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一站式”学生社区育人模式探究

2023-12-09杨海燕解小宇

高校后勤研究 2023年9期
关键词:一站式五育育人

杨海燕 解小宇

高校“一站式”学生社区育人模式探究

杨海燕 解小宇

[华东师范大学]

学生社区是学生在校生活学习的重要场所,在高校学生培养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基于新时期教育教学改革、教育现代化新理念的要求,对当前高校学生社区育人现状与困境进行阐释,从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育五个方面探究“一站式”学生社区的“五育”融合功能发挥及实践路径,以期为深化高校学生社区“三全育人”综合改革提供参考与借鉴。

学生社区;育人;五育融合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明确提出了坚持“五育”并举,全面发展素质教育的指导方针。《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提出,注重全面发展,大力发展素质教育,促进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的有机融合。从宏观教育政策而言,“五育”旨在促进全面发展、全面育人,从“五育”并举到“五育”融合,已经成为新时代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基本趋势。随着高等教育体制的深化改革,学生宿舍已改变了传统单一的居住地属性,除了为学生提供基本的住宿场所之外,也同样被赋予了育人功能。[1]自2019年开始,教育部持续推进“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建设工作,明确指出要将学生生活园区“打造成为集学生思想教育、师生交流、文化活动、生活服务于一体的教育生活园地”。在此背景下,深入研讨“一站式”学生社区的“五育”融合功能的发挥及实践路径,对进一步激发学生社区育人功能具有重要意义。

一、高校学生社区“五育”融合的内涵及意义

(一)目标层面:价值理念充实社区文化内涵

学生社区“五育”融合重在潜移默化的融入与相互渗透,首先体现在校园文化、制度规约、行为规范等学校层面的价值理念形成共识[2]。理念是行动的先导,“五育”融合理念指导学生社区文化建设,是学生社区育人的目标导向、价值引领和行动准则。聚焦“突出德育实效”“提升智育水平”“强化体育锻炼”“增强美育熏陶”“加强劳动教育”,在环境空间、组织管理、师生关系等方面,将党的教育方针、优秀传统美德、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价值理念有机融入学生社区建设,有助于充实学生社区育人内涵。

(二)策略层面:一体设计提升社区育人效能

“五育”融合的重要路径之一包括课内外贯通融合,教室为第一课堂,学生社区是第二课堂,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相辅相成,贯穿学校育人的全过程。“五育”融合一体化设计,使学生社区育人体系更具系统性。学生社区开展育人工作必须围绕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目标,学生社区中蕴含的文化学习、生活娱乐、志愿服务、自我管理等多种资源情境,既是实践性、项目式、探究合作型课程的平台支撑,同时也是开展树德、增智、强体、育美、尚劳教育的生动育人实践。

(三)实践层面:实践活动深化社区阵地作用

实践活动具备丰富的育人价值,以实践活动作为引领载体,融合“各育”,是“五育”共育的重要范式之一。[3]充分运用学生社区阵地,将“五育”由课堂扩展外延,融入学生全程发展,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进行教育实践,获得生活经验,培养学生共建共享、责任担当、知行合一等方面的意识和能力,形成良性互动的育人机制,提升学生在真实情境中解决实际问题的实践能力,确保培养学生全面发展。

二、高校学生社区育人面临的困境及原因分析

(一)理念共识浅层化

学生社区兼具育人与服务的双重职能,在实践过程中常常存在重服务管理轻育人的现象。从管理队伍来看,一方面由于长期面对学生的仍然是大量的一线后勤保障人员,大部分为退休职工,受到工作性质、员工思想和文化、年龄等方面的限制,在服务工作中容易忽视育人要素,育人效果甚微。另一方面,专业教师承担的是课堂教学任务,该类课程主要集中在教学楼,学生社区通常被认为只是学生的住宿场所,广大师生尚未形成对社区育人的认同感,专业知识教学与实践教育分离,未能形成育人合力,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育人实效。从学生群体来看,一方面,随着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同时由于当代大学生具有显著的时代特色,具有独特的个性和价值观,自我意识和法律意识较强,着重于自我价值的实现。另一方面,部分学生存在安全意识淡薄、自律意识欠缺,甚至存在“顾客-上帝”的心理,认为学生社区以服务至上,不认同学生社区的育人功能,缺乏集体生活的意识,突出表现为不顾及公共安全,在宿舍使用违规电器,屡禁不止;不顾及他人感受,在宿舍抽烟,饲养宠物,影响他人;不注重个人卫生,不维护集体生活环境;深夜玩游戏,语音外放,严重影响他人作息等。

