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推拿为主治疗颈性眩晕的研究进展

2023-12-11刘其昌杨青宇曾玉萍高典明黄文立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23年21期
关键词:颈性西药颈椎

刘其昌 杨青宇 曾玉萍 高典明 黄文立

广东药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云浮市中医院)推拿康复科,云浮 527300

颈性眩晕是由颈椎及相关软组织器质性病变,压迫相关动脉或神经,引起以眩晕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症候群,甚至猝然跌倒[1]。关于颈性眩晕的流行性病学调查发现,我国和美国的发病率分别为13.0%、14.8%[2-3],发病机制目前尚不清楚且涉及到多个学科[4-6],症状呈多样化。目前,西药治疗的不良反应及症状的反复性,让患者很难坚持服药;手术治疗是西医的最后选择,但仍不能有效地解决问题;推拿疗法是历经洗礼,并被医患共同认为行之有效的方法,不仅能改善颈椎骨性结构位置关系、椎间盘压力分布及韧带应力,而且对肌肉痉挛、滑膜嵌顿都有良好的松解作用,还可通过反射通路,提高痛阈[7-9]。

通过上述可知:推拿手法治疗颈性眩晕存在明显的优势。本文重点回顾近5年(2017.06—2022.06)以推拿为主相关核心期刊及硕博论文治疗颈性眩晕进行归纳总结,现综述如下。

单纯推拿手法治疗

推拿手法对紊乱的椎间关节具有良好的调整作用,不仅可以滑利关节,松解粘连,还可改善血运,缓解肌肉痉挛,具有独特的疗效。(1)使用放松及点按类手法在改善局部血运、缓解肌肉痉挛方面有着良好的作用。有研究对单纯推拿治疗颈性眩晕患者120例,其总有效率显著提高[10];有研究对颈性眩晕患者枕颈交界区推拿治疗,能立即改善痛、晕症状及颈椎活动度[11]。(2)使用抻展拔升类手法在松解粘连、滑利关节方面有良好的作用。有研究拔伸微调对颈性眩晕患者的症状缓解和作息有质的提高,同时对其心理及社会适应有积极的改善[12]。(3)使用复合类手法对紊乱的椎间关节具有良好的调整作用。有研究采用分步推拿法治疗颈性眩晕并随访发现:其眩晕持续时间和程度均有明显改善[13-14]。有研究升阳通督手法具有“扶正固本”的特点,能更好地对颈性眩晕进行治疗[15]。(4)笔者对采用独家传承手法对颈性眩晕治疗总结发现[16-21]:独家传承手法在纠正和改善颈椎影像学错位方面的成功率更高,能恢复颈椎的内、外力平衡,改善微循环和脑循环,缓解疼痛时间更短,改善多方面临床症状,提高其生活质量和改善生理-社会-心理功能。

综合治疗

1.推拿结合牵引

牵引在对抗力的作用下使椎间隙增宽,颈椎曲度及微循环在现存的基础上得到微调和改善,使痉挛的肌肉得以缓解。有研究将推拿配合颈椎牵引与颈椎牵引配合口服西药(西比灵胶囊、甲磺酸倍他司汀片、维乐生)治疗颈性眩晕对比发现,推拿配合颈椎牵引能明显缩短眩晕持续时间[22]。

2.推拿结合针刺

针刺通过手法的物理刺激结合穴位特异性作用,能改善血液及淋巴循环,加速炎性渗出物吸收,促进肉芽组织形成和瘢痕修复,还能调节脑微循环。有研究揿针拔伸法联合推拿治疗颈性眩晕,其临床症状、颈椎活动度、大脑后循环均得到明显改善[23]。有研究对推拿、温针灸治疗相同次数比较,温针配合推拿治疗能缩短治疗时间,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且总有效率更高[24-26]。有研究将电针、推拿与口服盐酸氟桂利嗪胶囊或针刀配合推拿同口服倍他司汀对颈性眩晕患者对比,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口服西药组,且针刀组患者脑动脉流速均比治疗前提高,舒张末期血流速度(EDV)、收缩期峰值流速(PSV)增加,脉动指数(PI)、阻力指数(RI)显著下降[27-29]。

3.推拿结合中药内服

发挥中药优势,用“以偏治偏”、辨证论治及药物归经等理论为指导,调整脏腑机能及邪正盛衰,使机体达到一种阴平阳秘的状态。有研究中药汤剂加味联合推拿手法治疗颈性眩晕发现:眩晕在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估量表(Evaluation Scale for Cervical Vertigo,ESCV)、程度、频度、持续时间、生活及工作、心理及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评分进行组间比较,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30-31]。

