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澄心”教育理念,实施多元管理
2023-12-10黄德俊南京信息工程大学附属实验小学
黄德俊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附属实验小学
学校管理工作既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学校管理工作的水平直接影响着学校的办学质量与未来发展。当前,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和深入,很多学校也在落实课程改革理念与要求的过程中尝试进行学校管理的优化与创新工作,且将学校管理的重心放在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学生个性化发展方面,并取得了诸多的成效。此外,随着“双减”政策的出台,不仅加重了教师的工作任务量,增加了教师的在校时间,也令社会、学生家长对学校的教育工作与管理工作给予了更高的期待。但是,部分教师由于尚未完全理解“双减”政策和学校发展规划,很容易产生疑惑、疲倦、焦虑等情绪,甚至动摇了其从教初心。对此,学校管理层必须基于新课改要求以及“双减”政策要求,积极更新学校管理理念、开展学校管理创新工作,为提高学校办学质量、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保障教育教学质量提供保障。
“澄心”教育理念宗旨在于提倡教育者抱着一颗纯净、透亮的心灵去做真教育。该教育理念是对当下躁动不安、过于功利化的教育现状的反思,是对“平庸之恶”的拒绝,也是对“发展内卷”的摆脱。基于此,南京信息工程大学附属实验小学尝试在管理中应有机地融入“澄心”教育理念,通过打造一支具备“澄心”教育理念与特质的师资队伍和“澄心”文化建设来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在改善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同时,也能够提高学校教育管理效能,为实现学校健康、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本文就“澄心”教育理念下的学校管理工作的优化与创新策略进行阐述。
“澄心”教育理念的内涵
“澄心”源自明代学者吕坤提出的“学问以澄心为大根本”。同时,他还提出“只有澄心,方能精神纯粹,进而明人伦、遵道义”。所谓“澄心”,即祛除心中的杂念,使内心空明、澄净,澄心清意,见其始终。“澄心”教育是对当下躁动不安、过于功利化的教育现状的反思,对“平庸之恶”的拒绝,对“发展内卷”的摆脱。这一教育理念以人内心的清澈、明亮和高远为追求,力求让每一位师生拥有真正的心灵生活,旨在让教育者抱着一颗纯净、透亮的心灵去做真教育,用这份“纯真”的情感感染学生个体,引发出其内心的“真实”,一切从心出发,让教育直抵心灵、让师生情智共生。
“澄心”教育理念,既可以帮助教师实现“以敬业之心修德”“以安业之心赋能”“以精业之心致远”“以乐业之心收获”,促使其进行自我锤炼,还可以引导教师在“澄心”教育理念下实现自我成长与发展,并在提高其教育教学水平的同时,为实现学校与教师的共同成长与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当前小学学校管理普遍存在的问题
管理观念陈旧 目前,一些学校管理层缺乏对现代管理理论知识的深度学习,导致其管理观念相对陈旧落后,且在实施学校管理的过程中过度关注教师的教育教学过程、教育教学的指导落实情况以及学生的学习成绩,严重忽视了教师的专业化成长与发展、学生综合素质的形成与发展。陈旧的学校管理观念与方法,既未能够切实落实新课改目标,也会影响到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与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更会影响到学生综合素质的改善与提高,最终对学校的可持续发展造成极大的阻碍。
