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视角下的作文教学策略
2023-12-07陈兴涛
陈兴涛
作文是语文学科的永恒话题,不同的教育指导思想会形成不同的教学策略,产生不同的教学效果。长期以来,在传统应试教育大环境下,教师的作文教学倾向于理论灌输和模板输出,最终导致公式化、概念化、雷同化的作文层出不穷。如今,随着核心素养理念的提出,对作文教学也提出了新的目标和要求,作文教学创新发展成为当务之急。笔者结合多年作文教学实践经验,对核心素养视角下的作文教学的有效策略进行探讨。
一、核心素养视角下作文教学目标解读
核心素养是指关键的品质和能力,根据语文学科的特性,语文核心素养包括语言建构和运用、思维发展和提升、审美鉴赏和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四个方面的内容。从中可以看出,核心素养在阅读(输入)和写作(输出)两方面的表现明显。在写作教学中,学生要运用语言运用能力、审美创造能力、文化传承能力和个性思维能力。因此,教师要彻底解决学生语言干涩、思想空洞、见解肤浅等问题,才能顺利达到核心素养要求的写作标准。
二、核心素养视角下的作文教学策略
1.注重情感引导,激发学生的个性写作潜能
学生普遍具有畏惧作文、逃避作文的心态:一方面,作文的确是重点和难点问题,学生的实践参与体验并不理想;另一方面,高中阶段学生的学业压力大,作文和其他学业相比,具有“投入大、回报小”的特性。这些都会导致学生的作文兴趣不浓,进而在实践中个性潜能发挥不够。实际上,作文是一种综合性的艺術创作活动。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独特的生活体验是创作出优秀作品的根本。其中,创作者敏感善思最为关键。就如同唐代的张籍,其虽然缺乏完成科举考试的充足知识储备,然而,这并不影响他写出“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的千古绝句。写作同样如此,只要具有充足的写作动力,具有观察思考的习惯,学生的作文就可以摆脱空洞无物的局面。因此,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是教师的重要任务。
首先,教师要发挥良好的示范作用。高中阶段的学生每天面对的就是教师,教师的言行举止和兴趣爱好在无形中影响着他们。如果教师自身对创作没有兴趣,那学生也不会感受到创作的乐趣和价值。因此,教师要养成日常记录、日常交流的习惯。比如,看见雪花飘飞的时候,可以写一篇《家乡的雪》的写景抒情散文;看见高三学生离校的时候,可以写一篇《登科诗》——祝福学生前程似锦的古诗;看见球场上矫健的身躯时,可以写一篇《致青春》——歌颂自由的现代诗,等等。然后,教师和学生共同欣赏这篇作品,这样学生才能真切地体验到创作和生活的关系,感受到创作的乐趣。同时,这也是一个教学相长的过程。其次,教师要借助优秀作品,引导学生感悟文字背后的生命意识和诗意人生。比如,在《短歌行》的文本赏析中,教师可以通过情境创设的方式,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笔下那种昂扬生命力和奋斗激情的情感,并在诵读中进一步深化这种情感。又比如,在《鸿门宴》的文本赏析中,教师可以借助故事改编的方式,引导学生感受相应的生活场景,不同语言运用可以带来不同的表现效果。长此以往,学生也会深入地感受到语言表达的魅力,激发起写作的兴趣和潜能。
2.注重咬文嚼字,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语言表达能力是反映作文质量的重要标准。中国汉字博大精深,不同的组合构造,不同的情境运用,都会产生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诗意之美、含蓄之美和意境之美。实际上,高中阶段的学生接触过诸多经典名著作品,也接触过诸多语言词汇知识,但是在作文表达中,不能达到灵活运用的效果。这主要在于,学生在阅读中对文字运用情况主要是走马观花地浏览,而不是咬文嚼字地深入理解和感悟。比如,《红楼梦》在描写王熙凤出场的时候,林黛玉的心理描写是:“这里人个个皆敛声屏气,恭肃严整如此,这来者系谁,这样放诞无礼?”学生大都不会对敛声屏气、恭肃严整等词汇进行过多的关注,导致他们写到场面安静的时候,永远都是“空气安静到一根针掉下都能听见”。由此可见,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咬文嚼字,培养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首先,在文本阅读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分享对词句的理解和感悟。如此,学生就会关注文字运用的细节,进而在深入解读中获得个性感悟。比如,在《祝福》的文本学习中,有的学生就关注到鲁四老爷的皱眉描写,认为皱眉更能反映人物的心理活动,比“脸刷一下铁青起来”或者“直接站起来破口大骂”等描写更符合鲁四老爷这样的人物身份。而在表现一个人心情不好时,也可以借鉴这种手法。同时,这样的语言描写适宜用在性格内向、不善表达或者心思深沉的人物身上。又比如,在《林教头风雪山神庙》的文本学习中,有的学生注意到“那雪下的正紧”这句话,进而想到为什么不用“大”或者“猛”。经过交流与分享后,学生明白了“紧”本身就包含大、猛、急等意思,也暗含着主人公命悬一线的危险处境。可见,一个“紧”字,境界全出。通过这样的深入分析,学生在词汇的理解和把握上也就更加得心应手。其次,教师要引导学生培养朗诵文本的好习惯,实现语感能力的提升。长期以来,高中阶段的学生习惯采用默读的方式。这虽然是一种有效的阅读方式,却影响了学生对词汇的深入理解。形声会意是汉字的基本特征,在朗诵活动中学生更能够全身心投入,更容易体会其意境。如此,教师要在课堂上提供自由诵读的机会,也要鼓励学生在课下阅读中多采用朗诵的方式。
3.注重素材重构,提升学生的材料运用能力
