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FT对粉丝电影生产的提升与重塑研究
2023-12-11申林王佳音
文/申林 王佳音
粉丝电影是粉丝经济在电影领域的延伸,主要涉及粉丝、偶像与电影三方面的关系,电影的主创人员通过吸引粉丝来提高电影票房收入。一方面,粉丝电影是一种新的电影类型,和传统的电影有着较为明显的区别,粉丝电影的关注点更多的是明星或者某个IP,制片人也更强调电影的市场如何,能否取得较高的票房收益。另一方面,粉丝电影有偶像明星的参与、消费粉丝购买力、制作成本较低、商业票房收入较高等特点。粉丝经济不只是粉丝内部之间的经济行为,粉丝电影也不能简单理解为利用明星效应,而是挖掘其背后粉丝对明星的依赖和主动参与程度。
基于区块链技术产生的NFT(Non-Fungible Token,非同质化代币)即一种不可复制的加密数字权益证明,将对粉丝电影生产过程中粉丝以及原创作者权益加以维护,同时NFT的特性也将使粉丝电影生产机制以及辐射范围产生变化。
一、粉丝赋权:与原作者的价值共创
NFT介入粉丝电影带来新变化,区块链技术的可溯源性与透明性,为保护电影原创作者的版权和粉丝的二度创作带来了机遇,同时也改变了粉丝现有观众的身份定位以及与电影本身的情感联结。
1.技术基础:转制度信任为机器信任。粉丝对电影原作者通过视频剪辑或者网络小说等形式,将电影相关信息在不同网络平台进行传播,收获点击率、阅读量,为电影宣传产生了积极影响。粉丝电影的出圈乃至商业行为在一定程度上依靠粉丝不断对原创作品进行二度创作。但是,电影原创作者和粉丝群体在电影再创作的过程中产生一系列矛盾,诸如版权归属、粉丝群体成为免费生产者等问题。
然而,NFT作为一种数字资产,可以保证NFT资产拥有独一无二的ID编号,以时间戳作为数据的存在性证明,并赋予不可篡改和不可伪造的特征。一方面,区块链技术解决了数字版权保护的三个环节——版权确权、版权保护、版权交易。原创作品诞生之后,一旦上链不用担心被复制利用。每次产生有关原作者IP内容的电影创作、转发或者售卖,包括原创作者在内所有链上有记录的艺术生产均将会获得相应报酬,粉丝为偶像的电影推广、宣传等付出的一系列劳动也会获得相应报酬;另一方面,电影的主创们也会基于区块链的信任机制,将电影所有相关内容交给粉丝进行再次创作。粉丝电影生产中粉丝角色和情感的转变基础都离不开NFT带来的信任机制的改变——由制度信任转为机器信任,使制度信任下监管不到位、维权困难且周期长等一系列问题迎刃而解。
2.身份转向:粉丝由产消者到投资人。粉丝电影是互联网高速发展下的产物,网生代悄然成为粉丝电影较为活跃的消费群体。产消者的身份也是在此基础上对粉丝受众的新定位。一方面,粉丝电影是为满足既定粉丝人群的喜好而创作的电影,粉丝群体成为粉丝电影的生产者,参与到电影创作之中;另一方面,电影制作完成之后,粉丝积极参与到电影的二度创作。同时,粉丝在群体内部对艺术产生的文本内容进行消费,包括粉丝对再创作的作品进行讨论、分享和传播互动。
区块链的智能合约机制和NFT的ID编码构建的信任系统,让粉丝直接参与到电影孵化之中,成为电影的投资人。粉丝通过为偶像进行投资,筹得目标额度之后,每个粉丝贡献的资金将会按照相应额度进行精准计算,在收益中得到相应回报,并且不用担心信用问题。这将彻底颠覆粉丝与偶像之间的关系,改变目前互联网衡量明星价值的准则,不再是以流量或者社交媒体的粉丝数量为依据,而是转变为偶像所拥有的代币数量。因此,粉丝身份发生转向,相较于产消者身份,NFT构成的电影让粉丝可以获得经济效益,不仅能获得与劳动力成果相对应的报酬,而且可以为喜欢的偶像或是IP集资,推动电影项目的落地实施。
3.情感黏性:“养成系”的参与式文化。参与式文化是美国媒介研究学者亨利·詹金斯提出的重要理论,直接将粉丝比喻为通俗文化的“盗猎者”,强调粉丝对文本传播、解读、再创造的自主性和生产性。一方面,从参与式文化的特点来看,建立一个去中心化网络中的NFT更加民主、自由和包容,是参与式文化发展的沃土。另一方面,当前“以粉养粉”和“偶像养成系”的粉丝社群模式表明,粉丝从单纯IP内容消费者转变为集IP缔造、传播和消费为一体的互融、互哺的关系,也就是产消者的身份定位。“养成系”是为粉丝营造陪伴偶像“成长”的情感需求,同时,粉丝利用生产力不断地为偶像增添新的粉丝,拥有更强的粉丝号召力和更多的流量。
