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水疱疹病的诊断和防治措施
2023-12-09王云飞
王云飞
(盘锦市兴隆台区发展和改革局,辽宁 盘锦 124010)
猪水疱疹病毒会导致猪发生水疱疹病,该病为高度传染性疾病,传播速度快,2~3天即可传染整个猪群。该病死亡率不高,但会危害猪群的健康,导致母猪流产。
1 病原体
猪水疱疹病毒为单链正股RNA病毒,呈二十面体对称,病毒直径35~40纳米,表面有纤突,无囊膜,有杯状表面结构,在宿主细胞中呈现晶状排列。病毒在室温中可存活40天,在4℃的50%甘油中可存活两年,在-80℃可存活18年以上,在60℃条件下30分钟或37℃条件下24小时即可被灭活。病毒对乙醚和氯仿不敏感,对酸较为敏感,对弱消毒剂抵抗力强,对2%氢氧化钠抵抗力弱,高浓度的镁离子可加速该病毒的死亡,少数病毒可被胰蛋白酶灭活。养猪场必须采取特殊的消毒措施才能彻底消灭病毒。
2 流行病学
自然条件下,猪水疱疹病毒的主要感染动物是猪,其他动物可通过人工接种的方式感染该病毒。各个品种、年龄、性别的猪均可染病。该病的主要传染源为病猪和带毒猪,病猪的水疱含有大量的病毒,水疱破裂后,水疱液可污染饲料、饮水以及各种用具,健康猪接触这些被污染的物品后,经消化道感染该病。该病流行性强,发病率高,通常为地方性流行,无明显季节性,但天气潮湿、卫生差、养殖密度过大以及运输频繁等会增加该病的发生率。
3 临床症状
猪水疱疹病有1~2天的潜伏期,病猪在感染病毒后短时间内体温会迅速升高至40~42℃,皮肤充血,然后形成小水泡,水泡中含有透明或橙黄色液体,小水泡逐渐融合成较大的水泡。病猪的蹄部有不同程度的热痛,导致病猪走路跛行,继发感染细菌后导致化脓,严重时可出现蹄壳脱落的现象,致使病猪卧趴,不能行走。病猪一般发生本病后10~15天可逐渐康复,但可能会发生继发性感染。
4 鉴别诊断
猪水疱疹病毒与猪口蹄疫和水疱性口炎症状相似,要加以区分诊断。猪口蹄疫多发生于寒冷的冬春季节,主要危害猪的口、蹄、呼吸和消化系统,呈流行或大流行性,剖检病死猪发现虎斑心,死亡率高达70%。水疱性口炎多发生于七八月,天气变冷后疾病发生较少,主要危害猪的唇部、口腔和鼻镜,本病暴发一般不会造成大面积的流行。猪水疱疹病发病无季节性,猪水疱疹病毒是皮肤炎性感染。口蹄疫和水疱性口炎需经过治疗才可逐渐恢复,单纯感染猪水疱疹病毒的病猪可快速自愈恢复,没有后遗症。但继发感染后,严重者蹄壳脱落,在新蹄壳长出后会有一条深棕色或黑色的替换线,解剖发现肝肾充血,轻微肿胀。脾脏褪色发白,脑部有轻度的脑炎表现,可发现点状的神经元变性区,局部的淋巴结充血肿胀,淋巴细胞大量变性、坏死。
5 防治措施
5.1 免疫接种
我国已经有成熟的疫苗预防猪水疱疹病,按照规定的时间,及时使用猪水泡病细胞毒结晶紫疫苗对健康的断奶猪和育肥猪进行免疫接种,每头猪2毫升,免疫有效期为9个月,免疫期内可有效预防猪水疱疹病的发生。
5.2 加强饲养管理
潮湿、卫生差、密度过大等因素会增加猪水疱疹病毒的发病率,所以,应加强饲养管理,合理密度饲养,做好清洁消毒工作,保障圈舍内的干燥、清洁,做好通风、防暑和保暖工作,保障生猪的生长环境适宜。尽量减少生猪的调运,最好坚持自繁自养的原则,不仅可以避免运输对生猪的影响,还可以预防多种疾病的传播。
5.3 做好隔离,防止扩散
将已经感染水疱疹病毒的病猪隔离,病猪接触的用具要经过严格的消毒后才可使用,并加强环境和营养管理,提高病猪自身的免疫力,抵抗病原的侵袭,在经过10~15天的隔离护理后,病猪可逐渐自愈。该病可自愈但需预防继发感染,在饮水中添加适量的环丙沙星,或是肌肉注射青霉素、安乃近或环丙沙星,使用0.1%的高锰酸钾溶液或2%的明矾溶液清洗病变的部位,涂擦适量的碘甘油。隔离护理可有效的防止疾病继续扩散,还有利于集中对病猪做针对性的营养管理,提高病猪免疫力,加速恢复健康。病猪痊愈后,要使用0.5%~1%的次氯酸钠、0.1%~0.5%的过氧乙酸或2%的氢氧化钠等对病猪的蹄部做好消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