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棚草莓种植技术及病虫害防治

2023-12-10黄乐成陈玉华

安徽农学通报 2023年19期
关键词:草莓大棚病害

黄乐成 陈玉华

(广东省中山市中山港街道农业服务中心,广东中山 528437)

近年来,草莓生产迅速发展,无论是草莓品种还是草莓栽培技术都得到了进一步优化创新。大棚种植成为现今草莓种植中常用的方式之一,其优势在于大棚种植条件的可调节程度较高,可以为草莓生长创造良好的环境,从而提高草莓产量和品质。在实际生产中,存在部分种植人员对草莓育苗、种植、病虫害防治等方面专业知识缺乏,惯于依照自身经验进行种植,导致草莓生产质量难以提升等问题。为此,本文基于文献和实地调研情况,总结了大棚草莓种植技术中的核心要点及主要病虫害防治措施,以期为大棚草莓种植提供参考。

1 大棚草莓种植现状

1.1 种植技术方面

在大棚草莓生产中,现有的种植技术与种植理念有待更新,部分果农缺乏科学有效的选地、整地等相关种植技术,导致大棚草莓种植产量和品质无法得到有效提升[1]。果农的种植理念与种植技术未能得到及时更新,从而使得草莓的生产和流通缺乏有效的组织管理,无法满足市场对草莓产量和品质的需求。

1.2 病虫害防治方面

草莓生产上病虫害危害较严重,果农对大棚草莓上的病害种类及防治方法认知不全面,导致防治效率较低,草莓果实品质变劣,难以有效保证草莓的产量及品质,果农的经济效益得不到充分保障。

2 大棚草莓种植技术要点及病虫害防治措施

2.1 选地和整地

大棚草莓的产量和质量与种植地区、土壤条件密切相关,结合草莓的特点和实际生产情况,进行科学选地和整地,有利于草莓的生长发育。依据草莓生长需要充足的光照条件,对土壤适应性较强等特点,可选择地势较高、较平坦的园地种植。为满足草莓的水肥需要,在选地时需要选择通气性良好、肥度较高、弱碱性或中性的土壤。前茬种植过豆类等农作物的土壤相对肥沃,较适宜草莓的栽种,但需要注意草莓不适宜和茄科类作物进行轮作。

在选择合适的种植园地后,需要进行杂草清理、土地翻整,并投入底肥,确保土壤条件适宜草莓生长,提高草莓幼苗的成活率,促进幼苗健壮生长。土地翻整时需投入一定量的底肥,底肥一般包括适量的过磷酸钙、有机肥、氯化钾等,施肥后需再次翻土,翻土深度30~40 cm,翻土后起垄,以确保土壤均匀平整,有足够的透气性。整地时须对土壤进行消毒处理,预防病虫害的发生。研究表明,草莓种植前土壤若未进行消毒处理,病虫害的发生会导致草莓幼株矮化或死亡,造成减产30%左右[2]。种植前的土壤消毒杀菌可以起到预防病虫害的作用,进而保障草莓幼苗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健壮生长。

2.2 选种和定植

草莓品种的选择和定植方法对草莓的成长发育有一定的影响,同时会间接影响后期的栽培管理工作。因此,种植人员需要结合实际正确选择草莓品种,注重栽种品种的优良化和多样化,采用科学的方法进行草莓定植栽种,提升草莓的产量和品质。实践中,在选择草莓品种时,要考虑到大棚现有的条件因素,选择抗病性、耐阴性强的草莓品种。为提升品质,草莓品种除了要求高产、适应性广、抗性强等特点外,还应当培育适合多种栽培方式、果大、糖分高、耐储运的品种。同时采用引种与育种相结合,以及推广无病毒种苗,从而提升草莓产量和品质。

草莓幼苗最适宜的种植时间是8 月初至9 月中旬。草莓幼苗要避免阳光暴晒,应选择在阴天或天气晴朗的下午栽种。栽种的草莓幼苗以顶芽饱满、叶片4~6片的植株为宜。在种植方法上,采用一坑一苗,植株根茎部与地面在同一水平线上,弓背向外,种植密度应当结合种植场地条件确定,种植完成后要压实土壤,外露的根系用土壤掩埋。草莓幼苗种植应遵循“深不埋心,浅不露根”的原则,否则会影响草莓植株新叶子的生长,或导致水分蒸发量过大,影响吸水而难以成活。草莓苗进入花芽分化期时,应适当控制施肥量和浇水量,在防止草莓苗生长过旺的前提下促进花芽分化。

