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周恩来的批评艺术

2023-12-10张金英

共产党员(辽宁) 2023年21期
关键词:柳亚子潘金莲实事求是

文/张金英

批评与自我批评是我党的优良作风和光荣传统,这也是我党同其他政党的显著区别。周恩来具有高超的批评与自我批评艺术,尤其是他的批评,不但让人心悦诚服,而且还能使人受到教益。究其根源,在于周恩来具有伟大的人格魅力,他的批评有着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和灵活多样的方式方法。

正人正己,品格先行

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周恩来高水平的批评艺术就是建立在“其身正”的高层次个人修养基础之上的。虽然身居要职,位高权重,但是他以身作则,从不搞特殊化,处处严格要求自己,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当批评别人过错的时候,一定是在自身没有犯同样错误的基础之上,所以被批评的人无不心悦诚服。正所谓“打铁还需自身硬”,曾经在周恩来身边工作过的同志回忆说:“周总理说话硬气,一是一,二是二,从不含糊,令人心服口服。”

周恩来“其身正”还体现在严格的自我批评、勇于进行自我批评上。他从不文过饰非,他常说:“要有点自知之明。”周恩来在1943 年《我的修养要则》中写道:“要与自己的他人的一切不正确的思想意识作原则上坚决的斗争,适当发扬自己的长处,具体纠正自己的短处。”新中国成立以后,他还谈道:“只有能自我改造的人,才能改造别人。”在半个多世纪的革命生涯中,无论任何问题,凡是他认识到自己有错误的地方,无一例外,总是反复地公开地作自我批评,深刻分析错误产生的原因,认真纠正自身错误。他说:“犯了错误,不要当包袱,要把它丢开。丢开了还不算,还应该公之于众,作自我批评。这不仅可以教育自己,同时也能帮助别人少犯这样的错误。”

周恩来“正人先正己”的做法,形成了一种人格魅力,这种魅力是批评的前提,在批评中是不可或缺的。

有根有据,入情入理

马克思主义坚持实事求是原则,这是批评的客观基础。脱离实事求是原则,尤其是缺少客观依据、捕风捉影的批评,必定会失去正确性和针对性,使被批评的人难以接受并改正错误。

周恩来的批评坚持实事求是,他常说:“是好是坏,要从客观存在出发。”他的批评,从来都不是官僚主义、主观主义捕风捉影式的瞎批乱评,而是特别注意有根有据。

1961 年4 月,周恩来对北京人艺上演的戏剧《潘金莲》持有不同意见。为了更精准地把握剧情,摸清编剧、导演等演职人员的演出指导思想,他专门抽出时间,两次去人艺观看此戏,并召开了有戏剧界知名专家学者、剧院领导、编剧、导演、演员参加的座谈会,认真倾听了各方面的想法。最后,周恩来才指出,潘金莲受压迫,进行反抗,值得同情。但是后来变了,走向堕落,这就不能宣传这个戏剧人物了。剧院领导、编剧、导演、演员愉快地接受了意见,停演了《潘金莲》这部戏剧。

1949 年3 月18 日,著名爱国民主人士和诗人柳亚子应邀到北平参加新政治协商会议。其间,他感觉受到了慢待,从开始的发牢骚发展到后来的打门卫、骂哨兵。周恩来得知后,亲自到柳亚子的住处,在表达因繁忙未能及时拜访的歉意之后,向他解释道:“门卫对生人阻挡询问,是其职责。”随后即转入批评:“对工作人员,做错事可以批评,动手打人就不对了。我们取得胜利的原因之一,就在于军队内部的民主制度,党的领导和群众的支持。”“至于柳先生说的要‘投湖’‘上吊’,就更不对了。”最后,周恩来还“予之以希望”,说道:“先生可能有些误会。不参加新政协筹备工作的,不一定在政府里就不安排重要职位;希望先生把眼光放远些,保重身体,今后有的是重要工作要您去做。”柳亚子听后点头称是。周恩来的批评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予之以望,使柳亚子口服心服。

方式灵活,量身定制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辩证唯物主义的精髓,周恩来是掌握运用这一原理的光辉典范,周恩来批评艺术的高超和巧妙完美地体现在这一点上。对事情本身,他坚持无产阶级党性原则,区别对待不同情况进行批评,把革命的原则性与灵活性有机地统一起来。对批评对象,同样总是考虑到被批评者的特殊性,对不同层次、不同经历、不同文化修养、不同脾气秉性、不同工作责任的人,都有不同的要求,并作出不同形式和不同程度的批评。

周恩来的批评特别注意场合。在一般情况下,他从不在公开场合批评同志,以顾及被批评者的自尊心。据不少在周恩来身边工作过的人员回忆,他们都曾接到周恩来的邀请,到周恩来的住所、办公室交换意见,感觉温暖而亲切,如春风细雨、滴滴入土,仿佛他不是首长,而是一位兄长。

1959 年11 月16 日,《人民日报》违反中央规定擅自报道了当年1 月到10 月全国工业生产情况的材料,其中报道这10 个月工业生产总值比1958 年同期增长48.9%。这个数据是国家统计局的初步统计,没有核实,只供中央领导同志参考,一般不能公开发布。周恩来得知后立即电话邀请总编辑吴冷西去西花厅面谈,耐心地向他分析了这篇报道的错误原因及严重后果。

美国前总统尼克松在他的著作《领袖们》中这样记录周恩来留给他的印象:“1972 年访问中国期间,周恩来无与伦比的品格是我得到的最深刻印象之一。通过多次长时间的正式会谈和非正式交谈,我终于了解了他,并对他产生了极大的敬意。在个人交往和政治关系中,他都忠实地遵循着中国人古老的信条:决不‘伤人情面’。”

周恩来的批评尤其注意方式方法。1952 年,正逢“中苏友好月”时,苏联文化艺术代表团到中国演出。在代表团演出前夕,周恩来亲自到剧场检查演出的保障工作。他在台前台后检查,借着灯光,在舞台地面上看见一个微小的亮点,立即走上前俯身察看,发现是一颗铁钉露出了台面。周恩来没有立即批评工作人员,而是亲自用锤子把这颗铁钉敲入了木板,消除了这个安全隐患,防止了可能造成的不良后果。随后便问现场的工作人员:“跳芭蕾舞的演员一旦踩到这颗铁钉,脚尖是否受得了?”周总理的这种提问式批评,虽然看起来不像是批评,态度也不是特别严厉,但却使在场的工作人员深感惭愧、深受教育。

周恩来的批评,以高尚的人格魅力作为批评的前提条件,用马克思主义实事求是原则奠定批评的客观基础,把巧妙的辨证施治作为批评的重要途径,使他的批评收到很好的效果。周恩来的批评艺术是宝贵的精神财富,即便放眼新时代的今天,他那伟大的人格魅力、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和灵活多样的批评方法,以及随之产生的强大说服力,对于发扬我党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优良传统作风,仍具有重大意义。

猜你喜欢

柳亚子潘金莲实事求是
柳亚子书法
关于后真相时代秉持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思考
实事求是是“最大党性”
第四届“柳亚子杯”全国诗歌大赛启事
如果武大郎没有错过潘金莲的排卵期
柳亚子故居
“实事求是”定乾坤
柳亚子:面责蒋介石
对人性的重新审视与反思:论荒诞川剧《潘金莲》
潘金莲幻想一对一的情爱是悲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