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宁市五象岭森林公园园林植物及其景观调查与分析
2023-12-10韦覃珊王凌辉
韦覃珊 王凌辉
(1. 广西大学林学院 广西南宁 530004;2. 南宁市绿化工程管理中心 广西南宁 530011)
公园作为城市绿地系统重要组成部分,影响着城市的生态环境质量。森林公园是一种以森林景观为主体的公园,主要由森林内的地形、气候、生物等因素构成[1],与天然森林相似,具有丰富的层次结构和更高的生态效益。2008 年,《自然保护地管理分类应用指南》的正式颁布,使得我国森林公园正式被纳入国家公园体系[2]。近年来,以森林公园为主的研究不断发展,主要涉及环境生态、旅游业、动植物资源评价与保护、公园的开发利用与公园的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等方面[3]。植物资源的调查与分析也是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主要从森林公园中植物的种类、生活型、年龄、健康状况、物种多样性等方面进行调查[4],并根据调查结果进行植物种类、多样性指数及群落类型的统计分析,从而更有利于对森林公园中的植物进行景观的营造、保护、开发与利用。
五象岭森林公园是南宁市五象新区重要的景观节点,同时也是五象新区配套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森林覆盖率90%以上,有城市“绿肺”的功能[5]。目前,南宁市五象岭森林公园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公园内游步道的规划与设计[6]、公园内景观设计[5]等方面,在植物资源调查与景观分析方面尚未有报道。因此,本研究通过实地调查等方法,对南宁市五象岭森林公园内植物的种类和植被资源进行全面调查、统计与分析,并对其景观进行评价,以期为五象岭森林公园后期景观的营造建设以及风景园林植被资源的视觉质量评价提供参考,进而充分发挥公园的生态服务功能和美学功能。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1.1 研究地概况 南宁市地处南亚热带,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暖干燥,年均气温在 20~27 ℃,年均降水量为 938~1 304.2 mm,雨量集中于5—7 月[7]。五象岭森林公园(108°36′E,22°75′N)地处南宁市区邕江南岸,总面积为51.3 hm2,公园内有3 条主要山谷纵贯南北,整体呈北高南低、西高东低的趋势,最高海拔高程230 m;土质主要为砂页岩母质发育的土壤,土壤养分含量较高,呈酸性。
1.2 方法
1.2.1 样地调查 2022 年10 月,对南宁市五象岭森林公园进行实地踏查,采用样方调查法,记录园内植物的信息并进行分类和拍照;参考《中国植物志》[8]对植物进行科、属、种的分类,其中蕨类植物、裸子植物、被子植物分别参考吴兆洪等[9]编著的《中国蕨类植物科属志》、郑万钧[10]编著的《中国树木志》以及赫钦松[11]编著的《世界有花植物分科检索表》中的分类系统进行分类。根据《中国植被》中的分类标准,南宁市五象岭森林公园植物生活型可分为乔木、灌木、草本、竹类植物和藤本5 大类。参考《园林树木学》[12]并结合实际将观赏植物分为观叶、观花、观果、观干和观形5 种类型。物种来源以及乡土性参考《广西主要乡土树种》[13]、《广西植物名录》[14]、《中国入侵植物名录》[15]等。
1.2.2 数据处理 采用Excel 2016 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与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植物物种组成概况
五象岭森林公园植物种类十分丰富。调查的统计结果(表1)显示,公园内共有维管束植物341 种,隶属于103 科,266 属。其中蕨类植物10 科15 属18 种,占总科、属、种的9.71%、5.64%、5.25%。裸子植物仅有2 科2 属3 种,占总科、属、种的1.94%、0.75%、0.88%。被子植物占比较大,其中单子叶植物13 科34 属42 种,占总科、属、种的12.62%、12.78%、12.32%;双子叶植物78 科215 属278 种,占总科、属、种的75.73%、80.83%、81.52%。