管理制度不完善 通过深入调查和数据分析,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当前一些小学在管理过程中存在着明显的混乱和低效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不仅严重影响了学校的正常运营和发展,也给教师带来了强烈的职业倦怠感,对教学质量产生了极大的负面影响。究其原因,主要有三方面。一是缺乏科学的管理方法与管理创新意识。它们的管理体系往往过于传统和僵化,不能适应现代教育的需求和变化。同时,学校管理者也缺乏对新的管理理念的掌握和应用,无法有效地推动学校的改革和创新。二是学校管理者缺乏丰富的现代管理理论基础,导致其管理能力相对薄弱。他们往往只注重教学任务的完成和教学进度的推进,而忽略了管理的艺术性和科学性。这就使得学校的管理效能低下,无法充分发挥每一个教师的能力和潜力。三是学校管理者对学校文化、教师专业化发展不够重视,降低了学校管理效能。他们往往只注重学生的成绩和表现,而忽略了教师的专业发展和学校文化的建设。这就使得教师无法得到充分的激励和发展,降低了他们的工作热情和参与教科研的积极性。上述这些问题的存在不仅影响了学校的管理效能和教师队伍建设,也降低了教师参与教科研的热情和积极性。因此,学校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加强学校的管理和创新,提高管理者的能力和素质,重视教师的发展和学校文化的建设,才能更好地推动学校的整体发展和提高教学质量。
“澄心”教育理念下小学学校多元化管理的实施策略
更新教育管理观念,建设“澄心”教师队伍 在实施学校管理的过程中,学校既要秉持“教师为本”“以学生为本”的理念,也要基于新课改要求、自身的办学理念、未来发展规划或方向、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需求等,及时更新学校的管理理念,进而为改善、提升学校管理效能提供保障。基于此,学校应尝试基于“澄心”教育理念构建一支具有“澄心”特质的教师队伍,为开展学校多元化管理奠定基础。
特质一:以敬业之心修德。学校通过“澄心”教育培训与相关学习活动,促使全体教师均能够具备修学治身、爱生为核的意识;通过积极唤醒教师自身的生命意识和时代责任感,使之能够不断地进行自身品格、教学素养的修炼。这样教师才能够在教学实践工作中以爱生为自身工作的灵魂,以善施教化为己任,遵循教育的客观规律,运用“澄心”教育理念给学生自然无痕的教育,实现教师专业发展和育人水平不断提升。
特质二:以安业之心赋能。引导教师通过培训与学习活动,具备安静教书、潜心育人的职业素养,在教育实践工作中心无旁骛、保持纯粹,在不断自我“修行”的过程中使自己能够专注于教学、专注于做课程、专注地开展教科研活动,为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提高学校管理效能提供保障。
特质三:以精业之心致远。积极引导一线教师对“澄心”教育理念进行深入学习,争做一名与时俱进的教育实践者与研究者,能够积极结合新课程、新课标、新教材、新政策,不断进行自我精进、推陈出新,切实将学生放在课堂的“中央”,将学生的成长与发展作为提高自身教育质量的生命线。
特质四:以乐业之心收获。学校在建设“澄心”教师队伍的过程中,应给予教师更多、更广阔的教科研空间,使一线教师能够在教学中真正地将三尺讲台作为自己践行育人初心的舞台,始终保持年轻的心态与育人的激情,并在育人实践中不断体验、发掘自身的职业魅力,使之能够持续收获育人的幸福,进而令其无限地接近教育的真谛,并收获教育的尊严和幸福,进而为切实开展学校多元化管理、提高学校管理效能奠定坚实的基础。
基于“澄心”文化建设,增强教师的文化认同企业文化是企业整体职员共同遵守的一种企业精神与价值观,以及在此基础上所形成的一种行为规范。基于此,学校管理者也须更加重视学校文化的建设工作。一方面,学校文化可以充分体现学校办学、发展的宗旨;另一方面,学校文化也具有强有力的激励功能、导向功能,能够为推动学校素质教育的实施、学校的健康发展以及提高学校管理效能提供文化基础。为此,学校可以尝试基于各类“澄心”教育实践活动,逐步落实“澄心”学校文化建设工作,并借助学校文化建设让教师能安静教书、潜心育人,让学生能够静心读书、快乐成长。此外,“澄心”学校文化建设工作还能够不断增强全体师生对“澄心”教育理念以及“澄心”教育文化形成高效的价值认同,为培养“澄心”好教师、推动“澄心”教育理念的实施以及提高学校管理质量提供有效保障。
首先,开展有关“澄心”教育理念的学习与培训,强化“澄心”育人精神。学校文化的核心所在,就是学校的办学宗旨与育人目标。学校可以定期在全体师生中开展广泛的、多元化的“澄心”教育理念的学习活动,以此不断增强全体师生对“澄心”教育理念及价值观的理解,增强教师与学生对“澄心”教育理念、学校文化的认同感。尤其是教师,他们通过一系列的“澄心”教育理念的学习与培训工作,既能够增强自身践行育人初心的信念,还能够提高对学校文化、“澄心”教育理念、“澄心”育人文化的认同感。总之,积极开展有关“澄心”教育理念的学习与培训,在提高师生自我管理意识与能力的同时,也能够提高学校管理的质量和水平。
