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车行业智能化发展战略分析
——以华为公司为例
2023-12-11陈思宇
陈思宇
(山东工商学院会计学院,山东 烟台 264005)
2022 年,国务院发布了《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2—2022)》。 随着国家与地方政府的政策支持以及消费者绿色消费观的转变,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需求与产量呈直线上升趋势。 目前,华为在经历了美国无耻制裁后,在手机通信行业失去了大量的市场份额,准备进军新能源汽车行业。 然而比亚迪、蔚来等新能源汽车品牌占据大量国内市场,而华为作为后来者,如何利用自身优势迅速在汽车领域打开市场,并能够持续长期的发展是一个具有重要意义的课题。
一、华为公司发展概况及竞争战略
(一)华为公司发展概况
华为成立于20 世纪80 年代, 当时中国的电信市场落后于西方20 多年。 华为首先在农村销售更便宜的低端电信基础设施,避免了与技术更加先进的外国竞争企业进行正面竞争。当国内市场达到一定程度的饱和时, 华为就将产品销售扩展到其他新兴市场,如印度、俄罗斯以及非洲和拉丁美洲的一些国家。 凭借低廉的价格和对变化快速的政治环境的把握,华为赢得了新兴市场,从而做大做强。 在积累专业技术和发展壮大的同时, 避免了与全球先进企业的直接竞争。接下来华为的发展战略是解决产品质量低下的问题, 华为开始在国外建立全球创新中心开展研发活动。 自2011 年起,实现云管端一体化,布局未来信息服务新构架、 树立5G 技术新版标准并发布鸿蒙OS分布式操作系统。2019 年,华为的多元化发展进入到新能源汽车领域,并致力于创新智能化汽车。
(二)华为公司竞争战略及特征
首先,华为的主要战略方向并不在制造汽车上,华为主要在ICT 技术领域集中发展,依靠自身研发与技术优势为车企提供智能汽车增量部件。 近年来,华为作为产业链中的一节,在汽车市场上的占有率不断上升,影响力也随之扩大。 华为早期的经营模式偏向粗放,随着公司规模的不断扩大,其业务呈现全球化与个性化趋势,华为不断调整产品与业务方向以期适应客户的需求变化。当前华为能力、财务、共享中心的数量呈指数倍增长,并且在国内外均占据了较大的市场份额。 在全球50 强的运营商中,有30 多家与华为有着业务往来并建立了不同形式的合作。
二、华为公司进军新能源汽车行业动因分析
(一)新能源汽车行业市场庞大
近年来,中国国民经济飞速发展,国民生活质量明显提升,但也伴随着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全球汽车产业电动化进展远超预期,趋势已不可逆转。凭借技术和用户体验的双重驱动, 全球新能源汽车已进入快速发展的黄金时代。 根据中国环保政策以及针对新能源汽车的鼓励政策, 使得该行业在中国的拥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在此外部环境下,华为也被吸引进入新能源汽车行业这个超大规模市场。
(二)华为自身技术优势
传统汽车的核心技术掌握在少数知名车企手中并且已经逐渐成熟。 而新能源汽车的技术壁垒低于传统汽车,在全新的领域更具有研究意义。 传统技术与新型技术相结合,产生了新的结合体。 华为充分利用5G 技术、 鸿蒙OS 系统、MDC810 智能计算平台、人工智能等技术优势,为传统的汽车制造业提供了领先的ICT 智能汽车解决方案。
(三)华为通讯行业发展受限
2019 年,华为受到了美国的无理制裁,无法从美国获得芯片,直接导致了华为手机市场从全球第一的占有率下降为仅占全球市场的4%。 为了走出手机通信行业的困境, 如何选择多元化发展方向,对于企业至关重要。 华为强调不造车但会协助车企进行智能汽车创新改革,就是利用其核心竞争力进行相关的多元化发展。
三、华为公司进军新能源汽车行业的SWOT 分析
(一)优势(Strength)
1.技术研发优势。 随着科技竞争越来越激烈,企业的竞争实质上就是核心技术的竞争。 华为公司为发展系能源汽车智能化投入技术人员7000 人,研发优势得到巩固。 华为充分利用5G 技术这一优势深度开发研究数字化技术组合,实现数字化变革,改变创造价值逻辑, 帮助传统汽车制造业进行创新要素重组。 将ICT 技术、多样性业务体验保障、绿色节能等优势延伸到智能汽车业务领域, 优化传统汽车行业发展模式。 华为的智能汽车方案如图1 所示。
图1 华为汽车数字化框架
2.战略优势。 企业战略决定了企业未来的总体发展方向,华为的差异化战略,提高了企业竞争优势。 华为构造智能世界的前提和基础是连接每个人、每个家庭以及每个组织,通过为世界提供强大的数字平台和多样化的算力,使每个企业和组织的运营变得更加高效。 开发人工智能系统,让客户在生活的各个方面获得个性化的智慧体验。
3.合作伙伴优势。华为与30 多家主流品牌汽车进行深度合作,其中包括长安、广汽等汽车龙头企业。 2021 年,通过联合创新,华为Hi Car 系统已经在30 多个行业平台完成集成,合作车型100 多个,使用车辆1 千多万台。
