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音乐剧《我是川军》中穿越时空的革命精神

2023-12-10于优雅秦武斌

名家名作 2023年21期
关键词:川军高腔音乐剧

于优雅 秦武斌

《我是川军》以艺术形式演绎了一个关于守城死亡与灵魂回家的悲壮故事,情节曲折悲壮,风格悠远凄婉。音乐剧的视角始终锁定在这群川军的身上,“川军”从题材上来看,本就有着一种天然的历史厚重感,这种来自战争废墟中的记忆显得异常悲壮且厚实,尤其是在抗日战争的历史背景下,这部音乐剧的题材有着一种历史纵深的质感。

一、音乐剧《我是川军》的历史背景

“卢沟桥事变”爆发后,全国抗战的呼声甚高,中共中央明确提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主张停止内战,一致对外。四川是国人期望复兴民族的根据地与战时后方重地,山川险要,人口众多,物产丰富,四川7000 万人民所应负担之责任,较其他各省尤为重大。川军在抗战中的惨烈伤亡我们不应该遗忘,其革命精神更应永久长存。而音乐剧作为一种容易被接受,且高雅的艺术形式,对革命文化的推广有着独特的优势,何况目前音乐剧在我国的发展也已经比较成熟,因此,我们可以合理地利用音乐剧的形式让国民铭记川军的革命精神。

2018 年10 月,达州市巴山大剧院上演了这部中国原创音乐剧《我是川军》。该剧由四川省文化厅主办,四川省歌舞剧院、四川省交响乐团联合制作,并且由国家艺术基金支持,由艺术家廖昌永作为艺术指导。截至目前,该剧已完成了省内首演并取得了成功,可以预见,在接下来的全国巡演中,其将会获得国内观众更多的关注。从音乐剧剧名上便可略知该剧的主题,甚至可以由此想象和补全该剧的大致叙事方式与主题,但恰恰是利用常规观众这样的惯性思维,在剧本上进行了思维缜密且极具电影叙事手法的戏剧构思,各角色的人物形象在剧中都有着完整的、更接近于平常人的形象塑造,结合战争氛围的烘托,《我是川军》实质上是在对人性本质进行探讨,对川军不畏生死的革命精神进行弘扬和传承。这也是这部音乐剧值得探讨的根本原因之一。

二、主要角色塑造分析

一部好的音乐剧应该是跌宕起伏、引人注意的,而一个好的角色应是性格鲜活饱满且生动形象的。本文针对2017 版《我是川军》中的几位重点角色的人物特点,对其人物性格特点以及在剧中的作用进行简单的分析阐述。

(一)张浩天

与2015 版中的刚正不阿的团长张浩天不同,2017版对这一人物在角色塑造方面做了较大的改动,将张浩天的四次成长作为整个音乐剧的主线。

主动请缨参军报国的张浩天怀揣着一腔热血,肩负着家国期望,带着死字旗上了战场,开幕时由张母交付死字旗的重任,并郑重叮嘱他;而片尾张浩天牺牲时,张母却失声痛哭,道出埋在心底的话:“妈是想你回来。”也印证了张浩天第一次见证残酷战场时的犹豫,即使怀抱着远大理想也依然会害怕死亡,一颗报国心此时产生动摇,而这也正是这个角色的第一次成长。在无数次与队友争论时那看似坚定的话语,更像是为了说服优柔寡断的自己,相信“有援军”这件模糊的事,也好过相信自己是在白白送死。随后,在面对被战俘敲晕的和尚却依然选择为其超度时,张浩天产生了对人性的思考。一方面报国杀敌是军人的天职,而另一方面是出于击毙了同样有着家庭与生活的敌人内心那种愧疚,以及对战争的无奈等复杂情绪,这是他的第二次成长。此时张浩天虽拾回报国信念,却不似最初那般纯粹。紧接着面对周大军“出城寻粮”的决议,虽知此行凶险,迫于饥饿的张浩天还是同意了。然而悲剧发生,周大军选择了自尽,此前张浩天、周大军二人的种种矛盾在生死面前无足轻重,这是第三次成长。在累积了身边数个人离去的情绪后,张浩天陷入了天人交战的境况,并与死去的角色灵魂对话,不断地思考着人性。是否继续保守秘密?那些死去的战友是否值得?又是否是自己害死了他们。此刻的张浩天陷入了情绪崩溃的困境,在自言自语喊出“没有援军”的秘密时,张浩天逐渐坚定了自己的内心,回归了理性。他向队友说道:“你们要走我也绝不强留,但我张浩天,与古城共存亡!”此时的张浩天变得十分坚定,坚定到面对死亡竟然能够坦然视之。这四次成长不断地将张浩天这一角色呈现得更加丰满,也带领观众一同感受他的内心,不断地推动着剧情的发展。

