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空抛物行为对公共安全的影响及其法律责任
2023-12-10李思玉
李思玉
悉尼大学,澳大利亚 新南威尔士
高空抛物行为增加了人身安全的风险,一旦物品从高处落下,无论是直接伤及人体还是引发其他安全事故,都会对公众造成威胁,《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以下简称《刑法》)规定,高空抛物属于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可以依法惩处,然而,该规定仅包含了高空抛物行为所涉及的严重后果,而没有对高空抛物行为本身的违法性进行具体界定,出于更好地保护公共安全的目的,本文研究相关法律条款,并指出法律条款中需要完善的部分,为我国高空抛物行为的立法提供参考。
一、高空抛物行为对公共安全的不良影响
据不完全统计,2019 年1 月至6 月,全国共发生128 起高空抛物事件,导致4 人死亡,13 人受伤[1]。2020 年9 月1 日至10 月21 日,仅上海市就发生15 起高空抛物事件,4 人受伤。依据南京市交通执法局官方微博发布的数据,2020 年3 月至9 月,南京市共查处高空抛物行为140 起,其中有3 人受伤。我国每年因高空抛物导致的伤亡事件数量不断攀升,这种行为给受害者及其家庭带来巨大的精神和经济压力,还对社会秩序造成严重破坏。高空抛物行为极大地增加了人身安全的风险,一旦物品从高处落下,无论是直接伤及人体还是引发其他安全事故,都会对公众造成威胁,高空抛物行为还可能损坏公共财产,给社会带来不必要的财产损失[2]。除此之外,在城市生活中,人们的压力已经足够大了,如果再加上高空抛物行为的不断发生,势必会增加人们的恐慌和不安感,对社会造成不良心理影响。
二、高空抛物行为的法律责任分析
高空抛物行为违反了相关法律法规,其罪行应当受到惩罚。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以下简称《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规定,实施“扰乱公共场所秩序”的行为,如果情节较轻,将被处以警告或者罚款的行政处罚;如果情节较重,将被处以行政拘留的处罚。如果高空抛物造成人身伤害或者财产损失,则可能构成犯罪,需要依据《刑法》承担刑事责任。
对于高空抛物行为的惩罚,应当是公正的并能够产生实际的效果。法律责任应当根据行为人的实际情况和行为的危害程度进行量刑。同时,需要建立健全的监管机制和法律体系,确保法律的有效执行,加大对高空抛物行为的打击力度和处罚力度,增强公众的法律意识和责任意识。
综上所述,我国虽然已经制定了相关法律法规来限制高空抛物行为,并对其行为人进行相应的惩罚,但只有加强对高空抛物行为的监管和打击,严格执行相关法律法规,才能保障公共安全,维护社会稳定。
(一)相关法律法规和惩罚措施
我国关于高空抛物行为的法律责任主要体现在刑法、民法和行政法等领域。首先,在刑事立法方面,我国《刑法》第一百一十四条规定:“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尚未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但该条例对“危险方法”并未明确界定,对高空抛物行为的规制力度较弱;其次,在民事立法方面,《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以下简称《民法典》)第一千二百五十四条规定:“因高空抛物行为造成他人损害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最后,在行政立法方面,《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二十三条规定:“实施扰乱公共秩序的行为,情节严重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可以看出,我国针对高空抛物行为的法律责任以刑事、民事和行政处罚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规制[3]。
(二)我国高空抛物侵权责任的立法规定
1.侵权行为的认定
依据《民法典· 侵权责任编》第一千一百六十五条第一款规定,行为人因过错侵害他人民事权益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第一千二百五十四条第一款中规定,“禁止从建筑物中抛掷物品。从建筑物中抛掷物品或者从建筑物上坠落的物品造成他人损害的,由侵权人依法承担侵权责任;……”在高空抛物侵权案件中,抛物行为造成他人损害的行为人应承担侵权责任。
2.举证责任
《民法典· 侵权责任编》第一千二百五十四条第一款中规定了高空抛物行为的基本举证原则,即“经调查难以确定具体侵权人的,除能够证明自己不是侵权人的外,由可能加害的建筑物使用人给予补偿”[4]。
(三)我国对高空抛物侵权责任的立法规定及存在的问题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人们对于法律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各国政府都在努力完善法律制度,制定新的法律条文和规定,以适应社会的发展和变化。为了保护广大公民个体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的稳定和发展,我国政府不断修改和完善法律制度[5]。
在《民法典· 侵权责任编》中,第一千二百五十四条规定,高空抛物致害行为将被视为侵权行为,对于因高空抛物导致他人损害的,抛物人需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该法律条文的出台是为了维护公民的人身权益,保护公共安全,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但同时,该法律条文也引发了广泛的讨论和争议。一些学者认为,《民法典· 侵权责任编》第一千二百五十四条的出现是顺应社会发展和法治建设的需要,对于保障公民权益和维护公共安全具有重要意义。高空抛物行为是一种严重的公共安全隐患,已经给人身安全、财产安全和环境卫生等方面造成严重影响。因此,必须采取措施来打击高空抛物行为,维护公共安全和社会秩序的稳定。另一些学者则认为,《民法典· 侵权责任编》第一千二百五十四条的规定存在一些问题,该法律条文在制定过程中缺乏充分的讨论,对于高空抛物行为侵权责任的界定模糊不清,也缺乏具体的执行办法和制度保障[6]。此外,该法律条文中规定的赔偿责任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可能会对司法实践造成一定困扰。
