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当“铁皮”遇到好“铁匠”

2023-12-11徐凤军

当代人 2023年10期
关键词:铁匠铁皮西红柿

◇徐凤军

滦南县安各庄镇铁匠庄村。村委书记王志勇是个退伍兵,举止干练,一身铁气,说出话来铁味十足。谈起侍弄西红柿,他说:“不是自夸,铁匠庄的村民是‘铁匠做买卖——样样过得硬’!目前,全村一千口人,有三百个温室大棚,占全村土地的二分之一。靠种西红柿,每个大棚户年收入十几万元。特别是种植水果西红柿后,我们铁铁地发了一笔财。”

手一挥,他带我们走进了村民的大棚,念叨起先人的“打铁经”来。

“打铁的老祖宗有品牌意识。”王志勇边走边说,“我们村周围有高横坨、刘横坨、张横坨、郑横坨等村庄,早先,我们随大溜叫王横坨村。老祖宗是铁匠,靠打马掌发了家,外地人叫我们铁匠庄。村民一想,铁具是我们的品牌,叫铁匠庄,正好做广告,就改叫铁匠庄了。”

王志勇为我们展开一组画面:2017年秋后,镇上的技术员大汗流小汗冒地在各个大棚中跑来跑去,喊着要想致富快,就种水果西红柿。大家低着头,沉默像一股萧瑟的秋风,打杀了技术员的热情。唐山盛财钢铁有限公司总经理宋志才也是铁匠庄的,他耳朵尖,心眼儿活,拍着胸脯说:“我先吃螃蟹,苦头甜头我先尝!”

宋志才在村内承包四个大棚,聘请技术员做指导,先试种铁皮水果西红柿。大年三十的肉味飘香时,他的水果西红柿在城里人的嘴边绽开了红艳艳的花朵。“这铁皮不一般,爽爽脆脆又酸甜,咬一口,有银子的回响!”节后,村民们边尝边点赞,最关心的还是卖价。结果,一百个没想到,水果西红柿比普通柿子价格高出六到十倍!大家惊掉了下巴。

2018年,春风柔得像面条,铁匠庄十个大棚的水果西红柿开了花。五月的槐花刚咧嘴,卖完水果西红柿的农民点完钞票,家家放起了鞭炮——一个大棚卖出了之前四五个大棚的钱!

宋志才提醒大家,水果西红柿可以当咱村的品牌!

村民们点点头,把这句话供起来。水果西红柿像一阵春风吹红了左乡右邻的心。

这时,吱的一声,一个大棚门打开了,我们走进了王志勇自家的大棚,蹲下一看,黄色的小花像午夜的星星,撒满了大棚。王志勇掰着手指头算:“现在,我们像老祖宗一样,打出了品牌,就是水果西红柿。一年分两茬儿,一个在早春,一个是秋延。两茬儿西红柿都打季节差。一个大棚能栽3300株西红柿,一株能结10斤果,亩产30000多斤。除去成本和其他费用,一茬儿收入5万多元。”

另一个大棚里,正是红肥绿瘦。饱满的西红柿一嘟噜一嘟噜的,蜷伏在枝下,替主人做着一个个粉红的梦。忽然,一名三十多岁的妇女从大棚深处浮出来,手里提着一只蓝色塑料桶,桶里装满西红柿。她笑着让大家品尝,提到收入,她只是得意地笑。

在杨希生的大棚里,我们遇见了花生西红柿。杨希生随手翻转着西红柿肚皮,露出一道浅浅的沟,他说不仅形状像,更有新花生的鲜甜。他叹口气说:“来早了,要是四五月,一定让你们吃了还想吃,离不开我的大棚!”杨希生有三个大棚,每年有20多万元的收入。“庄稼人都是铁打的汉子,有技术,能吃苦,就赚钱。”他说。

四十岁的王志成黑黑的脸膛,穿着黑色的围裙,远远一看,真像打铁的汉子。他种了十一个大棚,是全村之最。从宋志才那儿学到水果西红柿种植技术后,一口气建了四个大棚,又从其他村买了七个。前年,他一茬儿就赚了70万元,高兴之余,逢人便说:“这一年赚的钱,给儿子买楼房不用愁了。”

