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医路上“忘龄人”的养生经
2023-12-05戴秀娟河南省中医院
◎ 戴秀娟 河南省中医院
受访专家
王立忠 主任中医师,教授,第四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指导老师,全国名老中医专家传承工作室建设项目导师,河南省中医院“名师传承研究室”终身导师,中华全国中医药学会河南分会内科学术委员会委员,河南省脑病治疗中心学术顾问,河南省中医内科会诊中心特邀专家,《临床医学杂志》编委。擅长内科疑难杂症,如冠心病、肺心病、气管炎、哮喘、血小板减少性紫癜、风湿性关节病、胃炎、浮肿、发热、结肠炎、老年便秘、耳鸣、耳聋、尿失禁等;专长脑病,如中风、头痛、眩晕、神经衰弱、失眠、癫痫、面肌痉挛等。
河南省中医院的王立忠教授出生于一个中医世家,祖父和父亲都是当地名医,他自小立志要像父亲一样济世救人。行医50 余年,年过八十的王教授早已功成名就,但老先生挚爱医学,如今他忘记了年龄,放下了名声,仍活跃于临床为患者带来健康,并且保持着像少年一样的热情继续在行医的道路上探索。他重视养生,常顺应四季变化安排饮食起居,多年来形成了良好的生活习惯,身体依然健康,精神依然矍铄。
笔耕不缀勤动脑
王教授认为学习、动脑对老年人养生非常关键。有的老年人通过打算盘、下棋、玩扑克牌来锻炼大脑,王教授也赞同这些方法,但是他的方法还是在写他热爱的中医学术文章上。至今他依然笔耕不辍,近几年在专业杂志、报刊上发表了近百篇中医学术、科普文章。王教授喜欢读书,书桌上经常放着《医宗金鉴》《医学衷中参西录》《济阴纲目》等书,每天坚持看书学习一两个小时,揣摩古人的治病思路,研习今人的治学经验。他在诊疗室书桌的抽屉里放着几本笔记本,用来随时记录患者的病情和从同道那里学来的治病方法。其中一本是他大学时代的笔记本,写满了绿豆大小的字,一笔一画、一丝不苟、整整齐齐。看着一本本泛黄的笔记本,让人不得不佩服他的好学精神和严谨认真的治学态度。
坚持运动健身
王教授通常每天早上6 点左右起床,前往附近公园锻炼身体。锻炼前先进行准备活动,扩胸30 次,缓慢深呼吸10 次,以此吐故纳新,排出废气,增加肺活量,同时也锻炼了胸椎。早几年,王教授准备活动做完后还要进行慢跑,慢跑运动量不大,但活动后也要使心率达到每分钟110 次左右,10—15 分钟后恢复到70 次左右。这样的活动量既能达到健身的目的,又不致运动过量伤身。最后再转转脖子,顺时针、逆时针各转30 次,以此增加脑部供血。王教授认为,这些活动虽然运动量不大,但活动后神清气爽,只要认真做、动作做到位,对身体很有好处。
锻炼腿、按头皮
俗话说“人老先从腿开始”,《黄帝内经》中也提及“足得血而能行,指得血而能卧”,因此王教授日常很注意腿的锻炼,散步时常伸伸腿、踢踢脚,以此畅通气血,预防衰老。在闲暇休息或看电视时,常像弹钢琴一样活动手指,并用手指当作“五齿梳”拢头发、按摩头皮,一举两得(每次坚持15 分钟)。头皮是平时全身很难得到活动的地方,拢头发、按摩头皮后能使人感觉更加清醒。
晚饭多食素
王教授饮食清淡,晚上只吃七成饱,不吃荤食。老年人脾胃运化功能减弱,加上晚上活动少,吃荤食不能很好地消化,停留在胃肠就变成了负担,“胃不和则卧不安”,晚上就很难休息好。他最喜欢吃的菜是芹菜和藕。芹菜性凉,味甘辛,可以清热除烦、凉血止血降压,能改善头痛、头晕症状,但脾胃虚寒、大便经常稀溏的人则不适合常吃。用藕调凉菜入口芳香爽口,可以除烦生津、消瘀清热;煮熟吃能滋阴益血、健脾养胃。王教授常用芹菜和藕调凉菜、炒着吃或用来做粥,或者是用芹菜叶做蒸菜,花样翻新,百吃不厌。
常喝保健茶
王教授患有高血压病,他自创决明子山楂菊花茶作为日常保健茶:生决明子15 克,生山楂10 克,菊花10 克,用开水泡茶饮用。方中生决明子、菊花清肝明目降压,生山楂降血脂、软化血管,头痛头晕、高血脂、高血压者都适用。如果冬天、春天天气干燥,王教授常用红茶6 克、麦冬10 克、甘蔗(削皮)500 克加水煎汤和家人一起喝,用来清热生津、利咽和胃。
保证足够睡眠
王教授习惯早睡早起,午饭后午休半小时。他认为要想身体健康,足够的睡眠非常重要。许多人特别是年轻人喜欢熬夜,这对身体损害很大,熬夜1 次,甚至1 周都补不过来。
多吃果品
每天吃1 个苹果、3 个核桃,这样的习惯王教授已经坚持了8 年。核桃又称胡桃,具有补肾、纳气、定喘、乌须发、润肠通便等功效。王教授年近七十才开始出现少量白发,部分发根开始变白,很多不熟悉他的人还以为他染发了呢。