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学生党支部组织生活质量提升的路径

2023-12-09吴志远

高校后勤研究 2023年9期
关键词:组织生活学生党员支部

吴志远

高校学生党支部组织生活质量提升的路径

吴志远

[集美大学]

一些高校学生党支部组织生活存在党员主体意识不强,内容及形式单一,针对性不足,以及制度保障欠缺等问题。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内外部政治环境日趋复杂的环境下,应积极探讨组织生活质量如何满足当代大学生党员教育培养的需要,夯实新时代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的基础。文章提出强化学生党员主体意识、丰富组织生活内容、提高组织生活针对性、完善保障制度等路径对策,以利于提升学生党支部组织生活质量。

新时代;学生党支部;组织生活

高校学生党支部是高校党委领导下的基层党组织,承担着教育、管理、监督支部学生党员和组织、宣传、凝聚、服务广大师生群众的重要党内任务。[1]其所开展的组织生活是打通高校基层党建“最后一公里”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说,基层党支部组织生活开展直接关系到新时代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的质量水平。

一、高校学生党支部开展组织生活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党员主体意识不强

高校学生党支部通常以院系、专业、年级为单位成立,支部书记则由相应的直管辅导员或优秀的学生党员担任,可以说学生党员是学生党支部的核心主体。然而现实中,不少学生党员并未意识到自己的主人翁角色。有的思想认识上存在偏差,带着利己目标入党,对支部认同感不强,对支部组织生活不重视,将个人利益置于集体利益之上,对所处内外部环境关注不足,也很少主动向党组织反映自身和群众问题。还有的对组织生活的认识非常片面,认为组织生活就是偶尔开开会、拍拍照、写写总结,对具体内容和制度知之甚少,同时其本人在组织生活中也缺乏主动了解、主动学习的意识。由此导致“先己后人”“先个人后集体”等问题的出现,学生党员的党性修养有待提高,先锋引领作用的发挥也不够。

(二)组织生活形式缺乏创新性

多数学生党支部通常以常规的“三会一课”“民主评议党员”等开展组织生活,此类常规动作虽能完成党内既定任务,但是形式过于单一,缺乏创新。集体学文件、听讲座、看视频、提交心得体会等学习形式仍是主流,这种重理论轻实践,偏量缺质的组织生活形式很难激发学生党员参与组织生活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大部分学生党员都是收到通知,例行被动参加,他们将党内组织生活看成被迫完成的任务,甚至经常出现以各种理由请假的现象,支部书记讲了什么主题的内容,讲的如何,他们对此通常无特殊期待,这导致了组织生活实效不足。

(三)组织生活针对性不足

高校学生党支部成员基本上都是在校学生党员,学生党支部和其他基层党支部最大的不同之处就是它需要担负更大的教育职责,在组织生活的开展目标和方式上也便有了相应的侧重和不同。除了对学生党员进行思想政治方面的教育和引导,学生党支部还需要借组织生活提升学生的学习和实践能力,使他们在校内外能成为先锋模范。然而一些高校学生党支部的组织生活方式并未为学生做出针对性的调整,还是遵照惯例开展党的相关理论和部分时政内容学习,与学生专业技能学习和社会技能提高的关联度并不高。这导致部分学生党员对党支部的组织生活有错误的认识,甚至将其与专业学习对立起来,认为组织生活挤占了自己的学习和社会实践时间,从心底抵触组织生活的开展。

(四)组织生活制度不健全

学生党支部组织生活的常态化开展需要有明确的制度来规范和保障,然而目前不少高校学生党支部并无相应的完备制度。经常出现临近检查才突击开展组织生活的情况,无标准化、科学化的流程,具有强烈的应付式色彩。加之日常工作中组织生活不受重点关注,对开展情况监督管理时间投入较少,开展好坏的奖惩考评机制流于形式或者几乎没有,学生党员对现有考核机制的认识也止于“写在纸上,挂在墙上”,这导致部分学生党员参加各项组织生活时经常人到心未到,在学习现场做自己的工作,甚至有些因为个人事项迟到早退或者干脆不到场。这种种现象严重影响了高校学生党支部组织生活的开展效果,对大学生党员的教育作用也大打折扣。

二、提升高校学生党支部组织生活质量的路径思考

(一)强化学生党员主体意识,提升主观能动性

高校学生党支部要突出学生党员的主人翁角色,使他们能将自己的发展和成长与党支部建设有机结合。第一,开展行之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通过多种做法提升学生党员的思想政治觉悟,使他们坚定理想信念,做好先锋模范和表率作用,带头学习“四史”、传承和弘扬伟大建党精神、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第二,实施学生党员党性修养提升计划,通过理论和实践相配套、自主学习和集中学习相结合、培训与考核相促进等方式不断提升学生党员党性修养,引导他们正确认识党内开展的组织生活,要理解为什么要开展、如何开展,也要持续提升学生党员的自我管理意识,激发其主体意识和主观能动性,使他们由“要我参加”变为“我要参加”。第三,要创新组织生活的参与方式,从被动参加者变为主动策划者,如组织生活的主题由学生党员参与确定并制定实施方案,单向讲授的党课变为人人发言的研讨,使支部成员都有参与感和获得感。