区块链建立的NFT数字资产证明,使得IP产业得到了更好的发展。粉丝电影的本质属于IP建构,因此,“养成”是某一个IP的成长。粉丝电影是粉丝为喜爱的IP内容进行投资、生产,利用去中心化的系统,不再依赖第三方的服务商。IP可以通过吸引粉丝群体,获得认可和支持。通过这样的方式,一是可以使IP的原创作者提前获得支持,保证完成的质量或者能够进行持续的创作;二是在IP推广过程中,粉丝能自动完成IP的市场推广;三是对于IP的生态建设,将会产生基于原创IP的不同形式创作。粉丝通过区块链的智能合约产生信任机制,可以尽其所能地对喜爱的IP进行二次创作。
二、粉丝电影圈层:商业价值下的产销一体
自组织可以用来描述粉丝群体,自组织理论来自于普里高津的耗散结构理论。普里高津认为,自组织理论研究是在一定条件下,系统是如何自动地由无序走向有序、由低级有序走向高级有序。作为有兴趣引导而无外力强制形成的粉丝群体,NFT介入粉丝电影,商业价值也在不断聚集,电影受众内部也不断发挥作用。
1.形成机制:粉丝从身份认同到权益确认。粉丝群体的聚集来源于一种心理机制,个人的社会化包含对自身的身份认同。身份认同是基于社会性的认同,是在社会场景中形成,个人社会化的标志之一是对自身的身份认同能得到社会回应。一方面,粉丝群体的形成正在与某个媒介文本具有相类似的想象,产生情感价值联系。为了强化身份认同,产生了“粉籍”,代表其他粉丝对个体的认同;另一方面,赛博空间使得原子式的个体打破地域和种族之间的限制,社会群体的建立是基于兴趣而产生共同的社会活动。粉丝电影产生的商业效益是在自组织中不断向外扩散。粉丝在网络上不断参与讨论,形成话题,激发粉丝参与,使电影不断产生热度。借助不同社会化平台分享、互动,粉丝经济的长尾效应得到充分利用,商业价值不断攀升。因此,粉丝在一种基于获得群体认同的驱动下,形成聚合效应,达成趣缘群体内部的共识,并在一次又一次的互动仪式下强化身份认同感和群体归属感。
粉丝经济成为基于情感经济的产物。粉丝对电影的每一次贡献都可以被记录在链上,并且不会被删除。在此之后,粉丝可以根据每笔记录来查看对电影的贡献率,并获得相应的收益。此外,当电影最终被铸造成NFT时,电影的版权将会归为获得奖励的用户所有,在后续的交易过程中,电影获得的经济收益都会被智能合约追踪,按照用户手中持有的WRAB(White Rabbit,是一个ERC20代币,代表该系列的部分所有权)奖励所占的比例进行利益分配。因此,粉丝群体的形成不再仅仅是基于情感的纽带,更是对经济效益的追求,对自身权益的确认。
2.扩张途径:依托交易展现的电影IP价值。NFT作为可溯源的数字艺术,具备较强的流动性,使电影具有了交易性。NFT产业链分为上游基础设施层、中游项目层以及下游衍生应用层。其中,中游的项目层是根据铸造协议,并在一级市场发售。价值捕获是在基于这层的一级市场进行交易。
对粉丝电影而言,项目完成IP的原生创作并产生第一次交易。区块链上发行、发售的粉丝电影作品,主要是未被剪辑的现有电影花絮场景或是未公开的电影片段。NFT与生俱来的独一无二性使得艺术品重叙了传统艺术追求“原作”的艺术趣味,重新赋予收藏者一种“拜物教的色彩”。另外,NFT产业链的衍生层可以完成对粉丝电影的再次交易,并且可以多次发生。交易的次数代表了电影的社会认可度,即“认受性”。作为一种数字资产,NFT介入粉丝电影是在一次次的交易中提高认同和接受,并完成价值的提升。
3.生态重构:去中心化的自组织“产销系统”。院线电影的发行依赖于媒介公司,一部电影要想获得较好的票房,电影院的排片至关重要。一方面,电影以内容为生命力,内容创作者的利益常常“被收割”,中心化的媒介平台利用技术和信息优势,对原创作者尤其是新生创作者的内容生产较少。但是,区块链的架构是分布式、去中心化的系统,形成了一个以原创作者为中心,逐渐向周围扩散,同心圆式的生产、生态系统,作为中心的主创具有一定控制的作用。对电影生产而言,创作者正是一个形成体系的网络架构,成为粉丝或者IP生产制作的中心,不具有强控制性。
对于整个电影生产和运营系统,带来了新的变化。一是改变了中间商的作用。诸如版权代理机构或者播放平台,它们不再垄断。二是带来相关资源的自动整合。主要体现在人才资源和信息资源。粉丝群体是在商业价值下的趣缘群体,粉丝会因共同的兴趣或是有商业利益的IP,通过互联网的强交互性自觉地形成组织。区块链构建的更为民主化和自由化的网络架构,以及以创作者为核心的生产、生态系统,使得创作人才之间可以最大化地搭建起信任的桥梁,推动群体协作能力。三是利益分配保证公平公开。区块链上巨大的账本可以对每个人的贡献进行记录,并且计算每一笔贡献在利益分配中的占比,提高生产以及利益的分配效率。资源和人才的高度整合,对粉丝电影的IP会衍生出不同的产品,拓宽了IP的市场增值空间,使得粉丝电影获得更多的长尾效应。