草莓在生长过程中对水分和养分的需求较大,需科学制定浇水施肥计划。在植株栽种完成后,须浇透土壤,之后便可以选择恰当时间规划灌溉,使土壤保持一定的湿度。还需结合草莓的生长情况,在不同时期合理选择肥料,适量补充肥料,促进草莓产量增加。

2.3 栽培管理

有效的栽培管理可以促进植株生长健壮,同时可以防止草莓生长过程受到各类病虫害的侵扰,有利于提升草莓种植产量和品质。在栽培管理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到肥水管理、温度管理、湿度管理、植株整理、辅助授粉及疏花疏果等工序,涉及的管理内容复杂多样,管理人员需要采取恰当的措施进一步优化栽培管理工作,对草莓种植情况进行定期观察与及时干预,着重田间管理与花果管理这两大主体部分,保证草莓植株健壮生长。例如,种植人员需要根据草莓植株的实际生长状况,关注大棚内阳光的强弱和光照时长,白天大棚内的温度应控制在24 ℃以下,夜间温度应保持在9~11 ℃。为保证草莓生长有充足的光照,可适当清洗大棚膜或撤除大棚保温布,让草莓接受更多的光照,遇阴天或下雨天气时,利用现代化光照设施补充光照。

为有效调控大棚内的空气湿度,可以铺设黑色地膜,降低大棚内的空气湿度,降低病虫害发生概率,为草莓生长创造良好的条件。果实成熟后,隔绝草莓与地面土壤,可以防止果实破损,保证果实品质。覆盖黑色地膜时期应在扣棚保温后的11~15 d内为宜,选用聚乙烯地膜效果最佳,厚度在0.007~0.016 mm,宽幅在1.2 m 为宜。在肥水管理方面,需要合理开展平衡施肥作业,根据土壤供肥水平及草莓需肥要求,选择天然有机肥,要控制氮肥使用量,磷肥和钾肥要足够充足,借助地膜下的软管对草莓补充肥料和水分。

草莓是喜温植物,最适宜的生长温度为15~30 ℃。9 月中下旬,大多数草莓品种在温度12~17 ℃、日照8~14 h条件下开始分化发芽,花粉发芽适宜温度为25 ℃左右。花芽的发育非常关键,应加强水肥管理,浇水量为15 000~22 500 kg/hm2,可以混合1 kg/hm2磷酸二氧钾肥浇水。在草莓开花结果期,需要合理控制施肥时间,以提升草莓免疫力,提高果实品质。同时在草莓大棚中需要适当放养蜜蜂,辅助授粉,以增加坐果率,提高草莓的产量和品质。此外,在扣棚加温后,草莓植株长出2片左右的幼叶时,对其喷洒10 mg/kg 的赤霉素,以7 d 为间隔期,按照草莓植株的长势强弱,对每株草莓苗喷洒2~3次约5 mL的药液。在花蕾分离至一、二级序花开放时,对后期未开的花蕾进行定期摘除;适量适时摘除老叶、残叶和病叶,并将其带出园外销毁或深埋。草莓垫果可采用地膜进行覆盖或在草莓现蕾后铺上切碎的稻草或麦秸,并与土壤管理进行结合,人工对匍匐草莓茎进行摘除,也可以采用多效唑、青鲜素和矮壮素等药剂,抑制匍匐茎的产生,以保障果实发育期的平稳度过[3]。