(二)丰富组织生活内容,创新组织生活形式

支部组织生活要兼具“有意义”和“有意思”。第一,组织生活要有明确且有意义的主题,要把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组织生活的“第一议题”,将理论学习和主题教育相结合,如将党的“二十大”精神及时融入组织生活中,使党员通过组织生活加强对社情、国情、党情的把握,明确新时代学生党员的责任和使命。第二,充分发挥实践活动的育人功能,单纯的理论学习对调动学生党员的教育培养作用有限,还应让他们在“我为群众办实事”等实践活动中深刻领悟“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时代内涵,提升社会责任感。第三,要丰富组织生活载体,当前是互联网时代,大学生又是“互联网原住民”,高校学生党支部要充分利用互联网这个载体,加强新媒体平台建设,用大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开展组织生活,如组建“党员直播团”及时宣讲最新党内外知识。

(三)提高组织生活针对性,注重素质赋能

要想实现学生党员在学生党支部组织生活中思想和专业双成长,就要提高组织生活的针对性,使学生党员在参加组织生活过程中能摆脱“为学而学”的困境。第一,组织生活要与学生党员专业学习有机结合,可以邀请学科专业内的党员专家学者与学生党员共话专业和职业发展,为他们答疑解惑,这不但能拉近组织生活和学生日常学习生活的距离还可以让学生党员正确认识支部组织生活的意义,使二者可以形成良性互动。第二,要将组织生活与就业创业教育相结合,学生党员作为大学生群体的模范,在就业创业方面也应争先创优,如可以由支部书记和相关领域老师带头组建创新创业大赛团队,带领支部学生党员参与,在组织生活中融入创新创业教育和实践相关内容,有助于激发学生党员创新意识和就业创业能力。第三,要将组织生活与德育教育相结合,多开展“走读中国”等活动,充分挖掘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育人功能,使学生党员在组织生活中进一步领悟中国精神,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最终成长为能担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使命的时代新人。

(四)加强组织生活制度建设,完善制度保障

学生党支部组织生活要规范化、科学化、系统化开展必须要有完善的配套制度来保障。第一,学院党委要支持学生党支部做好顶层设计,重点突出规范性和计划性,要严格按照党关于组织生活开展的相关规定并结合高校的特殊情况,对学生党支部组织生活的开展做出整体性的安排和规定。第二,要将组织生活的纪律提档升级,制定明确、合理的考勤和奖惩制度,并坚持原则,严格执行,借此来提升学生党支部每位成员的纪律性和自我管理能力,对出现问题的党员及时进行纠错和教育,做到不偏私、不袒护。第三,要制定科学民主的考评机制,每位党支部成员既是参与者又是监督者,对组织生活每次都要进行公平客观的评价。第四,注重事后反馈和继续完善,积极收集学生党员对党支部建设和组织生活开展的意见和建议,支部要及时对收集到的意见和建议进行汇总研究并公布优化措施,全体党员群策群力不断提升组织生活开展的实效性。

三、结语

“一切工作到支部”是新时代加强党的建设的具体做法之一,高校学生党支部的组织生活正是加强党的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有效载体。大学生党员的教育培养和党内组织生活开展的质量好坏有着直接的关系,因此学生党支部组织生活相关活动要与时俱进,在内容和形式上都要密切贴合学生实际[2],不断增强学生党员在党内组织生活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组织生活这一党内优秀制度在高校基层党组织中切实发挥实效。

[1]王婧. 新时代大学生党员党性教育问题研究[D]. 吉林农业大学,2020.DOI:10.27163/d.cnki.gjlnu.2020.000065.

[2]刘育廷.高校学生党支部组织生活建设的创新探索与实践——以广东海洋大学物理与光电科学系学生党支部为例[J].现代商贸工业,2021,42(22): 113-114.

(责任编辑:杨书元)

猜你喜欢

组织生活学生党员支部
支部联建润“甘泉”
强支部才能支部强
网络环境下如何发挥高校学生党员在意识形态工作中的作用
支部+支部,党建破“地界”——汉阴县基层党组织“三联”机制之“支部联建”
一图读懂党的组织生活该如何过
如何过好党的组织生活
黔南州文联党支部与新寨村党支部召开双向组织生活会
论新形势下加强和规范党支部组织生活会
高校优秀学生党员评选体系的构建——基于AHP法的运用分析
高师院校发挥学生党员作用模式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