针对这些争议,我们需要对《民法典· 侵权责任编》第一千二百五十四条进行更为深入的思考和研究。首先,需要明确高空抛物行为的定义和标准,以避免法律条文的模糊性和不确定性;其次,需要建立健全的监管机制和执行机构,确保法律的落实和执行效果;最后,也需要加强宣传和教育,提高公众的法律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引导人们自觉遵守法律,杜绝高空抛物行为的发生。即便如此,我们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仍然存在例如举证责任难断定,免责条款规定不明确等诸多问题需要解决。
因此,除了完善法律条文,还需要从更广泛的角度来考虑如何预防和遏制高空抛物行为,更需要加大法律监管和执法力度,加大对于高空抛物行为的打击力度和惩罚力度,形成高压态势,遏制高空抛物行为的发生。
(四)完善我国高空抛物侵权责任制度的法律建议
1.明确举证责任分担
举证责任倒置制度在高空抛物案件中应该得到更多的应用,对于能够确定具体行为人的案件,适用举证责任分配[1]。但是对于高空抛物类的案件,如果不能确定具体行为人,应当适用举证责任倒置解决。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最终要由受害人承担法律上的举证责任,那么受害人往往很难找到足够有力的证据证明具体行为人的身份。因为高空抛物行为往往具有突发性、隐蔽性,且持续时间很短,如果是出于行为人的有意行为,那么就算是他们的家属也很难及时发现,更何况高空抛物行为的具体行为人往往也不会主动站出来承担责任,甚至可能采取逃避取证行为而间接毁灭案件证据。这也就加大了当事人对于侵权行为本身的诉讼司法和举证方面的难度[7]。
举证责任倒置制度在高空抛物案件中的应用,有助于避免类似事件的重复发生。风险利益优先分配法等各种政策制度设计是否合理,直接关系到政府在防止和预防风险事故方面采取何种措施。普遍损失理论认为,为确保尽可能有效防止风险损害发生,应该强调由社会行为主体个人承担直接主体责任,由其他间接主体人各自承担相关的避免风险事故的社会主要责任,在高空抛物行为的案例中,如果遵循举证责任倒置的原则,可以有效避免多数受害人无法举证的困境,加强对肇事者的追责,从而减少高空抛物行为的发生,同时,也会促使公民在行为中更加谨慎,从而避免潜在的安全隐患。
2.明确免责条款规定
当前《民法典》等相关法律规定中对高空抛物行为免责的规定存在一些问题,例如《民法典》第一千二百五十四条规定,能够证明自己不是侵权人,就可以实现免责。然而,这种免责规定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细化规定。
首先,提供不在场证据可以免除责任,这是免责的一种情况。但是,在实际情况中,要验证当事人提供的不在场证据并不容易,对于证据的真实性和有效性也难以保证,可能导致对受害人的权益造成损害。因此,需要对这种情况的免责规定进行进一步的审慎考虑和制定。
其次,高空抛物案件司法实践中,通常居住在高层建筑一楼或地下室的居民可以免除责任,这是因为这些居民没有实施投掷行为的客观条件。然而,在实际情况中,居住在高层建筑一楼或地下室的居民也可能会因为在高层放置物品不当而导致其坠落,例如在楼顶晾晒衣物、养花等,因此,对于这种情况需要进行进一步的规定和解释。
最后,司法实践中,当通过模拟实验证明部分高层住户不符合实施高空抛物行为的条件时,自然可以免除其赔偿责任。但是,在实际情况中,模拟实验的方法和条件可能存在不确定性和主观性,其结果也可能受到不同因素的影响。因此,对于这种情况的免责规定也需要进行更为详细和准确的规定和说明。
因此,本文建议,对相关法律规定中的免责条款进行进一步的明确和规定,以避免因规定不明确而导致侵权行为难以追究责任,侵犯受害人的合法权益。同时,需要加强对高空抛物行为的监管和打击,加大对侵权行为的处罚力度,提高公民的法律意识和安全意识,共同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
三、结论
任何一项法律的颁布既对社会发展具有警醒作用,也可起到预防可能性危害的作用,但归根结底是为了维护人民的合法利益,是为了人民的幸福安全。《民法典》明确了高空抛物侵权责任的规定,具有重要的进步性意义,其施行的目的是维护高空抛物侵权案件中受害人的合法利益,同时也为了维护可能加害人的合法利益。但是,在实际的高空抛物案件审理中,需要针对具体情况实事求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确保司法裁判的公正性和合理性,仅仅依靠《民法典》的规定并不能够很好地解决问题。因此,我们需要及时建立高空抛物侵权责任的多元承担体系,确保各方的正当权益得到有效的保障。
对于高空抛物侵权责任的承担,我们需要进行全面的考虑,包括损害的程度、行为人的主观恶性、受害人是否存在过错情况等因素。在考虑具体承担责任的对象时,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考虑,例如楼宇的业主、管理方、物业公司等。此外,还需要注重对于未成年人等群体的保护和教育。维护公共安全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在立法、执法、司法等各个方面,我们需要加强协同合作,健全相关的制度体系,促进高空抛物侵权责任的有效承担,最终达到保障公共安全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目的。
最后,对于高空抛物的预防和防范,应该从多个方面入手。一方面,可以通过宣传教育、媒体曝光等方式,提高公众的风险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降低高空抛物行为的发生率;另一方面,应该加大监管力度,对于高层建筑和桥梁等公共设施的管理,加强安全防护措施,尽可能避免高空抛物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