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六盘水市高素质农民培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23-12-06彭德勇王永恒费家凰

农技服务 2023年10期
关键词:六盘水市高素质农民

吴 鑫,严 菊,刘 文,罗 凯,彭德勇,王永恒,王 琳,雷 瑛,费家凰

(六盘水市农业农村局,贵州 六盘水 553000)

2019年8月19日,《中国共产党农村工作条例》正式实施,其中明确提出“培养一支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高素质农民队伍,造就更多乡土人才”[1]。高素质农民是乡村人才振兴的重要支撑,近年来,随着高素质农民队伍逐步壮大及其示范带动作用日益增强,农业农村面貌焕然一新,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成效明显。伴随农业农村现代化推进步伐加快,高素质农民培训工作日益得到重视,在全国基本形成了以各级农广校为主体,以农业院校、科研部门和推广服务机构为补充,以农业园区、农业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为基地,多层次、广覆盖、制度化的高素质农民培训体系[2]。

六盘水市位于贵州西部乌蒙山区,近年来,六盘水市在农民培训模式创新、跟踪服务等方面持续发力,取得明显成效。但与云南、广西等周边省区的地州市相比,仍存在一定差距[3-4],高素质农民队伍培训与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的有关要求不相适应。为此,对六盘水市高素质农民培训现状及其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提出相应对策,为更好推进六盘水市高素质农民培训工作,持续壮大农业农村产业人才队伍提供参考。

1 六盘水市高素质农民培训现状

1.1 培训对象规模持续壮大

近年来,六盘水根据《贵州省高素质农民(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实施方案》《高素质农民培训规范(试行)》及相关要求,以东西部协作、乡村振兴带头人“头雁”培训等为契机,以发展猕猴桃、刺梨、茶叶等特色产业为重点,围绕种(植)养殖、农产品精深加工等内容需求,积极组织全市种(植)养殖大户、家庭农场负责人等开展培训学习,共举办培训10 余期,培训高素质农民(新型职业农民)18 500余人。

1.2 培训平台日益增多

坚持“内培为主、外培为辅”的原则,印发《全市高素质农民培育试点工作方案》相关文件,不断加强市内高素质农民培训平台打造,组织全市涉农企事业机构积极参与遴选认定。全市先后评选认定农民教育培训公益机构3家、田间学校3家、实施基地20家、共享师资40 名、农民核心学员141 名,为搭建全市农民教育培训平台,构建农民教育培训体系提供有力支撑。

另外,在上级业务部门指导下,全市农业广播电视学校以“提升素质、壮大队伍、创先争优、对标赶超”为服务宗旨开展高素质农民培训工作,并在质量提升、模式创新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先后打造一批先进典型和培训基地。如段胜老师在全国农民教育培训发展“十大宣介”活动中被授予“全国优秀农民教育培训教师”称号,《水城县农广校“五深化”农民职业培训案例》入选“全国50个农民教育培训典型宣介案例”,水城县康晟猕猴桃技术服务有限责任公司获批“贵州省2021 年农民教育培训示范基地”等。

1.3 培训成效明显

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领导下,高素质农民成为六盘水市农业农村产业发展的主力军,涌现在田间地头、加工车间等农业农村生产一线。如全国“十佳农民”、全国劳动模范、六枝特区月亮河有机农业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韦仕龙,发展家乡特色红米产业43.33 余hm2,带动周边200 余户农户就业,年用工年达12 万人次;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盘江天富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聂德友,发展刺梨产业0.37 万hm2,带动周边3 498 户9 446人就业增收等。他们紧跟时代步伐,勇挑为民使命,带领广大农民群众增收致富,成为高素质农民培训成功的先进典型。

2 六盘水市高素质农民培训存在的问题

2.1 保障体系不够健全

高素质农民培训是一项复杂工程,受政策、资金、农民知识结构等主客观因素影响。政策方面,目前六盘水市内乃至周边市州缺乏关于高素质农民培训的相关政策,在高素质农民培训的支持和保障方面支撑不足,加之近年各级财政每年投入到高素质农民培训的经费较少,制约高素质农民培训各项工作的开展。

