鸭病毒性肝炎防治
2023-12-06聂海波魏婷婷
陈 静,廖 波,聂海波,魏婷婷
(四川省南充市顺庆区农业农村局,四川 南充 637000)
鸭病毒性肝炎为急性、高致死性传染病,雏鸭多发,具有起病迅速、传染速度快等特征。
1 流行特点
导致发病的鸭病毒性肝炎病毒共3种血清型——I 型、II 型和III 型,国内多见I 型。鸭发病后2~3 d 出现死亡高峰,死亡率超过90%。除雏鸭外,病毒可感染雏鹅,小于3 周龄的雏鸭易感,成鸭不易感,成鸭即使感染一般也不发病,呈隐性感染。
病毒主要通过呼吸道、消化道感染,暂时未见垂直传播,主要传染源为病鸭和隐性带毒成鸭。鸭感染康复后仍可能带毒,有研究表明感染后第8 周,康复鸭粪便中仍可检出病毒。相较鸭病毒性肝炎I型病毒而言,II型、III型病毒引起的死亡率较低,但流行情况与I型相似。
2 临床症状
该病潜伏期1~4 d,急性的潜伏期短至18~24 h。雏鸭发病初期精神沉郁,呆滞或昏睡,食欲下降或废绝,缩颈拱背,翅下垂,远离鸭群,不能随群走动,偶见腹泻。大部分鸭发病1 d 内出现神经症状,表现为全身抽搐,侧倒、脖仰,头弯于背部,双腿阵发性痉挛,并向后踢蹬,少数鸭在地上打滚。病鸭抽搐约10~30 min 便死亡,死前大部分头后仰,出现角弓反张。部分急性病例无症状即突然死亡。
3 病理变化
病死鸭喙端、爪尖处出现瘀血,肝肿胀、易碎,呈黄褐色或暗红色,表面呈斑点状出血。血管充血,肾脏肿大,胆囊胀大,胆汁呈青色或淡红色。
4 防治
4.1 严格防疫 雏鸭隔离饲养,特别是5周龄以下的雏鸭,供给其适量维生素和矿物质,禁止饮用有野生水禽栖息的露天水池的水。要严格划分孵化、育雏、育成、肥育。不从有病史的鸭场或疫区进鸭,做好清洁消毒工作。
4.2 免疫注射 临床常用的疫苗有鸭病毒性肝炎灭活苗和弱毒疫苗。种鸭产前注射鸭病毒性肝炎灭活苗0.5 mL,半年一次,或产前注射鸭病毒性肝炎弱毒疫苗,3月1次,确保雏鸭能获得母源抗体的保护。未获得母源抗体的雏鸭可在1日龄进行免疫接种,一般接种7 d 左右可产生保护性抗体。
4.3 治疗 鸭发病之初可每羽注射0.5~1 mL高免血清或卵黄抗体。可采用注射法或饮水法用感康多肽对成禽或雏禽进行治疗,注射法一般只需注射一次,采用饮水法时,应计算好药量,让鸭群集中在3~4 h 内饮完,饮水法也只需一次,如病情危重,可连续2 d进行饮水,每天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