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产业扩张理论的民俗体育旅游发展模式研究

2023-12-10谢佳辉

关键词:民俗旅游体育

何 瑜 谢佳辉

(福州大学体育教学研究部, 福建福州 350108)

《2021年中国体育旅游产业发展趋势报告》指出:目前全球体育旅游产业的年均增速在15%左右,是旅游产业中增长最快的细分市场;中国体育旅游的市场正在以30%—40%的速度快速增长,远远高于全球体育旅游市场的平均增速。(1)上海体育旅游研究中心:《前瞻:2021年中国体育旅游产业发展趋势报告》,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UxMzU3ODg2OA==&mid=2247509507&idx=2&sn=eab7923738d86725bdbb51bbaf36cd68-&chksm=f951e-418ce266d0e46eaf7078c0fde95068eeef576f44868d8db8bffc942aa23f43be2c39655&scene=27,2021年1月27日。在摆脱新冠疫情的负面影响后,国内旅游的人数和收入逐步恢复。民俗体育旅游以其独特性和民族特色成为体育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成为带动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方式。随着全民健身运动的广泛开展,群众在工作之余更加积极地参与到体育锻炼中,从东到西、从南到北,新颖有趣多元的民俗体育活动给人们带来了丰富的运动趣味和文化体验。本研究的民俗体育旅游是指通过体育旅游的形式来感受和体验旅游地特有的民俗风情和民俗文化,它包含着旅游中所有涉及有关民俗体育的内容。(2)谢佳辉:《民俗体育旅游及其扩张方式研究》,《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年第2期。

我国的民俗体育旅游资源非常丰富,南方水域旅游、西北草原旅游、东北冰雪旅游、西南山域旅游等,异彩纷呈。56个民族又为各个地域增添了多姿多彩的民俗体育活动。将民俗体育活动发展为民俗体育旅游,既是地区的需要,也与国家未来文化旅游业的发展方向相一致。民俗体育旅游已经在我国的许多地域蓬勃发展,所带来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也得到了广泛证实。但民俗体育旅游的产业化发展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国内关于民俗体育旅游的研究成果大多集中在对民俗体育旅游资源的开发和民俗体育旅游产品的升级上,但已有不少学者开始从文化视角研究民俗体育旅游,如从民俗体育的文化内涵(3)陈德钦、房鹏飞:《桂南村落傩舞的民俗体育文化内涵与现代传承探析——以国家非遗项目“钦州跳岭头”(傩舞)为个案》,《广西社会科学》2017年第10期。、文化价值(4)覃林:《广西环江毛南族“木面舞”的体育文化内涵与价值》,《广西社会科学》2016年第6期。和文化品牌(5)于立强、白雪、杨斌:《创建吉林省冰雪旅游文化品牌研究》,《体育文化导刊》2016年第9期。等方面加以探讨,还有从文化认同(6)张成胜、寸亚玲、李晓通:《文化认同视域下独龙族传统体育文化研究》,《学术探索》2015年第11期。、文化体验(7)王沈策、吴寒:《文化体验视角下的体育旅游纪念品设计研究》,《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年第2期。等角度来切入分析。在融合发展方面,有学者从民俗体育与城市融合的角度来考察其在助推城市发展和保护民俗体育方面的作用(8)赵承磊:《民俗体育与城市融合发展的个案考察与启示——以潍坊风筝为例》,《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6年第8期。,也有学者对体育旅游与文化创意产业融合的模式进行了研究(9)方永恒、周家羽:《体育旅游产业与文化创意产业融合发展模式研究》,《体育文化导刊》2018年第2期。。还有学者从经济学角度去研究民俗体育旅游的发展,如从品牌赛事的产业化(10)胡建忠、邱海洪、邓水坚:《“体育+旅游”视角下民族传统体育品牌赛事产业化研究》,《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18年第1期。、价值共创(11)卢长宝、郭晓芳、王传声:《价值共创视角下的体育旅游创新研究》,《体育科学》2015年第6期。等视角进行探讨。众多研究成果为民俗体育旅游产业的发展提供了理论支持,然而从产业扩张和价值链方向来研究民俗体育旅游的还比较少。本研究认为,将民俗体育旅游作为一个产业体系来研究,更具结构性和完整性,能更清晰地分析其在发展的各个阶段可能出现的问题,有利于其实现可持续发展。为此,本研究试图依据产业发展及扩张基本理论,以产业生命周期的发展规律为出发点,结合政府和市场扮演的角色,提出系统的民俗体育旅游产业发展模式,希望为民俗体育旅游产业的发展提供思路和框架。

