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改进双线性的细粒度图像分类方法

2023-12-07王长庚

电脑知识与技术 2023年30期
关键词:细粒度集上卷积

王长庚

(1.河南师范大学 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河南 新乡 453007;2.“智慧商务与物联网技术”河南省工程实验室(河南师范大学),河南 新乡 453007)

0 引言

动物分类学历史悠久,其核心思想是根据动物的体态、习性等客观特征,以相似性为评估标准,构建整个动物体系。在农业领域中,正确的动物分类,有助于畜牧业、渔业养殖领域中遗传育种的筛选,而生物存在生殖隔离的特性,决定了畜牧业培育优良高产的动物品种前,需要区分并梳理动物大类内的各种子类,然后才能从类内不同品种的动物特性中归纳优良高产动物的杂交方法。这样对某一大类精准划分不同子类的过程称为细粒度分类(Fine-grained Classification) 。细粒度分类相对于类间的粗粒度划分,更加注重类间差异小、类内差异大两种模式识别[1]。例如,渔业养殖中“红鲷鱼”和“金头鲷鱼”,以及畜牧作业生产中“美洲赤犬”和“维希拉猎犬”作为同类动物的不同细类(图1) ,它们仅在毛发长短、身体颜色、形态、动作、亮度、拍摄角度等细微处存在差异,非领域专家很难区分开来。此外,在识别作物与杂草、昆虫品种识别[2]、遥感识别、农用机型、木薯病害检测[3]等场合,亦亟需高效细粒度分类技术。

图1 鱼和狗的不同细类

捕获被识别物体的图像只是细粒度图像分类技术的基础,更多的是依靠卷积神经网络(Convolution Neural Network) 对图像进行分析。卷积神经网络模拟人对物体的分类方式,在图像上以卷积的方式提取被识别物体的边界、形状、颜色、大小等表层信息,随着卷积层加深,神经网络甚至能对被识别物体的特征进行高维抽象使得分类精确度更高,但传统的神经网络在训练时非常依赖于硬件设备,卷积层的加深会给计算资源带来沉重负担。在农业分类领域,这样的高成本与畜牧业推广“低廉、高效”的主旨相悖。因此,既要保证细粒度图像分类高精度的同时,又能减少计算资源的消耗是值得探索并深入研究的。本文基于双线性卷积神经网络进行改进,在不同动物数据集下进行实验,对比分析主流分类方法的优劣,提出综合性能优异的深度学习模型。

1 国内外研究现状

传统的图像分类十分依赖人工标注特征,这样提取的特征标准不一且人力成本高昂。深度学习技术的引入迅速解决了这一症结,受生物学启发通过模拟人的神经系统,设计人工神经网络,让模型自下而上地自主学习不同动物的子类特征,强有力地弥补了传统识别动物子类方法的不足。尽管Zhang 等人[4]提出了强监督细粒度分类Part-based R-CNNs,通过记分函数标记被识别信息,同时基于几何约束的方法对特征建模,该模型在CUB200-2011(Caltech-UCSD 鸟类数据集)上证明了比传统的细粒度分类方法具备更高精确度。He 等人[5]提出另一种强监督分类模型Mask R-CNN,通过引入线性插值法,在Faster RCNN进行目标检测时,配合语义分割法FCN 完成图像分类任务。强监督算法保证了细粒度图像分类的高精确,但训练时使用大量人工标注信息,包含类别、局部区域位置、标注框等,人工成本昂贵。因此,特别需要仅输入被识别物体的类别,就可以训练输出的算法,即弱监督学习。Mahmoudi等人[6]利用SVM替换全连接层,将输入特征映射到更高维空间进行分类,使用效果未能达到人们的预期。而后,Wang、Yan 等人[7-8]分别引入多尺度学习和注意力机制来改进特征学习,He等人[9]通过定位法关注差异性局部区域,都在一定程度提高了图像识别精确度,却严重依赖人工特征设计。Yao 等人[10]探讨了将迁移学习融入文本细粒度识别,较之特征学习取得了更好的效果,但是未能有效应用在包含信息更多的细粒度图像分类领域。Lin 等人[11]设计了双线性卷积神经网络(Bilinear 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s,BCNN) ,作为第一个支持端到端训练的协方差池化模型,其创新点是双通道协同工作,一个通道用以提取细分类物体的特征,另一个通道用以特征定位,每个通道中都配置有独立的卷积神经网络。Gao等[12]立足于BCNN,从特征分布的维度重新构建感受野,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是,这些模型都未能关注到特征图的通道数、特征的空间位置,以及特征融合过程中产生的非线性映射的问题。

