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情”与“智”并进

2023-12-08王红蕾

语文世界(教师版) 2023年11期
关键词:爱国初中生德育

王红蕾

语文是一门工具性与人文性兼具的学科,教材中不仅包含了语言知识,还囊括了众多的德育素材。在2022年版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地指出,语文教学要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以及基本技能,同时发展学生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发挥出语文课程的德育功能,培养出“情”与“智”兼具的新时代青少年。因此,初中语文教师应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做到“情”与“智”并进,引导学生智力与非智力因素获得共同成长。

一、挖掘语文教材,丰富德育教学内容

为了更好地发展学生的思想、情感观念,实现德育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渗透,需要教师认真地研读教材,找到德育与语文教学的融合点,带领学生在语文知识的学习中,感知人文情感。对此,教师应当以教材为依据,坚持以理论知识为基础、以人文情感教育为目标,全面、系统地梳理教材内容,为学生人文情感的培养奠定基础,促使初中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形成高尚品格以及思想道德意识。

如,从“爱国之情”的角度出发,挖掘初中语文教材,可以发现其中蕴含着众多的爱国题材文章,通过这些文章的学习,可以唤醒学生的爱国情感,激发初中生形成拳拳爱国之心。纵观初中语文6册教科书,发现“爱国之情”内容主要通过以下几种方式呈现出来:(1)直接抒情,如在《过零丁洋》中文天祥用一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直抒胸臆,爱国情怀满满;(2)通过赞美祖国美好山河的方式,表达对祖国的热爱,如在《三峡》中作者介绍了长江三峡的美丽景色以及宏伟的气势,借助景色描写的方式,赞美了祖国,婉转地表达了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同样还有《醉翁亭记》《与朱元思书》等文章,皆是通过寄情于山水的方式,侧面地表达了爱国情怀;(3)感叹家破国亡,抒发爱国的忧思,如《春望》《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等诗词,通过描述国家破败、人民遭遇不幸的情感基调,抒发了忧国忧民的情怀。当然,除了爱国情怀之外,还有思乡之情、乐于奉献之情、孝亲爱友之情、敬业爱业之情以及自尊自爱之情等等。可见,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既是知识教学的载体,也是德育的载体,只有教师认真地研读教材,灵活地使用教材,才能够保障“情”与“智”在语文教学中的同时渗透。

二、创设适宜情境,激活学生情感源泉

情感教育作为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当前教育改革中尤为重要的内容。实施情感教育,不仅可以引发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促进学生与作者之间发生情感共鸣,还可以转变学生的学习态度,促使学生形成积极的学习心理以及乐观的生活态度等等。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情境的方式,激活学生的情感源泉,促使学生在阅读理解中理解知识、理解作品。

以《背影》一课的教学为例,这篇文章跨越了时间、空间与年龄的限制,让每一个读者都能够从中“看”到自己父亲的背影,将作者的父亲形象与自身的父亲形象连在一起,但是又能够读出不同,获得不同的感悟。在这篇课文的教学中,需要教师指导学生品读“背影”,并在阅读中感悟文章情感,理解父亲的爱是平凡且伟大的,是无声无息的,进而形成感恩的情感意識。在具体教学时,教师可以先利用多媒体设备给学生展示几名学生父亲的背影,让学生通过对背影的观察猜测图片中的人物是不是自己的父亲,并说一说是如何判断的,自己在生活中是否认真观察过父亲的背影,联系生活说说父亲为家庭、为子女做了哪些。在课堂导入环节中,教师还可以借助音乐创设情境,让课堂在《父亲》这首歌曲的熏染下,更加具备情感韵味,选择几名学生介绍父亲令人感动的瞬间。情境的创设,一方面激发了初中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另一方面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带着自身的理解与感悟阅读文章,有助于学生形成感恩之情以及关爱他人之意。

三、重视情感引导,提升价值判断能力

初中生正处于思想、情感、心理发展时期,此时的他们价值判断能力尚不成熟,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在这一时期以学科为载体开展德育工作,在无形之中疏导初中生的负面情感,引领初中生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发挥出学科优势,引领学生在语言知识的积累以及文字理解能力的锻炼过程中,获得身体、人格以及心理等多方面的发展。

以《紫藤萝瀑布》一课教学为例,教学这节课要求学生掌握文章的写作手法,即托物言志,理解作者时隔多年再次观赏紫藤萝瀑布的心境变化,学会通过景物描写的方式表达自身的情感、情绪。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教师首先可以组织不同形式的朗读任务,如自读、默读、齐读、分组读、分角色读等等,要求能够在阅读中融入自己的理解与情感,通过语调、语音、停顿等的变化,传达出作者在文章中想要传达的思想情感。接下来,教师可以带领学生从作者没有摘花的行为入手,分析作者在那时的心理活动是什么,通过前后的情感以及心理变化,让学生在文本阅读中更好地感受到作者在观赏紫藤萝瀑布后所蕴含的情绪感受,进而提高学生的文字分析与品读能力,促使学生在文本阅读中对作者只观景却未摘花的行为进行价值判断,说一说作者这一行为的发生所体现的是什么价值观念,你是否认同作者行为背后的思想,引领学生在情感体验的基础上,提高价值判断能力。

四、布置实践任务,升华德育效果

实践学习任务的布置是落实德育,升华情感教育与智力教育必不可少的途径,在以往的初中语文教学中,大部分教师受到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将语文教学的侧重点放在了理论讲解上,也将学生的智力发展与非智力因素成长局限在了有限的课堂学习环境之中,这样并不利于学生的综合素养发展。因此,教师可以适当地布置综合性实践学习任务,给学生更多抒发情感、展示成果的机会,促使学生在多样化的学习活动参与中,获得别样的情感体验与感悟,进一步升华语文德育效果。

以《济南的冬天》一课教学为例,教师可以布置一次观景实践活动,并在活动参与之后书写一篇文章,播放老舍景色描写的方法,获得写作能力的提升,在写作中抒发自己观景的感悟。在老舍笔下冬天不再是寒冷刺骨的,而是含情脉脉的。那么在生活实践观察后,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写出与众不同的景色以及体验,引导学生在景色描写中按照由远及近、由上而下的顺序描写,提高学生的仿写能力,让学生形成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思想。又如,在《桃花源记》的文章教学之后,教师可以组织分角色表演的活动,让学生自由地选择角色,再次细致地品读文章,抓住每一个人物的性格特点,促使学生在角色演绎中深化阅读感悟,感受到作者对于美好生活的期盼之情,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

总之,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应结合语文学科所兼具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特征,积极地探索“情”与“智”融合的途径,促使初中生在语文学习中更好地掌握知识,丰富情感体验,提升认知高度,树立良好的情感价值观念,促进初中生语文素养的形成。

[本文系江苏省南通市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德育专项课题“情智德育视角下学科教学的实践研究”(课题编号: DY2021021)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江苏省南通市如东县少年业余体育学校语文教师。

猜你喜欢

爱国初中生德育
《发明与创新》(初中生)征稿啦
爱国拥军矢志不渝 扶危济困不遗余力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发明与创新·初中生》征稿啦!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爱国学·晒佳作
初中生作文易犯的“十大病”
爱国是心中唱不完的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