(二)管理机制碎片化

学生社区管理部门通常被称为公寓管理中心、宿管中心等,学生社区的基础建设、日常事务、活动开展等一般涉及多主体,要求多元主体协同共治,实现管理者、教师、学生对社区治理共担共享。当前社区的主要管理模式,大部分仍以学校单方面管理为主,学生配合为辅,总体来说多元主体参与的模式还不够健全。从学校管理层面来看,主管部门主要有两种,一种是以后勤部门为主,一种是以学工部门为主,这两种模式的管理方式、特点差异较为明显。以后勤部门为主的管理模式,往往在卫生管理、服务育人中具有突出优势,而以学工部门为主的管理模式,在学生思想教育、文化活动开展方面产生更积极的效果。因管理机制不同,管理目标制定上存在一定的差异,新的形势要求综合后勤管理和学工管理的职业优势,打破管理壁垒,实现协同育人。从学生参与层面来看,当前主要通过团委组织提供的服务岗位体验以及日常服务建议监督等方面,参与学生社区管理。[4]学生真正参与社区管理的空间还很小,模式还不够健全,多流于形式,缺少常态化的社区学生团队及相应的建设培训,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效果有限。

(三)资源配置分散化

学生社区与传统学生公寓最显著的差异主要体现在功能定位上,传统学生公寓侧重于住宿功能,学生社区则更强调构建集健康生活、思想教育、交流互动等于一体的育人新阵地。从硬件配置上看,当前大部分高校学生社区的设计还停留在传统的理念上,仍处于以硬件建设为主的阶段。[5]住宿资源紧缺、建设资金紧张、基础设施陈旧、功能分布不均衡、不适配等现象依然存在,供需矛盾日益突出,已成为制约学生社区建设的瓶颈。学生社区应在满足学生学习与生活需求的基础上,重塑物理空间并赋予新活力。从软件配置上看,信息化系统建设相对分散和孤立,缺乏共建共享和互联互通,新技术对学生社区管理和服务质量的变革作用尚未充分体现。学生社区内外部蕴藏着丰富的教育资源,有待挖潜整合,学生社区独特的育人资源未得到充分利用。学生社区建设的重点、难点在于将碎片化的资源整合并利用,例如通过信息化手段收集基础数据,通过大数据分析,充分了解学生作息习惯与生活节奏、考研、求职等目标规划,通过对群体分类或个体画像,对不同学生群体的现实需求、心理动态等精确把握,掌握学生个性化数据,更加科学地推进社区建设,高效助力学生社区育人。

三、高校学生社区“五育”融合实践的路径探索

(一)在学生社区服务中渗透德育

学生社区服务具体包括社区管理部门对房屋及相关场地、配套设施设备进行维修、养护、管理,维护环境卫生和秩序,并对入住学生进行服务活动。学生思想道德的培育,不仅来源于课堂教学,更多地来源于社会、社区、家庭等生活化的情境内容,通过对社会生活的感知、体验与践行,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品德的目的。学生社区正是高校开展情景化感知体验教育的一处天然场地。通过学生行为养成教育、以人为本的关怀服务方式,打造以育人为本的学生社区服务品牌,给学生以潜移默化、春风化雨的影响,使学生在接受服务的同时受到教育,得到启迪。第一,完善服务设施。“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提供完善的生活设施设备是社区服务的先决条件,硬件环境的不断改善与生活设施的不断更新,满足学生基本需求,让学生切身感受到学生社区的周到服务。第二,规范服务行为。制度文化反映了社区建设的基本工作理念,营造了有章可循、严谨规范的社区氛围,只有建立和完善管理制度,细化服务流程,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社区行为准则和规范,思想文化建设才能取得新的进展。例如通过制定和完善厕所卫生公约、规范如厕基本礼仪、张贴文明标语等,使学生养成健康如厕的观念和意识,提升其文明素养。第三,夯实生活服务。学生社区后勤保障服务队伍是与学生接触的主体,在实际服务过程中会因工作的深入开展而与学生不断增进感情。细致入微的服务内容,可以让学生切实感受到温暖,将育人工作延展到学生日常教育管理服务一线,依托畅通的师生互动,增强学生对社区的归属感,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将思想道德教育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二)在学生社区管理中促进智育

智育是课堂教学的重要内容,一般侧重于学科知识的传授,旨在提高学生才智、发展智力,而学生社区作为一个特殊的生活共同体,有助于扩展智育育人场域。一方面,学生社区多元共治的特性要求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能真正参与到社区公共事务管理、决策、评议中,实现自我治理与自我服务。另一方面,培养学生的自治管理能力,参与自治管理的过程即融会贯通专业知识和技能的过程,达到智育的延伸作用。第一,健全社区育人机制。成立一支肯吃苦、勇担当、讲奉献的社区网格化管理队伍和优秀辅导员老师团队,包括学生社区服务志愿者团队、社区辅导员、驻楼生活辅导员等,入驻社区沉浸式开展工作,设立区块长、楼长、层长、宿舍长网格管理体系,形成协同工作机制。学生社区学生工作团队,主要任务是成为学生社区治理的重要舵手和联结纽带,帮助同学解决实际困难,在实干中增长本领、增长才华;作为学生社区的组织者与参与者,创新和完善社区工作,充分探索学生自治的可能性;以社区为基地拓展资源,追求卓越成长,成为校园建设的主人翁。第二,激发社区运行活力。基于学生社区一站式建设的实践,推出如平安社区主题宣传活动、安全知识竞答、楼宇学生党建服务站、社区辅导员课堂、师生双向课堂、文明寝室建设等系列活动,在这一过程中,完善社区建设有效运行机制的同时,学生的自治管理能力和职业综合素质也得到明显提升。

