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深学笃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奋力在生态文明建设上出新绩

2023-12-07李炳军

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2023年4期
关键词:贵州总书记文明

李炳军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站在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战略高度,以对子孙后代高度负责的历史担当,以促进人类文明发展、建设清洁美丽世界的博大胸怀,大力推进生态文明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创造性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形成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党的二十大对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作出战略部署,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对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进行系统部署,进一步丰富和深化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贵州是首批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习近平总书记对贵州生态文明建设高度重视,2021年视察贵州时赋予我们 “在生态文明建设上出新绩”的重大使命,《国务院关于支持贵州在新时代西部大开发上闯新路的意见》(国发〔2022〕2号)又赋予贵州 “生态文明建设先行区”重大使命。作为长江、珠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贵州有着良好的生态环境基础,同时喀斯特地貌分布较广,生态系统十分脆弱,破坏了就很难修复。加之发展水平相对滞后,统筹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难度较大。近年来,全省上下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对贵州工作系列重要讲话指示精神,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牢牢守好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深入践行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优良生态环境成为贵州最大的发展优势和竞争优势。

一、深学笃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决扛起生态文明建设重大政治责任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系统回答了为什么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什么样的生态文明、怎样建设生态文明等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把我们党对生态文明建设规律的认识提升到新高度,指引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从理论到实践都发生了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生态文明建设实践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生态文化相结合的重大成果,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把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作为开展主题教育重要内容,与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紧密结合起来,坚持不懈用以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奋力建设经济兴、百姓富、生态美的多彩贵州新未来。

深刻把握生态文明建设“国之大者”。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加强党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全面领导,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全局工作的突出位置,作出一系列重大战略部署。在 “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中,生态文明建设是其中一位;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中,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其中一条;在新发展理念中,绿色是其中一项;在三大攻坚战中,污染防治是其中一战;在到本世纪中叶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目标中,美丽中国是其中一个。这几个方面,充分体现了生态文明建设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中的重要地位。我们必须始终牢记生态文明建设 “国之大者”,坚持以 “加强党对生态文明建设全面领导”为根本保证,以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基本原则,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为核心理念,以“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为宗旨要求,正确处理好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重点攻坚和协同治理、自然恢复和人工修复、外部约束和内生动力、“双碳”承诺和自主行动的关系,切实把生态文明建设转化为各族人民自觉行动,坚定不移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对贵州生态文明建设的殷殷嘱托。习近平总书记对贵州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格外关心、寄予厚望,多次作出重要指示。2011年,习近平同志到贵州考察,强调要正确处理加快发展与保护环境的关系,绝不能掉以轻心。2013年、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两次向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年会发来贺信,其中2013年首次提出 “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的重大命题。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贵州代表团审议时,深刻指出贵州在处理好生态环境保护和发展的关系方面难度更大,更是大意不得,更需谨慎小心。2015年,习近平总书记到贵州视察,明确要求我们守住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必须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一点大意不得。2017年,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党的十九大贵州省代表团讨论时,叮嘱我们守好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开创百姓富、生态美的多彩贵州新未来。2021年,习近平总书记亲临贵州视察,要求我们 “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持之以恒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在生态文明建设上出新绩”。这些重要讲话指示,为贵州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根本遵循。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对贵州生态环保千叮咛万嘱咐,从 “绝不能掉以轻心”到 “更是大意不得”,再到“一点大意不得”;从 “守住”到 “守好”,再到 “出新绩”,可以说是既鲜明又深刻,既深切关怀又寄予厚望。我们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坚决扛起生态文明建设重大政治责任,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加快打造生态文明建设先行区,奋力在生态文明建设上出新绩。

二、深入推进生态环境治理修复,着力增进人民群众绿色获得感生态幸福感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进入新时代,人民群众从 “盼温饱”到 “盼环保”、从 “求生存”到 “求生态”,对干净水质、绿色食品、清新空气、优美环境的需求更为迫切。我们深入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生态惠民、生态利民、生态为民,全力打好污染治理和生态修复 “组合拳”,加快建设天蓝、水清、地绿的美丽家园,不断满足贵州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全省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向好,中心城市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达99.1%以上,主要河流出境断面水质优良率保持在100%,每年向长江、珠江输送优质水源超过1000亿立方米,绿色成为多彩贵州最鲜明的底色。

大力推进环境污染治理。坚持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持续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坚决抓好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反馈问题、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警示片披露问题整改。全力打好蓝天保卫、碧水保卫、净土保卫、固废治理、乡村环境整治 “五场战役”,持续推进 “双十工程”,深入实施长江十年禁渔,采取最严措施加强赤水河流域生态治理,一大批群众反映强烈的生态问题得到实质性解决。

扎实推进生态保护修复。更加注重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推进乌蒙山、武陵山等重点区域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加强自然保护区、饮用水源地等生态安全核心区域和矿山生态修复。实施生物多样性保护重大工程,着力提升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持续深化绿色贵州建设,创新机制大力开展国家储备林建设,深入开展石漠化和水土流失治理,累计完成石漠化综合治理0.82万平方公里、水土流失治理1.98万平方公里,石漠化减少面积和幅度居全国岩溶地区首位。大力推进梵净山国家公园建设,加快构建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

