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山西霍州威风锣鼓的仪式内涵

2023-12-06秦嘉欣

文化产业 2023年33期
关键词:威风锣鼓仪式

◎秦嘉欣 刘 明

作为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民间音乐,霍州威风锣鼓所蕴含的文化价值不言而喻;作为山西省优秀文化,霍州威风锣鼓更应该实现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以此满足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更好地服务人民、服务社会。

在仪式传播视角下研究霍州威风锣鼓的历史变迁和形式流变具有一定的文化价值和社会价值。雄浑的鼓乐不仅塑造了锣鼓人的群体认同,更塑造了整个社会的认同,进而塑造了民族认同和国家认同。这不仅有助于霍州威风锣鼓的记忆传承,还有助于弘扬霍州锣鼓文化,重构锣鼓文化在人民群众心中的形象。

■威风锣鼓仪式传播的历史变迁

古代威风锣鼓的仪式化传播

《吕氏春秋·古乐篇》有云:“帝尧立,乃命质为乐。质乃效山林溪谷之音以歌,乃以麋辂置缶而鼓之。”上古时期,尧建都城平阳,“击鼓耕田”的美好传说故事便广泛流传在临汾盆地一带。这说明威风锣鼓源自尧舜时期的农耕生产生活,“母亲河”黄河推动威风锣鼓逐渐走向成熟。

相传在尧舜时期,帝舜住在万安乡神里村,尧王则住在羊獬村,尧王的两个女儿都嫁给了舜,两村一个在河东,一个在河西,由此便成了亲戚关系。每年的农历三月三,羊獬村的人都要敲锣打鼓到神里村将尧王二女风光地接回娘家。到了农历四月初八,神里村人则同样敲锣打鼓来到羊獬村,将尧王的女儿再风风光光地接回婆家。在这期间,两个村子的村民会互相竞争和比赛,看哪个村子的锣拍得亮,鼓敲得响,久而久之,威风锣鼓就在这一带流传开来。到了汉代,《汉书·郊祀志》指出:“民间祠有鼓舞乐,今郊祀而无乎,岂称乎?”这说明鼓乐艺术在汉代已打破阶级的束缚和限制,不仅是王公贵族祭祀娱乐的项目,还是民间百姓祭神娱人的一项重大活动。南北朝时期社会动荡混乱,但这一时期也是民族文化艺术大融合的时期,而威风锣鼓的重要组成乐器——锣和钹也是在这一时期传入中华大地的,此二者为威风锣鼓的发展和兴盛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和能量。

到了唐朝,鼓乐艺术的发展在临汾地区达到鼎盛。一方面,它继承了前代的传统,另一方面,它吸收了外国邻邦的文化和艺术精华,从而创造出了更多新的鼓乐节目。“背陕关山险,横汾鼓吹频。”这是唐玄宗外巡路过平阳,到了汾河平川时,对两岸百姓敲锣打鼓夹道欢迎皇帝到来的热闹景象的描绘,这一景象令唐玄宗流连忘返,印象深刻。宋元时期威风锣鼓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到了明清时期,威风锣鼓已经有了一定规模,各村都有自己的锣鼓队伍,威风锣鼓还成为社火表演的领头鼓。在襄汾县丁村可以看到明代石雕锣鼓群,这些石雕大多出现在庙堂或祭祠附近,上面雕刻着祥云瑞兽等象征吉祥如意的物象,用于镇妖辟邪。威风锣鼓不仅出现在各种传统节日活动、婚丧嫁娶仪式、民间庙会和集会上,还是王公贵族举办盛大活动、祭天祭祖的首选。例如,清代《北京走会图》中的“花钹”和“胯鼓”都生动形象地描绘了威风锣鼓的风采;又如,清代诗人孔尚任在《平阳竹枝词》中写道:“雨点花攒鼓衬锣,春风吹袂影婆娑。”这些无不体现了威风锣鼓在仪式化传播中的价值和作用。

现代威风锣鼓的仪式化传播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威风锣鼓的价值和作用有了鲜明变化。随着贵族阶层的土崩瓦解,社会的进步和科学知识的普及大大提高了人民群众的思想道德修养和觉悟,因此,威风锣鼓中封建迷信的仪式元素有所减少,而娱乐性元素有所增加。威风锣鼓新的价值被挖掘出来,即其能够满足人民群众文化娱乐的精神需求。20世纪末,霍州威风锣鼓先后参与了“国庆四十周年庆祝活动”“第十一届亚运会开幕式”“1997年香港回归庆典”等大型活动。威风锣鼓曾三次进京,在党的领导下,以更新、更稳健的步伐和更优美的姿态向全世界人民展示当代中国人民积极向上的风姿和风采,展现我国优秀传统文化。