其次,开展基于“澄心”育人的学校文化建设,引导教师自我发展。学校在实施“澄心”文化建设的过程中定期举办“澄心美教师”主题教育,以打造崇教善育的教师文化。良好的学校文化、“澄心”育人文化既有利于促使教师之间形成良好的组织氛围,也有利于促进教师(尤其是一线教师)的专业化成长。此外,学校还会通过举办各类“澄心美教师”等主题教育来塑造教师的“形象美”;通过“澄心”讲堂、学习日活动,不断提升教师的“内涵美”与“奉献美”等,以此增强教师的职业成就感、学校文化认同感,在不断提升学校管理水平的同时,也让教师能够在学校文化、“澄心”育人文化的影响下实现自我管理与发展。
基于现代管理理论,实现多元化管理 学校管理层必须基于管理实践与经验不断进行反思与总结,并基于现代管理理论不断进行学校管理模式的优化与创新,为提高学校管理效能奠定坚实基础。
首先,实施差异化管理。学校基于“以教师为主体”的原则,对不同学科、不同年龄的教师给予差异化管理。例如,针对各学科教师的备课阶段,对管理重心予以科学的设置,新教师重在规范化管理,老教师则重在创新性、新颖性等方面的管理,针对一线骨干教师则重在其教学经验、个性化教学、特色化教学等方面的管理。差异化管理模式的实施,一方面可以保护新教师的教学激情,另一方面可以激发老教师、一线骨干教师的创新激情。
其次,实施自主化管理。学校的管理工作必须基于时代的发展及教育教学工作的变化而及时修订与完善。因此,学校管理者必须基于教育教学需求、学校管理目标,不断健全相关的管理机制,使之成为高效开展学校管理工作的依据,以及约束管理对象的基本准则。另外,学校还要基于依法治校、规范办学以及“澄心”教育理念,着手建立民主管理制度、自主管理机制,以此来彰显教师在学校管理中的主体性,增强其自我管理的主体意识,进而促使全体教师视自己为学校的主人、视学校为自己的家。一方面,学校要通过校务公开机制、校务委员竞岗机制、教务管理监控常驻机制,使教师能够随时了解校务内容、优秀教师随时可以竞岗校务委员,以增强教师的主体感、自我管理意识。另一方面,学校还要通过建立民主评比制度,定期组织教科研评比、最美“澄心”教师评比等活动,让全体教师在民主、公正的环境下激发学习热情,并在不断的再学习活动中逐步提升自身的教科研与综合能力。
基于“澄心”教育理念,构建多元评价机制 目前,学校管理机制普遍存在单一性、主观性等问题,且多将教师评价结果作为其是否晋级、解聘等奖惩的主要依据。此类存在单一性、主观性的陈旧评价机制不利于教师专业成长与发展,也不利于学校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因此,学校应积极尝试构建一套多元化的教师评价机制,进而从多方面、多角度获得更多有关教师教育教学活动的反馈信息,使教师能够更为客观地进行自主评价,在提升教师教育水平与质量的同时,也有利于促进教师的专业化成长以及自我管理效能的提升,最终为提高学校管理水平提供保障。基于此,学校在建立多元化发展性评价体系的过程中,一方面要遵循“澄心”教育理念,另一方面也要科学地运用现代教育管理理论来开展教师评价活动。
首先,以点评价。以点评价,即以某一节点事件来评价。该评价机制具有针对性强、效果佳的特点。例如,在每一次教科研比赛结束、每一个教评活动结束、每一项课题结题时,均可以将其作为关键性的评价节点,引导参与教师进行回顾、总结和反思,表扬先进、树立榜样。在这个过程中,既关注前沿,又关注过程,更关注后续。因此,此类评价更具针对性,更有激励性和导向性。
其次,以面评价。以面评价,即通过某一阶段或是相关教科研活动来开展教师评价,并基于“和而不同、美美与共”的评价原则对教师或是教学组进行相应的评价。此类评价可以对教师在某一阶段的教科研活动进行客观的、整体的评价,以提高评价的客观性与公正性,且有利于激发教师的教学热情,使之能够在自省、自纠中不断进行自我提升与完善,这对提高学校管理效能也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总而言之,学校管理水平与效能直接关系到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与未来发展。科学的、有效的管理则可以切实改善、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又可以避免出现职业倦怠,在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的过程中为提高其教育教学质量提供保障。随着课程改革的推进,学校管理者在学校管理中既要结合新课改要求,也要基于时代发展的要求不断更新学校管理观念、建设优秀教师队伍等,并通过建设学校文化、实施多元化管理与评价机制等途径切实增强教师的学校文化认同感、科学育人信念,为提高学校管理效能奠定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