽象为具体,给景物注入情感,使所描写的物体显得更活泼、亲近,让读者如沐春风,如感其情。
如《春》中,作者在描写春风时,这样写道:“‘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在这里,作者妙用触觉,把春风比作母亲的手,化无形为有形,使抽象的春风有形有色、有神有情,不仅写出了春风的和煦、温暖,还洋溢着母爱的柔情。
作家林非说:“朱自清的成功之处是,善于通过精确的观察,细腻地抒写出对自然景色的内心感受。”由此可见,只有多留心、多观察、多思考、多积累,才会胸有成竹,才能游刃有余运用多种感官写景。同学们,为者常成,行者常至,让我们跟随朱先生的脚步,细心观察、用心揣摩、精心勾勒,勤思考,多实践,综合运用多种感官,写出文辞优美、情真意切的好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