进入21世纪,电子媒介和互联网飞速发展,抖音、快手等短视频平台出现,这无形中为威风锣鼓的仪式化传播提供了良好契机。现在,威风锣鼓在新媒体的加持下有了新的仪式元素,在塑造群体认同、民族认同和国家认同方面,威风锣鼓的作用日益凸显出来。全国各地的人们通过抖音等短视频平台了解威风锣鼓的过去和现在,甚至外国友人也通过短视频平台了解威风锣鼓的辉煌历史。这无形中连接了古代威风锣鼓和现代威风锣鼓的“魂”,这种精神传承通过威风锣鼓这一鼓乐形式从古绵延至今。

■威风锣鼓仪式传播的形式流变

纸质媒介对威风锣鼓仪式传播的作用

纸媒时代映照了传统文化最为繁荣、复杂的时候,威风锣鼓的仪式传播在纸媒时代也有其自身的特点。制作海报和传单是一种常见的纸质媒介传播方式。这些宣传资料可以用于公布威风锣鼓的表演时间、地点和详情,吸引人们的注意力并鼓励人们参与到威风锣鼓的现场表演中,感受威风锣鼓的热情豪迈和气势磅礴,从而塑造认同感。在报纸和杂志上发表与威风锣鼓相关的文章、照片和广告,可以让更多人了解威风锣鼓的仪式及相关信息。宣传册和手册可以用于介绍威风锣鼓的历史、意义和表演方式等,可以在表演现场发放给观众,增强他们的参与感,增进他们对仪式的理解。出版与传统文化有关的期刊和书籍,包括对威风锣鼓的介绍和艺术表演技巧等内容,可以帮助更多的人学习和传承这一传统艺术。

纸质媒介能够将信息传递给广大受众,扩大威风锣鼓仪式的影响力,同时也能促进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随着数字媒体的普及,人们开始倾向于使用电子设备获取信息。

电子媒介对威风锣鼓仪式传播的作用

电子媒介对威风锣鼓的仪式传播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通过电视、互联网和社交媒体等电子媒介,威风锣鼓的表演仪式可以迅速传播到全球各地。人们可以通过在线平台观看威风锣鼓的演出视频、照片和实时直播,不论身在何处都能感受到仪式氛围。与此同时,电子媒介通过高清视频和音频进行传播,可以更好地呈现威风锣鼓的视觉和听觉体验。观众可以通过电子媒介了解更多演出细节,感受到威风锣鼓的鼓点、节奏和声音特色。

通过电子媒介,观众可以与威风锣鼓的表演者进行互动。观众可以在社交媒体上分享观看体验、评论和讨论仪式,与其他观众进行交流互动。这种互动性能够增强观众的参与感和体验感。电子媒介也为威风锣鼓的仪式传播提供了宣传和推广平台。威风锣鼓可以通过新闻媒体、社交媒体等,以报道、采访、广告等形式向更多受众传递仪式的信息,提高知名度,增强吸引力。

电子媒介的一大优势在于它可以记录和保存威风锣鼓表演仪式的图像影片资料,为人们提供文化表达空间。通过录制和上传视频、音频和图片等,可以将表演仪式的精彩瞬间永久保存下来,传承给子孙后代,实现对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

电子媒介在威风锣鼓仪式表演的传播中具有重要作用。它能够将仪式推广到更广泛的受众中,增强观众的参与感和体验感,同时有助于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

网络媒介对威风锣鼓仪式传播的作用

网络媒介有自身的独特性。通过网络媒介,威风锣鼓的仪式表演可以迅速传播到全世界。人们可以通过社交媒体、视频共享平台和网络直播等渠道观看仪式表演的实时内容或录播内容。不论处于何时何地,人们都能够看到精彩表演,感受到仪式的氛围。网络媒介的最大特点就是广告无处不在,通过网络媒介,可以进行威风锣鼓仪式表演的广告宣传和推广,向喜欢威风锣鼓的本地人、外乡人以及外国人推送宣传内容,吸引更多人了解和参与威风锣鼓表演。

同时,网络媒介也为威风锣鼓仪式的媒体报道和传播提供了平台。新闻机构、网络媒体和自媒体等可以通过报道、采访和推送相关内容,将仪式信息传递给更广泛的受众,增加仪式的曝光度和知名度。网络媒介也是保存、传承威风锣鼓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更好选择,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传统文化的保护和发展。