一、产业化与民俗体育旅游的理论关联性

(一)产业扩张理论

依据产业发展理论,产业生命周期的成长阶段是产业扩张的主要时期,它决定了产业的最终发展规律,是产业发展中一个重要的阶段。(12)王先庆:《产业扩张》,广东经济出版社,1998年,第120页。产业发展主要分为两种:一是在已有的产业基础上向其他方面发展;二是在自身产业成型之后,通过提高生产要素的投入来扩大规模或提高产业素质。民俗体育旅游的产业扩张既有通过提高产品质量、扩大产业规模和提升产业素质的扩张,如民俗体育旅游的产品扩张、资本扩张、区域扩张等;也有在自身旅游产业良好发展的基础上向其他产业方向的扩张,如向交通、酒店、宾馆、纪念小商品等关联产业扩张;还有两者结合的扩张,如文化扩张、品牌扩张等。

借鉴产业扩张理论的核心观点,本研究从时机、限度、方式三个方面来分析民俗体育旅游产业扩张。首先是时机。只有在产业扩张的时期采取正确的扩张方式,这一产业才能得到迅速发展。经济学认为,评判一个产业是否处于产业扩张时期,除了划分产业生命周期的各个阶段外,还可以通过该产业的产出增长率以及该产业在国民经济中地位的变化来加以判断。民俗体育旅游产业的增长速度及其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的变化将决定其是否处于产业的扩张期。如有着两千多年历史的龙舟节,从最初端午节气汨罗江上为了纪念屈原而举行的龙舟竞渡,发展到现在遍布世界的各种国际龙舟赛事。近十年来,我国龙舟相关企业年注册量整体呈现稳定增长趋势,年度注册增速保持在6%左右。在英国和欧洲有超过30万人、在加拿大和美国有9万人、在澳大利亚和新西兰也有数万人参与龙舟运动。(13)《龙舟经济掀起市场热浪!或将成为下一个“村BA”?》,https://cj.sina.com.cn/articles/view/5115326071/130e5ae7702001xu10,2023年6月25日。此外,目前还有很多中华民俗传统体育项目正逐步走向世界,民俗体育旅游正大步迈入产业扩张期。其次是限度。产业不可能一直处于停滞或无限扩张状态,在产业扩张时期,体育旅游产业扩张太快(过度)与扩张太慢(不足)都会给其发展带来严重的后果,所以,在不同时期,要依据民俗体育产业的技术水平、资源限度以及市场需求等来把握产业扩张的进度,掌握限度是保证产业稳定快速发展的关键。最后是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内涵式的扩张(14)王先庆:《产业扩张》,广东经济出版社,1998年,第120页。,即通过提高技术和生产要素的利用效率,如提升旅游的服务质量、提高景区的管理水平等来扩张民俗体育旅游产业;二是外延式扩张,即通过增加生产要素投入来实现民俗体育旅游产业扩张,如扩大旅游区域、增加旅游投入、发展附带旅游产品。综上,本研究认为,我国的民俗体育旅游产业已经处于扩张的时期,扩张方式丰富多样,但在限度的把握上还不够准确,尚需重点研究。

(二)民俗体育旅游的产业化因素

无论是大型民俗体育赛事的举办,还是少数民族民俗体育活动的开展,都离不开政府的支持。政府在交通、宣传、旅游环境、基础建设等方面起主要作用,这也是民俗体育旅游发展的基础。而企业和个人组织在旅游产业链的分支环节发挥积极作用,既获取游客在餐饮、住宿、娱乐、景区、购物及其他配套活动等方面带来的经济效益,也承担相关的服务义务。现代游客不仅仅停留于对原有旅游产品的体验过程,对相应的旅游环境、人文特色、服务态度等方面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现有的情况是旅游业往往偏重旅游产品的配置、升级,对旅游相关配套设施如住宿、餐饮、购物、娱乐服务等方面的重视不够,不能满足游客需求。供给与市场需求脱节,不能形成有效需求。(15)叶新才:《体育赛事旅游产业化路径研究——以厦门国际马拉松赛为例》,《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14年第3期。这也是影响民俗体育旅游产业要素合理配置的重要因素。产业各要素之间的配置应进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供需关系为基础,更加合理、协调发展,才能吸引更多的游客,促进旅游消费。在以民俗体育观看与参与为核心的旅游过程中,逐渐形成一个“吃住行观”相互交融的合理的消费结构,达到民俗体育发展与旅游消费共赢的目的,让民俗体育旅游真正形成产业化发展。

