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师范认证视阈下民汉双语师范生培养中的达成评价研究

2023-12-06肖雪

教育研讨 2023年2期
关键词:教学改革

摘   要|2017年10月,教育部颁发了《普通高等学校师范类专业认证实施办法(暂行)》,正式开启师范类专业认证工作,并提出了“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的理念,旨在推进教师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建设,提高师范类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民族地区民汉双语师范人才的培养关系到民族教育的师资队伍建设和民族基础教育 的质量提升,因此培养出的民汉双语师范生是否合格、是否契合地方需求至关重要。本论文通过对西昌学院 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专业达成评价的分析调查,发现该专业的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均已达成,但仍需加强 教学过程的质量监控,尤其是“三习”的过程性监督管理。同时,应充分发挥第三方评价、学生自评和教师 自评等评价方式的作用,进一步提升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专业师范生的培养质量。

关键词|师范认证;民汉双语师范生;达成评价;教学改革

Copyright ? 2023 by author (s) and SciScan Publishing Limited

This article is licensed under a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NonCommercial 4.0 International License. https://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nc/4.0/

21  世纪以来,美国、德国、日本等国家陆续建立健全教师教育质量保障体系,颁布标准并开展认证,

从源头上保障了教师队伍整体水平[1]。我国也在 2014 年 12 月,在江苏、广西等省开展了师范类专业认证试点工作。各高校随后逐渐开启了以认证为抓手,将“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的认证理 念贯穿在专业教育教学全过程[2]。2017 年以来,教育部陆续出台了《普通高等学校师范类专业认证实施办法(暂行)》和《普通高等学校师范类专业认证工作指南》,对师范认证提出明确要求,不断推进 教师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建设,提高师范类专业人才培养质量。西昌学院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专业按照 “反向设计,正向施工”的思路,进一步优化了人才培养方案、改革教学手段,提升课堂教学效果。然而,民族雙语师范人才的培养是否合格、是否契合地方需求还需要底线达成评价的衡量。2021 年新版《普通高等学校师范类专业认证自评报告撰写指导书》强调以“毕业要求”为核心的“主线”要求和建立基于产出的评价改进机制“底线”要求[3]。因此,本文通过对该专业毕业要求达成情况进行调查,分析师 范生培养质量,以期提高民汉双语师范生的培养质量。

1       西昌学院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专业毕业要求达成分析

西昌学院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专业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根据国家对基础教育的政策要求,本专业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扎根凉山,面向四川,聚焦乡村振兴战略,服务民族地区教育事业发展。其目标是培养具有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意识、良好师德素养和乐于在艰苦民族地区从事基础教育的情怀, 具备系统扎实的彝汉语言文学学科专业知识和过硬教学技能,能够胜任民族地区中学及相关教育机构的教学、教研和班级管理的彝汉语文教师。毕业后5 年左右能发展成为所在单位的骨干。本专业的目标包括:

目标 1:师德高尚,热爱教育。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彻党的教育方针, 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热爱民族地区中学教育事业,具有扎根民族地区中学教育的意愿,富有人文情怀和奉献精神,师德师风良好,坚持依法执教, 立志成为“四有”好老师,引领学生健康成长。

目标 2:学识扎实,能力过硬。具有因材施教、启发引导的教学理念,具备系统的彝汉语言文学学科专业知识能力和过硬的教学技能,能整合民族学、教育学、心理学等学科的知识,结合学科领域认知特点组织课堂教学,熟练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辅助教学设计,合理吸收乡土课程资源,优化课堂教学,具备良好的中学语文教学设计、教学实施和教学评价能力。

目标 3:以生为本,善于育人。具有以德为先、以生为本的育人理念,具备班级组织与建设的基本技能,依据所在区域中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认知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学科育人、社团育人工作, 培养学生家国情怀和文化自信。

目标 4:反思自省,协同提升。具有终身学习理念、专业发展意识、团队协作精神,能结合自身专业发展的实际,制定较为清晰的职业发展规划,理解学习共同体的价值,具备良好的团队合作能力,能适应国内外基础教育发展需求,更新教育理念,不断提升教学教育能力。

毕业生服务领域:面向四川民族地区,主要集中在彝区从事中学民汉(彝汉)双语语文教育教学和班级管理工作。

职业特征、人才定位:具有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意识、良好师德素养和乐于在边远民族地区从事基础教育工作的情怀,具备系统扎实的彝汉语言文学知识和过硬的教学技能,毕业后 5 年左右成为民族地区中学民汉(彝汉)双语语文教学教研和班级管理工作的骨干教师。

该专业严格按照《中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中学教育专业认证标准(第二级)》《中学教育专业师范生教师职业能力标准(试行)》的相关要求,结合西昌学院、彝学院和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专业的育人理念和人才培养经验、专业发展规划,依据“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的认证理念和学生专业发展的需要,通过对学生、行业专家、用人单位和实习基地、任课教师等的访谈、问卷等多种途径开展调研,对标该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制订了毕业要求。

