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幼小衔接背景下幼儿园开展生活化课程的策略

2023-12-10徐咏颖

名师在线 2023年29期
关键词:幼小建构生活化

文/徐咏颖

幼儿园应贯彻落实《3~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和《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在大班下学期有针对性地帮助幼儿做好生活、社会、学习等多方面的准备,使幼儿对小学生活有所期待。生活化课程对此有一定的促进意义。教师可以立足幼儿的一日生活与兴趣特点,根据幼儿的学习方式和发展规律,在生活中挖掘课程资源,建构生活化课程。教师还可以根据生活化课程内容差异,发挥幼儿园生活化课程的不同功能,为幼儿未来的小学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幼小衔接背景下幼儿园开展生活化课程的必要性与意义

《3~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幼儿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进行的。要珍视游戏和生活的独特价值……”由此可见,生活化课程在幼儿园中的组织与实施,具有一定的必要性[1]。那么,在幼小衔接背景下,开展幼儿园生活课程的意义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下面,笔者结合实际教学经验进行探讨。

第一,生活化课程建构难度较低,易于实施。生活化课程主要围绕生活资源进行建构,包括日常生活用品、生活废品、自然生活资源等实物资源,以及生活现象、生活事件、生活问题等非实物资源。只要用心观察生活,就能获取这些资源,推动生活化课程的建构,为幼儿园实施幼小衔接创造良好的条件。

第二,生活化课程容易被幼儿接受,效果明显。幼儿年龄较小,对复杂的事物缺乏认知,但是对生活分外好奇和熟悉,容易激发学习和活动参与兴趣,也能在生活中获得一些有利于学习和发展的经验。合理建构生活化课程,能够使幼儿园幼小衔接活动更顺利地被幼儿接受。在此基础上,教师需努力以最贴近幼儿生活的方式培养幼儿的多种能力、意识、习惯等,带领幼儿发现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这对幼儿适应小学生活有极大的好处,能够显著增强幼儿园幼小衔接效果。

二、幼小衔接背景下幼儿园开展生活化课程的策略

幼儿园可基于大量实物资源与非实物资源建构生活化课程,促进幼小衔接。因此,在幼小衔接背景下,幼儿园开展生活化课程,首先可以广泛收集实体化生活资源,获得丰富的生活化课程建构材料,其次可以搜罗生活现象、事件、问题等资源,关注幼儿好奇的事物,聚焦幼儿真实的问题和未来发展需要。最后,幼儿园可以对照《幼儿园入学准备指导要点》整理相关资源,设计不同的幼小衔接内容和目标,灵活开展多样化的生活化课程。

在幼小衔接背景下,《幼儿园入学准备教育指导要点》针对幼儿园幼小衔接工作内容提出了身心准备、生活准备、社会准备、学习准备四个方面的内容和目标。下面笔者将着重围绕这四个方面,论述幼小衔接背景下,幼儿园如何开展生活化课程。

(一)身心准备方面

1.关注生活状态,使幼儿情绪良好

积极稳定的情绪是幼儿适应小学环境和人际关系的重要前提。而在幼儿园中,因受到一些生活问题的影响,多数幼儿会呈现出情绪波动,如低落、沮丧、沉默等[2]。教师可由此切入,以表达和调控情绪为导向,建构生活化课程,指导幼儿以平和的心态处理不愉快的事情,培养幼儿保持良好情绪的能力。

例如,在幼儿园建构区游戏活动中,有的幼儿因为争抢游戏材料而出现矛盾,导致情绪低落。教师可把握此时机,建构以“积极解决矛盾,做情绪的主人”为主题的生活化课程,然后在课程活动中,借助幼儿发生矛盾的真实案例,带领幼儿集体讨论以下内容:(1)出现矛盾的原因是什么?(2)怎样解决他们的矛盾?(3)当类似的矛盾让人情绪低落时,怎样调整情绪?通过讨论,幼儿会认识到矛盾和消极情绪的成因,进而学会正确表达和调控情绪,提高保持良好情绪的能力。

2.重视日常活动,使幼儿动作协调,喜欢运动

幼儿能否在小学阶段游刃有余地参加各项体育运动,不仅取决于精细动作协调性、大肌肉动作灵活性,还取决于他们对待体育活动的态度。因此,在幼小衔接背景下,幼儿园教师应重视日常活动对幼儿动作发展、运动兴趣的影响,建构相关生活化课程,使幼儿动作协调并喜欢运动。