三、粉丝电影产业:多层面共振的价值网络
IP产业主要由原生内容层、辐射互通层、品牌构建层三部分组成,而粉丝电影作为IP产业的一部分,NFT也将会由这三个层面推动电影生产以及营销的价值网络的建构,粉丝电影的生产获得重塑。
1.原生内容层:多主体的自我发行。点对点的交易形式有利于IP的孵化,同时拓宽粉丝电影中IP的市场增值空间。许多电影不再登录院线,而是采用了流媒体平台进行放映。小成本或是独立制作的电影发行限于第三方平台,利用引流的方式吸引观众的注意力。因此,许多原创作者很难获得公众的关注。搭载于区块链上的NFT具有去中心化和开源共建的特性,解决了信息的不对等问题,原创作者不需要经由第三方平台就可以进行发行,省去了许多中间步骤,使效率得到进一步提升。粉丝电影作为内容产业,去中心化发行平台无疑是对作品原生内容的赋权,原创作者的中心地位也随之提高。因此,粉丝们的创造力可以得到充分发挥,原创作者也有更多机会被用户关注。粉丝通过智能合约直接给自己的作品制定价格,并且可以根据受众的需求变动价格。对创作者而言,可以通过智能合约确定收益的分配比例,发行模式更有利于不同粉丝进行作品的产出和推广。
2.辐射互通层:拓宽电影衍生品形态。目前,NFT介入粉丝电影,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是有时间长度的影像,二是电影的衍生品即数字化电影周边。电影行业作为内容生产行业的“金字塔尖”,有大量版权、IP的积累,先天具备发展数字资产的优势。一方面,在电影的制作前期,数字藏品为众筹电影的行业提供了新的筹款途径。制片方可以将影片相关的数字藏品在电影筹备初期进行发售,粉丝通过购买官方发售的数字藏品为电影集资。同时,除了主创人员官方发售的数字藏品以外,区块链技术的确权性、可溯源性以及公开性,使得粉丝也可以参与到衍生品的制作当中,利用用户生产的内容可以起到放大IP的效应;另一方面,在电影的宣传和营销方面,将NFT制作成电影的周边产品进行发售,吸引粉丝购买。同时,粉丝电影将数字化周边作为电影宣发的途径,对粉丝来说,周边产品是身份的象征,激发群体内部的认同感。
3.品牌构建层:挖掘多种元素的文化价值。粉丝电影中IP内容在发展的最后阶段是形成品牌,带来可持续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粉丝电影在形成之初带着品牌化特征,拥有忠实的受众群体,但想要完成电影的品牌化需要抓住影片的关键因素,不断产出具有相关因素的系列影片,强化品牌效应。例如,电影插曲的各项信息,包括歌词、歌曲信息等都可记录在链上。目前NFT在电影领域的运用多作为电影的数字创意周边产品,新潮的设计和数字藏品独一无二的属性,在激起更多年轻人收藏的同时也吸引更多人的目光和兴趣,增强了品牌效应,同时推动着我国文化创新能力的提升。由此可见,在推动粉丝电影的品牌化上,NFT无疑在拓宽了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带来了社会效益。
四、结语
NFT作为一种基于区块链技术诞生的产物,本质上是一种数字形式的资产证明。粉丝电影的核心是对IP的打造,因此,对粉丝电影来说NFT将会为其带来颠覆性的变化。对个体而言,粉丝和原创作者在更为民主化的网络架构之中得到了权益的提升;对粉丝电影的圈层而言,从电影的生成到发行再到消费,相较于传统方式,商业价值更加凸显,个体的作用不断被放大,这既是创新力的释放,又是对资源的整合,电影生产过程进一步提升。这一系列变化将给电影产业的原生内容层、辐射互通层、品牌构建层带来改变,粉丝电影生产获得重塑。然而,目前NFT介入粉丝电影的发展面临技术不够成熟,相关法律监管政策不完善的问题。NFT对粉丝电影的创作和运营,也存在着一定的商业炒作现象,仍需国家政策和相关法律,根据我国的国情进行监管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