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孔祥熙密会希特勒
2023-12-07
1937年7月,上海《申报·图画特刊》在头版头条位置,刊登了一幅引人注目的时事照片,是时任行政院副院长兼财政部长的孔祥熙与德国元首希特勒。这次会晤的内容,在当时属于国家机密,除了这张合影之外,再未公布任何相关内容。
希特勒否认正在备战
1937年,孔祥熙参加完英王乔治六世的加冕典礼后,接受德国政府邀请,于当年6月9日到达柏林访问。
6月13日,希特勒在沙尔兹堡的别墅接见了孔祥熙。谈到远东局势,希特勒说:“我希望中日间彼此友好合作,不要发生事故,应该共同对付共产主义及苏联的威胁。”对于中日间现在的激烈矛盾与冲突,如果需要他做中间调解人,那么他很愿意从中斡旋尽力。孔祥熙强调日本是不可靠的,如果时机成熟,中国欢迎德国出面调停中日之争。
对于当时的中德关系,希特勒说:“德国是一个工业国家,中国则有丰富的矿物和农产品,两国间自然要进行经济往来,德国在远东没有任何政治或领土的要求,只想发展贸易。”孔祥熙试探着询问德国在欧洲的政策,希特勒说:“目前的欧洲,平安无事。有些无聊的报纸大谈德国如何备战,准备发动侵略,这全是无稽之谈,德国决不随意攻击别人,但也不怕别人来进攻。”他还大骂布尔什维克主义的苏联是世界秩序的威胁,并表示,如果苏联敢来侵犯德国,德国用一个师的兵力就能击败苏联两个军团。
“以货易货”内情
从会谈过程可知,双方表达的,只是对当时中德友好关系的一种愿望。如何将会晤成果尽快落实,是孔祥熙、程天放等人接下来面对的重要议题,于是,再次与德国国家各部门的官员进行磋商与谈判,就显得尤为必要了。
1937年6月14日上午,孔祥熙一行坐专车回到柏林,下午安排与德国国防部部长布隆伯格元帅见面。布隆伯格是德方“亲华派”人物,这次会谈,两人“谈得非常融洽”,当晚,孔祥熙乘车离开柏林,圆满完成了秘密会晤希特勒的使命。
那么,什么是“以貨易货”协定呢?原来,中德两国政府在1936年3月间签订了一份协定,规定德国供给中国1亿马克的信用贷款,中国可以用来购买各种德国出产的物品,然后以中国出产的原料,如钨砂、锑砂等归还。贷款的年息是五厘,中国未动用的数目不付息,已归还的数目也不再付息。这笔贷款没有规定清还的期限,随时可以延长,也随时可以结束。双方都不用现款,所以叫以货易货。当时恐怕引起日方注意,所以这个协定是通过军方,而没有经由正常外交途径,同时对外也从来没有公开过。
再赴德国遭冷遇
孔祥熙秘晤希特勒后不到一个月,即发生震惊中外的七七事变,中华民族的全面抗战就此拉开序幕。中日战局的迅猛发展,远远超出了当时中德两国的预料,两国关系也随之发生逆转。此时,南京国民政府还有意让孔祥熙作再晤希特勒之行。
1937年8月10日,孔祥熙再度到达柏林。可德国政府对孔祥熙第二次访问的态度冷淡了许多。8月13日晚,孔就匆匆离开柏林了。
1938年2月20日,经希特勒改组后的德国政府承认伪满政权;4月27日,德国禁止将武器运往中国,“以货易货”协定实质上已然中止。1941年7月1日,因德国承认汪伪政府,中国政府正式宣布与德国断交。
(摘自《扬子晚报》 肖伊绯/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