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教育下的初中信息技术教学探析
2023-12-10■吴歆
■吴 歆
在传统的初中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教师常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方式带领学生了解教材内容,偶尔向学生演示实际操作过程。而初中信息技术教材中的内容绝大部分以实际操作为主,需要学生在电脑上进行操作练习。因此,一些较为复杂的操作过程,单靠教师讲授,学生是难以理解的,呈现的教学效果也并不理想,甚至让学生产生抵触心理。智能教育下的初中信息技术教学,有效解决了传统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高课堂教学的针对性和实用性,有利于实现初中信息技术教育现代化。
智能教育是指运用数字化技术,打破传统教学模式的时空限制的一种教育模式,其核心是人的现代化发展,能够同时实现教育个性化和现代化。教师根据初中信息技术教材中的具体内容,运用数字化教学方式,将教材中的抽象知识直观呈现在学生面前,通过创设真实情境,提高学生体验感,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这样还可以对教材中的教学内容进行拓展,丰富课堂教学资源,创新课堂教学模式,拓宽学生知识面,满足教学实际需求,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一、构建真实教学情境
在智能教育下进行初中信息技术教学时,教师应改变传统讲授式的教学方式,利用数字化技术展开教学,构建真实的教学情境,将较为抽象的信息技术知识直观呈现在学生面前,引导学生学习,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提高学生的体验感。
例如,教授“智能行走的机器人”这一节内容。智能机器人在学生日常生活中并不常见,并且学校教学辅助工具中也没有智能机器人。若单靠教师讲授的方式,学生难以正确了解并掌握这节课的内容。因此,教师可以借助数字化教学方式——VR教学,向学生讲解本节课的具体内容。首先,教师可以利用VR 技术将智能机器人直观地呈现在学生面前,带领学生观看机器人行走的过程,了解机器人运动的特点。随后,教师根据VR 真实呈现的机器人智能行走的过程,向学生具体讲解机器人行走方面的信息技术知识,引导学生深入学习。教师利用VR 教学法将智能行走的机器人直观呈现在学生面前,借此创设真实的教学情境,让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过程更加真实、生动,更具吸引力。
二、丰富课堂教学资源
初中信息技术教材内容是根据初中阶段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学习需求而编写的。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一般是利用部分时间向学生讲解一些简单的信息技术知识,剩余时间会交由学生自主操作和练习。而部分自主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在这一环节往往学习效果不佳。因此,教师在智能教育下开展初中信息技术教学时,可以借助数字化教学方式,丰富课堂教学资源,对教材内容进行拓展,充分利用课堂时间,不仅能拓宽学生的知识面,还能推进课堂教学高效化。
例如,在教授“制作柱形统计图”时,教师可以在教学资源库中搜索“制作柱形统计图”的内容,并搜索制作条形统计图、扇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的内容,对本次教学内容进行拓展,将搜集到的教学内容统一进行整理,制作本节课需要的教学课件,在丰富课堂教学资源的同时,也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
三、创新课堂教学模式
传统的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模式是教师带领学生了解教材内容,向学生进行实践演示,让学生自主实践练习。这样的课堂教学模式早已不适应如今初中阶段学生的学习特点。因此,教师应对智能教育进行深入分析,利用数字化教学方式创新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模式,优化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过程,为学生提供创新的实践方式,从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例如,在教授“动画制作”时,教师首先利用微课将提前制作的简单动画视频呈现在屏幕上,引出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借此调动学生学习动画制作的兴趣。在此基础上,教师向学生具体讲解制作动画的全部过程。随后,教师带领学生进行“动画制作大比拼”,让学生根据所学的知识制作简单的动画视频。最后,教师利用微课将所有学生制作的动画视频依次进行播放,并进行投票,选出获胜者并进行奖励。通过微课展开本节课的教学,教师对传统课堂教学模式进行创新,教学过程变得更加高效,既能加强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理解,又能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综上所述,智能教育下的初中信息技术教学,通过运用数字化教学方式,对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教学方法进行了创新和改革,使教学过程更具吸引力,不仅丰富了课堂教学资源,还改变了课堂教学氛围,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促进学生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