2.2 专职机构及师资薄弱

六盘水市辖4 县区,乡村人口约155 万人,共设农业广播电视学校4 个,其中市级1 个(正科级),县级3 个(1 个正科级,2 个副科级)。各级机构规格较低,编制有限,人才引进较困难,现有师资人员仅27人。年龄方面,老龄化问题凸显,46 岁以上人员占比55.56%。学历方面,高层次人才少,硕士研究生仅4 人,占比14.81%,大学本科(含函授本科)12人,占比44.44%,大专及以下11人,占比40.74%。职称结构方面,高级职称占比低,全市农业广播电视学校系统副高职称仅3人,占比11.11%,中级职称18 人,占比66.67% ,初级及以下职称6 人,占比22.22%,师资力量整体较弱。

2.3 培训形式与内容单一

一方面是培训方式单一,当前高素质农民培训多以传统的课堂式教学为主,田间观摩式、操作式等学习相对较少;另一方面是培训内容与实际需求的关联性不够紧密,六盘水农业产业属于典型的山地农业,受地形条件影响,在发展机械化、规模化农业方面存在一定困难,加之缺乏相关的发展案例为引导,以至在开展培训中难以调动学员积极性和主动性,进而影响培训效果。

2.4 学员组织困难

据调研[5]发现,六盘水市2019 年农村外出务工人员达56.06 万人,约占六盘水市农村人口的37%。农村劳动力大量外出务工,剩余劳动者多为老、弱、妇、孺。以六枝特区新场乡落龙村、岩脚镇金星村等为例,全村居家人员年龄普遍偏大,加之文化水平不高、学习意愿不强等问题,难以满足参与高素质农民培训的条件,导致开展培训时组织学员存在困难。

2.5 示范带动效应发挥不足

尽管全市高素质农民队伍在逐年壮大,但由于缺乏有力的政策支持,以致高素质农民普遍以家庭农场式的种(植)养殖经营为主,领办创办农业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等人员极少,占比不足高素质农民队伍的1%,导致其较难发挥显著的示范带动作用;加之过去对高素质农民培训工作缺乏深入分析,跟踪回访、主动服务和引领打造方面的工作不全面,以致高素质农民队伍“头雁”效应发挥不足。

3 六盘水市高素质农民培训发展对策

3.1 完善保障体系,强化培训支撑

加大高素质农民培训保障体系建设力度,以法律、政策等形式规范高素质农民培训,鼓励市县乡结合实际制定相应政策。培训方面,加大资金投入,进一步完善办学条件,配齐软硬件等基础设施,打造课堂与田间、线上与线下等相结合的培训模式;扶持方面,积极探索制定土地承包或流转政策,加大信贷支持力度,强化农业保险补贴,简化办理程序等,吸引和支持高素质农民自主创业;管理和激励方面,分级分类建立人才台账,构建体制外人才培养激励机制,将产业发展势头强劲、带动作用明显、社会贡献突出的高素质农民纳入省管、市管专家等各类人才计划申报和管理范围。

3.2 优化教学资源,强化师资打造

2016 年中央一号文件强调:健全农业广播电视学校体系,定向培养职业农民[6],2020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整合利用农业广播学校、农业科研院所、涉农院校、农业龙头企业等各类资源,加快构建高素质农民教育培训体系[7]。应结合实际优化教学资源,凝聚培训力量。一是提升机构规格,拓展编制数量。对全市现有科、股级农广校进行提档升级,定人定编定职能,进一步拓展编制数量,用好用活编制资源,加强高端人才引进,不断壮大师资队伍。二是增设职能机构,补齐培训短板。对于市区县缺乏农业广播电视学校的地方,对应上级业务指导部门设置机构,明确相应经费,配备师资人员,完善教学设施,保障办学条件。三是优化整合资源,凝聚教学力量。高素质农民培训涉及农业农村产业发展方方面面,应以地方农业广播电视学校牵头,师院、职院、技校等配合举办,充分整合师资队伍、教学场地、科研平台等资源,进一步夯实培训力量。

