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生窄小,善水无边
——读李发模诗集《仰采俯拾》

2023-12-11宫白云

天津诗人 2023年2期
关键词:隐喻诗人诗歌

宫白云

“从原始的黑夜,拉出明白/万事万物齐呼:世界”,这是李发模的新著《仰采俯拾》开篇诗作《世界》。可见,“世界”在他那里是关于“明白”的前世今生。因此,当他“翻动又一页人世,时运的手指/纹印出是非,留白去来……”这种深藏在语言后面的阔大景象让“世界”呈现出一种生生不息的运势,它让每个人都置身其中。他成功地表现了自己脑海里的“世界”,又把诗歌究竟能写成什么样子明白无误地呈现在我们面前。正如大海是无法测量的,它不拒绝任何,它容许一切,无论何种面目都是大海本身。这也是李发模《仰采俯拾》演绎出来的“明白”。当一个人什么都“明白”的时候,他超凡的感知力就会无所不在,因此,李发模才能在他的诗歌世界建构一条隽永之径。他沿着这条小径采集着沿途的风景,既望彻于千里之外,又将种种奇境尽收眼底。他“仰采俯拾”,任意纵横,当我们进入其中,每一首、每一节都能感觉到一种微光,而诗歌要紧的就是这种光的呈现。李发模的诗歌把这样的幸运带给了我们。

《仰采俯拾》以短制为主,把相似主题的诗歌集中在了一起。这些短制让我想起了泰戈尔的《飞鸟集》,也是“并没有明显的逻辑结构和明确的中心,只是诗人在日常生活中的感触、思考、情思的片段的记录”。如:“夜又提一篮子星月/从白昼赶来”;“江河被抛进大海/日月分配早晚/船是海的千佛手”;“夜色享用它咬了一半的弦月/另一半没舍得吃,留给离别”;“夜静惊动了星星,闪灼如钉/世上头颅,全都成了锤子”;“世间一口大锅,再生涩的年龄/都能炖为成熟/然后,再以棺椁和盒子装起来/滋补土地”等。它们少则三两行,多则六七行,所写多为平常事物,日月星辰、山川河流、花草飞鸟、日常琐碎等等,或者捕捉一个自然景象,或者述说一个事理,信手拈来,皆可成诗。它们单节可成短诗,串起来又可做长诗来读。诗人成功地把他脑海里的思想、想象、心曲……用最准确生动的语言表现了出来,那些看似只言片语的小诗,其实蕴涵了诗人丰富的人生经验与深刻的生命体验。所谓活得通透就写得通透,诗人游刃有余地在诗歌中谈天说地,遨游古今,天南海北,现实生活,身边人事,尽入笔端,生动形象,又饱含哲理禅意,正如诗集之名所示“仰采俯拾”皆成诗歌。

瓦雷里在《一个诗人的笔记》中说:“我总是一面作诗,一面观察我自己怎样作诗。”读李发模的诗我忽然也生出如此感觉,画面中他一面闲庭信步地写着自己的诗歌,一面又从容地观察着它们是被他怎样的写出。他洞若观火,同时又无限深邃,举手投足之间便抵达诗歌的某种境界,表现出一种随心所至的弥合力与隽永的诗艺。他把人生过程活成了诗歌,更把诗歌当成生命不可分割的部分。高迈的灵性和超凡的感知力,使他的诗歌得以接通天地万物,生活人生,如:“天地于人,只有五尺上下的距离/日月两眼,山水两脚/耳挂悬月,肩耸山脉/步履落叶//人有天地而活出人味/天地没人更天蓝地绿”;“人很简单,就‘生、死’二字/过程也简单,就‘食色’问题/世界就两个人,男人和女人/地球就一个球,踢来踢去/于时空眼中,自有人类以来/其输赢得失,按一天计算/也就十七秒”;“人一生干不成一件事/是要得太多/虚名浮利压根就不存在/这禅悟,对于一些人/也许终生浑然不知”;“名声,像世人目光的靶心/又像招蜂引蝶的花朵/繁衍追捧/更像女人的口红//也有白眼,似白刀子进/红刀子出”;“一个人被放进他人嘴中/跋涉就开始了”……这些诗透析着深邃的人生哲理与深刻的禅悟,正如李发模所言:其实,作诗就是坐禅,是我理解的生活禅。不作过多的阐述,自己的文化思想表达尽在其中,既有文化自信,也有文化自省。这就是李发模的诗之道。诗成为他包罗万象的方式,他在诗中给予万事万物应有的位置或价值。他把诗与人融合在一起,既入世又出世,在形而上与形而下之间无缝对接,每首诗都有使人惊奇的地方,或直视人性,或饱含精神内质,或文思奇巧,或想象奇特……他高超的想象力不仅可以使“水站着”,还能进一步让“站着的水”充满形而上的精神之力,“水一旦站着,/倾泻形而上的空间,/阳光晒不死,/它有雷雨。//水是生命,/抚摸人间,/它来自天地内心,/疼人类。/神秘血液,/生万物之灵,/水里日月,/给岁月以体温。//人生窄小,/善水无边。”此诗可视作是李发模的“精神自传”,“人生窄小,/善水无边。”点明了生命的所是与无穷尽的所在,极富启示的意蕴。