例如,教师可根据幼儿日常体育活动,建构“运动最快乐”生活化课程,融入“往返跑”“跳绳”等多项体育活动,通过生活化课程的有序实施,带领幼儿在丰富的体育活动中充分体会运动的乐趣,锻炼大肌肉动作和精细动作。

(1)做好水资源总量消耗和强度控制。深入推进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按照国家要求,加强规划水资源论证工作。全面实施水资源消耗总量和强度“双控行动”,抓紧完成呼兰河等河流水量分配。进一步推进黑龙江省地下水压采工作,严格控制地区水田发展,坚决遏制农业生产无序开采地下水的势头。强化取水许可审批,对水资源超载,尤其是严重超载的地区,要坚决采取水资源管控措施。

3.对接小学生活,使幼儿向往入学

很多时候,幼儿不能顺利进入小学,这是因为他们对小学生活缺乏了解,甚至将小学生活想象为“洪水猛兽”。教师可以在建构生活化课程时对接小学生活场景,为幼儿描绘值得期待的小学生活画面。

例如,幼儿园教师可以在周边小学进行调查,了解小学生的趣味校园活动,并通过拍照、录像等方式记录下来。在此基础上,教师可建构“小学校园真美好”生活化课程,向幼儿展示自己所调查到的小学生活美好现象、趣味活动等。幼儿从中发现了自己感兴趣的事物,由此形成积极的入学期待,向往入学。

(二)生活准备方面

1.紧扣生活细节,自我管理和服务

与幼儿园不同,小学对小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有更高层次的要求,例如,自己整理物品,自己制订学习计划,自己解决喝水、增减衣物等基础的生活问题。幼儿只有不断提高自己的这些能力,才能在小学生活中保持独立,真正进行自我管理和服务。幼儿园应围绕“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教育理念,紧扣幼儿需要自我管理和服务的生活细节,建构和实施生活化课程。

例如,教师可立足幼儿园生活,围绕“整理玩具和学习用品”“图书和衣物分类”“按时作息和活动”等细节,建构“生活小能手”生活化课程。在课程中,教师先向幼儿讲解整理、分类、时间管理等方法,再设计相关任务,指导幼儿按照所观察和了解的方法,自己整理物品,制订“一日生活计划”“假期出行计划”等。从“观察”到“了解”,再从“了解”到“运用”,幼儿逐渐熟练地掌握了生活自理方法,提高了自我管理和服务能力。

2.衔接未来生活,了解危险保安全

离开幼儿园进入小学后,幼儿开始作为小学生角色,不仅需要面对更加复杂的生活和学习环境,还需要与社会进行更复杂的接触,因此也可能遇到更多的危险。在此背景下,幼儿园教师应提前指导幼儿了解危险,使幼儿拥有较强的自我保护意识和一定安全防护能力,学会在发生危险时正确自救和求助。这样的生活化课程将生活中真实存在的安全知识、危险要素等利用起来,聚焦幼儿在未来生活中需要独立面对的危险问题。

例如,进入小学后,不少幼儿需要独立面对“过马路”的问题,教师可由此建构“交通安全我知道”生活化课程,围绕交通规则设计课程内容与实践活动。在活动中,教师首先带领幼儿了解“红灯停,绿灯行,黄灯亮了等一等”“行走应走人行道,没有行道往右靠,天桥地道横行道,横穿马路离不了”等交通规则,其次模拟“过马路”等情景,指导幼儿“过马路”。通过“先学习、后模拟”,幼儿自然而然地了解交通方面的潜在危险,学会在交通环境中保障自己的人身安全。

(三)社会准备方面

在社会准备方面,幼儿园应在幼小衔接背景下,使幼儿具有一定任务意识,学会沟通与合作,诚实守规,热爱集体,由此建构和实施生活化课程。教师可引导幼儿齐心协力地解决生活问题,也可聚焦生活实际制定规则,丰富幼儿园生活化任务型活动。下面,笔者将侧重于交往合作、诚实守规,举例说明幼儿园社会准备方面幼小衔接视角下的生活化课程实践策略。

