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万毅与罗生特之不解情缘

2023-12-10谢亮卞龙陈海华

铁军·纵横 2023年11期
关键词:纵队

谢亮 卞龙 陈海华

万毅是八路军高级将领,罗生特是奥地利医学博士。20世纪40年代,他们在国际反法西斯战争的战场上并肩作战,同舟共济,共驱敌寇,结下了浓厚的友谊。

1944年10月的一天,罗荣桓把他的“主治医师”罗生特请去说:“滨海支队司令员万毅同志在同日军作战时,头部负了重伤,高烧不退。医生担心他得了破伤风,我已经叫黄农派骑兵连夜送去破伤风血清。你看,可不可以去检查一下他的伤势?”

罗生特连夜穿过封锁线,来到滨海军区直属卫生所,一下马便问万毅同志在哪里。滨海军区卫生部长黄乎和卫生所长王平请他先休息休息。他摇摇头说:“先看伤员要紧。”随后便在黄部长陪同下来到万毅的病房。此时,万毅的高烧已退。罗生特轻轻地解开万毅头部的绷带,检查他的伤势,随后他幽默地对万毅说:“你这次负伤虽然不幸,但這颗无情的子弹看来倒还有情。如果它稍稍再打高一点。你就会有生命危险,现在它是从右腮进去,打穿了舌头和几颗牙齿,又从左腮出来,竟然一点也没有伤到骨头,这可算是不幸中的大幸。万毅同志,你不用太担心。你下颔的伤很快就会好的。七个半断牙的牙根需要拔掉,再装上假牙,但请放心,这基本不会影响你的容貌。相反地,你会因这次负伤而得到一对酒窝。”

罗生特一席话把大家都逗乐了。他这个黄头发、蓝眼睛、高个子、大鼻子的外国大夫给万毅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印象。

1944年底,日军对滨海地区进行“扫荡”,滨海军区卫生所要转移,所有伤病员都要分散隐蔽。此时万毅的伤口尚未完全愈合,罗荣桓派骑兵把他接到山东军区,让他和机关一起行动。同时请罗生特就近给万毅进行治疗。

在这一阶段,罗生特和万毅夫妇住得很近,有时在一座屋内,万毅夫妇住西屋,罗生特便住东屋。罗生特和万毅经常在一起交谈。但是,万毅不懂英文,罗生特的汉语也还不能流畅地对话,两人交谈仍需通过翻译。经过交谈,罗生特了解到万毅原是东北军将领,参加了活捉蒋介石、逼蒋抗日的西安事变。万毅1938年加入共产党,坚持抗战,反对与日军订立反共投降密约,发表了抗日锄奸通电。蒋即严令逮捕万毅,予以处决,万毅见形势紧急,即翻墙逃出,进入山东分局驻地。万毅任滨海军区副司令员兼滨海支队司令员。他作战非常英勇,日伪军都很怕他。至今山东莒县、日照、莒南县一带群众中还流行着这样一句话:鬼子“不怕一万,就怕万一(毅)”。

罗生特对这位传奇性人物很感兴趣,但是他半生不熟的汉语却妨碍了和万毅的沟通。他很着急,想尽快掌握汉语。于是,万毅夫妇也成了他的老师。罗生特经常请他们出题目来考他。有一天,门口一牧童牵过一头公牛,万毅便问罗生特:“这是什么?”罗生特认真地想了一会,回答说:“那是一条男牛。”惹得大家哈哈大笑。万毅告诉他“雌雄”和“男女”的区别,罗生特叹了口气摇摇头说:“你们这汉语不太好学。不过,有志者,事竞成,我一定要学好汉语。”

1945年1月间,万毅又发高烧,罗生特一面替万毅作常规检查,一面说:“负伤的人最怕发烧,高烧容易引起伤口发炎。”但查来查去,未发现什么问题。罗生特便询问万毅:

“你害过什么传染病没有?”

“我得过痢疾。”罗生特摇摇头:“还得过什么病?”

“1938年我还得过恶性疟疾。”

“对了,肯定是疟疾。”

罗生特又吩咐做化验。发现万毅的血液内有疟原虫,于是给开非司母昆,高烧很快退了下去。随后,罗生特又建议万毅把牙根拔掉。罗给万毅隔一两天拔一个,半个多月时间把牙根全部拔掉。此时,万的两腮果然出现了酒窝。

万毅伤口痊愈,要上前线了。这使他回想起这一阵同罗大夫一起说笑的亲热劲儿,以及罗生特对他兄长般地关怀,万毅久久地抓住罗生特的手不愿放开。罗生特的眼睛也含泪了,一个劲地用中国话说:“我们还会见面的,还会见面的。”

1947年3月,东北民主联军第~纵队驻扎于扶余县一带。此时,罗生特来到一纵队检查工作。纵队司令员万毅通知懂得英语的纵队政治部秘书长兼宣传部长李欣到司令部去,让他准备迎接罗生特的到来。李欣书写了一条德语标语:

衷心欢迎罗生特同志!