(三)民俗体育旅游产业扩张限度

民俗体育旅游的产业化必然要求其进行产业扩张,但扩张必须把握一个度。扩张太慢,民俗体育旅游的产品和服务方面满足不了消费者数量及质量上的需求,会导致好不容易积攒的人气和影响力下降,进而影响整个旅游产业的发展。当前国内很多地区,尤其是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在发展民俗体育旅游的过程中,往往因为在旅游配套设施和旅游服务等方面跟不上产业的发展,许多项目昙花一现,火热一段时间后就销声匿迹。扩张过度也会影响产业的长期稳定发展。一个产业的扩张规模受技术水平、资源供给和市场需求的限制,民俗体育旅游产业更受到空间和时间的限制。一些民俗体育旅游产品需要一定的地域条件,如河流、冰川等;一些产品受节气的影响,如火把节等。又如,龙舟竞渡是一项发展非常迅速的民俗体育旅游项目,很多地区将其开发为一项民俗体育旅游项目,通过举办各种比赛来带动当地的旅游发展。每年端午,都会有很多地域举办各种类型的龙舟赛,这虽然丰富了龙舟赛的内容和形式,给广大旅游消费者更多的选择空间,但同时也造成了赛龙舟这一民俗体育旅游项目的民俗特色的淡化,消费者再次体验和参与的积极性下降。因此,需要设计一个民俗体育旅游产业扩张的基本模型,为发展急速的民俗体育旅游指引方向。

二、 我国民俗体育旅游产业发展中的困难与不足

(一)地方政府落实旅游政策困难

2017年,《文化部“十三五”时期文化产业发展规划》确定了“十三五”时期文化产业发展的主要目标:到2020年,文化产业整体实力和竞争力明显增强,培育形成一批新的增长点、增长极和增长带,全面提升文化产业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16)《文化部“十三五”时期文化产业发展规划》, https://www.mct.gov.cn/whzx/bnsj/whcys/201704/t20170420_760358.htm?eqid=9ff78a5a00002b3b0000000364643b4a,2017年4月20日。文化产业作为第三产业的后备力量,地位举足轻重。但目前文化产业与体育旅游产业融合相关度较小、体育旅游产品缺乏文化特色等问题突出,需注重提升文化层次,打造具有文化特点的体育旅游产品。从促进体育与旅游的融合到建设体育特色小镇,再到全域旅游概念的提出,国家为体育旅游产业的发展指明了目标和方向。政策的支持表明国家对体育旅游产业的重视,民俗体育旅游产业也将进入扩张时期。此时,政府各相关部门的沟通、协调和合作尤为重要。民俗体育项目一般是由体育局进行管理,由于体育局的主要工作是组织体育赛事和群众体育活动,因此,均偏重举办或承办各种大型民俗体育赛事或展演来包装民俗体育旅游,缺乏对旅游资源的开发与旅游产业的管理,导致“活动期间热闹非凡,活动过后冷冷清清”的现象出现。民俗体育旅游是一项前期投入大但收益时间较长的投资,不能仅依靠体育局或者文旅局进行管理,而需要多部门的协同配合才能更好地发展。在条件成熟的区域,可以引导社会力量来挖掘民俗体育资源,发展民俗体育旅游,使国家相关政策落到实处。