王志勇又介绍了杨希颖、王文杰、宋继娜等人的情况。他们大都三四十岁的年纪,收入是村里的佼佼者。

现在,他们主要种植铁皮、樱桃、花生水果西红柿,这些水果西红柿爽脆多汁,软硬适度,味道酸甜,存放时间长,比普通西红柿的市场价高出好几倍。

出了大棚,王志勇又谈起铁匠庄的往事,开心地哼唱起歌:“王打铁,李打铁,打出剪刀给姐姐。姐姐留我歇一歇,我说不歇不歇,我要回家学打铁。”

铁匠庄的西红柿价,跟铁一样坚挺硬朗。

说起西红柿的价位来,有个传言:本地也有许多大棚种植西红柿,为啥铁匠庄的总是卖个好价钱?有人满脸惊诧,有人不服气。那些常年来收西红柿的商人也不知道咋解释,只是说,反正城里人就认这里的。一天,十来个人齐集在一家蔬菜客栈,为此争吵不休。最后,他们决定让西红柿比武。从铁匠庄及其他产区各选5斤柿子,贴上标签,又把产区名字覆盖住,混在一起。然后,大家定了比武标准:以果型好、色泽亮、口感好的为胜。比赛没有哨音,也没有发令枪,就在火辣辣的太阳监督下进行。第一轮,赏形查色,一通热闹之后,淘汰掉了带奶头的,长麻子的,咧嘴笑的,方不方、圆不圆的,青涩忸怩的,面色忧戚的,面黄肌瘦的……第一轮胜出的,揭开标签一看,铁匠庄的西红柿占了八成!接着,开始品尝打分,去掉空心少肉的,味酸少汁的,不爽不脆的,生硬少味的……结果,揭开第二轮胜者标签,铁匠庄的占了九成!这一回,大家心服口服。自此,铁匠庄产的西红柿成了远近闻名的品牌。它的品质和价格,那是喜马拉雅山上卖牛黄——又高又贵!

有人说,铁匠庄村是种西红柿的风水宝地。他们说得有鼻子有眼:这里能人辈出,是村西的双龙河保佑着村民。说起这条双龙河,民间流传着一个传说:很久以前,这一带发生大旱,老龙王却对旱情视而不见。黄龙和青龙知道后,心急如焚,反复劝说父亲救民不成,就设计灌醉了父亲,盗来了雨符降雨,解除了人间旱情。龙王醒来发现雨符不见,追出去一看,见两条小龙用雨符降雨,勃然大怒,挥手一指,将两条小龙变成一条河。人们念着二龙的恩德,就叫它双龙河。双龙河的确是一道银亮的风景线,它用甘甜滋育着这一带的水土和生灵。在铁匠庄村西,它静静流过的地方,水草茂盛,风一吹,便向着河水拜伏,像感恩似的。

“我小时候,村里打了一眼三百米的深水井,结果井口喷泉涌出,连续喷了半年多,捧一口喝,水特别甜,喝了还想喝。大家都说打到龙脉上了。”王志勇又提起这么一件事。“科学地讲,这一带是双龙河冲积平原,土壤富含有机质,对西红柿的生长极其有益。我们在建大棚时,的确也选择了土质肥沃,地势好,通风透气好的地方。”

还有人说,铁匠庄过去打铁,准是铁水铁屑浸进了土壤,西红柿含铁量大,这里的土壤铁质丰富,当然长得好哇。面对如此荒唐的言论,大家耸耸肩,嘿嘿一笑,不置可否。

“老祖宗说,打铁的必须是铁打的。打铁时,‘叮咣,叮咣’锻造的不仅是铁,也是在锻造自己。”王志勇说着,拍拍自己的身板,“铁匠庄人都有一副好身板,都有铁一般的意志、铁一般的担当。三心二意、半心半意、假心假意,都被我们打掉了。”王志勇的打铁经上升到了人生哲学高度。他说,建大棚、整地、施肥灌水,相当于把铁放在炉子里加温、烧红;剪枝、打蔓、打花、除差果、除病情……铁匠庄村民毫不手软,用铁匠的话说,这叫锻造;选通风透气、土壤肥沃的宝地建棚,选良种、选时机、敢吃螃蟹……就像选择一块好铁,才能锻造出优质的器具。他们还把贪小便宜、糊弄商家的思维,管理上懒惰的思想像锻造铁具一样打掉了。