李发模的诗有一种使人顿开茅塞的力量。他将人生的领悟注入诗中,使诗的主题更深入地得到演绎,使诗歌的意义通过他的诗句得以传递。如:“月是摘不到的,月色的白银/只能作零用,以记忆整取/只有梨花和李花,雪白三月/挂青涩”;“声音有曙色的,也有暮色/日光月色生色耳听/有的闪耀淡淡的金黄/回响花光柳影//可以食用/可供记忆”;“我们都是工匠,打磨地球/这最大的宝石/闪耀四通八达,细看/有许多神奇的缝隙/随世事的弧度,/工匠之思/也不断变形”。李发模这些诗形象真切,自带深度,就像爱默生所说:“在每一个深度,皆有更深的深度开放”。当我们透过语言的表层进入他诗歌的内里,此时他的诗歌无论在精神或心灵上总是会给我们以获得的实质,而我们对这个了然于心的获得也充满了共鸣或知遇之感,这就是李发模诗歌的效果所在。他的诗歌不像太阳那样喷薄而出,更多的如空气、如水、如雨,润物细无声。弗罗斯特认为:“诗始于普通的隐喻、巧妙的隐喻和‘高雅’的隐喻,适合于我们所拥有的最深刻的思想。诗歌为以此述彼提供了一条可行之路。”李发模诗歌很显著的特征就是他特别善用隐喻,任何东西皆可入喻,且毫无突兀之感,反倒感觉甚是恰当。如他的解字诗:高妙之“妙”/是“女”不在多/春之清明/虫多就“蠢”;自然之大,是人字多一横/无为无造,/万物自相治理,自然出天资/“人”才能自然,自然得一就“大”。这种以字析字的写法既巧妙、通俗易懂又充满诗趣,在会心一笑中给人启发。

《仰采俯拾》是李发模与万事万物的水乳交融。他的诗内容是诗,形式也是诗,二者珠联璧合,可谓“仰采俯拾”皆是珠玉。他以感性的心田锻造理性的境界,大自然与生活是他的源头活水。他总能找到出其不意的角度来阐明他的了悟,诗中的箴言比比皆是。李发模的综合经验和想象力及意象的选择都达到了罕见的高度。他的诗歌数量众多,却能避免陈腔滥调。不重复自己,是一个诗人难能可贵的品质。诗如其人,为人真诚坦率的李发模,诗歌也写得极其坦诚,既有真知灼见又流溢着真挚,正所谓“人生窄小,善水无边”。

猜你喜欢

隐喻诗人诗歌
诗歌不除外
成长是主动选择并负责:《摆渡人》中的隐喻给我们的启示
《活的隐喻》
“新”“旧”互鉴,诗歌才能复苏并繁荣
晒娃还要看诗人
我理解的好诗人
诗人猫
诗歌岛·八面来风
对《象的失踪》中隐喻的解读
诗人与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