(二)旅游产品及服务方面供应不足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我国的旅游业迅猛发展,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产品体系日益完善,市场秩序不断优化。体育旅游业对GDP的综合贡献越来越大,占GDP总量的比重也在增大。但有专家指出,目前国内体育旅游市场份额占比并不大,国外体育旅游占旅游市场的20%,而国内只有5%左右。(17)《5500万人追随刘畊宏,对文旅行业有何启示》,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314358951779-50773&wfr=spider&for=pc,人民日报人民文旅(people-wl),2022年4月29日。目前民俗体育旅游的产品和服务还跟不上旅游业发展的需求。首先,民俗体育旅游产品开发还较单一,种类不够丰富,旅游的形式缺乏创新,对民俗体育旅游产品资源的开发和挖掘还很不够。以端午龙舟赛为例,南方的龙舟与北方的龙舟在造型和比赛形式上就存在差异,就算同一地域的不同地区,在龙舟的制作工艺及龙头造型上也会有所不同,甚至在一些缺水的地域还有独特的旱龙舟。然而,当前各地举办的龙舟赛事,大多千篇一律、缺乏特色。其次,我国很多旅游景区缺乏必要的接待能力,当游客暴增时,往往束手无策,尤其是节假日,各个旅游景区人满为患,严重影响了旅游服务的水平和质量,不利于民俗体育旅游业的长期发展。最后,民俗体育旅游服务形式较单调,大部分旅游服务仍然局限于旅游观光和吃饭购物,开展形式单一,缺乏主体参与及相关文化体验,满足不了现代的旅游需求,因此,产业集群的建设显得尤为重要。

(三)资本渠道单一,投资经验缺乏

资本是旅游产业发展和扩张的基本保障。我国民俗体育旅游发展迅速,但在投资开发(18)谌凯:《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旅游开发的投资问题研究》,《贵州民族研究》2017年第4期。、投融资渠道(19)张庆武:《将少数民族体育纳入民族风情游的文化创意》,《贵州民族研究》2015年第6期。方面依然存在不少问题。一方面,投融资渠道比较单一。目前民俗体育旅游的资本投入主要来源还是政府部门,因为民俗体育旅游资源丰富的地域一般交通不便,所以在产品开发的前期需要投入大量资金进行交通及基础设施的建设。而由于投入资本收回的时间要比较久,所以对企业来说缺乏吸引力。另一方面,缺乏投资经验。在民俗体育旅游商业化方面,大部分企业缺乏充分、科学的前期规划,盲目跟风,极易造成投资失利。近年来有些花重金投资的旅游区,由于缺乏创意,经营不善,游客寥寥无几,无法盈利。民俗体育旅游不仅应该在凸显民俗特色、突出文化内涵的基础上进行合理投资,而且需要遵循产业扩张的基本规律,制定科学合理的投资规划。

(四)产业化能力不足,产业链较短

虽然我国民俗体育旅游业发展火爆,但从产业化发展来说,产业意识尚薄弱,产业化能力不足,产业链较短,存在过于追求短期利益、缺乏长期规划的现象。一方面,民俗体育旅游产业还局限于传统的旅游形式,即组织体育赛事(如中华龙舟大赛)或开展大型民俗体育活动(如火把节、泼水节等),缺乏对民俗文化和民俗内涵的传播,没有提升民俗体育旅游产业的文化层次。随着游客旅游体验需求的不断提高,其已经不再满足于原有的“看一看”的层面,而是希望融入民俗体育的文化和生活中,这就对旅游的产业化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另一方面,民俗体育旅游的产业扩散效应不明显,应树立横向与纵向双向发展的思路。当前民俗体育旅游产业重点集中在旅游产品和有直接关系的产业上,发展的纵深还不够。缺乏对与民俗体育旅游产业其他相关链接产业的重视,如民俗体育旅游中的吃、住、行,甚至包括民俗旅游特色服饰、纪念品、书刊、民俗体育器材等方面。要解决产业链发展太短、经济效益发挥不明显的问题,需要我们从产业经营的角度来重新定位民俗体育旅游。

三、我国民俗体育旅游的扩张模型设计及发展模式选择

(一)我国民俗体育旅游的扩张模型设计

根据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旅游业的扩张模式可分为三种: 政府主导型、政府干预型和市场主导型。民俗体育旅游产业有其特殊性,产业的扩张与发展仅仅依靠企业自身很难实现,因为民俗体育旅游具有一定的地域性和民俗文化性,在其发展和推广过程中需要政府部门发挥主导作用,对当地民俗体育进行开发和完善,进而成为具有一定价值的旅游产品,并发展成民俗体育旅游产业。但同时,也需要企业的市场化运作,从体验型消费需求和参与型消费需求两方面吸引更多的体育消费群体,将民俗体育旅游产业做大做强。投资与收益是一个持续的发展过程,政府与市场二者既有先后顺序,又相辅相成相互影响,只有协调配合才能使民俗体育旅游产业的扩张更加顺畅。本研究依据产业扩张的规律将我国民俗体育旅游产业的发展设计为三步走模式,即政府主导型的基础产业初级发展模式、市场主导型的产业集群中级发展模式、政府干预型的品牌发展高级模式,并从内容、策略、结果、评价四个方面对每级发展模式进行分析,逐步建立完整的民俗体育旅游产业发展模式(图1)。