(二)周大军

在2015 和2017 两个版本中,骟猪匠周大军都是一个有血有肉、敢爱敢恨的角色。也正是因为他特有的性格才有了剧情的一次次升华、剧情故事的层层推进发展。他更像一个普通百姓,没有张浩天那么崇高的爱国情怀,他迫于无奈离开家人走向战场,自然心有不甘才会时刻想着离开。身为普通人的他自然是将其他东西置于国家之上,哀痛阵亡的战友、思念家乡的妻子等情节都说明他是一个情深义重的汉子,所以他在发现和尚没有开枪的时候显得异常震怒。有血有肉、敢爱敢恨的周大军在另一个与妻子曾经一起相处的场景中却展示出了一丝柔情。但在2015 版中,展现的却是意图寻欢作乐的周大军在发现妻子沦落风尘时大为不解,而后在妻子被欺辱自尽时悲愤交加的人物形象。虽然站在现实的角度来看或许能理解他的意图,但两个版本的不同情节安排还是不太能令人感同身受。在2017 版中,时刻思念爱妻的周大军在认出槐花后只有痛心与悔恨。痛心自己的爱妻受尽折磨,悔恨自己未能早点认出爱妻而酿成悲剧。此后其放声痛哭的场景才使人感到情深意切,感到真实。

(三)和尚

此角色在2017 版中的塑造更加贴近一个“僧人”的形象,本身作为一个信奉佛教慈悲为怀的出家人出现在战场就极具冲突性。其普度众生的思想在国家存亡与队友生死之间显得那样的固执。他不忍开枪射杀敌人,却也将每一个队友的名字与每一条走过的路线图画在衣服内侧,看似无情的圣人在经历战场后还是回归于世俗。这个角色本身就带着矛盾色彩,偏还是无法说话的哑巴。在周大军大骂他懦夫后,他的内心独白:“狂风吹不灭的圣火,罪孽闯不进我的心窝。出言辩驳,不如紧锁沉默。我佛曰‘不可说。’我有我解不开的心锁。”相较于一般人争强好胜的心性,和尚不屑于争辩,与其辩驳,不如沉默。他不在意是否为世俗所误解,他有着“众生平等”的信仰,也为他在被日本俘虏打晕后依旧选择为其超度提供行动依据。相较于2015 版中的能开口辩驳的和尚,笔者认为如此塑造更加契合一个僧人应有的“神圣性”与“无情性”。和尚这个角色似乎就在表达“信仰与家国”的话题,而日本俘虏的出场与台词又表达着“战争”这一主题。对立面的敌人也许在他们自己的国家中,也有着平凡的正常生活,也不一定是罪大恶极的坏人。这两个令人深思的主题在这一幕一同出现,让矛盾变得无比尖锐,直击人们内心。在中国文化中僧人似乎都是这种形象,神圣、慈悲为怀却又“不近人情”。所以在最后一幕中,和尚独自站在战场拼尽力气对着对面的敌人扫射,最后倒下,这一情节显示着他翻天覆地的心境变化,在信仰与家国间,他终是拿起枪射击,选择了他的国家与战友。

(四)高腔

相较于2015 版中有些油嘴滑舌以及用于突出“川味”的高腔,此版中的高腔除了“川味”以外,多了一丝喜感,作为娃娃兵的他有着冲动率真的性格。每当他人矛盾激化时,总是他与翠翠恰逢其时地出现缓和矛盾。也正是因为他的这种率真与单纯,在因和尚拒绝开枪而张浩天怒斥时,只有高腔去劝张浩天,因为只有和尚会听高腔唱戏。也正因为他的率真,才会在战场上发出类似“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呐喊,表达对世道不公的抗争。虽然他还是个孩子,但他早已有了责任与担当,在枪林弹雨之中穿梭依旧紧紧地保护着翠翠,而这正与2015 版中需要翠翠保护的梁草形象形成鲜明对比。也正是他的冲动,才导致在得知没有援军的秘密之时,即刻决定出城,推动后面的情节发展。

(五)翠翠

这一角色几乎每一次出现都是与高腔相伴,作为一名丧夫的普通农村妇女,她也被抓上了战场,这从另一侧面表明了战争的残酷。她的前夫也是一名英勇牺牲的川军,他留下的扁担,翠翠一直随身携带,多加呵护。在剧情中,她常拉住冲动的高腔,但她终归也害怕死亡,还是随着高腔一同出城。同时也正因为对扁担的重视,才会在出城后发现扁担遗落而回城,因此推动故事的发展。高腔与翠翠的角色都是在时刻推进着剧情的发展,虽未展示他们过多的戏份,但他们的作用不可忽视。

(六)杜鹃

在张浩天的回忆中,洁白的杜鹃第一次登场,她如同一丝清风吹拂过紧张的战场。她的天真烂漫与活泼、她对张浩天的悉心照料,毫无疑问闯入了张浩天的内心,成为他精神世界的“白月光”。在张浩天的四次成长中,其对杜鹃的思念与回忆几乎场场都有。杜鹃之于张浩天不仅是恋人,还是希望,这也是支撑张浩天成长的动力之一。在第二幕中,张浩天与杜鹃的回忆几乎占了半幕。以杜鹃轻盈的歌声和护士们灵动的舞姿驱散了血色的战争,瞬间舒缓的节奏,令剧情松弛有度,不会使观众产生审美疲劳。