2 相关工作

2.1 可变形卷积

常规的卷积过程是多个固定的卷积核对特征图进行下采样的过程,例如在BCNN中卷积核大小为3×3,通过步长参数对3×224×224 的初始化图像进行特征提取。这样的过程始终在一个规律性的区间内捕捉特征值,如图2所示,细粒度图像特征关键之处就是微小差异,而且被识别动物的边界、体态等特征又根据拍摄角度的不同呈现不规律的特征。对此,本文改进BCNN 的卷积过程,引入可变形卷积,对关键特征值进行微调,使得卷积过程中拟合被识别物体复杂的边界特征。

图2 常规卷积和可变形卷积

常规卷积和可变形卷积对比如图2所示。由此可以看出,常规卷积是在一个3×3的固定范围内提取特征,而可变形卷积通过引入位置偏置,可以扩大感受野,将周边特征也纳入特征搜索范围。对被识别物体的卷积过程分解,进一步解读可变形卷积的差异,如图3所示。可以看出,常规卷积在狗的脖颈部位得到激活,且采样区域为3×3 的正方形,这也表明了感受野受限于卷积核大小。然而,可变形卷积拥有非固定大小的卷积核,将激活区域扩大了狗的耳朵、四肢,显而易见,可变形卷积激活区域更贴近被识别物体的真实体态。

图3 进一步解读可变形卷积的差异

假设Pn表示已知特征区域R内的任意一点,在常规卷积后得到的结果可表示为:

其中,P′n表示区域R内位置,w(P′n)表示P′n的权重,x 表示输入特征图的集合。可变形卷积在此基础上引入一个方向向量{ΔPn|n= 1,2,...,N}代表位置偏移,且N=|R|。即可变形卷积公式为:

可变形卷积的实现过程如图4 所示,在经过常规的卷积后,需要进行再卷积,这样做的目的是使卷积核变形,为得到被识别物体形态的不规则特征做准备,即调整卷积核的偏移量。偏移量通过方向向量表示,在平面图像识别中,从x和y两个方向发生位置偏移,从而达到偏移卷积核的目的。

图4 可变形卷积的实现过程

从整体过程来看,特征输出与卷积偏移是同时进行的,为了在反向传播过程时也同步进行,偏移值x和y的反向传播需要通过双线性内插法完成。双线性内插法本质上是三次线性插值运算,即已知特征图的四个坐标点Q(0,0)=(x0,y0)、Q(0,1)=(x0,y1)、Q(1,0)=(x1,y0)、Q(1,1)=(x1,y1),双线性插值点P=(x,y)未知。故推导P点坐标公式如式(3)所示:

2.2 核聚合网络

核函数优化其实指的是kernel trick,本质上核函数是在做内积运算,并且在卷积神经网络中,随着深度的增加,数据维度也在增加,但是核函数内积却能保持不变。数学推导中,核函数必须连续,并且自身结构是具备对称性。基于此特性,最常见也是最成功的核函数应用是在SVM中,在低维数据映射到高维空间过程中起到了绝对作用。所以核函数适合在图像、文本、特征序列等数据集中找到一个相关关系,如果当前数据维度失效,那么便不停地向高维做再映射的操作,由于空间维度无上限,也就是说核函数映射也是无上限的,直至核函数在高维空间中找到一个相关关系足以很好地区分数据。也正是由于核函数支持高维空间映射的特性,所以如果目前数据所在维度无法拟合一条合适的线帮助分类的话,高维空间一定存在一个合适的分割区域,这个分割线如果返回到低维空间时,可能会表现出非线性关系,核函数可表达为kernel(x,y) =<ϕ(x),ϕ(y) >。