(三)在学生社区活动中强化体育

学校体育对于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学生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精神和奋发向上、顽强拼搏的意志品质,实现以体育智、以体育心具有独特功能。一方面,学生通过学习健康知识与技能,达到身心和谐,若无“体”之基础,则健康状态、精神状态均受到影响,另一方面,体育强调拼搏自强、奋发向上的精神与运动态度,具有锤炼意志的综合育人价值。[6]第一,创设体育锻炼空间。学生社区在满足交流、学习、生活等功能的基础上,建设健身室、舞蹈室、动力空间等体育锻炼空间,并配置相应的文体活动设施,提供基础锻炼设施共享使用,满足学生日常健身所需。第二,培养健康生活习惯。当前学生心理危机、寝室矛盾、室友关系不和睦等现象时有发生,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不健康的生活习惯、作息习惯引发。建立寝室卫生值班制度,制定寝室文明行为公约,有助于培养健康生活习惯,减少学生因为生活习惯的不同而产生矛盾,促进同学之间的互帮互助互谅。在学生社区因地制宜开设健康教育培训,在传授体育锻炼知识的同时,外延至生命安全教育,普及健康生活常识。

(四)在学生社区环境中注重美育

环境可以熏陶人,环境可以教育人。高品位的宿舍、楼宇环境对于学生美育素质的形成能够产生潜移默化的渗透效应。第一,加强环境文化建设。学生社区文化建设是一项长期性、整体性的系统工程,按照其体现的内容和层次来讲,最外显和最直接的即加强环境文化建设。为充分发挥宿舍、楼宇的美育功能,突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作用,将鲜明的时代特色和时代要求,将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充实到宿舍、楼宇环境文化中去,从而推进课程教学与学生社区文化建设的深度融合,弘扬美育精神,以美育人,以美化人,以美培元,营造“一墙一物会说话”的文化浸润氛围。第二,丰富社区空间功能。结合建设平安、绿色、文化、生态校园要求,聚焦校园空间的改造与运行方式的更新,打造增效赋能、绿色低碳、师生共建的智慧社区。在功能空间的创设上,因地制宜,尽可能创造条件,在社区开设自习研讨室、心理咨询室、党建工作室等学习交流空间,既美化环境,又满足学生个性化的需求,使学生社区成为一个集生活、学习、文化、社交、锻炼和育人为一体的交融互动的共享空间。

(五)在学生社区实践中培养劳育

第一,建设校园劳动体验基地。引导师生开展劳动实践、社区劳动岗位体验等教育实践活动。因地制宜,开展基础劳动,如结合劳动月、毕业季、迎新季等特殊时间节点,设立宿舍值班、保洁、食堂帮厨、快递收发、校园绿化、花木修剪、垃圾分类督导、校车管理督导等劳动志愿岗位,积极探索学生社区多元主体的协同合作机制,构建贯通一体、开放协同的育人新模式。

第二,开设社区劳育工作坊。以学生培养需要为导向,立足学生社区基本服务功能,打造贴近学生生活的育人工作坊。建设以“生活技能系列”“绿色生态系列”“安全健康系列”和“文明礼仪系列”等为主要课程模块、线上线下相结合、规范和可持续的劳动教育课程体系。社区劳育工作坊,纳入第二课堂培养方案,建立学生劳动素养档案,档案包括参与劳育课程、劳动岗位实践等劳动教育相关的信息,客观、全面记录学生参加劳动课程、劳动体验的过程和结果。完成劳动教育任务后,获得第二课堂相应学时。

四、总结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培养什么人,是教育的首要问题,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育不是孤立、分离的,以上述学生社区育人为例,开展美育的同时,可以将德育、体育的内涵融入其中,开展劳育的同时,可以将智育、美育的要素融合其中,即以“一育”为切入点,渗透五育。以学生社区作为载体融合各育,贵在育人的日常化和常态化,有生命力且更为持久,值得深入实践与探索。

[1]教育部等八部门关于加快构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意见[J].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公报, 2020(04):23-27.

[2]郝志军.新时代五育融合的路径与方式[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59(03):61-69.

[3]李政涛,文娟.“五育融合”与新时代“教育新体系”的构建[J].中国电化教育,2020(03):7-16.

[4]李育君.“一站式”高校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探究[J].高校后勤研究,2022(10):4-6+9.

[5]王懿.高校“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的价值意蕴、现实问题与实践理路[J].思想理论教育,2022(02):107-111.

[6]吴长青,林可夫,苏强.“五育文化”特色育人的探索实践[J].教育研究,2017,38(03):154-159.

(责任编辑:赵相华)

猜你喜欢

一站式五育育人
五育并举,协同育人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坚持五育并举,引领学校未来发展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五育并举 德润童心
“五育并举”下家校社资源整合的价值意义
“珠”育人
他们用“五招”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