4.客户资源优势。华为注重售后服务与管理,通过不断优化服务质量、吸引人才、积累技术资源创建了一个高质量的售后服务体系。 此外,华为人工服务秉承“以客户为中心”的核心价值观。 华为拥有大量稳定的潜在客源, 可以开拓新能源汽车市场,为帮助车企卖好车打下了良好的实践基础。
(二)劣势(Weakness)
1.核心技术独立性尚待增强。 如何掌握关键核心技术并迅速积累实践经验,从而攻破技术壁垒,是华为跨界进入新行业首要考虑的一个难题。近年来,华为一直在进行技术创新, 投入了大量资金与时间加大专利技术的研发, 但部分核心软件仍依赖供应商。对于初入新能源汽车行业的企业来说,发展智能汽车必不可少的要求是核心技术和人才, 因为只有快速掌握这些才能够降低生产成本以并获得利润。
2.后发劣势。 目前,特斯拉、蔚来等老牌绿色汽车成为大众首要考虑的新能源品牌。 同时,研发新能源汽车的周期较长,期间需要占用大量的资金以及人力和时间,在技术上进行创新和突破。 因此,如何从老牌企业的传统市场中脱颖而出,进一步提高市场占有率,对于华为来说一个重大课题。
(三)机会(Opportunity)
1.前景广阔的新能源汽车市场。 近年来,国家提倡绿色发展以及碳中和策略,以解决传统汽车行业所带来的严重环境问题。石油等不可再生资源的短缺以及环境污染已经影响了国民生活的质量。石油资源一直以来被称为“国民经济的血液”,传统汽车所需要的石油等资源比较紧缺,油价在不断上涨。 而新能源汽车行业主要依赖电力、 氢能等绿色无污染的清洁能源,并有无尾气、噪声小等优点,迅速开拓了国内汽车市场。 在中国绿色低碳的环境保护的政策下,新能源汽车的出现缓解了中国资源紧缺的问题,因此具有很大发展空间。 综上所述,中国汽车行业接下来的主要发展趋势便是创新与研发新能源汽车。
2.政府扶持政策利好。 中国空气污染问题较为严重,政府颁布了一系列环保鼓励政策,对于新能源汽车不限号出行,购买新能源汽车时给予一定补贴等。 中国出台了“863”等计划,提倡绿色发展进而推动了新能源汽车行业的蓬勃发展,销售量由2015年的33 万辆跃升为2021 年的352.1 万辆, 如图2所示。 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有着持续上升的发展趋势,这离不开大量的优惠政策的支持。
图2 中国2015—2021 年新能源汽车销量
(四)威胁(Threat)
1.华为车战略改变了华为基本法则的风险。 华为多年的发展路径, 都是技术产品优先于营销,以产品优越性能推动市场, 而不是靠营销推动市场。华为车战略在产品弱势的情况下,营销优先,在产品不成熟不领先的情况下进行大规模高成本营销。
2.新能源汽车核心技术尚待突破首先,电池续航能力一直是尚未突破的一大技术难题,电池作为新能源汽车的核心竞争力,行内领军企业无法独自进行研发。 电池续航能力相对较短以及无法克服低温环境的影响是目前技术的一个瓶颈问题。 同时,新能源汽车电池寿命较短。 据调查,新能源汽车电池寿命仅有5—10 年,考虑到传统汽车寿命相较于新能源汽车更长,消费者更倾向于传统汽车。 最后,处理废弃电池技术一直是尚未攻克的难题,未被处理的废弃电池将会对环境造成不可逆的伤害。
3.芯片短缺。 自2020 年新冠疫情、原材料价格暴涨、俄乌战争爆发等宏观环境因素导致汽车“芯片荒”的集中爆发。 汽车芯片供不应求导致了大幅度的涨价, 由原来的10—20 元上升到2500 元,使得新能源汽车的成本上升。 不仅如此,车企同行之间开始了芯片的竞争,十分不利于新能源汽车的稳定发展。
四、建议及结语
(一)建议
要加强产业链战略合作,实现优势互补。 华为在汽车领域给自己设立的定位是“做智能网联汽车增量部件供应商”。 因此,加强产业链的战略合作至关重要。 智能制造核心企业与制造业龙头企业之间紧密联系,可以提升创新联合体的凝聚力。 要针对核心技术加大研发投入。 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专利技术,通过专利技术等无形资产可以为企业创造出更高的超额利润。 因此,华为要努力攻破电池相关的一系列难题。 从而在技术层面形成压倒性优势,为企业长期发展提供动力。 要扩大品牌影响力。 对于年轻的消费者而言,产品性价比高和品牌的影响力吸引着他们,得到了他们的一致认可。 年轻客户群体思维新潮、环保意识强、乐意接受新鲜事物,华为可以利用这些先天客户优势发展智能汽车
(二)结语
科技革命已经朝着数字化方向发展,全球数字化成为未来发展的趋势,而数字化技术赋能千行百业实现企业转型与升级已成为必然。 大数据、人工智能、5G 技术不断创新,日益成熟。华为从传统信息化到数字化、智能化逐步发展,聚焦自身业务创新,在相关政策的牵引下,制定发展战略,挑战绿色节能,将智能与绿色创新相结合。 通过能效指标体系并持续创新使新能源行业节能减排,加速核心技术研发,促进智能世界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