鹅病毒性肝炎的综合防治措施
2023-12-11杨斯昱王玉亮
卢 红,杨斯昱,王玉亮,王 珺
1.长春市双阳区农业综合行政执法大队,吉林长春 130600;2.长春市双阳区鹿乡镇综合服务中心,吉林长春 130606;3.长春市双阳区畜牧总站,吉林长春 130600
当前鹅养殖规模逐渐增大,不少养殖户靠大力发展鹅养殖产业走上了致富之路,养殖效益明显提高。但在大规模鹅养殖产业的发展过程中,许多养殖户对疾病的预防和控制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未能制定良好的饲养管理方案,饲养随意性较大,使得养殖场内各种致病原不断扩散和流行。鹅病毒性肝炎病毒是一种肠道病毒,发病迅速,死亡率高,一旦得不到及时预防和控制,会造成严重的发病率和死亡率,给养殖场带来不可弥补的经济损失。养殖户要加强重视,对养殖场各项管理工作进行把控,建设完善养殖管理方案,为饲养创造良好环境条件,减少发病。
1 病原
鹅病毒性肝炎的病原体为鹅肝炎病毒,该病毒可分为三种不同的血清型。我国各地均有发生,以鹅群发病最为常见,发病率高,传播途径复杂。该病毒在体外具有一定毒力,对有机溶剂如氯仿、甲醇、乙醚等有抵抗力,对碱敏感,碱性越强越容易失活。同时具有耐受胰蛋白酶和pH 值为3.0 的酸性环境的能力。该病毒可通过鹅肾细胞进行培养,从而引发细胞病变。该病毒在潮湿的粪便中能够存活37 d,对热的抵抗力较强,如56 ℃加热1 h 仍可存活,37 ℃可存活21 d 以上。在2 ~4 ℃的冰箱内冷藏保存下,能够存活2 年以上,而在-20 ℃的环境下,则能够存活数年之久。
2 流行病学
该病成年鹅不易感染,在养殖过程中由于饲养管理不当,鹅体内维生素和矿物质缺乏,鹅舍太过潮湿、拥挤等因素影响也能够引起该病。在规模养殖场中,春季孵化季节会造成该病大面积流行,且传播速度较快。在临床上鹅病毒性肝炎可分为急性型、慢性型及亚急性型三种类型,其危害程度跟雏鹅的日龄息息相关,雏鹅在不足5 周龄的阶段,该病最容易发生。小于1 周龄的雏鹅发病率大于90%,1 ~3 周龄雏鹅死亡率可达50%左右,大于5周龄雏鹅罕见发病及死亡,成年鹅呈隐性感染较多。该病在大部分地区都有流行,但以北方地区最为常见,主要的传染源是病鹅或者携带病毒的雏鹅,可通过含有病毒的粪便以及被污染的饮水和饲料直接或间接接触而感染发病。养殖户饲养管理方式不当,雏鹅舍内湿度过大,环境拥挤,较脏,都会引起该病发生。
3 主要症状
3.1 临诊特征
鹅病毒性肝炎的潜伏期可长达1 ~4 d,雏鹅一般突然出现发病,病程持续时间较短,病鹅表现情绪低落,呼吸困难,精神沉郁,呆滞,进食困难,甚至出现了食欲废绝现象,行动缓慢,翅膀下垂,双眼茫然,缩头弓背、离群孤立,陷入双眼半闭、半昏迷的状态,不能够随群走动,部分鹅出现腹泻症状。发病初期,病鹅会先发生下痢,粪便呈水样或蛋花样,呈黄白色或绿色粪便,有腥臭味。随着病情的加重,会出现头颈后仰,运动失调,双脚不断痉挛和抽搐,个别出现翻跟头,身体向一侧倒,呼吸极度困难,呈划水状动作,死亡后出现角弓反张。病雏鹅食欲变差,生长发育受阻,日增重减少。
3.2 剖检变化
常见患病鹅眼眶凹陷、胸腺紫色肿大、肝脏体积增大、肝细胞变性、质地脆弱,腹腔内充满血液,外观呈黄红色或淡红色,表面散布着弥漫性出血点或出血斑,胆囊肿胀并充满褐色胆汁,脾脏肿大,质地较硬,呈斑驳状。胸部皮肤颜色较深,皮下静脉血管充盈不明显,心脏丝条状,肺内可见散在的点状红色结节和紫红色斑片。肾脏充血、肿大,呈坏死灶。喉、气管出现轻度卡他性炎症,脑实质轻度水肿、充血。
4 实验室诊断
4.1 病毒的分离
无菌条件下取等量病鹅、死亡鹅的脑、肝、脾等其他组织进行充分混合,剪碎后研磨,再加入1:5的无菌生理盐水作为悬浮液,反复三次冻融,按每毫升分别添加1 000 IU 青霉素、1 000 IU 链霉素,混合均匀,静置30 min,取上清液使用。经过无菌检验检测,试验结果呈阴性,即可作为有效的病毒分离样本。
4.2 动物实验
选取5 ~7 日龄健康的雏鹅20 只,随机分成2个组。实验组,在每只雏鹅的颈部皮下接种0.5 mL的病毒上清液。对照组,皮下注射0.5 mL 生理盐水。经过24 h 后,对两组雏鹅每只皮下注射0.2 mL 的病料上清液。试验结果发现,实验组雏鹅的存活率可达90%左右,而对照组雏鹅死亡率100%。死亡前出现嗜睡、角弓反张症状,病死剖检后肉眼可见肝脏肿大、出血,出现黄色坏死灶与死亡雏鹅的病理变化一致。
5 预防措施
5.1 疫苗免疫