三、《我是川军》革命精神的延续

对于怎样延续民族精神有各种各样的方式,比如文学作品阅读、影视作品欣赏、假期外出实地感悟等。但其实音乐的欣赏也可以是一种很好的方式,其中音乐剧由于其艺术的综合性更是一种很好的方式。《我是川军》这部音乐剧通过人物的表现力、剧情的发展、音乐的创作等方面在很大程度上表现出了对民族精神的弘扬和继承。

从整体故事结构来看,《我是川军》可一分为三。以张浩天的视角,第一部分是连长离世,张浩天得知没有援军的秘密。在这一部分中他与金连长进行了灵魂对话,金连长授予他连长的位置,让他得到了人生中的第一次成长。张浩天在当时的社会里原本是地地道道的读书人,他本可以不用参与这场抗战,但他却义无反顾地加入这场战争。这也给广大青少年做出了榜样,当国家危难之时,必当舍己为国!第二部分是队友离世,坚守秘密。在这一部分中,其他人物相继登场。这一幕是整个故事的中心环节,也是张浩天最纠结的一幕。面对队友的离世和信任,要不要说出没有援军的秘密让他左右为难。在金连长的遗言与队友的信任面前,他最终还是选择了坚守秘密。第三部分,踩雷牺牲,道出秘密。到最后他终于说出了没有援军的秘密,于他而言这也算是一种解脱了。三个部分剧情环环相扣、情节层层叠加,为观众演绎出了“国”与“家”的关系。每当有人为国捐躯,旁白就会响起,这让整个音乐剧的结构和内容更加丰富。而这也唤起了观众的民族意识,中华人民共和国经历了百年的抗争才走到今天,这是多少位先辈为我们抛头颅、洒热血才换回来的和平,我们必须要珍惜。

从音乐创作角度分析,在进行音乐剧《我是川军》的创作之前程远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通过阅读大量的史书,了解了很多川军抗日的史实。在《我是川军》这部音乐剧中通过各种唱段将情绪推向了高潮,让观众身临其境地感受到当时抗战的艰难和困苦。在第一幕的唱段《回家》中,张浩天由低沉的情绪演唱到进入副歌段落时转入高亢的情绪,这一幕体现了人的本质,也体现了对故乡的思念之情。这也正归功于作曲家程远将旋律和歌词巧妙地结合才呈现出这么完美的效果。在第二部分中,张浩天唱出了整部音乐剧的主题曲“从前有座山,山上有棵树,树下祖宗说,做人要造福”这一段情绪高亢、节奏鲜明,唱出了纠结,表达了对人性本质的考验。中国是礼仪之邦,崇尚儒学,讲究一个“礼”字。在面对我们的文化和那些日本俘虏时,张浩天依旧选择传承民族精神。这也引发了一个思考:在面对俘虏时怎样做才是完美的呢?作为戏剧的灵魂,音乐既要与戏剧相结合,又要独立于戏剧之外。《我是川军》中的配乐和唱词,并不是简单的歌词,而是抒发了人物的情感,具有极大的冲击力。作曲家很巧妙地将音乐与剧情相结合,使每个人物对自身情感的宣泄都恰到好处,同时也使每一幕既表现有渲染大环境杀敌爱国的壮怀激烈,又有每个川军战士悲欢离合的个人情怀。

音乐本就是一门感情艺术,《我是川军》这部音乐剧上演的目的意在抒发保家卫国的爱国主义情感。对于民族精神的延续,《我是川军》做得很好。通过有关资料的查询, 《我是川军》这部音乐剧在多地上演,通过这部音乐剧让人们感受什么是“国”,什么是“家”。革命精神正是通过这些载体以各种各样的方式进行传播和延续,革命精神是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民族精神,我们需要通过一些载体去传承、延续、发扬它。音乐剧《我是川军》就是延续革命精神的载体,透过这部音乐剧让人们看到当时的川军经历重重的困难才有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一部抗战音乐剧,因有导演的创作、演员的表现力、团队的协作,给我们呈现出了一个最完美的舞台。正因为有《我是川军》这部音乐剧,才让我们看到什么是“真”与“勇”,他们用热血和青春捍卫着祖国,捍卫着每一个中国人,他们值得我们去铭记,值得我们去歌颂!

四、结语

结合音乐剧本身的艺术魅力与音乐内容,为观众呈现出抗战中川军为了家国所作出的牺牲和贡献。战旗一裹英雄血,三尺青锋霎时红。何惧白骨归尘土,川军个个是忠魂。忆往昔峥嵘岁月,今国人当铭记历史,铭记川军,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猜你喜欢

川军高腔音乐剧
瓯剧高腔与南戏渊源关系考
辰溪县社塘村辰河高腔木偶戏调查研究
《高腔》小说意象叙事与美学意蕴分析
岳西高腔的发展历史述略
近期国内歌剧/音乐剧演出预告
从川军看黔军的发展
音乐剧新闻
近期国内歌剧/ 音乐剧演出预告
川军将士抗日出征歌
为何是川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