2.4 病害防治

病虫害会影响草莓产量和品质,甚至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白粉病、叶斑病和灰霉病是大棚草莓种植中的主要病害,会对草莓的叶、花和果实生长造成危害,甚至导致草莓种植产量减少。为提升草莓生产水平,果农需要积极采取有效的病害防治技术手段,将预防作为主要手段,通过合理轮作、清洁土壤与加强田间管理等多种手段解决大棚草莓种植病害问题,最大限度上降低病害的产生概率,为大棚草莓种植产量及品质提供保障。例如,疫病与霜霉病是草莓病害中的一种常见病害,在连续高温高湿的情况下,草莓若患该病根部和冠部会出现褐色病斑,果实会出现萎蔫干枯症状。对此,果农需要对大棚栽培的温度、湿度进行有效调控,避免棚内温湿度过高。选用药剂防治病害时,可以选择50%的烯酰吗啉液进行喷雾防治,在大棚可均匀放置10%或16%的腐霉利烟剂,熏制4 h以上,从而有效防治各类病害的产生。

草莓生长过程中会出现缺钙等缺素症,对草莓的发育和果实品质有较大影响。当稻田改种草莓、土壤干燥时极易造成缺钙现象,症状为叶顶端皱缩焦枯。因此在整地过程中,可施用750 kg/hm2(10%肥料用量)石灰,能有效预防草莓缺钙症;草莓现蕾阶段,用叶面补钙的方式喷洒0.3%氯化钙400 倍溶液3~4次,可以起到良好的预防效果。

当草莓生长期发生灰霉病、白粉病和叶斑病时,开花前后这2 个重要节点不适宜用药,否则会影响授粉,增加畸形果的概率,结合实际情况,选择高效、低毒与低残留的农药,并严格控制农药的用量及安全间隔期。例如,可以使用50%的速克灵800倍液和65%的杀毒矾1 000 倍液交替对灰霉病进行喷雾防治;用三唑酮1 500倍液和杜邦福星600倍液交替使用,防治草莓白粉病;使用甲基托布金800~1 000倍液或7%可杀得500倍液,通过喷雾的形式防治叶斑病。草莓采收的前10 d左右停止一切用药。

2.5 虫害防治

大棚草莓种植常见虫害有蚜虫、红蜘蛛、青虫、地老虎等,是影响草莓生长较为关键的影响因素,如果不能及时防治,会使大棚种植效益锐减。在大棚草莓的虫害防治上,应当科学采用合理的虫害防治方法,包括农业、生物、物理、化学防治等多种方法[4],根据草莓的实际生长状况,灵活选用相应的虫害防治方法,可有效控制虫害的发生。例如,草莓植株生长期间容易遭受蚜虫危害。对于蚜害的防治:(1)农业防治,及时清除大棚周边杂草及受害植株,增设防虫网地,在草莓植株上增添诱杀黄板,并且定期更换;(2)生物防治,向棚内放养蚜虫天敌,如护草蛉一类的昆虫可以有效抑制蚜虫;(3)化学防治,在草莓叶心及叶片背处喷施一定量的阿克泰液或特福利液,还可以采用多种药剂交替喷施,同时需要严格控制喷施间隔期,从而有效避免蚜虫产生抗药性,有效防止蚜虫的发生[5]。在红蜘蛛虫害防治中,因其寄生在草莓老叶背面,所以在育苗期间应及时清除叶片、杂草和枯萎的植株,从根源处切断红蜘蛛虫卵的传播,同时可以在棚内放养辅食螨进行生物防治,选择恰当的药剂进行喷施,从而有效减轻红蜘蛛的危害。针对蚜虫、红蜘蛛和青虫等虫害可以选择浓度为20%增效素灭菊酯和吡虫啉等药剂进行喷洒防治,或用1 000倍的辛硫磷进行浇灌,以达到消灭害虫和确保大棚草莓产量和品质提升的目的。

3 结语

综上所述,为实现草莓生产进一步朝优质化、精品化、品牌化方向发展,在大棚种植过程中不仅要注重基本生态园地的建设,还需要对品质进行把关,不断优化草莓植株生长期间的整个栽培管理过程。种植技术人员需要不断提升专业知识技能,在此基础上进行大棚草莓的种植管理。通过不断提升大棚草莓种植技术水平,提升整个产业的经济效益。

猜你喜欢

草莓大棚病害
大棚妹子
大棚换茬季 肥料怎么选
谨防大棚房死灰复燃
早春养羊需防六大病害
小麦常见三种病害咋防治
葡萄病害周年防治历
果树休眠期咋防病害
原地翻建大棚 注意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