卵黄抗体可自行制备:无菌取免疫蛋的蛋黄做成1:2 ~1:4 的生理盐水乳剂,每毫升分别加入2 000 IU 的青霉素和链霉素,搅拌均匀即可给病雏鹅进行皮下注射,注射剂量为1.5 ~2.0 mL/只,能有效提高保护率。对母源抗体未知情况下的雏鹅,可立即进行卵黄抗体注射以起到预防作用。实验结果表明,抗体效价在达到1:64 以上的高免血清可以使试验鹅承受住20 个最小强毒的作用,被注射之后保护率可达90%~100%,证实了在雏鹅阶段对其进行一次预防剂量的血清注射,可有效预防雏鹅感染。因此高免血清和高免卵黄抗体对有效预防鹅病毒性肝炎起到重要保护作用。
这类疫苗的制备过程主要依赖于对胚胎的培育,以确保其有效性和安全性。在鹅开产前,必须使用弱毒疫苗配伍油乳剂灭活疫苗进行1 ~2 次免疫,可以确保雏鹅获得高度的母源抗体保护,从而提高其免疫力。对种蛋孵化率影响小,还能有效防止疫苗污染和大肠杆菌感染等问题。建议免疫方案是:种鹅开产前可分别在12、8 和4 周的时间接种弱毒疫苗,实验表明此免疫注射方法可以显著提高被动免疫效果。种蛋采用孵化箱或孵化机进行孵化,可以使用此方法对所有的种蛋进行免疫接种。免疫接种关键在于通过种蛋将抗体传递给幼鹅,经过14 d 左右幼鹅将获得母源抗体的保护。疫苗的免疫期为6 个月,之后需要进行第二次注射以确保免疫效果达到最佳。有了母源抗体的保护后,雏鹅需要在7 ~10 d 内进行弱毒苗免疫。对于没有母源抗体保护的雏鹅,则需要在1 d 内进行相应的免疫措施。对于已具备母源抗体保护能力的雏鹅还应采用饮水免疫和皮下注射的方法来增强免疫效果。
5.2 加强管理
在选购幼鹅时,应避免从患病的鹅场和孵化场购买,一旦发现鹅场感染,应立即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处理。在育雏期间,要谢绝外人参观。疫情暴发后,要实施严格的隔离和消毒措施,避免疫情扩散。鹅群出现该病,迅速将健康的鹅群转移,与患病鹅群隔离,同时派专人进行管理,无关人员禁止接近和进入鹅舍。针对症状比较严重和死亡的鹅群应立即采取淘汰措施,可采用焚烧处理或将其运往距离水源较远的地方进行深埋处理。可采用百毒杀喷雾对污染的环境消毒,每日一次,直至鹅群出栏。在鹅场中可用漂白粉和高锰酸钾溶液对鹅群及周围环境喷洒消毒或浸泡消毒,每周1 ~2 次,消毒时需注意舍内温度应提前升高2 ~3 ℃,以避免因应激而导致鹅群病情恶化。同时应加强通风换气,保持鹅舍内空气流通。投喂其适口性好、营养丰富的饲料。为确保饲养环境的卫生洁净,饲养员要及时清除粪便和垃圾,彻底清洗饮水器、饲槽。每天一次,连用3 ~5 d。
6 治疗措施
对于鹅病毒性肝炎,应选择有针对性的抗病毒治疗,本着预防继发感染的原则,以达到最佳疗效。对发病鹅群要及时淘汰或采取其他综合措施防止传播扩散。诊断后,养殖场对患病鹅要单独隔离。发病初期,每只鹅皮下注射高免卵黄2 mL,注射部位可选颈部,同时病鹅口服高免卵黄液2 mL。另外,针对病情不严重的患病鹅,可采用黄芪多糖和0.01%的恩诺沙星进行饮水治疗,增加饮水量,在水中添加电解多维、维生素C 等抗应激药物以增强体质,避免继发感染,增强机体抵抗力,减少死亡的发生。
除了上述西药外,中药治疗也有较好的效果。配方为板蓝根、黄芪、蒲公英各100 g,柴胡、生麻各70 g,苍术40 g,陈茵、地骨皮、夏枯草各120 g。经过粉碎处理后,按照每只鹅3g 药的剂量添加到饲料中,连续喂养5 ~7 d。采用多种中药联合使用,可显著提升鹅群免疫力,能有效预防继发感染,从而达到很好的抗病毒效果。在经过连续5 ~7 d 的防控措施后,养殖场的病情能得到有效控制,且中药成本较低,治疗效果尚可。因此,建议推广使用中药治疗鹅病毒性肝炎。为缓解鹅病毒性肝炎带来的肾脏肿大等病变,也可在饲料或饮水中加入肾脏解毒药,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为推进肝脏的解毒和排毒功能。使用速补20+10%口服葡萄糖,每天饮水2 次,连续饮用7 d,取得了较理想的治疗效果。
7 结语
要想提高养鹅业收益,必须重视鹅病毒性肝炎的防治工作。该病发病急、死亡快,建议一定要严格做好免疫,降低其发病率。养殖户一定要注意消毒管理,做好接种防疫工作,提升母鹅抗体水平,同时还要注意舍内温度,改善饲喂条件,营造良好的育雏环境,提高鹅群的免疫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