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持续视域下城市道路交通安全管理研究
2023-12-10刘金烁栗继红
刘金烁、栗继红
(北京警察学院,北京 102202)
0 引言
近年来,我国坚持交通先行,整合土地使用与交通规划,开发应用智能交通系统,健全多模式一体化交通格局,推动向可持续交通运输系统的转型,建成了全球最大的高速铁路网、高速公路网、世界级港口群,交通领域在基础设施、运输装备、运输服务等方面的可持续性发展趋势日益凸显。客观上讲,效果显而易见,但其中存在的问题也不容忽视。
比如,交通法治与安全意识淡薄,人、车、路矛盾突出,交通设施建设不够完善,城市规划不够合理,交通秩序亟待规范,交通法治约束效力有待提升等,以上问题影响道路交通隐患排查与治理,制约城市道路交通与城市化水平、城市布局、城市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加快建设交通强国,推动交通可持续发展,国家政策有要求,交通系统有规定,基层单位也有落实的具体举措与方法。可以说,载体多元、方法多样、路径多维,然而在末端推进过程中,存在可持续交通理念下的城市道路交通安全管理落实不到位的问题。
1 我国城市道路交通安全管理现状
1.1 管控力度持续加大,但约束效力有待提升
城市道路交通安全管理,主要坚持交通分离、削减交通总量、交通连续等原则,实施法制、行政、技术、教育与培训、交通控制管理,为推动社会发展、提升人民生活水平及出行质量提供相应的管理服务。
我国各地非常重视城市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积极完善管理机制,持续加大交通违法查处、道路交通整治、交通宣传、路面管控力度,正确处理道路交通中人、车、道之间的关系,管理效率和质量也在不断提升[1]。
然而,目前在城市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中约束力还有待提升。比如,一些交通参与者安全意识薄弱,不遵守交通法规,存在驾驶员酒驾、醉驾、疲劳驾驶、违章停车等现象,非机动车驾驶者自我保护意识不强,擅自闯红灯、骑车带人、违反交通法规行为依然存在。
此外,部分居民擅自占用道路,致使交通紧张,扰乱了公共交通秩序,减弱了城市道路交通的功能。以上现象既有交通宣传教育广度与深度不够的原因,也有管理力度不大、交通自动控制水平不高的原因,说明交通安全管理未形成较强的约束效力。
此外,部分城市交通安全管理主体责任落实不力,重动态管控,轻静态交通秩序维护,如未在主路或支路路口安装监控探头,或设备陈旧、清晰度较差,急需更新换代。随着城市道路交通安全管理任务的不断增加,部分城市道路交通安全管理警力配备显示不足,相关工作人员长期处于疲劳状态,工作压力较大,高负荷运转。加之在执法过程中,一些交通参与者不理解、不支持、不配合,给交通情况处置带来了一定难度。
1.2 车辆管理持续加强,但交通安全性仍待提升
客观上讲,产生交通事故问题的原因较多,既有路网结构不合理、公共交通日益萎缩、交通管理约束力不强等方面的原因,也有车辆增加、道路容量不足、车况不佳等方面的原因[2]。
近年来,汽车数量快速增加,以2021 年为例,我国机动车保有量4 亿辆,同比增长6.2%;新注册登记机动车3674 万辆,同比增长10.4%。机动车数量逐年递增,造成城市道路拥堵,减少了车均道路面积,增加了事故隐患,车多路少的矛盾日益突出,中心地区道路、交叉口大多处于饱和状态或超饱和状态,给城市交通带来了一定的压力。
在城市道路交通安全管理中,车辆的制动性能、操纵性能以及电子稳定装置至关重要,对车辆的安全性能有一定的影响。
比如,有的车辆保养、检查、维修、维护不及时,检修范围不准确、方式不科学,跟踪性检修不到位,刹车失灵、夜路车灯不亮、车胎状况磨损严重等现象无法杜绝,加之发现问题未能第一时间解决,使得车辆性能欠佳,车况较差,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有的驾驶员甚至驾驶报废车或改装车上路,这极易引发交通事故发生。
随着私家车保有量的增加,行驶过程中产生的废气、噪声及轮胎与地面摩擦产生的橡胶屑,对环境的影响较大,会恶化城市交通环境、影响生态系统、挤压生活空间、降低交通效益[3]。
1.3 路网结构持续优化,但交通路况亟待改善
路网结构是指为加强各级道路衔接,优化交通空间格局,构建的立体交通运输体系,对基础设施骨架进行合理的搭配及安排。打造可持续城市道路交通需要交通基础设施、运输服务、交通科技等方面的支撑与保障。近年来,我国各地不断加强主、次干道配套建设,优化出行环境,完善道路布局,做强综合交通支撑,路网结构建设水平逐年提升。然而,一些城市交通路况问题依然存在,道路交通安全管理现状不容乐观。
比如,一些城市交通战略统筹不够科学,交通规划部门前瞻性思考不够充分,建设单位全局性谋划意识不强;规划、建设、管理三者衔接不够紧密,整体性布局相对欠缺,区域交通协同控制体系不够健全;重视新城区建设,忽略旧城区交通设施改造;关注主干道,忽略支路建设。上述问题导致道路等级结构失调,路网节点不够顺畅,人、车、路三者矛盾相对突出,相互之间协调不力,路网建设不均衡,基础交通设施不齐全,“错位路”需要改进,“老化路”亟待更新,“瓶颈路”急需拓宽。
再如,有的城市路网密度偏低,支路不成体系,道路功能不清,交叉口与路段通行能力不匹配,通勤交通和购物交通交叉,机动车、非机动车、行人相互干扰,机非混行严重,“交通性商业街”现象客观存在。有的城市由旧城改造而成,交通拥堵、道路狭窄,线路连续性、连通性不强,交通压力较大,加之道路设计不规范,路基松软、坡度过大等等,都是交通事故隐患的潜在条件[4]。