表1 五象岭森林公园植物类群统计
2.2 植物科级的统计与分析
依据南宁市五象岭森林公园中的植物科内所含种的数量,将公园内植物的科分为多种科(≥10 种)、中等科(6~9 种)、寡种科(2~5 种)及单种科(1 种)4 个等级[16]。如表2 所示,公园内多种科有8 科,占总科数的比例最少,仅有7.77%, 主要有豆科( Fabaceae)、 禾本科(Gramineae)、菊科(Asteraceae)、大戟科(Euphorbiaceae)、桑科(Moraceae)、锦葵科(Malvaceae)、叶下珠科(Phyllanthaceae)和樟科(Lauraceae),均为优势科;其中多数科内所含种数最多,有128 个种,占植物总数的37.54%。中等科有10 科,占总科数的比例为9.71%,主要有茜草科(Rubiaceae)、蔷薇科(Rosaceae)和桃金娘科(Myrtaceae)等。寡种科有33 科,占总科数的32.04%,主要有木兰科(Magnoliaceae)、莎草科(Cyperaceae)和旋花科(Convolvulaceae)等。单种科有52 科,占总科数的比例最大,为50.49%,主要有柏科(Cupressaceae)、阿福花科(Asphodelaceae)和蕈树科(Altingiaceae)。单种科所含种数最少,仅有51 个种,占植物总数的14.96%。
表2 南宁市五象岭森林公园植物优势科统计
2.3 植物生活型统计与分析
根据表3 的统计结果,五象岭森林公园内常绿乔木107 种(隶属42 科77 属),落叶乔木4 种(隶属4 科4 属),常绿灌木54 种(隶属32 科49 种),落叶灌木4 种(隶属3 科3 属),常绿藤本35 种(隶属19 科31 属),一二年生草本28 种(隶属9 科25 属),多年生草本109 种(隶属51科99 种)。由此可知,公园内植物生活型完整,乔、灌、草占比合理,其中常绿乔木和多年生草本占比较高,使用频率高,优势明显。其次是常绿灌木和常绿藤本植物。公园以常绿植物为主,营造了一年四季绿意盎然的景观,其主要原因是南宁市地处南亚热带,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丰富,温度适宜,植物生长期较长,符合“草经冬而不枯,花非春而常开”的气候特色。一二年生草本植物占比较少,最少的是落叶乔木和落叶灌木,均仅占1.17%。
表3 各生活类型树种统计
2.4 植物观赏类型统计与分析
五象岭森林公园内观赏植物种类繁多,占植物总数的47.8%。依据植物观赏特性,将其分为观花、观果、观形、观叶、观干5 类。其中,观花植物61 种,是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类,占所有植物总种数的17.89%(图1);观果植物46 种,占所有植物总种数的13.49%;观形植物20 种,占所有植物总种数的5.87%;观叶植物31 种,占所有植物总种数的9.09%;观干植物5 种,占所有植物总数的1.47%,种类较少。
图1 五象岭森林公园植物观赏特性统计
图1 南宁市五象岭森林公园范围示意图
2.4.1 观花植物 公园内一年四季均有花可赏,春、夏两季为主要观花期。春季观花植物有22 种,颜色以白、红、黄色为主,生活型以乔木和灌木居多。白花植物有8 种,如醉香含笑(Michelia macclurei)、豆梨(Pyrus calleryana)、华南忍冬(Lonicera confusa)、白兰(Michelia alba)、桂南木莲(Manglietia conifera);红花植物有7 种,如红花荷(Rhodoleia championii)、朱槿(Hibiscus rosa-sinensis)、桃(Prunus persica)、观光木(Michelia odora);黄花植物有6 种,如黄槐决明(Senna surattensis)、软枝黄蝉(Allamanda cathartica)、含笑(Michelia figo)。