网络媒介的兴起为威风锣鼓仪式传播提供了更广泛、更便捷和更具交互性的平台。然而,传统的纸质媒介和现场体验仍然是不可替代的重要部分,它们在信息传播和传媒行业扮演着不同的角色,是互为补充、相互影响的媒体形式,综合运用它们可以更好地促进威风锣鼓的仪式传播,连接锣鼓表演仪式和人,提升认同感。

■威风锣鼓仪式传播的价值意义

塑造群体认同

威风锣鼓仪式传播在很大程度上能够塑造群体认同,使参与者和观众产生认同感和归属感。威风锣鼓作为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承载着特定的文化价值观。

威风锣鼓的表演活动往往是集体性活动,参与者和观众通过共同的仪式建立起共同的经历和回忆,这有助于增强群体认同感。威风锣鼓的仪式传播为群体中的成员提供了互动和交流的机会。在仪式现场,人们可以与其他参与者和观众互动、交流,分享参与体验,讨论和交流相关文化知识。这种互动增进了人们之间的联系,进一步增强了群体之间的认同。

媒体对威风锣鼓仪式进行宣传报道,将仪式的价值和意义传递给更广泛的受众。这种曝光可以增强群体成员对仪式的认同感,让更多人了解和关注仪式所代表的文化和群体。通过参与和观看威风锣鼓仪式表演,群体成员可以感受到自己所属文化的独特性。这种文化自豪感能进一步增强群体认同,使成员更加愿意主动参与相关文化活动。这种认同感还能提升群体成员之间的凝聚力,有利于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塑造社会认同

塔菲尔将社会认同定义为“个体的一些知识,这些知识是关于他(她)从属于某一社会群体,以及对作为社会成员的他(她)而言是具有显著感情和价值的东西”。正是通过这一过程,个体附属并投身于他们所属的特定社会群体之中。威风锣鼓的演出和传播可以激发人们的自豪感和对本民族的认同感,促进民族精神的传承和弘扬。

威风锣鼓是团体性表演,吸引了许多不同背景的参与者和观众。这种跨群体、跨团体的交流促进了不同社会群体之间的了解和接触,消除了部分群体之间的隔阂和障碍,有助于构建社会认同。威风锣鼓的表演和仪式传播能够让人们在参与和观看的过程中感受到自己所属文化和社会集体的独特性,从而增强社会认同。

威风锣鼓的仪式传播在一定程度上弘扬了民族文化和传统价值观念,增强了社会凝聚力,促进了不同社会群体之间的交流。另外,威风锣鼓还能激发个体的文化认同感和社会身份认同。

塑造民族认同和国家认同

威风锣鼓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丰富的民族文化内涵。它通过鼓声、锣声和打击乐器等传递着中华民族特有的情感和精神追求。威风锣鼓表演体现了中华儿女的自豪感、团结精神和奋发向上的态度,使观众对民族文化的传统、价值观和审美标准有了更深刻的认知,从而加深了其对民族的认同感。

威风锣鼓的仪式传播对国家认同也有着重要的塑造作用。通过威风锣鼓的表演和传播,人们能够感受到中国独有的文化魅力。一方面,这可以为塑造国家形象作出贡献。威风锣鼓常常作为国家庆典和重要活动的表演元素参与其中;通过威风锣鼓的精彩演出和展示,人们对中国国家形象的认同得到了显著提升。另一方面,威风锣鼓作为中华民族的文化符号也吸引了来自不同民族的参与者和观众。在威风锣鼓的表演和传播过程中,不同民族的人民可以相互交流,了解彼此的文化和艺术表达方式,从而促进跨民族交流,加深对本民族和国家的认同。基于此,威风锣鼓不仅在国内增强了人们对民族和国家的认同,还在国际舞台上为中国树立了独特的文化形象。

“21世纪的文化艺术是创造性发展,创新性转化的艺术。”威风锣鼓的仪式传播经历了历史变迁和形式流变,随着时间的推移,威风锣鼓从古代宫廷和军事场合走向了日常生活,传媒和技术的发展为威风锣鼓仪式传播提供了更广泛的平台。这些变迁和流变共同促进了威风锣鼓仪式传播的发展与变革,使其在现代社会继续发挥着重要的认同价值和文化价值。通过仪式化传播,威风锣鼓将进一步提升知名度,并在百花齐放的中华文化瑰宝园中实现可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威风锣鼓仪式
花事才逢花好日 虎年更有虎威风(草书)
邵伯锣鼓小牌子
十岁成长仪式
“威风”的教训
九江丝弦锣鼓
仪式感重要吗?
不许出声
最威风的王国
川东土家族薅草锣鼓
民族音乐“如何教”VS“怎么学”——以民乐合奏《丰收锣鼓》一课的教学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