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山河间的历史探寻
——读朱鸿《长安与关中》随感

2023-12-11井国宁

吐鲁番 2023年2期
关键词:文字描述历史长河热情

井国宁

中国古代历史的上半场,基本上都是围绕着关中平原,以及地处关中腹地的长安而依次展开的。周、秦、汉、唐几个朝代的政治中心所在地丰京、镐京、咸阳、长安等地,都是在今天西安城的近处。

究竟在这片土地上演绎过怎样的历史烟云呢?不管是长安之于关中,抑或关中之于长安,显然是曾经这片土地沉浮于几千年历史的中央地标。若然离开了它们,那么中国历史上封建王朝的上半场,总归是会有些缺失或者遗憾,甚至无法完美地呈现出其真实面目的。

朱鸿教授在《长安与关中》这本书中,以翔实厚重的历史资料为主线,辅以身体力行的实地探访,以历史遗迹见证者的独特视角,向我们娓娓道来了长安与关中之间的内外联系。我们通过这些细腻而有温度的文字描述,得以窥视到一个执着于历史文化探索而不辞辛劳地跋山涉水、孜孜不倦地奔赴在追寻和探索路上,只为掌握历史真相的儒雅学者的形象。

他以身体力行的方式,在剖析长安历史与关中风云的历史横断面的同时,不仅参考了流传下来的各类历史笔记,还切身地参与到历史现场中去。如此,才能够让这些湮没于历史长河中的地理名城和过往故事,最终焕发出全新的生命光彩来。

环绕在长安周围的诸多关隘,如武关、萧关、峣关、散关、陇关、函谷关、潼关、石门关、金锁关等,在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或都曾肩负过相对独特的历史使命。它们之中,既有承担文化传输的通道,也有承担物资输送的专线,更有无法避开的各类商贸往来与交易的线路。

长安城的丰盛物产,如丝绸陶瓷等,就是沿着这些关隘的古道西出阳关,走向世界。同样地,西域诸国的舶之物品,也是沿着这些古道之上的关隘,一步一步地向着东方文明的所在地靠拢的。

朱鸿教授从1991年左右开始,便沿着历史传记或者地方志所记载的关隘地址,一步一步地走向旷野,寄望能够从早已荒废乃至于遍寻不见的自然深处,探寻到这些古关隘的确切位置。

这是怎样的一种热情啊。在那个交通条件很是落后、交通效率非常低下的年月里,要想去往一个陌生的地方去探寻历史的痕迹,光有一腔的热情与豪迈,显然还是不够的。别的不说,单是沿途路况中的各种险象环生,就会让你的豪迈与热情在面临实际条件下的行走时,大打折扣的。

但是,我们从朱鸿先生的文字里,看到的是他那颗炙热的心,饱含滚烫的热情。既是那样的无所畏惧,又是那样的热情奔放。拳拳之心,满腔热情,只为探寻历史的真相,揭开所谓神秘事物的面纱。

从《长安论》到《关中论》,作者通过抽丝剥茧的方式,以言辞简练而朗朗上口的文字描述,慢慢地拨开了围绕在关中大地之上的历史尘埃。这座千年古都的本来面目,得益于历史的演变,得益于岁月的激荡,从而使得我们在千年的时空之后,再次品味和咀嚼它的过往时,依然是充满了新鲜和好奇感的。原来,长安是这样的长安,关中是这样的关中。恍如拍案之醒目,让昏昏欲睡的我们,蓦然间清醒了过来。

读到《三登武关》、《四到潼关》、《三至萧关》等篇目时,我蓦然间发现,其实在朱鸿教授的内心中,始终有一团燃烧着的烈焰,激情四射而汹涌澎湃。他的这股游走于胸腔中的激情,已经超脱出了他在散文集《吾情若蓝》中所描述的爱情、亲情、友情的日常表述,更是一种对于脚下这片泥土的深爱。想起诗人艾青在《我爱这土地》中写道,“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想来能够让朱鸿教授一而再、再而三地奔赴于关中大地的诸多关隘的,不仅源于他对于历史文化的挚爱之情,还有他对于脚下这片热土的深沉之爱。

穿过几千年的历史长河,再次回望长安城时,你会惊讶于它所见证过的千年烟云,竟然是这般的富有魅力和引人入胜。似乎每一帧与关中有关的历史画面,都不可或缺地有着长安的影子。它们紧密地簇拥在一起,以刻进对方的骨子里的亲密方式,嵌入到了各自的灵魂深处,从不离分。

长安与关中,一起见证了周人东进的变迁过程,见证了大秦王朝的一统天下,见证了大汉帝国的丝绸之路,更见证过大唐王朝的万邦来朝。

这些通过行走与追寻而得来的文字,为我们徐徐拉开了那些早已湮没于历史之中的画面与场景,让作为读者的我们,在品读历史、探究长安与关中过往故事的同时,有一种置身于真实的历史环境中的错觉,仿佛自己正在参与到那些真实的历史事件中一般,触手可及。

这是一本行走于山河故土之间的历史探寻笔记。在面对这些历史遗迹的同时,有诸多光影闪动的历史场景,不断地聚拢过来,堆砌在你的眼前。文字的背面,有一股厚重而浩大的人文气息,正悄然间透过纸背,扑面而来。

猜你喜欢

文字描述历史长河热情
从历史长河中汲取精神滋养和前进力量
猜想“华胥国”——历史长河里的“极乐世界”
于浩瀚历史长河中寻觅恢宏灿烂的陇原文化瑰宝
那些在历史长河中绽放光彩的“陇上明珠”
热情的树
那一年的春风
微写作
微写作
微写作
“热情”的沙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