图1 民俗体育旅游产业发展模式示意图

(二)我国民俗体育旅游业的发展模式选择

1. 政府主导型的基础产业发展模式

政府主导型发展模式是由政府通过组织、发动和协调各种社会力量,来促进旅游业发展的模式,注重政府在政策法规上的规范和指导。(20)宋长海、何建民:《城市休闲街区运营模式构建与选择研究》,《生态经济》 2018年第1期。市场对旅游产业发展的调节处于辅助地位。政府主导对当地民俗体育资源进行开发、完善和传承,加快旅游景区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以及配套硬件设施的建设,通过宣传和推广工作推动当地民俗体育旅游产业的发展。政府主导型发展模式是产业发展的初级阶段,市场对它的影响比较小,这个阶段主要还是人气聚集、扩大影响、完善自身的过程,只有吸引消费者对当地民俗体育旅游产生兴趣,让更多的旅游者想观赏和参与体验,才能扩大潜在的消费群体。当然,这一阶段在经济效益方面比较低,前期投入比较大,甚至还可能产生赤字,但发展潜力大,所以需要政府部门进行主导。

虽然我国体育旅游丰富多样,但部分项目差异性不大,特色化不明显,如舞龙、舞狮、泼水、风筝、秋千等。因此发展民俗体育旅游,首先需要对民俗体育旅游资源进行整合和完善,让民俗体育旅游成为具有一定民俗文化特色、具有一定观赏性和体验乐趣的体育项目,才能吸引旅客并产生观赏和参与的兴趣。民俗体育的传承,不仅是体育项目本身的传承,还应该包含民风、民俗的传承。在我国台湾,几乎各个村庄都有护卫本村的武阵,当地的武阵是民俗文化与精神的象征。每当节庆日,宋江阵、白鹤阵、金狮阵等传统民俗体育活动成为台湾民俗体育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21)郭学松、刘佳丽、方千华,等:《民间武术组织参与村落社会治理——我国台湾鹿陶洋宋江阵的人类学考察》,《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18年第4期。相比之下,大陆的民俗体育资源还需要进一步挖掘、整理和推广。我们要做好公关、广告、网络等的宣传推广,邀请相关专家学者整理出本地民俗体育旅游的文字、影像等宣传资料,通过报纸杂志、电视、媒体等推出本地特色体育旅游项目,扩大民俗体育旅游的影响力。同时,还要加大相关基础设施的建设,相关硬件设施和软件服务是旅游产业的基础保证。民俗体育资源的产生往往与当地特色自然景观相关联,所以应加快特色自然景观的开发建设,推动其与民俗体育资源融合发展,而这也应在政府主导下整体规划并逐步完成。

2. 市场主导型的产业集群发展模式

市场主导型以市场调节为主,要求减少政府对资源的直接配置,由市场通过供求关系的变化决定资源和要素的流向。(22)储昭斌:《我国旅游产业转型升级及发展模式选择》,《商业时代》2013年第5期。在市场主导下,旅游景区采取各种营销手段对民俗体育旅游进行推广,提高旅游消费品质、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服务质量。根据市场需要,提高附带经济产业的投入,如建设具有民俗民族特色的酒店、宾馆、商场等,设计和推出一批具有当地民俗特色的纪念品、宣传册等,让游客在感受民俗体育旅游的同时,还能带走一些民俗风情物品留作纪念,逐步形成以民俗体育旅游资源或者是景观资源为主体的旅游产业集群。它的目的是满足旅游者旅游需求,核心是旅游资源,由旅游核心产业和相关产业中大量企业及辅助机构在空间上集聚而成。(23)张永庆、张旭、马源春:《旅游产业集群动力机制研究——基于产业价值链与空间价值链视角》,《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14年第4期。旅游产业集群发展模式是民俗体育旅游产业发展的中级阶段,景区管理发展基本稳定,经济效益有很大提高,而且会带动旅游地及周边经济的发展,解决产业化能力不足及产业链较短的问题。如风靡全世界的少林功夫,成为众多国外人士认识和了解中国文化的起点,而少林功夫的起源地——河南嵩山少林寺,以少林武术文化为内涵,依托独特的自然和历史资源,逐步发展成为驰名中外的旅游胜地;抓住文化搭台、经济唱戏的核心,带动了周边一大批产业的发展。河南省登封市紧紧依靠少林功夫这一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加大政策和基础设施的扶持力度,通过区域内各种武馆和武术学校进行武术培训和宣传活动,还组织召开一年一届的国际传统武术节,上千万的国内外游客纷至沓来,给当地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形成了完善的产业集群模式。此外,少林寺还在世界各地建立了40多个海外文化机构,辐射全球300多座城市,并先后在欧洲和北美举办少林文化节,向世界传递着中华文化。(24)澄江海锋:《有故事有影响的少林寺》,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06110968736235320&wfr=spider&for=pc,2018年7月16日。