材料运用能力是化腐朽为神奇、为作文增光添彩的关键,也是体现学生独特思维能力和审美能力的重要体现。在作文教学活动中,学生在素材的选择上千篇一律,在素材的论述角度和语言表达方面也是趋于一致。比如,在说到爱迪生时,永远是坎坷的人生经历,一次又一次的失败,阐述人生要有希望、要坚持的观点。其实,爱迪生的人生经历,可以从多个角度去阐述、分析。比如,把爱迪生被教师嫌弃而退学作为反面教材,可以从“因材施教”“有教无类”的角度赞美孔子在教育思想上的伟大贡献和人文精神。另外,在表达坚持不懈的科学态度时,中国航天科技、中国信息技术等方面的巨大成就就可以成为重要的论证材料。学生不能只做素材语言的储存者,而要做创新运用者,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素材重构,培养他们的材料运用能力。
首先,面对一个素材,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创新表达,并表达不同的观点和态度。比如,面对“朱自清宁可贫病而死,也不吃美国援助面粉”这个素材,学生可以尝试用简洁而且高度概括的语言进行相关内容的重新创作,如此,整个语言表达都能够展现出鲜明的个性色彩。而在观点态度方面,大部分学生表达了要坚守国格与人格这样的中心思想;也有学生提出,只有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浸润下,才能形成独特的民族精神的观点。这种创新思维正是个性作文的内核。其次,教师还要鼓励学生搜集整理与作文相关的素材。比如,“垃圾分类,绿色环保”这个素材,学生要学会延伸拓展风能发电、水能发电、太阳能发电、高科技的垃圾再处理等内容。如此,学生在进行相关论述时,才会做到有理有据、全面具体。
4.注重深度阅读,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对于经典作品,学生要重复地阅读,不断获取写作素材和写作灵感。实际上,经典作品之所以能成为经典作品,主要在于其能体现出具有普遍共性的社会问题和人性问题,也在于其能体现出整体架构雄浑庞大、写作思路缜密严谨,等等。长期以来,学生对文本阅读和写作文本都处在被动应付的状态。同时,学生在文本阅读中并不是从语文专业角度进行深入思考,而只是从普通阅读者的角度进行娱乐性阅读。在这样的背景下,学生也就难以从阅读活动中吸收足够的写作经验。因此,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进行深度阅读,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首先,面对经典作品,教师要认真做好导读工作,让学生感受文章的魅力,进而实现自主探究。其次,教师要培养学生记笔记的好习惯,不断总结优秀的创作经验。再次,教师还要鼓励学生进行重复阅读,不断获得新的阅读感悟。比如,在《平凡的世界》阅读活动中,教师可以借助经典的影视形象,或者经典的文本片段,或者借助其文学地位,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总之,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语言基础、身心特征和兴趣爱好进行导读内容的科学设计。之后,教师可以定期组织阅读分享活动,促进学生深度阅读、重复阅读活动的全面落实。
5.注重规范训练,提升学生的写作质量
学生写作能力的提升需要经历循序渐进的发展过程。大多数学生没有主动记日记的习惯,也没有善于发现生活趣事而产生创作兴趣,这就会限制学生写作经验的积累。而写作能力不强,也会体现在学生的写作动力和写作行为上。同时,考虑到教学时间等因素的影响,教师要布置自主灵活的写作任务,然而,部分学生会直接采用抄袭或者胡拼乱凑等方式应付作业,这样的结果就是,学生写作能力的提升止步不前。如此,教师要注重规范训练,提升学生的写作质量。
首先,教师要固定作文训练时間,保证每周都有一到两次的训练机会。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改变传统的重视应试技巧传授的模式,引导学生回顾阅读经验和生活经验,分享不同创作主题下的素材运用、布局结构等方面的设计规划。其次,教师要注重对学生创作文本的赏析评价,减少学生被动应付的情况,真正达到练笔的目的。除此之外,在作文练笔活动中,教师也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能力差异,提供分层次的作业训练任务,减弱学生的畏惧心理,促进全体学生的有效参与。
6.注重过程评价,提升学生的整体写作能力
学生的写作能力是在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断提升的。长期以来,教师给予学生的作文评价都是结论性的或者是简洁性的,使得很多学生难以获得有效提高写作能力的建议。比如,有的学生在整体文本构思方面存在前后逻辑不严密的问题,教师只是指出这一问题,而没有对具体情况进行详细说明和提出可操作性的修改建议,使得学生对这个问题的解决没有头绪,缺乏对作文进行精细修改的能力。
首先,教师要认真阅读学生的作文,详细指出其文本的不足和原因,让学生修改完善。其次,教师要根据学生的修改情况,进一步指出平时写作的注意事项。比如,有的学生在某次议论文创作中,出现语言过度口语化的问题。教师就可以提出这方面的修改和完善建议,特别是要引导学生多阅读文本培养自己的书面语感。除此之外,针对批改作业任务过重的问题,可以让学生参与进来,通过自评和互评的方式,让学生明确作文的要素和重点,提升写作素养。
总而言之,核心素养理念的提出给作文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和目标。教师要重视作文教学的理论学习和实践探索,把握语文核心素养培育这一目标,认真分析学生的学情和学习特征,打开科学高效的作文教学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