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榕江县生猪产业现状及建议

2023-12-11石倩妮

吉林畜牧兽医 2023年10期
关键词:榕江县存栏粪污

石倩妮

贵州省榕江县农业农村局,贵州榕江 557200

生猪产业是我国农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是拓宽农民经济来源、振兴乡村实现产业兴旺的重要抓手之一。继2018 年非洲猪瘟暴发流行后,我国生猪养殖经历了存栏量逐渐下降的现状,为遏制生猪存栏下滑势头,2019 年农业农村部在《加快生猪生产恢复发展三年行动方案》中提出要像抓粮食生产一样抓生猪生产,把生猪稳产保供作为重点任务千方百计加快恢复生产。2020 年贵州省委、省政府将生猪产业列为贵州省12 个特色优势产业。

1 生猪产业发展现状

1.1 近3 年生猪生产情况

2020 年年末生猪存栏5.119 万头,其中含能繁母猪存栏0.543 万头,出栏8.53 万头,肉产量0.789 万吨。2021 年年末生猪存栏6.82 万头,较2020 年增长33.39%;其中含能繁母猪存栏0.59 万头,较2020 年增长8.66%;出栏11.68 万头,较2020 年增长36.93%;肉产量1.08 万吨,较2020年增长36.88%。2022 年年末生猪存栏9.17 万头,较2021 年增长34.46%;其中含能繁母猪存栏0.77万头,较2021 年增长30.51%;出栏11.99 万头,较2021 年增长2.65%,肉产量1.109 万吨,较2021 年增长2.67%。

1.2 养殖规模及分布情况

生猪养殖总体呈现以散户养殖为主(占比67.1%)、合作社规模养殖为辅(占比32.9%),存栏20 头以上规模养殖场有205 个,分布在全县各乡镇;存栏500 头以上规模养殖场有34 个,主要分布在栽麻、古州、忠诚、八开、兴华、三江、平永、水尾等乡镇。

1.3 发展模式状况

按照“走出去、引进来、能发展、留得住”的思路,积极对接省外技术与管理完善的企业落户榕江县,采取“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发展模式,即实行代养和统一收购销售,通过龙头企业与养殖专业合作社、家庭养殖场、散户养殖进行合作、共享利益、共担风险、共同致富,有效实现生猪养殖“五统一”,即圈舍、供苗、饲料、管理、回购统一。截至目前,带动养猪场18 个,规模均在500 头以上,总计14 450 头。

1.4 政策落实状况

2019 年贵州省级财政投入不低于3 亿元以上支持本土生猪产业发展,并明确将生猪产业列为全省12 大农业特色优势产业[1]。2022 年为长效性稳定支持生猪生产、创新建立生猪生产逆周期调控机制、推动生猪产业持续健康发展,贵州省印发了《关于促进生猪产业稳健发展的实施意见》要求各地结合实际抓好贯彻落实。2022 年榕江县为有效抓好生猪保供和产能恢复,明确时间、责任人,促进工作取得实效。

1.5 畜禽粪污治理情况

按照源头减量、过程控制、末端利用的路径,以粪污就地就近腐熟还土还田利用为目标,坚持生产环保两不误、养殖种植协调发展,全面推进粪污资源化利用。大力推广“种植+养殖”结合型生态循环养殖模式,构建种养循环产业链。结合榕江县“两茶一药,精品果蔬”产业布局。一是成立畜禽养殖场粪污治理大排查大整治工作小组开展督查督导工作,督促与指导兼并确保工作开展取得实际成效;二是由环保、国土、水务、林业、农业五部门联合下发《榕江县畜禽规模养殖场规范化管理技术指导意见》,规范畜禽规模养殖场规范化管理技术指导;三是下发《榕江县50 头以下当量畜禽养殖粪污处理技术指导方案》,规范50 头以下当量畜禽养殖粪污处理技术指导;四是榕江县35 个规模养殖场设施配套率100%,2022 年度榕江县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为86.99%,较目标值80%高出6.99个百分点。

2 榕江县生猪产业存在的问题

2.1 防疫体系薄弱

榕江县生猪养殖设施、防疫防病技术落后。一是现有的猪场建设设施老旧,造成圈舍保温和通风差,产房温度低、通风差,母猪产仔率也低,病菌产生多、容易产生疾病;二是生猪交易流动频繁,感染路径多重,既有单重感染也有多重感染,不仅存在病毒性与细菌性疾患的疾病,还存在新病与旧新交替感染并存的现象,技术层面面临复杂性及其无法控制性[2];三是基层级动物防疫员专业技术不强,对疫病防控以及看病开药缺乏应有的了解和掌握,制约了生猪产业的发展;四是现有猪场基础设施老旧,设施建设投入不够、不完善、圈舍通风效果差,致病菌易滋生,严重影响生猪健康。