根据《西昌学院彝语言文化院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专业毕业要求达成度评价指导意见(试行)》, 采用直接评价与间接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对最近一届毕业生进行毕业要求达成度评价。毕业要求指标点达成度 = 直接评价数据 ×70%+ 间接评价数据 ×30%。毕业要求达成度取毕业要求指标点的最小值。

根据课程子目标对该指标点的评价值乘以其权重,得到课程相应指标点达成度。根据达成度计算公式(课程权重以高〔H〕中〔M〕低〔L〕支撑赋值,H 赋值 3,M 赋值 2,L 赋值 1),求支撑该指标点的所有课程达成度之和,得到该指标点达成度。最后判定毕业要求达成度。毕业要求对应多项指标点的最小达成度即为该毕业要求达成度。依此计算出 8 项毕业要求的达成度,取

其最小值判定专业毕业要求达成度。基于课程目标达成标准值,本专业将 0.7 设定为毕业要求达成的标准值。评价值大于等于 0.7,认定该毕业要求“达成”;评价度小于 0.7,认定该毕业要求“未达成”。

毕业要求指标点达成度计算公式:

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专业毕业要求达成度间接评价主要采用学生自我评价方式,每个二级指标形成一个问题,每个问题有五个选项,分别为“非常符合、大部分符合、基本符合、大部分不符合、完全不符合”,分别量化为分值 1、0.8、0.6、0.4、0.2。根据每个学生、教师和用人单位的答题结果,采用加权平均计算得到这个二级指标的自评分。

毕业要求分指标点间接评价达成度计算公式: 某毕业要求二级指标 m 达成情况评价值

m= (非常符合人数 ×1+ 大部分符合人数 ×0.8 + 基本符合人数 ×0.5 + 大部分不符合人数 ×0.4 + 完全不符合人数 ×0.2)/本指标被调研人数

(本指标点被调研数指有效填写问卷的毕业生、教师和用人单位人数。)

该专业认为某项毕业要求一级指标分解的二级指标具有同等重要性,因此采用取其算数平均数作为毕业要求一级指标的达成情况评价值。某项毕业要求一级指标 x 的达成自评值计算方法如下公式所示, 其中 p 是毕业要求 x 分解的二级指标的总条数。评价值大于等于 0.7(满分为 1),认定该毕业要求“达成”;评价值小于 0.7,认定该毕业要求“未达成”。

毕业要求一级指标达成度计算公式:

毕业要求一级指标 x 达成情况自评值

根据以上公式和要求,对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专业最近一届毕业生进行达成评价如表  2。

由表2 评价结果可知该专业最近一届毕业生毕业要求各指标点均达成。

2       西昌学院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专业毕业要求达成评价中的短板

尽管西昌学院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专业最近一届师范毕业生均达到了毕业要求8  个指标点的要求,但在具体教学评价执行中还存在如下一些短板。

(1)毕业要求制定的工作评价机制需要进一步优化。毕业要求的分析与制定过程中,公共课教师参与度较低,导致部分毕业要求难以有效落实。毕业要求制订工作前期虽然进行了市场调研、用人单位满意度调查,但调查面较窄,调查人数不够多。因此该专业最近一届毕业生毕业要求达成仍然主要以直接评价为主,辅以间接评价,是一种验证式达成。

(2)毕业要求指标点分解与名称还不够准确,尚需进一步优化。

(3)      相较于其他毕业要求指标点,学科素养达成度相对较低。一方面,学生在校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还不够,相对保守;另一方面,课程体系和课程评价的合理性还需进一步提升。在支撑课程中,中国语言文学类基础课程,如《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比较文学》等课程的分值较低,说明该专业学生在基础学科知识的学习方面尚待加强。同时,这也与该专业学生招生生源、入校时学习基础等也密切相关。总体性上看,毕业生在掌握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学科基本知识方面表现尚可,但在运用本专业知识、理论与方法综合分析和探究彝汉语文教学教研问题的能力和学科融合能力还稍弱。

在毕业要求的“教学能力”方面,虽然在整体上达标,但“教学能力培养体系”的建设以及“教学能力”的评价体系尚需进一步完善。毕业生的中学语文教学基本技能与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能力还有待提高;对中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与语言文学学科特点的认知能力还需要进一步加强,教学体验还较为欠缺, 在中学语文(彝汉)教学教研能力方面还需进一步加强。

(4)    直接评价还需进一步完善。主要体现为作业检测和期中考核等过程性评价实施虽然较好,但技能考核、课程论文、实验实训、学生成长档案袋等表现性评价的实施还有待改进。实习、见习、研习等综合实践课程开展的综合性评价还存在标准不够合理等问题。

(5)      間接评价还不够全面。任课教师的调研主要集中在本学院教师,未能扩及其他学院担任本专业通识教育课程和教师教育课程的教师。用人单位和实习基地调研对象覆盖面还需扩大,调查问卷也有待改进。

3       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专业毕业要求达成的建议与对策

(1)      进一步完善该专业毕业要求评价机制。在毕业要求的制订与修订过程中,鼓励专业课教师和 公共课教师共同积极参与;邀请用人单位参与毕业要求的分析工作,根据工作需要不定期举办毕业要求工作讨论会,邀请用人单位和毕业生来校参与,从而广泛听取各方面对毕业要求落实方面的意见和建议。