夏季的观花植物共计22 种,颜色以白、红、黄为主,且大部分植物为乔木或灌木。白花植物占大多数,有13 种,如白兰、桂南木莲、南洋楹(Falcataria falcata)、银木荷(Schima argentea)、木荷(Schima superba)、水锦树(Wendlandiauvariifolia)等;红花植物6 种,如凤凰木(Delonix regia)、火焰树(Spathodea campanulata)、朱缨花(Calliandra haematocephala)、灰毛大青(Clerodendrum canescens);紫花植物3 种,有大花紫薇(Lagerstroemia speciosa)、巴西野牡丹(Tibouchina semidecandra) 以及叶子花(Bougainvillea spectabilis)。
秋季观花植物有27 种,颜色以白、红、黄及蓝紫色为主,该季节开花的植物主要为灌木或草本植物,乔木开花较少,观赏性较低。白花植物有5 种,主要有石栗(Aleurites moluccanus)、山黄麻(Trema tomentosa);红花植物有9 种,主要有红花羊蹄甲(Bauhinia × blakeana)、木芙蓉(Hibiscus mutabilis)、灰毛大青、木槿(Hibiscus syriacus);黄花植物有 7 种,主要有黄蜀葵(Abelmoschus manihot)、八角枫(Alangium chinense)、银柴(Aporosa dioica)、双荚决明(Senna bicapsularis);蓝紫色花植物有6 种,主要有毛麝香(Adenosma glutinosa)、牵牛(Ipomoea nil)、叶子花。
冬季观花植物有4 种,以红色、蓝紫色为主,红花植物有红花羊蹄甲、朱槿、红花玉蕊(Barringtonia acutangula);蓝紫色花有叶子花。
2.4.2 观果植物 公园内的观果期主要集中在夏秋两季,夏季观果植物共7 种,其中红色果实5种,如苹婆(Sterculia monosperma)、假苹婆(Sterculia lanceolata)、荔枝(Litchi chinensis);黄色果实植物2 种,枇杷(Eriobotrya japonica)和余甘子(Phyllanthus emblica)。秋季有5 种观果植物,其中黑色果实植物2 种,即三花冬青(Ilex triflora)和乌榄(Canarium pimela);红、白、黄色果实植物各1 种,即米仔兰(Aglaia odorata)、白饭树(Flueggea virosa)和石栗。同时园内也有2 种四季可观果的植物大青(Clerodendrum cyrtophyllum)和土蜜树(Bridelia tomentosa)。
2.4.3 观叶植物 根据观赏内容,可将观叶植物分为两大类,即观叶色植物和观叶型植物。公园内观叶色植物26 种,主要有常色叶植物1 种,即叶片黄绿色的假连翘(Duranta erecta);双色叶植物4 种,如白背叶(Mallotus apelta)、假烟叶树(Solanum erianthum);春色叶植物13 种,如新叶为红色的木荷、印度榕(Ficus elastica)、中国无忧花(Saraca dives),以及新叶为黄色的广东金叶子(Craibiodendron scleranthumvar.kwangtungense)、毛黄肉楠(Actinodaphne pilosa)等;秋色叶植物8 种,如山乌桕(Triadica sebifera)、秋枫(Bischofia javanica)、大花紫薇、盐肤木(Rhus chinensis)等。观叶型植物20 种,叶型主要有掌状、羽状、提琴形、卵形、阔卵形、羊蹄形等,如米仔兰、无花果(Ficus carica)、鹅掌柴(Heptapleurum heptaphyllum)、人面子(Dracontomelon duperreanum)、菩提树(Ficus religiosa)、琴叶榕(Ficus pandurata)、红花羊蹄甲等。
2.4.4 观形植物 园内主要观形植物有20 种,如树干通直、枝干轮展的小叶榄仁(Terminalia neotaliala),树冠伞形的黄槐决明,树冠塔型、枝干挺拔的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以及中国无忧花、台湾相思(Acacia confusa)、马占相思(Acacia mangium)等。其中,以马尾松和湿地松等人工林种植的面积较大,群落生物多样性不足,群落自然演替较慢。