“俗话说,铁匠没样,边打边相。我们在不断摸索尝试中,取到了真经。”王志勇说着,抖落出村民编的顺口溜:通风换气很重要,常闷大棚温度高,真菌病患逃不了。湿度大来温度低,灰霉病毒上门找。水肥管理不一般,前期多施高磷氮,中期平衡氮磷钾,后期钾肥翻一翻。前期水大秧疯长,不结柿子白欢喜,后期水大果心空,长身硬皮酸溜溜。

除了加强管理,最重要的是要从源头把好化肥、种子的质量关。他们认定哪里的化肥种子好,就不挪窝了。遇到外村买假种子的教训,赶紧在微信群里提醒。

西红柿好不好,全靠人动脑。正因此,铁匠庄的柿子一斤比周围村子高出一到两块钱,大家都服气。

世上有三苦:撑船、打铁、磨豆腐。铁匠庄人能吃苦。前年,半夜常刮大风,容易把卷帘机连杆儿折弯了,或把被子卷起来,西红柿秧冻坏了。看看微信群,大家一夜都不睡觉。一听风声响,你喊我,我唤你,地里乌压压一片人。

下大暴雨更闹心,大棚正通风,水像天河泄下来,往大棚里灌,北墙是土堆起来的,水一多就泡塌,大棚就毁了。若不及时揭保温被,保温被吸水力强,几万斤重的被子突然增加数倍重量,大棚的钢筋骨架压弯,塌棚免不了。除了风雨,雪大了照样压坏大棚。这些教训村里总有。跌倒的村民不怕伤,爬起来接着干。

王志勇说到这儿,苦笑:“所谓的风水宝地,其实,是辛苦之后的丰厚回报,是老祖宗送来了吃苦耐劳、不将就手艺的传家宝。”

打铁需要协奏曲,大棚种植更需要互助合作的邻里关系。

“大锤叮叮,小锤当当,风箱呼呼嗒嗒。打铁是个协奏曲,搞大棚种植也这样,它提升了我们的邻里关系呢!”王志勇弯腰俯身摘掉一朵稍显萎靡的小黄花,他开始讲述村民的协奏曲故事。

大棚户每年都有几次危险期,不合作不互助,等于往大风里撒钱。

揭保温被一般都用电机,稍微不慎,被子就会揭过了,疯转的电机会把万把斤的保温被甩到棚下。就是全家人上场,那被子也抬不上来。这时候,要喊三大爷、二叔叔,把全村的人喊来,大家一起使劲,喊着一二、一二的口号,才能把保温被推上去。大棚塑料一年一换,那么大一张,想铺得匀称熨帖,也得二三十个人骑到大棚架子上,拉的拉,扯的扯,压的压。风大一点,再一刮,就像翅膀似的飞了起来。这时候,就得你帮着我、我帮着你,要是人缘儿不好,那可是个大麻烦,高价找人不说,出点儿事没人搭理。

为了运输便利,早在十年前,村委会投入60多万元修了一条2000米长的平整水泥路,连通了大棚与乡镇的公路,为西红柿出山开了绿灯。

在铁匠庄村,收看天气预报成为头等大事。一到刮风下雨下雪,王志勇就在微信群里发警报。必要时,还要上村里的大喇叭广播。个别人,手机通知。每到这时,王志勇猴急猴急的,总嘱咐大家要互相转告、互相关心、互相伸把手。

有一家村民两口子串亲戚,大风夹着暴雨突然来了,当他们心急火燎地跑到大棚跟前,看到了动人的一幕:王志勇和乡亲们站在雨地里,他们像一群水人,有的弯着腰压塑料布,有的扯绳子,有的盖电机……在大家的帮助下,他家才避免了一场重大损失。事后,这家人逢人便说:要不是大家帮着,这个大棚就彻底坏菜了。咱们村的人,真好!

谁家西红柿田出了毛病,王志勇总是带上技术员或种植老手去诊病,先后给郑玉臣等几十户村民提供了种植经验,还给新手开现场交流会。现在,村民互助合作蔚然成风,没有哪户是“差生”。

采访结束了,一枚红彤彤的太阳挂在天空,好像特大号的西红柿,照耀着铁匠庄村民的路。

猜你喜欢

铁匠铁皮西红柿
西红柿
铁匠教子
宝刀
铁皮侠的装备
铁皮园
铁匠的发明
铁皮石斛家庭种植技术探索
麻脸铁匠
我的爸爸(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