3. 政府干预型的品牌发展模式

政府干预型是由政府部门在宏观方面进行指导,通过市场在资源方面的调节机制,依靠政府与企业及当地居民协调配合,共同将旅游产业打造成国际化品牌。在政府干预模式下,逐渐打造出以民俗体育旅游为特色的城市形象,如提到骑马,自然就想到了呼伦贝尔;提到滑雪,就想到哈尔滨;提起风筝,就想到潍坊;等等。给城市冠上特色体育的名片,这是营销城市和树立城市形象的一个重要方法,也是民俗体育旅游产业发展的高级阶段。目前,由于缺乏政府干预,民俗体育旅游产业无序扩张,导致很多不良问题的出现:许多地区的民俗体育逐渐变得舞台表演化、商品化、庸俗化,民俗体育的传统性逐渐缺失;外来旅游者的增多带来了外来文化与当地文化之间的冲突,甚至出现当地文化被外来文化取代的情况;还有旅游业的扩张过度所带来的对当地环境、人文资源等的破坏。这些问题的存在影响了民俗体育旅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急需政府进行适当的干预,通过制定相关政策保证民俗体育旅游的正确导向。举办各类民俗体育赛事,既可以扩大民俗体育旅游产业的发展,还可以用来推销城市。举办国际性(体育)赛事是营销城市和树立积极、鲜明的城市形象(品牌营销)的有效方法。(25)里奥·艾瑞克·亚历山大:《体育与城市营销》,沈体雁、杨开忠、高莹莹译,东方出版社,2006年,第67页。山东潍坊国际风筝节,是国内最早以“国际”冠名并被国际社会承认的赛事。自1984年首届潍坊国际风筝会以来,每年有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运动员和旅客来到潍坊,风筝成了潍坊最好的名片。1987年,潍坊被第五届国际风筝会主席团推举为“世界风筝都”。2018年潍坊风筝节期间,有国内外宾客近60万人来到潍坊进行体育比赛、观光旅游、文化交流等活动(26)韩蓓蓓:《潍坊国际风筝会:风筝为媒 引各国友人情牵一线》,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599258658182087257&wfr=spider&for=pc,中国山东网,2018年5月1日。,让世界了解了潍坊,也使潍坊更快地走向世界。潍坊开创的“风筝牵线、文体搭台、经贸唱戏”的模式,值得全国借鉴推广。城市影响力的扩大,必然吸引各类投资者的兴趣,为城市的招商引资提供了便利,政府可以在招商引资中继续扩大民俗体育旅游产业的发展,让本地民俗体育走出城市、走出国门、走向世界。

四、结语

民俗体育是传承多年的体育文化精髓,加强对民俗体育的弘扬,是促进地域文化繁荣、夯实文化强国基础的关键之举。当前少林武术、龙舟、风筝等民俗体育项目在海内外受到热捧,为中国的民俗体育旅游走向世界积累了一定的基础。但也要注意民俗体育旅游产业无序与过度扩张的问题,应当依据产业扩张理论,在政府和市场的协同配合下,有序、稳步、逐级地开发和发展,形成民俗体育旅游品牌,继而成为当地城市的招牌。

猜你喜欢

民俗旅游体育
冬季民俗节
民俗中的“牛”
民俗节
旅游
2016体育年
庆六一 同成长民俗欢乐行
我们的“体育梦”
出国旅游的42个表达
谈体育实践课中知识的扩展
户外旅游十件贴身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