罗生特来到一纵队司令部的当天,万毅宴请罗生特。此时,罗生特的汉语已经比较熟练。席间,罗生特对万毅说:“在山东,我说过我们还会见面的。”两人回忆起了在山东的战斗友谊。随后罗生特提出了想到纵队来投入前线工作的想法。

不久,民主联军总部任命罗生特为东总卫生部顾问兼第一纵队卫生部长。这是战争年代在新四军历史上由国际友人担任的最高医务领导职务。

纵队召开了隆重的欢迎大会。万毅宣读了总部的命令,并代表全纵队指战员致欢迎词。他说:“国际友人罗生特同志来到我们纵队工作,是我们纵队的光荣。罗生特同志是中国人民的朋友,他是中国共产党的特别党员,长期在八路军和新四军工作。他的医术很高明,曾经救治了我党我军许多同志。他也曾给我治过伤。”

听万毅这么一讲,罗生特特别激动。他说:“我虽然来自国外,但我热爱中国,愿意投身世界反法西斯斗争,与中国军民同甘苦、共患难。能到一纵队来工作,我十分高兴。医者以治病救人为天职,我会用我毕生所学,做好医疗救助服务工作。”

1947年6月14日,东北民主联军开始了四平攻坚战,大量伤员被送往后方。一方面考虑到罗生特的安全,另一方面也为救治伤员的需要,纵队准备让罗生特转移到靠近中朝边境的图门后方医院。罗生特不愿离开前线,跑去找万毅说:“过去让我在哈尔滨,现在你又要我去图门。离前线太远了,不好办,不好办。”

此时,罗生特的汉语已说得相当好了,但词汇量仍不够丰富,有时便用一词,表达多意。须联系到他讲话的上下文和他的语气、表情来领会不同的意思。比如他常说的“不好办”,既有难办的意思,也可以表示“不能接受”“不应该办”等等。

万毅一听他有不愿去的意思,便向他解释:“组织上对你的安全很关心。作为一个军人,应该服从组织的决定。”罗生特连说带比划:“组织上的关心我很感谢。可战况惨烈,前线需要我,战士需要我。”在罗生特一再坚持下,万毅只得同意他到离前线较近的东丰、海龙等地的医院。

1947年7月1日,东北民主联军撤离四平。第一纵队卫生部和野战医院各所都驻在海龙县城。一天晚上,一枚手榴弹扔进了罗生特住房的后院,爆炸后,许多人都来看望罗生特。他向大家连连摆手说:“不要紧,它是炸不死我的。”

四平攻坚战期间,由于部队分散驻在农村,忙于打仗,卫生条件不好,在后撤時痢疾一度流行。万毅对此事很关心,指示各师注意防治,以免因疫病流行而降低战斗力。但治疾需要磺胺,药物太少,难以控制痢疾蔓延。罗生特听说后建议召开一次防痢会议,来研究解决这一问题。

罗生特提出防治痢疾要从根源入手,切断传染源以及对感染人员进行隔离。很快痢疾得到了控制。万毅高兴地说:“还是罗大夫的意见对。办法是靠人想出来的,光叫苦没有用,要想尽一切办法克服困难。”

罗生特在哈尔滨期间,慕名而来找他看病的人络绎不绝。他的门诊室经常是门庭若市。1948年4月底,万毅的夫人郑怡头胎在医院难产。当时,万毅正在哈尔滨开会。从4月30日到5月1日,一天一夜过去了。郑怡痛得死去活来,孩子仍未生下来。医生们也急得团团转,有人主张剖腹产。这时,万毅想起了罗生特,罗生特不仅是泌尿专家,还是妇产科专家。万毅立即去向罗生特求援。罗生特匆匆赶到医院,对产妇进行了全面细致的检查,随后对万毅和医生们说:“让她自己生,孩子是可以顺产的,不会有危险。”他又走到床前对郑怡说:“你不要紧张,一切正常,完全可以自己生。”本来郑怡头胎临产,精神上很紧张,听罗生特这位妇产科权威一说,信心增强了。又过去了12个小时,罗生特一直陪伴着万毅守在产妇跟前,一会儿去开导和安慰产妇几句,一会儿又劝万毅放心。晚上8点多钟,孩子降生,母子平安。万毅长长地吐了一口气,然后用感激的眼光看着罗生特。罗生特高兴得手舞足蹈。他抚摸着正大声啼哭的婴儿,连声说:“好漂亮的男孩,好漂亮的男孩!”为了纪念这个孩子生于五一国际劳动节,又是由国际友人罗生特接生的,万毅给他取名为“五一”。

1949年10月,新中国成立之际,罗生特却准备启程回国了。他谢绝了中国友人的挽留,深情地说:“中国解放了,我的祖国也解放了,我想回去看看祖国和家人们。”万毅陪同罗荣桓元帅一起到火车站为罗生特送行。罗生特这位伟大的国际友人,将一生最好的10年时光留在中国,为中国的革命和医疗卫生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也与万毅等一大批军地领导人结下了深厚的战斗情谊。

作者单位:黄花塘新四军军部纪念馆

责任编辑:王涵

猜你喜欢

纵队
珠江纵队在中山成立
《粤中纵队之歌》情景歌舞剧牵动阳春观众心
罗汉滩上打票船 威震闽江破敌胆——闽浙赣游击纵队截击敌运输船纪实
为什么企鹅以一列纵队行走?
你是《海底小纵队》里的那个人物
滇桂黔边纵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途径方式研究
忆琼崖纵队迎接配合渡海大军解放海南岛
八路军山东纵队的创建与发展
川滇黔边区红军游击纵队的历史回顾
解放战争时期华南游击纵队的形成发展及其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