在输入图像通道上,双线性卷积网络首次以外积的方式保留了特征之间的线性关系,但是对于非线性相关的特征表达还不够深入,会产生信息损失,降低图像分类准确率。葛疏雨等人[13]引入核函数弥补特征信息,本文也对外积步骤进行指数核函数优化,使得卷积特征利用率能够进一步提高。

基于可变形卷积得到的特征图,开始核化三步骤,如图5所示。步骤1为归一化过程,对特征图进行L2 范数归一化得到新的特征矩阵,其中n代表通道数,N代表特征图的乘积矩阵。步骤2为核化过程,以指数核函数的方式对外积结果进行核聚合操作,构建非线性特征关系。步骤3为矩阵幂正规化过程,对已构建非线性关系的特征进行指数幂输出,且输出结果为对称矩阵,故仅取上三角部分便可得到图像的特征输出,为softmax层做准备。

图5 核化过程

图5中,已知核函数公式为P=K(XXT),则指数核函数如式(4) 所示,其中β> 0且支持参数调整。指数核函数还支持反向传播,故损失函数l对应矩阵P的反向传播公式如式(5) 所示,其中,“∘”表示基本积计算(Hadamard product) 。

3 实验过程

3.1 实验环境

数据集介绍:适用于动物细分类的数据集较少,为了测试网络的性能和泛化能力,本文选择Fish Dataset、CUB-200-2011、Stanford Dogs Dataset 等3 种数据集进行实验。Stanford Dogs Dataset 是 ImageNet 数据集的子类,由Stanford 提供的狗类数据集,包含120种子类,图片数量合计20 580 张,实验过程中划分训练集14 406张,测试集6 174张。CUB-200-2011是由加州理工学院提出的鸟类基础数据集,包含200 个类别,11 788 张图片,实验过程中划分训练集8 252 张,测试集3 536 张。Fish Dataset[14]发表于ASU 2020,收集了红鲷鱼、鲈鱼、金鲷鱼、红鲻鱼、马鲭鱼、黑海鲱鱼等8种鱼类图片,Fish Dataset 原数据集还包含虾类图片,为避免影响细分类效果,实验前期已剔除,实验过程中划分训练集5 600张,测试集2 400张。以上数据集可以用作细粒度分类,满足本文验证需要,如表1所示。

表1 不同β对比实验

表1 数据集对比

超参数设置。本文在训练过程中,以VGG16作为特征提取器,采用随机读取数据和标准正则化的方法。为便于GPU 的并行运算batch_size 设置为16,num_workers设置为2,图像尺寸统一为224×224,优化器为随机梯度下降法(Stochastic Gradient Descent,SGD) 和自适应估计法(Adaptive Moment Estimation,Adam) ,二者初始学习率皆设置为0.001,momentum设置为0.9,weight_decay 设置为1E-5,损失函数为交叉熵损失函数。卷积过程中,卷积核大小设置为标准3×3,初始步长设置为2,初始填充值设置为1。

3.2 实验步骤

导入预训练参数,依次加载不同数据集进行训练。数据集的规模与训练效果息息相关,本文在预训练过程中通过数据增广的方式,使用自由随机剪裁[15]、缩放、旋转、低光增强[16]、多图像组合为一个batch的方式[17]进行数据增强。实验初期,优化算法采用Adam以达到快速收敛的目的,实验末期,优化算法采用SGD算法微调学习率达到峰值。

更换模型,更换数据集,再次重复上述步骤,不同模型、不同数据集实验时保证超参数初始值相同,同时在日志中记录精确度与损失函数的变化情况,以方便对实验结果进行交叉对比验证。

确定模型指标,评估模型性能。本文实验设置2个常用指标:准确率(Accuracy,Acc) 、F1分数。

3.3 指数核函数分析

实验统一采用VGG16作为特征提取器,基于改进双线性的细粒度图像分类网络的创新点之一在于指数核函数的优化。根据公式(4) 可知,其中β是可调参数,故本小节实验主要针对β值的调整找到当前模型的最优解,此时以准确度作为评估指标即可满足需求。