2 可持续交通理念下城市道路交通安全管理路径与方法
2.1 坚持以人为本,提升管理实效
城市道路交通的核心要素,主要包括人、车、路三个部分,尤其是人在城市道路交通可持续发展中,发挥至关重要的内促与助推功能。针对当前在城市道路安全管理过程中存在的一些交通参与者安全意识薄弱、擅自违反交规、未形成较强的约束力等问题,可重点做好以下两个方面的工作。
2.1.1 培养管理人才
可持续交通快速发展、交通管理功能日益凸显,客观上需要紧跟我国建设交通强国的步伐,基于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处理好道路交通参与者、管理主体、交通环境之间的关系,强化可持续交通发展理念,培养高层次、高技能、高素质的可持续发展的交通管理人才,增强管理素质与能力,加强信息化建设,加快科技创新,推进交通信息交换与沟通,拓展应用智能交通系统,缓解交通拥堵,降低事故发生率[5]。同时,加大交通违法惩戒力度,建议将违反交规行为纳入社会诚信体系,对严重违法的行为人,建立黑名单,增强约束力。
2.1.2 健全管理体系
目前,我国城市道路交通安全管理,主要由公安交警、车管所、路政负责,他们各有分工,承担的职责任务不同。对此,可找准城市道路交通安全管理的结合点、连接线和融合面,以功能的优化、职责的整合,促进各相关单位或部门协同发展。
比如,着眼于规范城市道路交通安全管理,推进管办分离,进一步健全城市道路交通安全管理体系,理顺各种关系,强化公益属性,通过职能划分和调整优化工作效率,减少职能交错。
另外,交通、公安部门可采取固定与动态相结合的方式,联合开展交通宣传工作,提升交通执法者的道德素养,强化市民的交通安全意识,有效解决擅自违反交通法规、占用道路、扰乱公共交通秩序等问题[6]。
2.2 加强车辆管理,提升安全性能
城市道路交通安全的可持续发展,主要是指城市交通、经济、资源、环境相互协调,既能满足现在的需求,又不对未来构成危害的发展。
客观上讲,车辆在城市道路交通安全系统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可助力交通运输供给侧改革,推进人、车、路协调发展。针对我国城市机动车辆逐年增加、道路容量不足、行驶车况不良等问题,可采取以下措施。
2.2.1 加大车辆管理力度
重点关注无证驾驶、酒后驾驶等问题,尤其对客货运企业、危险品运输企业采取实时的动态监管,严格追究责任,引导企业规范化经营,重点在解决交通事故隐患方面下功夫[7]。关注加装动力装置的电动、自动车及燃气助力车,加强车辆源头管理,整顿生产超标电动车的生产企业,进一步规范超标的非机动车,严惩违法违章行为,正确处理好民众现实需求与非机动车管理的关系,疏堵结合,精细管理,有效解决电动自行车随意停车以及交通事故频发的问题。
2.2.2 拓宽管理主体
可在当前交警、车管所、路政管理的基础上,将教育、医疗、科研、企业等单位或部门纳入城市道路安全管理的主体范畴,明确城市道路管理责任主体,市主管部门和其他负有管理职责的部门,切实履行城市道路的建设、养护维修、路政管理职责。可结合城市管理综合执法体制改革,探索建立适应规律、建管合一、运行高效的管理体制。建立城市道路管理联席会议制度,明确相关部门和单位为成员单位,定期召开联席会议,研究解决城市道路建设、管理、养护及路政管理等相关问题[8]。
2.3 优化运行环境,改善交通路况
基于可持续交通理念的城市道路交通安全管理,需要树立具有中国特色的道路交通规划理念,利用城市三维空间,完善与交通容量相符的道路系统,推进道路线形与自然环境相协调、城市道路交通与社会经济发展相协调,减少交通污染,加强现代化交通管理。针对当前存在的交通战略统筹不够科学、路况事故隐患较多的问题,可采取以下措施。
2.3.1 以交通组织规划引导城市路网规划建设
为了实现城市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可持续发展,要围绕交通规划目标,着眼构建以快速路网为骨架、主次干道为基础的区域立体交通体系,以解决道路等级结构不合理、功能不够清晰等问题为重点,规避亡羊补牢现象。充分考虑未来城市道路交通安全管理所需,处理好规划、设计、建设、管理等主体之间的关系,推进断面分离、路网分离以及慢行交通与机动车交通分离,支路体系坚持单向行驶原则,促使路网密度、布局与规划内容相契合,实施分散化发展战略,利用公交系统减轻交通压力,增强主干道通过性交通功能,引导民众绿色出行[9]。
2.3.2 改善交通路况
按照城市交通骨架要求,在做好科学规划及论证的基础上,坚持市县联动、政企联动、部门联动的原则,党委政府主抓、交通部门专抓、相关部门齐抓,强化基础设施建设,优化城市道路,满足不同功能的要求。
比如,运用隔离栏杆、道路标线及绿化带形式隔离,优化道路断面,加强路面管控,以此减少车辆混行现象。运用先进技术,对信号标志实施智能化、精细化管理,注重信号标志在道路交叉路口、学校两侧以及事故频发地段的设置[10]。
3 结语
实践证明,基于可持续发展的城市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既是一个常研常新的理论性课题,也是一项需要持之以恒、常抓不懈的一项具体性工作,可以说,涉及内容多,涵容要素全,辐射领域广,需要紧抓人、车、路三个主要因素。坚持以人为本,加强车辆管理,优化运行环境,改善交通路况,进而为推进城市道路交通可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的安全管理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