1.齐心解决生活问题,促进幼儿沟通与合作

与幼儿园班级和校园相比,小学班级与校园成员多了很多,这使幼儿在转化为小学生角色后,不得不与更多同龄人和成人进行交往,因此,他们需要具有良好的交往合作意识和能力[3]。而在幼儿园中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和能力,解决生活问题不失为一个有效方法。教师可以整合幼儿园生活中的常见问题,特别建构“问题”生活化课程,以此促使幼儿学会沟通与合作,进而学会处理人际关系。

以“帮帮团”生活化课程为例,随着课程的实施,教师可指导幼儿齐心协力解决“衣服脏了怎么办”“玩具坏了怎么办”“建构材料不够怎么办”“只有一本绘本怎么办”等幼儿园生活中常见的问题,让幼儿在“帮帮团”中集思广益,出谋划策。幼儿基于“帮帮团”展开交流,先说明自己的想法,再在意见不一致时说明理由,最后通过协商形成统一观点,各自尊重,相互接纳,沟通与合作能力大大增强。这有助于幼儿在进入小学后大胆结交新朋友,适应新的师生关系。

2.聚焦生活制定规则,引导幼儿诚实守规

在幼儿园树立正确的规则意识,有助于培养幼儿诚实守信的良好品质,可使幼儿在进入小学后自觉遵守班规、校规等规章制度,避免出现违反纪律的行为,合力营造良好的小学学习和生活环境。教师可以聚焦幼儿园生活,制订合理的幼儿园规则,增加生活化课程,以此推动幼儿规则意识的建立,培养幼儿诚实守信的可贵品质。

例如,“幼儿园里我做主,诚实守信不能少”生活化课程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制定和遵守规则”,第二部分为“做诚实守信小朋友”。基于第一部分,教师可带领幼儿一同了解规则的重要性,针对幼儿园当前存在的不合理现象,与幼儿一起制订规则,尽量让幼儿自主提出遵守规则的鼓励方法和违反规则的惩罚措施。基于第二部分课程,教师可向幼儿讲解诚实守信的相关故事,通过生活中的真实案例,督促幼儿不说谎,帮助幼儿改正不当行为。

(四)学习准备方面

在学习准备方面,幼儿园应在幼小衔接背景下,引导幼儿好奇好问,养成一定的学习习惯、兴趣和能力[4]。对此,教师可充分利用幼儿好奇心,在生活中收集幼儿感兴趣的问题、现象、事物等,建构能够满足幼儿早期学习需要的生活化课程。

例如,“生活里的语言”“数学无处不在”“科学真奇妙”“艺术在身边”等生活化课程。教师可以在日常生活对话中收集语言信息,在生活用品中整理数学认知材料,在自然现象与资源中挖掘科学活动素材,在幼儿喜爱的音乐与美术形式中筛选艺术活动素材,以此促进生活化课程的建构。之后,教师可根据课程内容差异,预设多种活动计划,通过多样化的组织与引导方式,使幼儿对课程活动产生兴趣,进而提出问题、展开探索。

以“数学无处不在”生活化课程为例,教师可以在向幼儿提供水杯、包装盒等生活中常见的数学认知材料后,让幼儿自主观察材料特征,描述差异。经过这样主动的活动过程,幼儿提高了观察能力、分析能力等,形成自主探索习惯,发现数学的趣味,轻松为下一个阶段的学习作好准备。

三、结束语

幼儿园应贯彻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的指导意见》内容要求,积极实施幼小衔接,帮助幼儿实现由幼儿园到小学的顺利过渡。在此期间,生活化课程不仅具有必要性,还有深刻的现实意义。幼儿园教师可以根据幼儿好奇的事物、真实的问题,广泛收集实物或非实物资源,从而紧密围绕幼儿生活建构生活化课程,在生活化课程中有效实施幼小衔接,让幼儿自然地进入小学。

猜你喜欢

幼小建构生活化
初中生活化写作教学实践
消解、建构以及新的可能——阿来文学创作论
残酷青春中的自我建构和救赎
如何让数学教学生活化
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初探
如何有效地做好幼小衔接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幼小衔接真正该做什么
从养成教育入手 促幼小平稳衔接
建构游戏玩不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