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秋钓鱼,这样调标
2023-12-10李妍
李妍
铅坠悬空,双子线全部弯曲的状态,对轻口鱼信号表达得最糟糕,以前我凭物理知识和对鱼口的了解得出该结论,现又经水下摄影机和水面摄影机同步拍摄钓组和浮标的联动状态,该结论得到了印证,并且丰富了我以前的认知。
子线弯曲由无数个状态组成,从铅坠微离底到长子线几乎绷直之间的任何一个状态都属于子线弯曲,而且每个状态对鱼口的表达都大不一样。
铅坠微离底,双子线近乎完全躺底。浮标的所有动作都是在铅坠发生位移的情况下出现的,也就是说,浮标动了,则铅坠一定在动,经由子线牵引而带动浮标。假如在这种状态下,鱼叼起鱼饵轻轻抬头或左右缓慢移动,不管移动的距离有多大,只要小于子线的长度,子线无法绷直,就不会拉动铅坠,浮标就不会有动作,动作轻柔是深秋水温降低,鲫鱼等中小型鱼吃口最明显的特征。当然,水是有阻力的,在阻力的作用下,子线即便未完全绷直也会把这个外力传递到铅坠,但是要有足够的速度加持,浮标才会有动作,很多顿口就是这么产生的。如果吃饵的鱼只动了一下就按下暂停键,那么浮标的动作是先下顿,然后复位。
还有一些影像显示,在铅坠悬浮、子线弯曲的状态下,丢的口甚至比钓到的鱼还多。有一段影像是这样的:铅坠到位后,两粒钓饵缓慢下降,这时一条鲫鱼来了一个截口,把鱼饵叼到嘴里,浮标没有动作。可能是发现了异样,这条鱼还摆了摆头,做出吐饵的动作,浮标仍没有动作。直到最后鲫鱼成功吐出鱼钩扬长而去,浮标都没出现信号。还有一段影像记录了类似的情况:一条鲫鱼摆头吐钩的动作较大,浮标只上升了大约1目,钓鱼人提竿中鱼。虽然鱼钓到了,但提竿其实还是晚了一些。我有一个钓友,只要有标相就提竿,空竿率非常高,但是他的鱼获量仍然比同行钓友多。他的这种钓法无疑是起到了抽窝子的作用,有利于诱鱼和聚鱼,但是上面提到的那种难以察觉的小轻口,他也都把握住了,这应该也是他钓得更多的原因之一。
再看看短子线绷直、长子线微微弯曲的状态。镜头下,长子线在水底附近遭鱼截口,浮标没有反应,鱼感到异样,吐钩未果,然后摆头,幅度虽不大,但是已经牵动铅坠了,浮标轻微颠动,浮标的这个小动作若不是出现在摄影机前,而是出现在垂钓现场,钓鱼人极易忽略掉。不过可喜的是,和铅坠微离底不同,短子线绷直、长子线微微弯曲状态下的浮标已经有动作了。
通过观察视频影像中从铅坠微离底到长子线几乎绷直的多种状态,结论愈发直观,即铅坠离水底越近、越接近躺底的状态,中鱼信号表达得越糟糕,子线越接近绷直的状态,中鱼信号表达得越理想,但是也有少许丢口的情况。
有了这些真实的影像记录,追求灵敏或者希望在水温低、鱼儿活性差的季节实现鱼获最大化的钓友就有了明确的方向,那就是在调钓的时候使两根子线全部绷直。
我是这样调的:取一支标尾浮力很小的浮标,小到了一粒鱼饵的重量至少压下4目,然后带饵调标,调平水钓1目。注意,关键不是调几钓几,而是那支浮标要有足够的精度,以实现长子线轻触底,其钩饵的大部分重量作用到浮标上,短子线悬浮,其钩饵的全部重量都作用在浮标上。每一粒鱼饵的重量发生变化或者位置上发生了变化,浮标都会有反应。我的钩距是4厘米左右,按照上述方法调标,在深秋野钓鲫鱼时多次出现过小黑标。鲫鱼标相大多是送标,之所以出现黑标,是因为高灵敏度的钓组在鲫鱼吸饵的瞬间就有同步动作了,尤其是短子线离底大约4厘米,底层的鲫鱼注定是往下吸饵,所以浮标下沉。
这样调钓需要勤换饵,毕竟鱼饵泡在水下会溶散脱落,脱落一点儿浮标就会上升,长子线就离底了,此时如果不换饵,钓组就会缓慢地漂移,偏离钓点。
如何验证浮标精度?在带饵的情况下先调平水,然后挂单饵或者空钩再试一次浮标露出幾目(半水和找底后皆可),目数越低,浮标的精度就越低,如果在空钩的状况下无法露出2目,那么这支浮标就太钝了,换上更轻的钓饵(如蚯蚓)是无法调出理想状态的。针对这种情况,我建议使用短子线,即梅州钓法,鱼口更易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