(2)      持续提升课程对毕业要求指标点支撑的合理性。在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和课程大纲的持续完善中,积极听取任课教师的意见,根据课程实施的具体情况,进一步调整毕业要求指标点和支撑课程的对应关系,力求体现支撑强度的针对性和层次性。

(3)      进一步优化和加强教师教育课程,增进师范生对中学语文课程标准、教材和评价体系的理解, 提高师范生对中学语文(彝汉)教学基本技能与现代信息技术学习的主动性。在实践周教学环节侧重突出了教学技巧方面的讲座,邀请中学资深教师对师范生进行教学能力的指导。加强第二课堂建设,进一步丰富以教学能力培养为主要目标的主题活动,通过定期开设教学比赛、组织师范生到基础一线交流等活动,助力该专业学生中学语文(彝汉)教研能力的进一步提升。

(4)      持续完善直接评价机制。在直接评价机制中,更加重视过程性评价和表现性评价的落实;合理增加第二课堂等非课程教学因素在过程性评价中的比重,实现对学情的动态关注;进一步提升结果性评价中试题命制与课程目标的匹配度。

(5)      持续加强间接评价机制建设。持续推进对用人单位和实习基地、任课教师、毕业生等利益相关方的调研,采取定点设计、定量数据收集相结合的方式,持续收集用人单位、实习基地对本专业培养学生的意見和建议,同时进一步扩大实地调研、问卷调研的覆盖面。对任课教师的调研同时注意关注对校内公共课老师的调研。根据调研对象,进一步完善问卷设计题目的科学性和针对性。

4       结语

一般而言,对于毕业要求达成的综合效应,应从教师专业发展内涵来看,其是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融合的结果[3]。而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的掌握不仅反映在学业成绩上,更多融入学生学习生活的方方 面面。师德规范、教育情怀、沟通合作等基本素质要求都需要在“三全育人”过程中得以实现。因此, 我们要充分利用毕业要求的达成反馈信息,对毕业要求统领下的课程与教学进行持续改进,改善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教学。以学定教,以教导学,实施“学生中心”教学,促进课程目标的高效达成。不断改进教学监督形式和合作育人方式,注重产出成果,持续改进,才能培养出地方发展真正需求的高素质民汉双语师范人才。

参考文献

[1]王定华.我国高校师范类专业认证的缘起与方略[J].中国高等教育,2019(18):20-22.

[2]刘莉莉,陆超.高校师范类专业认证的历史必然与制度优化[J].教师教育研究,2019(5):40- 45.

[3]李静,侯晓强.师范类专业认证中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达成度计算[J].高教学刊,2023(3).

Research on Achievement Evaluation in the Training of Bilingual Normal Students between Chinese and Chines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eacher Education Certification

—A Case of Chinese Ethnic Minority Languages and Literature at Xichang University as an Example

Xiao Xue

Xichang University, Xichang

Abstract: In October 2017, the Ministry of Education issued the “Implementation Measures for the Certification of Teacher Education Majors in Ordinary Higher Education Institutions (Provisional)”, officially launching the certification work of teacher education majors, proposing “student-centered, output oriented, and continuous improvement”, in order to promote the construction of a teacher education quality assurance system and improve the quality of teacher education professional talent cultivation. The cultivation of bilingual normal education talents in ethnic areas i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teaching staff for ethnic education and the improvement of the quality of ethnic basic education. Therefore, it is crucial to ensure that the trained bilingual normal education students are qualified and meet local needs. Through an analysis and investigation of the evaluation of the Chinese Minority Language and Literature major at Xichang University, the paper identifies issues and believes that the training objectives and graduation requirements of the major have been met. However, it is necessary to strengthen the quality monitoring of the teaching process, especially the process supervision and management of the “three studies”, and fully leverage the role of third-party evaluation, student self- evaluation, teacher self-evaluation, and other evaluation methods, Further improve the training quality of normal students majoring in Chinese minority language and literature.

Key words: Teacher certification; Min-Han bilingual normal students; Achieve evaluation; Reform in education

基金项目:本文系国家民委教改项目“新文科背景下凉山彝汉双语本科师范人才创新性培养方式探索与实践”(21128)、彝族文化研究中  心项目“师范认证背景下凉山彝区民汉双语高层次师范人才创新培养研究”(YZWH2236)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肖雪,女,西昌学院彝语言文化学院教授,研究方向:民族教育与彝族文化。

文章引用:肖雪.师范认证视阈下民汉双语师范生培养中的达成评价研究——以西昌学院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专业为例[J].教育研 讨,2023,5(2):209-216.

猜你喜欢

教学改革
完全学分制下选课管理的思考与实践
金工实习教育对工科院校创客教育影响分析
新形势下小学语文教学方法研究
译林版英语教材的人文特点研究
当前农村学校实施“新教育实验”的研究
构建和改进现代化学校美育工作体系研究
中职学校“生本课堂”的调查研究与实践
高校三维动画课程教学方法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现代信息技术在高职数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