2.2 技术服务与培训跟不上

一是仔猪供应商跟踪技术服务人员少,服务不到位。仔猪投放后由供应商管理指导和疫病防治,但技术人员少,不能兼顾几个乡镇,技术员只固定在一个乡镇或一个场点,对其它乡镇顾及不到,预防治疗人员不足;二是大部分乡镇技术人员少,仅靠农业服务中心干部负责仔猪后续服务跟踪,同时村级兽医员作用发挥不足也是原因之一。

2.3 养殖积极性降低

榕江县生猪养殖总体呈现以散户养殖为主,合作社规模养殖为辅的现状。调查发现,榕江县养殖户呈下降的趋势原因主要为以下几点:一是实际居住在农村的平均人口呈下降趋势;二是非农就业机会大大提高,导致主要劳动力外出,而留下的劳动力主要为老人和小孩,没有养殖生猪的能力;三是农户自主养殖投工投劳过多,经济效益不明显;四是榕江县的饲料需全部从外面购入,饲料成本大,利润少,养殖积极性随之也降低。

2.4 价格波动因素。

白华艳认为,猪肉价格波动是国内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内涵特征,由于生猪在育种和养殖环节产生的时滞性以及屠宰环节割裂市场而引发的不对称导致生猪产业链价格浮动[3]。我国政府颁布了不低于10 个关于鼓励生猪产业发展的财政补贴政策,不少养殖户挽回了因养猪而损失的经济效益。

3 榕江县生猪产业发展的对策

3.1 加大政策支持

一是将促进生猪产业发展的优惠政策纳入当地招商引资政策中,广泛吸纳社会资源发展生猪产业;认真落实好国土资源部、农业部联合下发的《关于促进规模化畜禽养殖有关用地政策的通知》精神,协调解决养殖基地水、电、路三通。兑现各项奖励、优惠政策。支持和鼓励农技人员领办或创办养猪企业,提升产业科技水平;二是认真贯彻落实“扶持龙头企业就是扶持产业,扶持产业就是扶持农民增收”的政策精神。生猪产业龙头企业享受当地招商引资优惠政策,产业资金向龙头企业倾斜,重点补助固定资产建设、技术改造投入、企业贷款贴息几个方面;以组织开展香猪产品推介品评会等形式,为龙头企业搭建宣传平台;三是进一步抓好能繁母猪、商品猪保险工作,提高能繁母猪、商品猪投保率。对母香猪、商品香猪的养殖农户全面推行能繁母猪保险、商品猪保险制度和价格保险制度,切实防范化解生猪养殖中存在的风险,持续保驾护航。

3.2 加大专业知识与技术培训力度

组建成县级专家团队,加强乡镇专业人员培训,培养一批养猪科技带头人,推广应用标准化生猪养殖技术,全面提升养猪水平和效益。动员专业相关技术人员深入基层和养殖场,做好疫病防控、饲养管理、粪污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指导,压实生产主体疫病防控和环保责任。

3.3 加快推动绿色发展

以有机肥和能源为主要方向,将“种植+养殖”相结合型作为资源循环类的主要模式,并大力推广,持续提高粪污综合利用、完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装备配套齐全,全面提升粪污资源化利用水平。加强生猪规模养殖场建设审查、审批,确保生猪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构建可循环利用的生态产业链[4]。

3.4 多元化拓宽生猪销售渠道

一是以白条香猪为主,结合烤乳猪、腊肉、火腿、盐水猪、猪肉脯等多种风味形成系列产品;充分将生猪与旅游产业、休闲产业、文化产业等相结合,推出休闲、烧烤、旅游、零食、特产等系列的猪产品。形成涵盖多个领域、多个消费层次的系列产品,提高猪利用率,拓宽生猪销售渠道;二是支持企业或地方群众建立和完善当地的营销网络,将生猪与美食文化、文旅文化、民俗文化和地方特色完美融合,加大市场和营销体系建设;三是对现有品牌进行整合,突出安全、健康、营养、优质特色,确立一个统一的生猪品牌,实现养殖与农业种植相结合,保证生猪产业可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榕江县存栏粪污
能繁母猪存栏半年减少235万头
鸡蛋存栏偏低 价格上涨
猪场每天利用粪污发电1.8万度
常用畜禽粪污清理收集设备简介
橙香满园
7月份生猪存栏首次实现同比增长
盛装的苗女
规模化养殖场粪污无害化处理技术
民族文化有传人
榕江冬日脐橙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