3.3 改进培训方式,提升培训效果

人力资源的培训方式多种多样,选择合适的培训方法,是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原则,科学的培训方法不仅可缩短培训时间、降低培训成本,还能提升培训质量[8]。因此,应不断改进培育方式,着力提升培训效果。一是扎实开展训前需求调研,深入分析农民培训需求,有针对性地制定培训方案,灵活采用教学方式,合理安排教学内容,提高培训的可操作性和适用性,吸引农民积极参与培训。二是加强培训案例资源收集,建立高素质农民培训资源数据库,围绕培训需求,有针对性地组织学员赴实地观摩学习。三是加强大数据技术及新媒体等平台的运用,以“农民学手机”App、“手机培训”专题、“云上智农”App、“农民学手机快手号”、抖音、微信、QQ 等为媒介,以短视频制作、现场直播等方式多维度、多形式开展线上培训学习。四是用好纸质或电子形式的各类农业期刊、报纸等,定期向农民推送相关内容,注重农业技术等知识的推广和宣传普及,提升培训覆盖面。

3.4 加强宣传引导,加大招生力度

高素质农民培育对象的学习能力、职业特点等具有明显特殊性,因此,应因人施策,准确引导。首先,应制定支持涉农专业大中专毕业生、外出农民工返乡回乡从事农业农村创新创业的扶持政策,引导人员回流,为高素质农民队伍培育储备人才。其次,灵活设置培训时间,抢抓重要节假日契机或非农忙时节,以返乡留乡人员为重点,加大高素质农民培训招生宣传力度,鼓励、支持和吸引返乡人员积极参与学习。最后,适当放宽参训条件或取消招生类型限制,将从事农业农村生产、加工、销售等各环节有参训意愿的剩余从业劳动者纳入培训范围,扩大高素质农民培训招生覆盖面。

3.5 注重跟踪服务,强化示范引领

建立高素质农民培训跟踪服务队伍,与高素质农民搭建长期、相对固定的联系,定期或不定期开展跟踪服务,通过实地走访或电话、网络指导,了解高素质农民的学习和生产情况,积极帮助其解决生产中遇到的技术与资金等问题,指导高素质农民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和所学知识,制定适合的农业生产计划,切实让高素质农民做到学以致用、用以促学,不断发展、壮大实体经济,逐步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同时,深入挖掘先进典型,加大宣传报道力度,塑造模范标杆,扩大高素质农民影响力,激发高素质农民的社会责任感,进而发挥其“头雁”效应。

4 结束语

当今世界各国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人才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指标[9]。美国著名经济学家舒尔茨认为:人力资本的积累是社会经济增长的源泉,人力资本投资收益率超过物力资本投资收益率,并且其在各个生产要素之间发挥着相互替代和补充作用[10]。高素质农民是人才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生力军。加强高素质农民培训,是破解“谁来种地、怎样种地”的关键,对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应充分认识高素质农民对农业产业发展的贡献,不断完善高素质农民培训体系、优化整合教学资源、加强培训跟踪问效,在实践工作中不断总结成功经验,探索新的培训举措,为逐步培养壮大高素质农民队伍,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有力保障。

猜你喜欢

六盘水市高素质农民
基于高素质人才培养的有机化学教学改革
农民增收致富 流翔高钙与您同在
饸饹面“贷”富农民
全国高素质农民超1700万人
山的国度
创新德法兼修高素质法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六盘水市新版暴雨强度公式推求探讨
六盘水市法院开展离退休老干部健康体检
“五老”以“三用”关爱青年农民
也来应对农民征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