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激活全环境立德树人新生态
2023-12-08山东省聊城市教育和体育局局长崔巍
□ 山东省聊城市教育和体育局局长 崔巍
以小切口撬动大改革,引领学校、家长、社会树立科学育人观念,形成工作合力,打造全环境育人的良好教育生态,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教育评价事关教育发展方向,有什么样的评价“指挥棒”,就有什么样的办学导向。正确的评价“指挥棒”,对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2020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提出要改革学生评价,促进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坚持以德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坚持面向人人、因材施教、知行合一,坚决改变用分数给学生贴标签的做法,创新德智体美劳过程性评价办法,完善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切实引导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加强品德修养、增长知识见识、培养奋斗精神、增强综合素质。
山东省聊城市教育和体育局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深入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的决策部署,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紧紧抓住“考核评价”这个“牛鼻子”,以义务教育综合素质评价实践探索为突破口,创新教育评价“指挥棒”,以小切口撬动大改革,引领学校、家长、社会树立科学育人观念,形成工作合力,打造全环境育人的良好教育生态,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聊城市开发区实验小学东校课后开展马头琴课程。
2022 年2 月,聊城市被确定为省级首批全环境育人实验区,2022 年9 月,《聊城市“破”“立”并举改革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作为全环境育人实验区第一批推荐成果在全省推广。
聚焦综合素养,科学搭建义务教育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
一是科学设计评价指标。以“方向性和指导性、学生全面成长和个性发展相结合、过程真实客观和结果公正有效相统一”为原则,坚持“五育”并举,围绕学生品德发展、学业发展、身心发展、审美素养、劳动与社会实践五个维度,19个要素,科学设计指标、观测点,记录、反映学生综合素质发展情况,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二是完善评价方式。依托信息化平台,采用客观记录为主、主观评价为辅的评价方式。坚持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以日常评价为基础,进行日常评价、学期评价和毕业评价。“日常评价”每月进行一次,重点关注学生各方面的日常表现和习惯养成。“学期评价”以月评价为基础,综合评价学生学期发展情况,重点关注学生素养和综合能力的提升,学期末要形成学生成长记录册,印发给学生。“毕业评价”将学生每个学期的评价结果按照一定权重计算得出结果。
三是强化结果应用。把义务教育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作为学生发展情况、毕业升学、学校育人质量和区域内学校办学水平的主要依据或重要参考。初中学生三年的综合素质评价情况结果按评价等级作为普通高中招生录取的重要依据,计入中考成绩。同时,改革中考制度,将艺术类科目纳入中考,并加大体育权重,引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四是完善各类评价制度促公平。指导各学校建立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审核制度、公示制度、复查复议和申诉制度、责任追究制度等,确保评价过程公开、公平、公正。
五是改革考试制度。
注重数字赋能,提升评价信息化管理水平
以学生评价指标体系为基础搭建信息化平台,通过建设学生数字成长档案,健全立德树人、“五育”并举的综合素质评价体系。为确保平台设计更科学有效,坚持试点推进,于去年秋季学期选取了部分中小学校作为试点校进行平台试运行,涵盖城乡、小学和初中,优化完善再覆盖至全部义务教育学校。
一是科学搭建信息化平台。根据评价指标体系方法,市级统一搭建平台,围绕德智体美劳五个维度升级改造聊城市义务教育综合素质评价平台,从学生品德发展、学业发展、身心发展、审美素养、劳动与社会实践五个维度收集学生过程性成长资料,分析学生综合素质情况,实现学生评价信息的过程记录、数据汇总、统计分析。截至目前,平台累计汇聚100余万条日常评价记录、12万条写实记录、2万条标志性成果记录、55万条学业成绩记录,上传各类佐证图片11 万张。
二是拓展信息化应用端。平台分管理端和学生端,拥有移动端访问的学生家长端和教师APP端,管理端可进行评价基本信息管理审核、汇总、公示评价报告推送、归档等;学生端可以核对信息、填报数据查看公示信息,查询综合素质评价报告。学校、班级、教师、学生信息可灵活配置,方便家校互动和教师快速操作。目前平台共有学生(家长)用户12万,教师用户1万,管理班级数2301个,评价小组12022个,共生成综评报告11.3万份。
三是信息化手段为学生成长“画像”。以学生多来源、多维度数据为基础,通过数据建模分析,生成全方位的学生数字画像,既包括过程性数据也包含总结性描述,既有定性描述也有定量描述,刻画真实、可信的学生个体和群体成长情况,为综合数字评价提供有效支撑。平台已生成22万余份学生成长记录,内容包括评价结果、学业成绩、标志性成果、写实记录、综合实践、过程评价、寄语等,学生家长可以通过手机APP实现在线浏览和下载。
坚持评价引领,构建全环境立德树人新生态
以学生评价为突破口,构建家校社网全环境育人机制,引领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一是“线上+线下”,丰富育人资源。线下,以学校为主阵地,依托文明实践所(站)、乡村学校少年宫等,开展“家国情怀·少年志气”“薪火相传·红满校园”“4点半课堂”等主题活动1300余场次。线上,通过公众号、视频号、头条号、官网等“三号一网”,推送宣讲视频、微课堂,打造了“红色故事我来讲”“云上思政课”“名师大讲堂”等40余个品牌项目。
二是守牢学校育人主阵地。全市中小学“一校一案”落实德育工作方案,充分发挥学校育人作用,全面推进立德树人贯穿教育教学、人才培养、办学治校各环节,坚持课程、活动、文化等协同育人,大力推进“双减”,实现课后服务全覆盖,为学生全面发展营造良好环境。
三是充实家庭育人第一课。推动落实家庭教育主体责任,全市970所普通中小学校均成立三级家长委员会,覆盖率100%;开展“家校同心 护航成长”家访行动,家访学生覆盖率达100%。
四是充分挖掘社会育人资源。市级财政投入500万元打造13处市级劳动实践基地,评选出59处省市级研学实践基地,评选优秀研学课程40门。建有农家书屋2400多处、家庭图书馆400多处、城市书房20处。
五是着力优化心理健康环境。开展“向阳成长—青少年心理健康护航行动”,召开专题新闻发布会、记者见面会15场,组织专题讲座77讲。联合医院建设市青少年心理健康发展服务中心,设立5条24小时心理服务热线,两条农村留守、困境、问题家庭等儿童维权热线。建设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辅导中心,每周一、三、五及周末开展免费咨询。对全市四年级以上学生进行全员心理健康筛查,建立健全学生心理健康档案,做到“不漏一校、不丢一生、不缺一档”,根据动态档案及早及时分类疏导各种心理压力,有针对性开展“一对一、面对面”谈心及家访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