2.4.5 观干植物 公园内具观干价值的植物较少,有白千层(Melaleuca cajuputisubsp. cumingiana)、柠檬桉(Eucalyptus citriodora)、紫薇、人面子及粉单竹(Bambusa chungii)5 种,主要观赏树皮形态和树干颜色。
2.5 植物物种来源统计与分析
根据植物的原产地将南宁市五象岭森林公园内的植物分为乡土植物和外来植物。如表4 所示,乡土植物共有62 种,占植物总数的18.18%;其中乔木、灌木、藤本植物和草本植物分别占乡土植物总数的50.00%、16.13%、9.68%和24.19%,主要有中国无忧花、红花羊蹄甲、降香黄檀(Dalbergia odorifera)、假苹婆、朱瑾(Hibiscus rosa-sinensis)和台湾相思等。外来植物共有279种,占植物总种数的81.82%,主要有叶子花、红花酢浆草(Oxalis corymbosa)、乌蔹莓(Causonis japonica)、假连翘、仪花(Lysidice rhodostegia)等;其中入侵植物有 30 种,主要有五爪金龙(Ipomoea cairica)、银合欢(Leucaena leucocephala)、鬼针草(Bidens pilosa)、微甘菊(Mikania micrantha)、光荚含羞草(Mimosa bimucronata)、马缨丹(Lantana camara)等。
表4 南宁市五象岭森林公园植物物种来源统计
3 南宁市五象岭森林公园主要问题与建议
3.1 林木结构单一,景观丰富度不突出
植物物种多样性是建设优质公园植物景观的基础[17]。在实地调查过程中,发现五象岭森林公园内面积最大、分布最广的植被类型为湿地松林,其次为马尾松林和桉树林。三者均为常绿林,郁闭度较高,群落种类均较为单一,湿地松、马尾松和桉树为乔木层的绝对优势种,而草本层的植物种类较少。其他植被类型如火力楠林、海南蒲桃林、蓝花楹林、台湾相思林,观赏性较高但分布面积较小且相对集中。由此可见,公园内整体的森林景观结构略显单调,景观多样性低,特征不明显,缺乏色彩和层次的变化。园内可用观赏植物种类虽较多,占植物种类总数的50.4%,但其数量与应用范围较小。我国森林公园中以马尾松、湿地松为主的人工林景观应用较频繁,缺乏典型性与稀缺性,单一植物的应用造成景观间差异不显著,游客的游赏体验较差。因此,应该加大观赏植物,特别是本土观赏植物的应用比例,构建丰富的植物群落结构。在维持森林生态效益的同时,提高游览视野内的区域景观多样性;加强乔、灌、草、藤的结合,以常绿阔叶树种为主,针叶树种为辅,形成色彩丰富的针阔混交林景观;保持群落结构的多元化,进一步提高景观效益、生态观光、科普宣传等功能。
3.2 外来植物应用比例较高,缺乏乡土植物
五象岭森林公园中乡土植物仅占总植物种类的18.18%,乡土植物应用不足,园内大量种植有华南地区常见的湿地松及马尾松,难以凸显广西本土地域特色。且外来物种应用较多,需做好外来入侵物种的防范。应充分对公园进行分析与规划,有计划地挖掘乡土植物的观赏性并合理利用,采用珍贵品种,适当减少城市绿化植物应用,构建有区域特色的亚热带森林景观,加强地域性和文化性。古树名木是森林公园十分重要的部分,可以极大地增加公园的历史性与观赏性,应对公园中的古树名木进行鉴定与保护,并根据其自身特性进行栽培抚育,增加对游客的吸引力。同时应加强森林康养植物及药用、食用植物的应用,增加公园在森林康养方面的植物资源,充分发挥公园的生态服务功能。
3.3 冬季观赏植物较少,自然美感不足
五象岭森林公园中冬季可观赏植物相较于其他季节较少,仅有红花羊蹄甲、朱瑾、红花玉蕊、叶子花、土蜜树等。藤本植物的应用可以增加竖向空间美感,进而弥补垂直绿化的空白,其在改善和优化生态环境等方面有突出的优势[18]。森林主题的确定可以增强对游客的吸引力,结合五象岭森林公园中冬季可观赏植物较少的现状,应加强冬季景观的营造,可以结合气候特点,发掘适宜本地区冬季生长的观赏植物种类和品种,从色彩、姿态及结构3 个维度出发,提高植物景观营造的科学性与艺术性,合理打造公园冬季景观,做到三季有花,四季有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