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域性书写的集体呈现

2023-12-11乌琼

骏马 2023年7期
关键词:兴安大兴安岭作家

乌琼

本期专刊整体风貌呈现出鲜明的地域性。牙克石作家在进行文学创作时,似乎有一种默契的共同的价值追求,他们试图通过文字,努力建构出地理空间与人的关系,提供一种有关对较为稳定的群体生活与命运的认知。

牙克石的地理空间最显著的特征是大兴安岭纵贯南北,森林覆盖率达到73%。巍峨兴安,林木森森。牙克石在大兴安岭的懷抱中,这里的人们也一样,森林之于他们,正如母亲之于孩子。从事林业生产的群体,称自己为“务林人”。顺应时代,他们同森林的关系不断变化。他们是森林的开发者,在祖国建设需要时,务林人不畏多艰,无私奉献;他们是森林的守护者,在生态建设凸显重要的今天,务林人放下斧锯,植树护林。可见,不同的历史阶段进一步导向生产关系和文化的多样性,牙克石作家的地域性写作也由此展开。

对林区开发建设艰苦岁月的回眸,对务林人高尚品格的咏赞,是牙克石作家始终关注的创作主题。谁能从历史中割裂开呢?何况牙克石作家几乎都是“务林人”的后代,并未远去的历史,在他们生命中打下了难以磨灭的烙印。他们的前辈——老一代“务林人”爬冰卧雪,风餐露宿,把一棵棵栋梁之材运往祖国各地,支援国家经济建设。那是交付青春与生命的伟大的奉献精神,如此品格厚植于代代务林人的心中,传承至今。见诸作家笔端,无论小说还是散文,皆以真实可感的细节,生动且具陌生化的场景描写取胜,从生命里带出来的情感贴切而又真挚。总体观之,该类主题的集体写作可视为地域历史的文学性观澜。

对时代变化的主动融入,体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则为牙克石作家地域性写作的另一主题。2015年,大兴安岭林区全面“停伐”,这是一个重要时刻和事件,牙克石作家在文学创作中,顺时代之变,思考进入生产转型后的社会与人的发展,这在本期小说《阳光暖兴安》《相约杜鹃湖》中有所体现。也有相当一批作家关注生态文学,从事自然写作。他们主动投入自然,获得丰富的感官迷醉,上升为美的意志;或打捞捕捉人同自然万物和谐相处的点滴。在这类主题的创作中,作家对人与自然的关系进行重新定位,常常表现出,人终于从对自然抗衡索取的紧张关系中挣脱后的轻松自在,对森林独特审美经验的累加,也让他们的创作具有一定的辨识度。读读本期的诗歌吧,自然的味道和森林的芳香扑面而来,在美而朴素、意义高度集约的诗句中,感受“天人合一”的精微大义。

当然,地域性写作应具备更为开阔的外部视野和更为深邃的内部挖掘,如此,有限的地域便有无限延展的可能。

猜你喜欢

兴安大兴安岭作家
作家的画
作家谈写作
作家现在时·智啊威
兴安行吟(组诗)
兴安四月树
大兴安岭不会忘记你
追梦兴安
大兴安岭的铁道兵
2架增雨飞机为大兴安岭送雨
大兴安岭四季(四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