4.推拿结合肌内效贴治疗

肌内效贴作用于损伤皮肤,其弹性能减轻局部软组织的拉伸及摩擦,减轻水肿和炎性渗出。有研究津沽伤科推拿结合肌内效贴疗法可改善颈性眩晕患者的临床症状,对其椎-基底动脉供血可发挥更大作用[32]。

5.整脊配合推拿

脊柱生理曲度一旦发生改变,与其相关联的肌肉、韧带、肌腱皆偏离正常“轨道”。整脊可使筋出槽、骨错缝归位回到正常位置,使损伤的软组织建立新的循环通道,因此,基于筋骨理论来治疗脊柱相关疾病逐渐成为一种趋势[33]。有研究整脊微调手法可有效缓解“骨错缝”所致不适症状,使滑利关节,恢复力学平衡[34-35]。

6.推拿结合西药

西医主要采用扩血管、改善脑循环药物治疗,而单纯使用西药,其药效持续时间短,容易反复等弊端,因此,常联合中医疗法进行治疗。有研究推拿治疗眩晕后,在评价眩晕、Northwick Park颈痛量表(Northwick Park Neck Pain Questionnaire,NPQ)等方面明显优于西药组[36-37]。

7.两种以上疗法

对于一些顽固性头晕常采用两种以上疗法,以期更好地解决患者疾苦。有研究采用中医综合疗法,其疗效更好[38-39]。有研究采用中西医综合疗法,如川芎嗪注射液联合西比灵胶囊配合整脊、推拿治疗,圣愈汤联合针刺及西药,发现联合治疗能更好地缓解患者症状,但是在临床中具体哪一种方法更好并没有得到明确的关注[40-41]。

总 结

颈性眩晕是一种常见病,但其发病机制尚不清楚,目前主要认识包括:感受器紊乱、交感神经功能刺激、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体液因子等学说[4-5]。有学者认为,颈椎不稳、局部神经炎及动脉粥样硬化是诱发颈性眩晕的常见原因[42]。回顾临床及理论研究,颈性眩晕在国际上没有诊断金标准,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颈性眩晕是否作为一种独立的疾病也存在很多争议[2]。然而,众专家根据150余年来已积累的众多实验和临床证据,来支持颈性眩晕作为一种单独疾病的合理性[43]。现代研究发现:推拿通过力的刺激作用体液、神经递质,调节Ca2+通道,改善血管内皮功能,降低血液中D-二聚体,改善脑组织血流灌注状态和颈本体感觉,对人体各系统起到多种生理调节作用[44-49]。

笔者认为,推拿治疗颈性眩晕作为经典传承并被医患共同认为行之有效主要在于:(1)对颈椎间关节内、外力平衡具有良好的调整作用;(2)具有利滑关节、松解粘连及解决滑膜嵌顿、改善血运及脑循环的作用;(3)能作用于某些微循环,促进或抑制某些物质的释放,提高痛阈;(4)站在整体观上对病情把握,症状反复但相对稳定,而推拿疗效显著与西医无特效药及不良反应形成鲜明对比;(5)辨病和辨证有机结合:细化辨证原则,突出经络独特的理论体系进行分经推拿结合分部推拿论治。尽管推拿治疗取得一系列成就,但在颈性眩晕的研究过程中仍存在一些不足:(1)发病机制和诊断标准没有统一,众学科中缺乏交融的统一机制;(2)推拿疗效肯定,但缺乏统一规范的操作标准,临床疗效参差不齐;(3)对照组缺乏多中心随机对照,存在非劣效性研究;(4)重视疗效评价指标,忽视健康宣教的影响,最终导致疗效不明显或病情反复,甚至有研究指出其远期疗效尚不确切的结论[2]。

综上所述,推拿治疗颈性眩晕疗效显著、技巧性强、操作方便、安全性高,同时也存在不足。笔者相信在国内外各位专家、学者的共同努力下,将来颈性眩晕的诊疗定会取得突破性进展,为广大患者带来福音。

作者贡献声明刘其昌:实施研究,起草文章,行政、技术或材料支持;杨青宇:酝酿和设计试验,对文章的知识性内容作批评性审阅,获取研究经费;曾玉萍:分析/解释数据;高典明、黄文立:采集数据,行政、技术或材料支持

猜你喜欢

颈性西药颈椎
颈椎为什么易发病
养护颈椎,守住健康
拿什么拯救你,我的颈椎
失眠可能与颈椎有关
颈性眩晕的保守治疗效果
中蒙医结合治疗颈性眩晕
消渴汤联合西药治疗糖尿病82例
颈性眩晕的中医治疗近况
补肾养血通络方联合西药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45例
参附芪养心汤联合西药治疗慢性心力衰竭5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