如表1 所示为不同β下,本文模型在不同数据集上的实验结果,可以看出作为自变量,对于数据集的变化不敏感。从宏观上看,精确度在区间内呈正相关关系,在区间内呈负相关关系,即时取得模型最优解,分别在三个数据集上达到了98.85%、86.69%、80.94%的准确度,同时为接下来消融实验做准备。

3.4 对不同优化模块的消融分析

基于改进双线性的细粒度图像分类网络不仅通过指数核函数模块优化外积过程,更是在卷积过程中增加可变形卷积模块。本小节在不同数据集上对不同模块进行消融实验,评估各模块对于模型性能优化的贡献度,贡献度大小以准确度和F1值表示,基线模型为BCNN,指数核函数模块优化中设置。

实验结果如表2所示,由此可以看出,可变形卷积与指数核函数都起到了优化作用,且在Fish Dataset数据集上,指数核函数优化准确度比基线网络分别提高了0.73%,而在CUB-200-2011 数据集上提高2.49%,可变形卷积优化准确度比基线网络分别提高了0.37%和2.11%,相应F1分值的增长也说明指数核函数优化优于可变形卷积。

表2 不同优化模块对比实验

在Stanford Dogs Dataset 数据集上,虽然指数核函数优化和可变形卷积优化都比基线模型有着更高精确度,但是指数核函数优化表现性能略低于可变形卷积,这是因为Stanford Dogs Dataset 数据集中存在除被识别物体外的其他生物,此时这些“其他生物”便是噪声。可变形卷积会将这些噪声区域作为被识别物体的边界特征,同时指数核函数也会构建这些噪声与真实特征之间的非线性关系,且后者对于噪声更为敏感。从整体上看,可变形卷积优化和指数核函数优化模块都起到了正向作用,并且提高了细粒度分类精确度,验证了二者在自适应调整卷积区域和构建非线性相关关系的合理性与有效性。

3.5 不同模型对比分析

基于改进双线性的细粒度图像分类网络进一步在三个数据集上与主流细分类网络对比,实验结果如表3所示。Improved BCNN 作为BCNN 在2017年的优化版本,在Fish Dataset 和CUB-200-2011 数据集上识别精度比BCNN 高0.09%,但是在Stanford Dogs Dataset 数据集上略低于BCNN。注意力双线性网络是在BCNN 网络基础上引入注意力机制,使得模型能够更多地关注局部特征,在三个数据集上准确度分别达到了97.59%、86.09%、78.95%。G2DeNet 与BCNN 类似,都属于卷积高阶编码方法,且在CUB-200-2011 数据集上识别精度达到87.1%,取得最优解。

从整体来看,本文方法在Fish Dataset、CUB-200-2011、Stanford Dogs Dataset 数据集上识别精度均高于基线模型,且在Fish Dataset 数据集上达到了98.85%的最高准确度。

4 结论与展望

本文基于BCNN 模型,从可变形卷积和指数核函数优化的维度,对模型前期的特征卷积过程与后期的外积过程分别进行优化。本文网络不仅支持端到端的训练,还能根据被识别物体多样的细微边界特征,自适应调整特征提取的范围;同时在外积过程中,弥补了未关注通道特征之间非线性关系的不足,最终大大提高了模型特征利用率,特征信息也能尽可能得到表达。实验证明在不同数据集上、在与当前主流模型对比结果上均获得优异的成绩,在Fish Dataset最高达到98.85%,佐证了本文方法优异的泛化能力与有效性。结构的优化带来了计算资源的消耗,接下来的研究会关注网络轻量化方面。

猜你喜欢

细粒度集上卷积
融合判别性与细粒度特征的抗遮挡红外目标跟踪算法
基于3D-Winograd的快速卷积算法设计及FPGA实现
细粒度的流计算执行效率优化方法
Cookie-Cutter集上的Gibbs测度
链完备偏序集上广义向量均衡问题解映射的保序性
从滤波器理解卷积
基于傅里叶域卷积表示的目标跟踪算法
基于双线性卷积网络的细粒度图像定位
复扇形指标集上的分布混沌
支持细粒度权限控制且可搜索的PHR云服务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