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中国首批博士诞生40周年启示录

2023-12-07

文萃报·周五版 2023年48期
关键词:博导博士学位学位

2023年是新中国首批博士毕业40周年。首批博士的诞生,见证了中国学位制度从无到有的过程。

曲折探索

中国博士制度的建立一波三折。

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七年,1956年6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草案)》上报中央审批,将学位分为硕士、博士两级。但因种种原因,条例未能正式出台。

与此同时,副博士制度的探索也在进行。在苏联,副博士仅次于博士,也被称为“候补博士”,博士学位并不是通过研究生教育获得,而是在积累多年工作经验后申请。1955年,无论是在工业还是高等教育领域,都急需高层次人才,在向苏联学习的背景下,副博士研究生应运而生。但这次探索同样没能继续下去。

不久,中国学位制度的建立又迎来一个契机。1961年11月12日,时任国务院副总理、国家科委主任聂荣臻,向中央提出“关于建立学位、学衔、工程技术称号等制度的建议”。他在建议中阐述了四条理由,包括促使知识分子向科学文化的高峰进军,鼓励和推动大量青年知识分子迅速成长,加速形成中国强大的科学、文化队伍。

11天后,邓小平在《大批提拔年轻的技术干部》的讲话中,提出“看来学位不搞不行,可以先搞一个方案”。1963年底,邓小平审阅同意《学位条例(草案)》,并报中央其他领导同志传阅,“大家感到非常振奋”。振奋没有持续太久,由于各种原因,该草案未能进入国家立法程序,再次被束之高阁。

授予标准如何判断?

1978年,研究生恢复招生。虽然学位制度尚未建立,但有的学校已开始按博士生的要求,培养入学前基础较好,入学后成绩突出者。

什么样的学生在率先攻读博士学位?在首批18位博士学位获得者中,有7位来自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当时,中国科大的7名研究生平均年龄34岁,有家庭负担,有的没有学完正规的大学课程,毕业后又学非所用,但基本素质很好。中国科大意识到,7名研究生不是按照学位标准招收入学的,“是扶植、鼓励成为博士,还是不加区别地一刀切,统统限制在硕士的框子里?这是检验我们能否坚持从实际出发的原则问题。”

在探索博士培养的同时,建立学位制度再次被提上日程。1979年2月24日,胡乔木就筹建学位制度问题向邓小平报告。1980年2月1日,国务院将《学位条例(草案)》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并得到“大家一致举手通过”。《学位条例》定于1981年1月1日起施行,这是新中国教育领域的首部法律,明确学位分为学士、硕士、博士三级。

很快,国务院批准首批博士学位授予单位151个,学科、专业812个,指导教师1155人。学科、专业中,工学265个、理學233个、医学153个。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在成为首批博士学位授予单位后,还想对已达到博士学术水平的、1978年招收的研究生,授予博士学位。1982年4月5日,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答复教育部和中国科学院,同意对个别学术水平较高的研究生,进行博士学位的课程教育和论文答辩。最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复旦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等8家单位,获批试点。

谁来培养博士?

首批博士都是由谁来培养?自1981年学位制度创立之初,就制定实行了由国家组织统一审核博士生指导教师(以下简称“博导”)的办法。经前后5批审核,全国批准博导8043名,截至1993年底共培养博士1.4万余名。但随着博士授权单位和博士授权点的增加,博士研究生招生规模逐步扩大,博导审核周期长、环节繁琐、岗位异化等缺点与高等教育发展形势日益不匹配。

1993年12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审议通过的《关于进一步改革学位授权审核办法的意见》指出,博导由学位授予单位按照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制定的基本标准和条件自行确定。两年后,博导审批权下放给所有博士授予单位。

解决了谁培养博士的问题,还要解决博士培养的定位问题。1997年4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审议通过了《关于调整医学学院类型和设置医学专业学位的几点意见》,首次设立临床医学专业博士,要求侧重于从事某一特定职业实际工作的能力,以培养高级临床医师、口腔医师、卫生防疫和新药研制与开发的应用型人才为目标。这一举措标志着博士教育朝多元化方向发展。

目前,中国已设立工程、口腔医学、教育、兽医、临床医学和中医学六种专业博士类型。据教育部统计,截至2019年,中国累计授予博士专业学位4.8万人。

(摘自《南方周末》 杜寒三/文)

猜你喜欢

博导博士学位学位
发“福”字
画与理
圣彼得堡的“博导”
『博士后』是一种学位吗?
如何写好硕士博士学位论文
“美女学神”刘明侦:90后博导院长炼成记
博士学位论文摘要
俄罗斯儿童教育:超80%入园率与供不应求的学位
博士学位论文摘要
国内ERP研究现状——基于学位论文的统计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