着力建设绿色家园。坚持以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为硬约束推进新型城镇化,强化国土空间规划和用途管控,科学划定并严守 “三区三线”,推动生产空间、生活空间、生态空间良性互动。结合新型城镇化的棚户区、老旧小区、背街小巷、地下管网改造,大力推广绿色低碳建材和绿色建造、绿色施工方式,提高磷石膏等新型建材使用比例。加快环境基础设施补短板,创新设立生态环保基金推进项目建设,全省城市 (县城)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达98.24%,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99.31%,2025年将基本实现原生生活垃圾“零填埋”、县域生活垃圾焚烧处理全覆盖。深入实施乡村建设行动,纵深推进农村厕所革命,持续加强农村垃圾污水治理和村容村貌提升,建设生态宜居美丽乡村。

三、大力推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不断做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篇大文章

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已进入加快绿色化、低碳化的高质量发展阶段。党的二十大强调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推进生态优先、节约集约、绿色低碳发展。习近平总书记要求贵州牢固树立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导向,不断做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篇大文章。我们坚持把绿色低碳发展作为解决生态环境问题的治本之策,大力推进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以生态文明理念引领 “六大产业基地”建设,加快构建富有贵州特色、在国家产业格局中具有重要地位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推动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协同共进,绿色经济占比达到45%。

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坚持高端化、绿色化、集约化方向,深入实施绿色经济倍增计划和绿色制造专项行动,推进资源全面节约、集约、循环利用,不断提高发展 “含绿量”、降低 “含碳量”。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坚决遏制 “两高”项目盲目发展,倒逼重点行业绿色化、清洁化改造,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持续下降。立足 “以煤为主”省情,坚持先立后破,大力推进煤炭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推动规模化、智能化发展,组建贵州能源集团,优化资源配置,推进新能源与煤炭优化组合,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打造新型综合能源基地。大力推动磷煤化工、铝和锰加工等向精深加工发展,推进磷石膏、锰渣、赤泥等重点工业固废治理技术攻关,提高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水平,建设全国重要的资源精深加工基地。出台实施赤水河流域酱香白酒产区保护规划、生产环境保护条例和产业规范发展意见,推进酱香白酒产业转型发展、高质量发展,打造全国重要的白酒生产基地。加快交通运输方式绿色低碳转型,大力推进水运体系和普速铁路网建设,提高水运、铁路货运量,推动运输能耗和物流成本 “双降”。

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深入推进数字经济发展创新区建设,抢抓人工智能发展机遇,加快推进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数字化治理,紧盯 “数据”和 “算力”两大核心,建设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国家枢纽节点,大力推动 “东数西算”,加快建设贵阳大数据科创城,打造面向全国的算力保障基地。发挥资源优势,打造新能源动力电池及材料研发生产基地,过去3年新能源电池及材料产业总产值年均增长102%,成为绿色发展的重要支点。依托 “三线”建设重点企业,大力发展航空航天等装备制造产业,配套发展国防科工,加快建设全国重要的产业备份基地。

发展生态环境优势产业。加快建设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强省,实施粮油生产、储备、加工能力提升三大行动,大力发展12个农业特色优势产业,因地制宜发展林下经济,强化土壤污染防治和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推动绿色农产品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发展。围绕打造世界级旅游目的地,依托良好生态、凉爽气候、多彩文化等独特优势,聚焦资源、客源、服务三大要素,大力实施市场主体培育行动、业态升级行动、服务质量提升行动、项目提质增效攻坚行动,坚持市场化方式举办国际山地旅游大会和贵州旅游产业发展大会,多措并举推动旅游业全面复苏。推动康养产业高质量发展,做大做强避暑康养、医药康养、温泉康养、运动康养、旅居康养、森林康养产业,打造国内一流度假康养目的地。

四、加快构建具有贵州特色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不断提高生态环境治理效能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推动绿色发展,建设生态文明,重在建章立制,要求贵州“在生态文明建设体制机制改革方面先行先试”。我们坚持以制度创新推进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切实以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保护生态环境。

推进生态文明制度创新。实施100多项生态文明制度改革,30项改革成果列入国家推广清单。率先发布生态系统生产总值核算技术规范,推进林业碳汇 (碳票)保险试点,加快完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率先出台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评价考核办法,开展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连续6年对所有市州党委、政府开展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评价考核。率先建立跨云贵川三省的赤水河流域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积极为全国探索可复制、可推广经验。

强化生态文明法治建设。完善生态环境保护地方法规体系,率先出台 《贵州省生态文明建设促进条例》,配套出台30余部地方法规。率先启动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改革试点,建立完善担责追责体制机制。扎实开展省级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执法,设置环境保护法庭、成立生态环境保护检察机构,公检法环境资源专门机构实现全覆盖。

加强生态文化培育。创新方式办好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成为传播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展示中国生态文明建设成果的国际性平台。连续七年举办贵州生态日活动,常态化推动五级干部植树增绿、五级河长巡河护绿,营造生态文明建设浓厚氛围。深入开展绿色机关、绿色家庭、绿色学校、绿色社区创建,加强全民节约意识、环保意识、生态意识,让绿色出行、节水节电、光盘行动、垃圾分类等成为习惯,推动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新风尚在贵州大地蔚然成风。

建设生态文明,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我们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对贵州生态文明建设工作系列重要讲话指示精神,聚焦 “在生态文明建设上出新绩”的更高要求,坚决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牢牢守好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坚持以高水平生态建设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加快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奋力谱写美丽中国建设的多彩贵州篇章。

猜你喜欢

贵州总书记文明
请文明演绎
漫说文明
贵州,有多美
沉醉贵州
多彩的贵州 多彩的茶
我与贵州茶一起
习总书记“下团组”
总书记的话儿记心上
关于雄安新区,总书记最关注什么
对不文明说“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